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開敏
一、 設(shè)疑導(dǎo)入
通過上一堂課的學(xué)習(xí),我們知道這篇文章寫的是小松樹、大松樹和風(fēng)伯伯之間的故事。小松樹從驕傲變成“慚愧”,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今天讓我們來深入學(xué)習(xí)課文。
二、 理解位置
1. 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分別在哪里呢?(多媒體出示: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請同學(xué)們讀一讀這句話。
2. 相信同學(xué)們都已經(jīng)知道了答案,不要說出來,老師為你提供三樣工具:一支粉筆和一棵小松樹(圖片)、一棵大松樹(圖片),請你把山和它們的家在黑板上呈現(xiàn)出來。
【設(shè)計意圖】請學(xué)生根據(jù)理解,在黑板上畫出山,貼上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圖片,這樣的方式將智力活動與實際操作結(jié)合起來,生動形象,不僅吸引了學(xué)生的眼球,畫和貼的過程也給了學(xué)生足夠的記憶時間。
三、 “導(dǎo)”“演”結(jié)合
1. (多媒體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保┻@是誰說的話?(生讀)
2. 小松樹在夸什么呢?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xué)上來戴上頭飾背誦一下。下面的同學(xué),你們現(xiàn)在的身份不是觀眾,而是“小導(dǎo)演”,請“導(dǎo)演們”先給“演員”指導(dǎo)指導(dǎo),怎樣才能讀好這兩句話?
3. 請“導(dǎo)演”先示范。
(1)“喂”:聲音讀得大一些,因為小松樹和大松樹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還可以加上動作。
(2)“多高哇”:聲音讀得大一些,也可加上動作。
(3)“很遠很遠”:讀得慢一點,聲音拖得長一些,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到“遠”,也可以加上動作。
【設(shè)計意圖】角色扮演,表演朗讀,這樣的形式符合低年級學(xué)生的心理特點?!把荨敝荒苁箓€別學(xué)生參與進來,因此,這里先設(shè)計了一個“導(dǎo)”的環(huán)節(jié),讓所有學(xué)生都投入到學(xué)習(xí)活動中來,促進了集體智慧的發(fā)展,同時也為學(xué)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體會文本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4. 請一位同學(xué)演一演“小松樹”。
5. 這時候,你看見了一棵怎樣的小松樹?
6. 請給“你呢?”配上動作讀一讀。(叉著腰,昂著頭,很不屑的樣子)
7. 這還是一棵怎樣的小松樹?
8. “你呢?”小松樹想問大松樹什么?請補充完整。
【設(shè)計意圖】這里對文本進行了小小的重組,“你呢?”很值得品讀和拓展,小松樹瞧不起大松樹的心理,全在這里表現(xiàn)出來了。
9. 把小松樹的話完整地朗讀一遍,請你表現(xiàn)出他的驕傲和瞧不起人。
四、 變換角色
1. 同學(xué)們,現(xiàn)在請你們來做大松樹,聽到小松樹如此驕傲,如此瞧不起人的話,你感到很……?你準(zhǔn)備怎樣回答他?(根據(jù)學(xué)生的回答,利用黑板上的圖片把大松樹和小松樹做比較,讓學(xué)生深刻地感受到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2. 你們作為大松樹,如此氣憤地說了這么多話,課文中的大松樹卻(沒有回答)。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大松樹?
【設(shè)計意圖】這時候,剛才黑板上的貼圖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當(dāng)學(xué)生讓大松樹和小松樹共同站在山頂時,就自然而然的提前理解了下面風(fēng)伯伯將要說的話。學(xué)生剛才作為大松樹時的內(nèi)心感受與文中大松樹的表現(xiàn)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深刻體會到了大松樹的謙虛、寬容。
五、 理解風(fēng)伯伯的話
1. 從風(fēng)伯伯的話中,小松樹知道了什么?(①大松樹比他高多了。②自己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
2. 風(fēng)伯伯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這段話的,你覺得風(fēng)伯伯是一位怎樣的長輩?
