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炳輝
一個有野心的作家在幾個方面必定是很有底氣的。一是他很會講故事,他的故事能抓住讀者,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對于雪漠的《野狐嶺》,如果我們倒過來解讀,就會發(fā)現(xiàn)磨坊的故事是核心情節(jié),如果將來馬在波變成隱士的話,那肯定會成為一個核心的高峰。同時,一個有野心的作家也必定有一個強大的精神結(jié)構(gòu),在這方面,雪漠也有他的特點和優(yōu)勢。他對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有過長期的潛心研究,所以有一種獨到的見解和積累,在他前面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另外,一個有野心的作家,還必定有一種文化方位感。
一直以為,雪漠的整個創(chuàng)作有一種文化上的方位感,不同的作品在他構(gòu)筑的文學(xué)世界中,有著具體的文化方位。我的理解是:雪漠的根在絲綢之路一帶。雖然我們對那里的地域色彩印象都非常深刻,而且在當(dāng)代作家中,有地域?qū)懽饕庾R的作家其實很多,他們都知道作品要寫出一方水土的文化和傳統(tǒng),才有一定的價值,但是,雪漠有一個比其他作家更出彩的地方,就是他能把絲綢之路的文化歷史,跟整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勾連起來,然后借助他的故事和精神結(jié)構(gòu),讓他的靈魂敘事能夠突破中華文化的范疇,在這一點上,雪漠是有野心的。如果我們系統(tǒng)地讀雪漠作品,就會感覺到他的努力和運籌。
雪漠在《野狐嶺》中的努力,就是借助于他在東莞的經(jīng)歷,把涼州文化和嶺南文化進行想象性勾連,而且這個勾連在作品中是通過木魚妹的線索來實現(xiàn)的。當(dāng)然,要完成這樣的目的,雪漠在人物和情節(jié)的構(gòu)成上,就肯定要帶進很多東西,而且要面對一個很大的難題,情節(jié)必定會復(fù)雜很多??赐辍兑昂鼛X》后我甚至想,如果雪漠把那核心的故事——也就是磨坊的故事單獨拎出來的話,其實一個中篇的架構(gòu)就足夠敘述了。但是,假如把它變成一個中篇,只寫磨坊的故事,那么它跟當(dāng)代的很多作品放在一塊的話,就不覺得它有多么出彩、多么令人驚奇了,它的意義也會降低很多。就是說,這樣一個透視人性善惡的、具有超越性的故事,是需要確定一個自己特有的文化方位,并且需要大量的背景來支撐的,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宗教背景、精神超越的背景等等。然后,那個核心故事在不斷呈現(xiàn)的過程中,才會體現(xiàn)出它背后的意義,也才能帶給我們一個思考的空間,包括一種超越性的啟示。
我想,這也是雪漠在敘事方式上面的努力,而不僅僅是“招魂”這樣一種方式。招魂只是一種外在的方式,而且,讓死人回顧往事的大陸作家其實很多,比如方方的《風(fēng)景》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形式本身并不是非常復(fù)雜的。但雪漠借助于這樣一種文化方位的設(shè)計,這樣一種精神結(jié)構(gòu),把中原的核心政治和邊緣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甚至在佛教文化的背景中,他也把藏傳佛教進行了勾連,但藏傳佛教的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書中有很多修煉方式都屬于藏傳佛教——民間文化——把涼州的說唱藝術(shù)和東莞木魚歌進行勾連,而且這兩種民間說唱其實跟佛教傳統(tǒng)本身也是連接在一起的——連接在一起。就是說,他把最世俗化的生活和最具超越性的佛教背景勾連在一起了。
雪漠在《野狐嶺》中的努力,是很令我們感到欣慰和高興的。與《白虎關(guān)》相比,作為小說的《野狐嶺》,或者說作為小說家的雪漠,在宗教精神和世俗生活的關(guān)系上處理得更成功了。因為——也許是我的個人傾向——我不太喜歡作為小說家的張承志在《心靈史》中對信仰和世俗的處理,我覺得,小說終究是一種以世俗生活為材料的語言敘述,如果你過于把世俗生活排除在敘述之外,哪怕精神立意再高,實際上也就降低了超越的力量,最后也就降低了小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