譚松成,高學生,劉 彬,黃 帆
(1.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一鉆井工程分公司,天津300280;2.西南石油大學,四川成都610500;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隨著淺層油氣資源的枯竭,油氣鉆井的完鉆井深逐漸增大。中石油自“八五”開始持續(xù)攻關,僅2012年就完成4000 m以上深井643口,完成6000 m以上超深井近100口[1]。然而實踐表明,深部地層鉆井存在地層巖石可鉆性差、深部井段井底靜止溫度高、鉆頭加壓困難,以及壓力系統(tǒng)、儲層流體與工程力學復雜等諸多提速難點[2-4],深部鉆井提速問題日益凸顯。
大港油田是我國主要的油氣田之一,主要包括黃驊坳陷及其周緣地區(qū)。根據(jù)構造特征,黃驊坳陷被分為北、中、南區(qū)和8個次一級凹陷,其中中區(qū)由板橋凹陷和歧口凹陷組成[5],本文所研究的濱深24-5-27井即位于大港油田歧口次凹馬棚口構造。該井北鄰馬東油田,西鄰馬西油田,東鄰歧口凹陷生烴中心,其構造為一單斜背景上的局部洼,沉積體系為遠岸水下扇重力流水道沉積。為探索適合大港油田的深井超深井優(yōu)快鉆井配套技術,本文結合濱深24-5-27井的鉆井實例展開研究,通過優(yōu)選鉆井液體系、應用精細控壓鉆井技術,以及高效PDC鉆頭+螺桿馬達復合鉆井技術,實現(xiàn)該井完鉆井深4510 m,鉆井周期36天,建井周期57天,全井平均機械鉆速為11.56 m/h,鉆機月速2697.01 m/臺,刷新了該井所在的渤海鉆探風險合作區(qū)塊歷史最高指標。
濱深24-5-27井為開發(fā)井,井型為三開四段制定向井,設計井深4514.1 m(垂深4407 m),完鉆井深4510 m(垂深4395.18 m),鉆探目的是開發(fā)井位所屬區(qū)塊的沙一下段油層。全井鉆遇對象為新生界地層,主要地層和巖石類型,以及可能發(fā)生的井下工程事故如表1所示。
表1 濱深24-5-27井鉆遇地層描述和工程事故提示
根據(jù)鄰井資料,預測本井目的層段板2地層靜壓為57.81 MPa(4092 m)左右,壓力系數(shù)為1.44左右,目的層段濱1地層靜壓為61.09 MPa(4325 m)左右,壓力系數(shù)為1.44左右,地溫梯度3.17~3.90℃/100 m,屬于異常高溫、高壓構造巖性油藏。在保障井眼穩(wěn)定的前提下,為降低鉆井液密度,發(fā)現(xiàn)和保護油氣資源,并提高機械鉆速和固井質量,設計要求在3950~4510 m采用精細控壓鉆井工藝。根據(jù)地層巖性剖面和井眼軌跡質量的要求,本井施工主要存在下述6方面的技術難點,并提出了對應的技術預案。
(1)直井段防斜是二開井段施工的重點,要求0~2970 m 井斜≯2.5°。
(2)館陶底礫巖和東一段上部含礫不等粒砂巖注意防漏,提前加入隨鉆堵漏劑,卡準層位,確保二開封固東一段。
(4)三開井段要求依次造斜、穩(wěn)斜、降斜,而地層可鉆性差對于深定向極為困難,容易造成定向拖壓、粘卡等井下復雜,井眼軌跡難以控制,應保證泥漿潤滑性能。
(5)三開裸眼段1591 m,對泥漿的攜砂能力、固相含量、HTHP等要求較高,應控制好鉆井液性能,預防東二段、東三段泥巖垮塌。
(6)三開進入3840 m后實施精細控壓鉆井技術,地質提示沙一上段有異常高壓層,鉆進中要防噴漏,并加強H2、CO2等氣體含量的監(jiān)測工作,防泥漿污染。
良好的鉆井液性能是保持井眼穩(wěn)定、防止井下復雜事故和鉆井提速的前提條件,濱深24-5-27井只在鉆進至3637 m時出現(xiàn)過一次氣侵(全烴值最高90%),并迅速完成泥漿性能調整。實踐當中,三開鉆進至3840 m后開始實施精細控壓鉆井技術直至完鉆,控壓鉆井過程中,隨著鉆井工況的變化,需要及時調整好鉆井液密度,平衡地層壓力。