3. 我們應(yīng)該怎樣來讀這段話呢?(聲音低沉一點,語速慢一點)聽老師讀一讀。
4. 同學(xué)們試著讀一讀。
【設(shè)計意圖】學(xué)生通過剛才一系列表演、導(dǎo)演、朗讀,已經(jīng)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了。因此,此時的重點應(yīng)是讀好這段話,感受風(fēng)伯伯的、藹和語重心長。
六、 適當(dāng)拓展
1. (多媒體出示: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慚愧地低下了頭”,這個動作我們一起來做一做。你在什么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動作呢?
2. 此刻的小松樹認(rèn)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慚愧地低下了頭,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松樹?
3. 小松樹非常慚愧,風(fēng)伯伯走后,他會怎樣做呢?
4. 小組討論、表演:小松樹向大松樹道歉。
【設(shè)計意圖】把詞語理解放在具體的語境里,并與學(xué)生的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詞語理解變得簡單而又深刻。同時拓展表演“小松樹向大松樹道歉”的情景,使學(xué)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明白了做錯事要勇于糾正,促進學(xué)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七、 總結(jié)課文
1. 從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做人不能像小松樹那樣……,而要像大松樹一樣……同時,我們也要學(xué)習(xí)小松樹的……
2. 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作者單位:揚州市廣陵區(qū)育才實驗學(xué)校)
一、 說說主要人物和大概內(nèi)容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xué)習(xí)《螳螂捕蟬》一文,誰來告訴我們,課文主要講了哪兩個人之間的故事?
生:吳王和少年。
師:對。這兩個人誰為主?
生:少年。
師:我把“少年”寫得高一些。現(xiàn)在黑板上有三個詞:少年、吳王和螳螂捕蟬。誰能用上這三個詞,把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給大家講一下呢?
生:少年通過《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提醒了吳王,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考慮做事的后果。
生:吳王一開始決定攻打楚國,但是一些大臣反對他的意見,吳王就說誰要是敢來勸阻他就處死誰。而一個少年卻很聰明,他利用了“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提醒了吳王,讓吳王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師:“取消”好像不妥當(dāng),應(yīng)該改為——
生:打消了進攻楚國的念頭。
二、 學(xué)習(xí)準(zhǔn)確生動講述寓言故事
師:“螳螂捕蟬”通常后面還會跟一個詞——
生:黃雀在后。
師:(板書:黃雀在后)那誰會講“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寓言故事?
生:花園里長著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正趴在樹枝上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師評:這個“自由自在”用得好。)但是它沒有想到它的后面有一只螳螂正伸著爪子,準(zhǔn)備向它發(fā)起進攻;螳螂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的身后有一只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它。更讓黃雀沒有想到的是,樹下有一個少年正拿著彈弓瞄準(zhǔn)它呢。
師:少年就是借了這個故事,讓吳王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讓少年來講這個故事,該怎么講呢?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
生:要把“少年”改成“我”。
生:跟吳王講時,先稱呼一下“您”,或是“大王”。
師:為了講好,請大家好好地再
讀一下故事,嘗試著說一說。(生練習(xí))
師:哪位同學(xué)愿意來給大家講一講?要注意表情和動作?。ㄖ该f),為了配合他,再選一個人來扮吳王,誰愿意?(指名)
生1:(扮吳王散步,突然見少年)你一大早跑到花園里來干什么?看你的衣服都弄濕了。
生2:(扮少年,抱拳跪下)稟告大王,我正在打鳥。
生1:(疑問)那你打著鳥了嗎?
生2:(惶恐地)沒…我沒有打著鳥,但是我卻看見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生1:(好奇)什么事情???
生2:(手指樹上)您看,樹上有一只蟬高高在上,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一只螳螂就在它的身后,拱著身子,舉起前爪,正要進攻。與此同時,螳螂?yún)s不知道黃雀在后面,正伸長脖子準(zhǔn)備來啄食它。
生1:(夸獎)你看得真仔細??!那黃雀是要吃掉螳螂嗎?
