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薇
摘要:“歸化法”即在翻譯過程中將譯文貼近原文,以方便目的語讀者理解。本文擬通過分析,歸納出“歸化法”在文學(xué)翻譯中的應(yīng)用方法,從而進一步指導(dǎo)翻譯實踐。
關(guān)鍵詞:歸化法;文學(xué)作品;翻譯
翻譯的目的是將一種語言所表達出的信息傳遞到另一種語言,但文學(xué)翻譯并不只在于傳達信息本身。正如錢鐘書先生在他的《林紓的翻譯》中曾說:“文學(xué)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zhuǎn)變成另一國文字,即能不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風味,那就算入得‘化境?!币驗槲膶W(xué)翻譯不應(yīng)直搬翻譯理論 ,在此基礎(chǔ)上盡量增添美學(xué)效果,使譯文更具有美學(xué)價值。
根據(jù)不同材料選擇,不同的翻譯目的,譯者可選擇不同的方法。為達到特定目的,譯者應(yīng)采取既定方法。其中一種方法為歸化法。翻譯理論家施萊爾馬赫在《論翻譯的方法》中提出的:翻譯的途徑只有兩種,一種是盡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而引導(dǎo)讀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種是盡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而引導(dǎo)作者去接近讀者。1995年,勞倫斯·韋努蒂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書中,將后者稱為“歸化法”。采取“歸化法”的目的是,使譯文更方便與目的語讀者閱讀,更貼近其文化,以此表達方式來傳遞原文信息。
采取“歸化法”通常分為以下步驟:(1)選擇適用于歸化翻譯的文本材料;(2)采取流暢的目的語文體;(3)調(diào)整譯文體裁;(4)插入解釋性資料;(5)刪去原文中的實觀材料。
歸化法在隱喻的翻譯中體現(xiàn)最為明顯 。
例如,“трусливый как заяц”,不譯作“此人膽小如兔”,而是譯作“此人膽小如鼠”,俄中的заяц(兔)的形象被歸化處理為“鼠”的形象,因為在漢語中兔子給人乖巧靈敏可愛的印象,不能使人聯(lián)想為膽小,因而譯為“膽小如鼠”。
再如俗語“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被譯為“雨后春筍”符合漢語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如果用異化的方法把它譯為“猶如蘑菇般”,雖然傳遞了原文的信息,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不明,影響中國讀者的理解。
歸化法在文學(xué)作品中也有具體體現(xiàn)。
例如,在普希金的作品《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中:“Алёха!При тебе ли царьский указ”(阿里奧哈!圣旨你帶在身上嗎?)此處“указ”若譯為“沙皇的命令”則不便于對情境的理解,而譯為“圣旨”既方便中國讀者理解,深入故事情節(jié),又符合時代色彩。
再如,《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中:“Но вот-народ приветствует царя,Отсутсвие моё отметить могут....”(但是你看,百姓都在朝賀沙皇,我不在場,他們會發(fā)覺......)此處“приветствует”若譯為打招呼,并不符合語境和動作發(fā)出者的身份地位,則歸化為“朝賀”,既保持原意,有符合上下文情景。
再如,布寧的《Антоновские яблоки》中:“А "осень и зима хороши живут, коли на Лаврентия вода тиха и дождик". Потом бабьим летом паутины много село на поля.”(俗話說:“拉夫連季水不大,秋冬日子樂開花?!苯又切£柎?,田野里結(jié)了許多蛛網(wǎng)。) 此片段中“бабье лето”字面翻譯為“晴和的初秋天”,在文中譯者譯為“小陽春”。符合目的語讀者說話表達方式,使譯文更貼近讀者,表達更加生動形象。
但在文學(xué)作品的翻譯中也要避免過度使用歸化法,以防讀者對文章原意的誤解。
例如Ум хорошо, два лучше (1、人多智廣),部分譯者將其譯為(2、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過分追求歸化譯法,原文對主體沒有限制,指普通人的智慧集合起來便廣闊無窮,但譯文2中 將其主體設(shè)限,指才能平庸的人智慧集合便如偉人的智慧。民族色彩過于濃重,過度歸化改變原文意義。譯文1更加簡潔明確,便于讀者理解。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歸化翻譯方法的分析,總結(jié)出歸化法在文學(xué)翻譯中的使用。同時在文學(xué)翻譯采用歸化翻譯方法時,更應(yīng)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具體分析。應(yīng)該遵循原作的意義;表達出原作內(nèi)容;使譯文的表述自然,貼近目的語讀者,被讀者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蔡毅,靳慰然.俄譯漢教程[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10
[2] 黃漢平. 文學(xué)翻譯“刪節(jié)”和“增補”原作現(xiàn)象的文化透視——兼論錢鐘書《林紓的翻
譯》[J]. 中國翻譯, 2003, (4).
[3] 范祥濤,劉全副.論翻譯選擇的目的性[J].中國翻譯,2002,(6).
[4] 張建華.布寧短篇小說選M].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6.5
[5] 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2don&NewYork:Routledge,1995.
[6] Бунин И. Антоновские яблоки[M]. Litres,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