一開井段(0~500 m)地層為平原組和明化鎮(zhèn)組,技術難點是保持井眼凈化和防止井口垮塌,采用膨潤土鉆井液體系,泥漿粘度控制為30~35 s,密度維持在1.03~1.10 g/cm3之間。二開上部井段(500~2420 m)地層為明化鎮(zhèn)組和館陶組,技術難點是保持井眼凈化、防止明化鎮(zhèn)組泥巖縮徑和垮塌、防止館陶組底礫巖地層漏失,采用聚合物鉆井液體系,維持鉆井液粘度40~45 s,密度1.10~1.18 g/cm3。二開下部井段(2420~2923 m)地層為東營組,技術難點是保持井眼凈化和防止垮塌,采用硅基防塌鉆井液體系,維持鉆井液粘度45~50 s,密度1.20~1.25 g/cm3。三開井段(2923~4510 m)地層為東營組和沙河街組,技術難點是保持井眼凈化和井壁穩(wěn)定,同時加強泥漿潤滑性能,防止定向過程中出現(xiàn)托壓現(xiàn)象,采用BH-KSM鉆井液體系,東營組鉆井液粘度維持在45~55 s,進入沙河街組后鉆井液粘度維持在55~65 s。
精細控壓鉆井技術是指在鉆井過程中,能精確控制井筒環(huán)空壓力剖面,有效實現(xiàn)安全鉆井的技術[6],其核心即對井底壓力實現(xiàn)精確控制,保持井底壓力在安全密度窗口之內[7],可有效預防和控制溢流、井漏、避免井下出現(xiàn)復雜情況、大幅度降低非生產(chǎn)時間和縮短鉆井周期、有效保護油氣層、提高水平段延伸能力[8]。
濱深24-5-27井目的層為沙一段板2、板3油組,三開地層孔隙壓力系數(shù)為1.27~1.39,坍塌壓力系數(shù)為1.34~1.53,井壁穩(wěn)定性問題較大,且地質預測沙一上地層可能存在異常高壓層,為大港油田一級井控風險井。鄰井采用常規(guī)鉆井工藝時,需要將鉆井液密度提高至井壁穩(wěn)定后才能實現(xiàn)安全鉆井(完鉆時鉆井液密度為1.52 g/cm3),但過高的鉆井液密度會污染油氣資源,降低勘探開發(fā)效果。濱深24-5-27井在采用PCDS-1精細控壓鉆井系統(tǒng)控壓鉆井之前,為維持井壁穩(wěn)定,鉆井液密度已提高到1.50 g/cm3。為實施控壓鉆井,需要在鉆井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流經(jīng)控壓設備之后,以每個循環(huán)周期降低0.02 g/cm3的速度逐漸降低鉆井液密度。以該井地質設計提示的坍塌壓力系數(shù)1.53作為井底當量循環(huán)密度,根據(jù)開始控壓鉆井時的井深設定環(huán)空壓耗為3.5 MPa,取低限鉆井液密度為1.40 g/cm3,在鉆井過程中逐漸降低泥漿密度,計算的井口回壓控制數(shù)據(jù)提示如表2所示。
控壓鉆進過程中,優(yōu)選泥漿密度1.40 g/cm3,運用PCDS-1精細控壓鉆井系統(tǒng)控制井口回壓1~2MPa,保持井底ECD為1.53。接立柱時運用回壓補償系統(tǒng),補償井口回壓和環(huán)空壓耗4.5~5.5 MPa,保持井底ECD不變。若鉆進過程中發(fā)現(xiàn)掉塊,增大井口回壓至4〗MPa(井底ECD為1.60)抑制掉塊。同時,循環(huán)提高密度,降低井口回壓至1~2 MPa,無掉塊恢復控壓鉆進。
表2 井口回壓控制數(shù)據(jù)提示
為實現(xiàn)深井優(yōu)快鉆進,濱深24-5-27井從二開鉆井開始,除采用三牙輪鉆頭穿館陶底礫巖之外,全部采用“高效PDC鉆頭+螺桿”復合鉆井技術提高機械鉆速。根據(jù)所鉆地層巖性進行鉆頭選型,鉆頭使用效果如表3所示。
表3 濱深24-5-27井鉆頭使用效果
圖1 鉆頭使用后的實物照片
按照鉆完井施工作業(yè)順序,將濱深24-5-27井同所在渤海鉆探風險合作區(qū)塊已鉆指標井(濱深24-5-25井)進行逐項比較,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濱深24-5-27井鉆井周期36天,比指標井提前8天完鉆,提速空間來源于機械鉆速的提高(全井平均機械鉆速提高15.27%)和生產(chǎn)組織的有序保障(二開、三開準備時間節(jié)省31.68%)。
表4 濱深24-5-27井與指標井(濱深24-5-25井)的鉆完井施工作業(yè)周期對比