生2:(平靜地)是的,黃雀正要去進攻,但是它也不知道我正拿著彈弓瞄準(zhǔn)它呢?蟬、螳螂、黃雀都只想著眼前的利益,卻不知道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掌聲)
師:有意思,你們覺得他們表演得怎樣?
生:崔鴻宇表演得很形象,但他的手不能一直指著樹上。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這個時候蟬、螳螂、黃雀可能已經(jīng)不在樹上,指一下就可以了。
師:哎,說得有道理!
三、 潛心揣摩“一心”的具體語言表達
師:少年說了這么半天,最想說的是哪一句話?
生: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
師:就是這樣一句話,一起來讀一遍。(生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那什么叫“一心”呢?
生:就是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生:為了眼前的利益不顧一切。
生:就是心思只放在眼前這件事上。
師:對,這就叫“一心”,那蟬“一心”想干什么?
生:喝露水。
師:螳螂“一心”想干什么?
生:捕捉蟬。
師:黃雀“一心”想干什么?
生:黃雀“一心”想要捕捉螳螂。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這段話,從哪幾個詞可以體會到蟬、螳螂和黃雀的“一心”
生: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師:哪些詞體現(xiàn)了蟬的“一心”呢?
生:高高在上,悠閑,自由自在,根本沒有注意到身后的禍患。
師:對,完全陶醉在其中了,這個“悠閑、自由在在”體現(xiàn)了它的“一心”。那么螳螂、黃雀的“一心”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生:螳螂弓著身子,舉起前爪。從它的動作、神情里面看出了它的“一心”。
生:黃雀伸長脖子,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螳螂身上,就顧及不到身后的危險了。
師:對,從以上這些詞我們看出了它們“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現(xiàn)在,我們再來講故事時,就要把這幾個地方講仔細些,讓吳王聽起來更覺得有意思。(生講)
師:少年說這番話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什么呢?
生:他想告訴吳王,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想不到自己身后的禍患。
師:誰能把少年內(nèi)心想說又不敢直說的話,明明白白地說出來。
生:大王,您只顧著攻打楚國,卻不知道其他諸侯國正等著攻打您呢。
師:忠言?。?/p>
生:大王啊,您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攻打楚國,這樣只會讓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這樣您不僅得不到楚國,而且有可能使我國遭災(zāi)啊!
師:真是語重心長呀!少年這樣說的依據(jù)在哪里?課文哪里有這樣的交代。(生讀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吳王固執(zhí)地說,再讀讀看。
生:“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p>
師:這段里“乘虛而入”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趁著別人虛弱的時候進攻。
師:很對呀,現(xiàn)在誰虛弱?
生:現(xiàn)在是吳王攻打楚國,吳國比較虛弱。
師:吳國比較虛弱,因為兵馬——
生:兵馬都去攻打楚國了。
師:人家就趁著你這個空來偷襲你,這就叫“乘虛而入”。那么吳王一心想干什么?
生:吳王一心想攻打楚國。
師:你能讀出他的堅決嗎?(生讀)這里表面上看吳王很固執(zhí),實際上是——
生:是他一心想攻打楚國。
師:吳王的心意已決,誰來勸阻,就處死誰。再回到剛才的情境中,想一想,少年想勸吳王,他怎么說才好呢?
生:大王呀,您不能只顧眼前的
課例展臺
利益,而不顧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后果不堪設(shè)想。
師:假如我們想象一下,會是一個什么狀況?
生:當(dāng)吳王攻打楚國之后,其他諸侯國很可能就把吳國給消滅了。
師:是呀,但是吳王已經(jīng)說了“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那少年能將這些話直接說出來嗎?
生:不能。
師:那怎么辦呢?
生:就只能借助故事讓吳王自己明白!
師:對,就是那最重要的一句話,如何說好呢?什么語氣?什么語速?甚至表情怎樣都得注意??!
生(緩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師:好,“正隱伏著禍——患呢”這個“禍患”說得意味深長。這個少年的眼睛都在說話!就這么一句話包含著如此深刻的含義,吳王能明白嗎?(生:能?。哪睦镏浪靼琢??
生:從“恍然大悟”可以看出。
師:到底明白了什么?誰來扮一下吳王?
