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英
數學課要上得扎實、上得活,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關鍵是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數學課堂成為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和愉快合作的舞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營造寬松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行。”陶行知先生說過:“創(chuàng)造力最能發(fā)展的條件是民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力求創(chuàng)造和諧的情境,以從容和藹的教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用親切的語言和激勵性的評價去感染學生。在課堂中凡是學生會說的讓學生說,凡是學生會做的讓學生做,凡是學生會想的讓學生想,讓學生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如,我在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首先是呈現課本的兩幅圖(左邊9瓶飲料,右邊5瓶飲料),左邊、右邊一共有多少瓶飲料?問學生:“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算出共有多少瓶飲料?”這時我不忙于介紹“湊十法”,而是讓學生充分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思考,或動手擺小棒、數手指,把自己的想法先和同桌說一說或四人小組互相交流,然后請學生代表上臺展現,學生的算法可多了,有的記大數,加小數,一個一個累加;有的兩人合作,同時伸出小手來算;有的憑經驗來進行推理……雖然方法各異,但他們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整堂課學生積極發(fā)言,思維活躍,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取得較好的課堂實效。
二、探究質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經過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才能產生的,“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學生的學習過程永遠是一種對未知的探求創(chuàng)造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從有疑到無疑,再產生新疑,是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題,勇于向權威挑戰(zhàn)。
如我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當口算題最后出現兩個異分母分數加法、減法的題目“1 / 3+1 / 4,1 / 3-1 / 4”時,我向學生提出:“這兩道題怎么算?你有什么想法呢?”學生紛紛提出質疑:“能不能直接相加減?”“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是否可以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轉化,然后再相加減呢?”通過教師質疑提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這時學生在“疑”中產生問題,在“疑”中產生興趣,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心理調到最佳狀態(tài),提高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達到學習數學、探究數學的教學目的。
三、講究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是開啟數學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是層出不窮的數學發(fā)現的源泉。日本數學家米山國藏曾說“即使學生把教師所教給的知識全忘了,銘刻在他心中的數學精神、思想和方法卻能使他終身受益?!辈ɡ麃喌囊粋€重要數學教學思想就是“與其給人死板的知識,不如給人生動活潑的方法,給人以‘點石成金的策略、手段”。的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達到教學是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重要途徑。
如,我在教學“分數計算”時,出了這樣一道練習題:“甲和乙兩個數,25的是甲數,乙數的是25,甲、乙各是多少?兩數相差多少?”教室的氣氛一下活躍了,學生紛紛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其中一個學生是這樣做的:這兩個數用線段圖表示為
[][][乙數][25][] [] [甲數]
通過作圖,顯然乙數大于甲數,得出25÷-25×=125-5=120。
學生充分領會到: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這種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不但讓抽象的知識變?yōu)橹庇^,而且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引發(fā)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挖掘教育資源,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師還要有意創(chuàng)設生動的動感畫面,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活潑、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學習。
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學生:“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呢?為什么不做成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呢?”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急于了解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這時,我就通過模型車子演示,讓學生看到車輪做成扁圓的,雖然會滾動,但是滾動得不平穩(wěn),從而對圓的特征學習起到導向作用,使課堂顯得“活”而“實”。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獲得成功的源泉,是提高課堂實踐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獲得數學學習上的不同發(fā)展。
(責編 童 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