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毅
語文導學案的最大特點是“導學合一、講練結合”。優(yōu)秀的導學案可以提前介入學習過程,優(yōu)化課堂學習流程;可以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可以加強語文能力訓練,強化語文能力。如何編寫出貫徹課標意圖、體現(xiàn)課程意識、符合學習規(guī)律的高質量的導學案?可根據(jù)“導”和“學”不同的要求,做出相應改進。
一、導
“導”一般理解為輔導或引導,以解析性內容為主,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如果著眼于“大語文”,從提升學生整體閱讀水平的角度出發(fā),“導”就應該從以下方面做出適當調整:
(一)應該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導學部分不能簡單機械地解析課文,應該展示不同讀者對同篇文章的不同的感受,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摒棄一元化的理解方式。對《木蘭詩》的主題,可以從多方面解讀:贊頌花木蘭“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氣概;揭露戰(zhàn)亂給民眾帶來的災難;贊美花木蘭不求名利、保家衛(wèi)國的高尚品格。讀《我的叔叔于勒》,從社會學的角度,固然可以讀出資本主義被金錢異化了的人際關系;從菲利普夫婦的角度,何嘗不能讀出小人物生活的辛酸,甚至,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導學部分編入多個讀者從不同角度對一篇作品的思考和感悟,可以拓寬學生的視角,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體悟。
(二)應該有助于學生擴展閱讀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必須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實現(xiàn)?!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導學部分可根據(jù)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擴展閱讀。讀了《論語八則》,可以引導學生讀《論語》;學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孟子》;學了《在烈日和暴雨下》,想進一步了解故事的進展,就讀《駱駝祥子》。導學部分可以指明篇章和書目,選錄部分精彩章節(jié),對學生的進一步閱讀作方法上的指導和點撥。
擴展閱讀的另一個重要渠道是同題文章。同題文章最能體現(xiàn)不同作家的寫作風格,學生能夠從中觀察、體會他們情感、選材、語言等多方面的不同特點。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與俞平伯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堪稱同題文章的典范“雙璧”。課內讀了魯迅的《狂人日記》,可推薦閱讀果戈理的《狂人日記》;學了朱自清的《春》,導學部分可選錄唐弢的《春》,豐子愷的《春》。
如果導學案能夠在引導學生閱讀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那么不僅能夠提高導學案的質量,更能夠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作出重大貢獻。
三、學
導學案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也就是練習部分,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拓展。練習設計應該著重改進以下方面:
(一)從“識記”走向“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yè)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p>
例:《往事依依》請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在橫線上:
(1)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jīng)模糊,有的 ? ? ? ? ?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 ? ? ? ? ?,至今 ? ? ? ? ?。(歷歷在目 ? ?記憶猶新 ? ?搜索枯腸)
(2)祖國的大地山川 ? ? ? ? ?,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也 ? ? ? ? ?。一年之中,風光流轉,陰晴雨晦,麗日藍天,風云變幻,真是 ? ? ? ? ?。(美麗非凡 ? ?氣象萬千 ? ?美不勝收)
這里的填空顯然只能達到記憶的要求,課文中的詞語,學習后如果不能加以理解運用,那么仍然只是一種語言符號。這樣的練習設計價值不高,完全可以改為考查理解或者運用能力。比如改為理解題:
(1)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jīng)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
句中“搜索枯腸”與“歷歷在目”意思截然不同,作者把這兩個詞連用,達到了什么樣的效果?
(2)祖國的大地山川氣象萬千,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也美麗非凡。一年之中,風光流轉,陰晴雨晦,麗日藍天,風云變幻,真是美不勝收。
請用氣象萬千、美麗非凡、風云變幻、美不勝收四個短語寫一段話,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或表達方式。
題(1)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采用對比手法,“搜索枯腸”與“歷歷在目”形成強烈反差,引出對幾件往事的回憶,給讀者造成懸念。題(2)可以將語言的運用結合詞義理解,并向寫作方面進行適當?shù)耐卣埂_@樣的練習設計,更利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領悟文章的主旨。讓學生有機會對學過的詞語及時運用,更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從“問題”走向“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文章語言閱讀及考查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能在通讀文本的基礎上,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在平時的文本教學中,語言的品味賞析是學習訓練的一個重點。
課堂上教師的問題多半指向文本內容,而非文本語言,這有悖于閱讀教學的本質。要想彌補這一不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加強對語言的品味和賞析。
1.多出詞語類賞析題,一般可從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入手。
例:《我的老師》“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我們的意思?!蔽闹小敖苹币辉~原意是什么,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2.多出修辭類賞析題,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夸張句等,體味其作用。
例:《春》請從修辭手法和表達作用兩個方面賞析“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
3.多出描寫類賞析題,如神態(tài)、語言、動作、細節(jié)等描寫,也可以從環(huán)境描寫等角度引導學生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例:《最后一課》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那么高大。“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這段文字綜合運用了哪幾種描寫,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總之,練習的設計必須以“語言文字運用”為基點,找準切入點,抓住文中的關鍵詞,本著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根據(jù)特定的語境進行賞析,這樣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案的編寫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