生:哦,原來我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及到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生:我差一點就因小失大,可不能讓其他諸侯國得逞呀。
生:攻打楚國是魯莽的舉動,這樣做不能使我們吳國國泰民安,所以我不能這樣做。
師:好一個吳王,及時悔悟,及時調(diào)整。我們仿照“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來造一個以“吳王”開頭的詞。
生:吳王攻楚,諸侯在后。
師:去攻打別的國家,也叫——
生:討伐。
生:吳王伐楚,諸侯在后。
四、 比較觀照:深刻體悟言語表達的智慧
師:回顧全文,大臣們和少年都勸吳王,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為什么那么多大臣,說了那么多話,都沒有改變吳王,而少年只用了一個故事,就讓吳王改變了主意呢?少年勸阻了他,為什么又沒有被處死呢?
師:這問題太有價值了。為什么少年沒被處死呢?
生:我覺得大臣們的方法不對,他們是和吳王針鋒相對,有一點讓吳王服從他們的意思,所以吳王會生氣;而少年,是用一個故事讓吳王自己去明白其中的道理。
生:大臣們是想把意思強加給吳王,而少年是讓吳王自己去想這其中的利害。
師:你說到點子上來了,要讓吳王自己去想明白。那么,怎樣才能讓他自己去想呢?讓我們再來看看少年“勸阻”吳王的過程,看還有沒有什么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生讀第2~6自然段)少年一心想干什么?
生:少年是“一心”想勸吳王,
師:從哪里看出他一心想去呢?
生:他一心想勸阻吳王,一連轉(zhuǎn)了三天,衣服和鞋子沾濕了也毫不介意。
師:為什么他要轉(zhuǎn)三天呢?
生:其實他就是想讓吳王注意他,他不好當(dāng)面去找吳王。
生:少年很愛國,也很勇敢。他為了吳國的前途,決定要去闖一闖。轉(zhuǎn)三天,表明了他的決心,為了引起吳王的關(guān)注。他的心里非常急切,因為如果晚一步吳王可能就去攻打楚國了。
師:(笑)你說得很對,軍情緊急,他的心情很急切,轉(zhuǎn)一天就可以了,為什么要轉(zhuǎn)三天呢?
生:因為他要弄一個巧合,給吳王一個自然的感覺。
師:哦,原來如此呀!“弄一個巧合”,真是煞費苦心,還要讓吳王感覺這是一個自然的巧合。誰來做少年轉(zhuǎn)轉(zhuǎn)看?體會一下少年的心情。(一生上臺)
師:你帶道具了嗎?此時的少年手里應(yīng)該帶著什么?(生:彈弓。)為什么要拿彈弓呢?
生:因為只有這樣,吳王才會相信他講的是真實的。
師:這個“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是好轉(zhuǎn)的,轉(zhuǎn)不好命就沒有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生:看到了少年的良苦用心,看到了他的勇敢與智慧。
生:要想做好一件事,不僅要勇敢,還要周密考慮。
師:看來,做事情,光有熱情還不夠,還得有智慧,有策略。少年的“一心”與蟬、螳螂、黃雀、吳王的“一心”不一樣。他懷著一腔愛國心憑著勇敢和智慧,周密計劃,終于說服吳王,拯救了吳國。但是歷史卻是那樣的令人深思:這個故事中講到的吳王叫壽夢,他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勵精圖治幾十年,使吳國迅速強大。但是王位傳到他的曾孫夫差之時,公元前482年,夫差為了爭奪諸侯盟主,進攻晉國,越王勾踐乘虛而入,一舉打敗吳國,削弱了吳國實力。公元前473年,吳國被越王勾踐所滅。一個少年侍衛(wèi)早就明白的道理,歷史中的許多諸侯將相卻并不明白,發(fā)人深省?。∷麄冋嬖摵煤寐犅犐倌昴浅錆M睿智的話語——
生:(讀)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師:漫漫歷史長河中,這句話該給我們多少啟迪和思考??!
(王樹華,特級教師,北京東方揚州外國語學(xué)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