完井周期與指標井相比超出5.46天的時間,其原因是完井作業(yè)過程中出現(xiàn)2次電測遇阻和1次測聲幅遇阻。裸眼電測遇阻的常見原因包括井眼不規(guī)則、井壁摩擦阻力大、井壁垮塌、砂橋、鉆井液粘度過高,以及吸附粘卡等[9-10]。濱深24-5-27井電測遇阻點位于3320 m(井斜23.4°)和3490 m(井斜24.5°),電測遇阻的原因是儀器偏心程度高,且井眼地層滲透性好,容易形成壓差粘卡遇阻。常見的測聲幅遇阻原因有2個方面[11-12]:(1)頂替液的粘度和切力過低,造成巖屑等固相沉積形成砂橋,造成測聲幅遇阻;(2)頂替液受到殘留水泥漿污染,造成污染處頂替液粘切值過高可能導致儀器下行困難;同時,污染處還有可能托住套管內頂替液中沉淀的固相,造成測聲幅遇阻。濱深24-5-27井三開測聲幅遇阻(3277 m),分析原因為固井膠塞在高溫條件下變形損壞,且由于高溫條件下水泥漿附著力強,導致井壁刮削不干凈,殘留水泥漿造成頂替液污染。
(1)濱深24-5-27井鉆井周期36天,比該區(qū)塊已鉆指標井提前8天完鉆,提速空間來源于機械鉆速的提高(全井平均機械鉆速提高15.27%)和生產(chǎn)組織的有序保障(二開、三開準備時間節(jié)省31.68%)。
(2)啟用精細控壓鉆井技術之前,應落實常規(guī)鉆井技術向控壓鉆井轉換的具體方案,以及控壓鉆井過程中可能鉆遇的工況類型和應對措施。
(3)高效PDC鉆頭+螺桿復合鉆井技術對實現(xiàn)深井超深井優(yōu)快鉆井提速具有重要意義,鉆井過程中應在確保良好泥漿性能前提下,根據(jù)井身結構和所鉆地層巖性,選擇高效鉆頭鉆進,在定向井中應特別注意鉆頭定向鉆進時的工作特性。
(4)濱深24-5-27井在完井作業(yè)過程中發(fā)生了2次電測遇阻和1次測聲幅遇阻,后續(xù)在該區(qū)塊鉆井時應注意避免發(fā)生類似井下復雜。
[1] 石林,汪海閣,紀國棟.中石油鉆井工程技術現(xiàn)狀、挑戰(zhàn)及發(fā)展趨勢[J].天然氣工業(yè),2013,33(10):1 -10.
[2] 張金成,牛新明,張進雙.超深井鉆井技術研究及工業(yè)化應用[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5,42(1):3 -11.
[3] 閆光慶,張金成.中國石化超深井鉆井技術現(xiàn)狀與發(fā)展建議[J].石油鉆探技術,2013,41(2):1 -6.
[4] 高德利.油氣鉆井技術展望[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7(1):29 -32.
[5] 徐學純,鄒海峰,高福紅,等.大港探區(qū)油氣形成過程的古地溫特征及其演化[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33(4):457-463.
[6] 周英操,崔猛,查永進.控壓鉆井技術探討與展望[J].石油鉆探技術,2008,36(4):1 -4.
[7] 周英操,楊雄文,方世良,等.PCDS-I精細控壓鉆井系統(tǒng)研制與現(xiàn)場試驗[J].石油鉆探技術,2011,39(4):7 -12.
[8] 王凱,范應璞,周英操,等.精細控壓鉆井工藝設計及其在牛東102井的應用[J].石油機械,2013,41(2):1-5.
[9] 汪源,孫建軍,彭秀蘭.復雜井眼環(huán)境下測井遇阻、遇卡情況分析與對策[J].測井技術,2010,34(5):501 -504.
[10] 羅榮.超深井測井遇阻遇卡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測井技術,2012,36(5):543 -546.
[11] 張東海,趙潤琦,秦現(xiàn)民,等.中原油田完井電測和聲幅測井預防阻卡研究[J].鉆采工藝,2002,25(5):20 -22.
[12] 代奎,王經(jīng)天,王瑛琪.大慶調整井測聲變遇阻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9(18):5320 -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