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斌
摘 要:教學是一個不斷改進和提升的過程,每一位教師都是在不斷的磨煉和反思中成長起來的,教學反思對于一個教師而言,是一項必需的工作,也是一項必備的品質。教師只有不斷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才能發(fā)現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文將以蘇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進行四個方面的反思,提出教學改進意見,以探求更加高效實用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 教學反思
我國著名的教育著作《學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對于教師而言,不可能天生就具有很高的教學水平,在教學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困惑和疑難,只有經過一步步的探索和磨煉,才能熟練地駕馭課堂,給學生最有效的教學。而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教學反思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發(fā)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有的放矢地在教學中加以規(guī)避,以達到提升教學水平的效果。本文將以蘇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反思作者的教學,提出改進意見。
一、教學導入要有助于對教材知識的講解
教學導入是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效的教學導入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借助學生在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一些現象,引出課堂上的相關知識點。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的時候,作者在課堂上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在上學期間肯定遇到過有人生水痘吧。當班級內有一位同學生水痘時,老師會如何處理呢?”學生回答:“讓這位同學回家休息?!边@樣的引入雖然取自生活中的現象,但是跟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不太緊密,也沒有揭示出水痘和免疫的關系。經過反思,作者認為,在該堂課的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得過水痘的同學描述得水痘的過程:首先全身發(fā)熱,然后全身很多地方出現水痘,會產生瘙癢,最后經過一周時間能夠恢復健康。通過同學對切身體會的描述,讓學生對整個生水痘的過程有大致印象,然后,作者再分析人體對水痘病毒免疫作用示意圖,講解抗體形成的過程和抗體起作用的過程。改進后的導入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人體第三道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
然后講解了其功能: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此時在課堂上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的學生開始小聲嘀咕:“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體?”當時作者對學生的嘀咕未做任何反應,但在課后反思中,作者認識到抗原和抗體是學生并不了解的概念,但對于學生學習免疫系統(tǒng)的知識來講,了解什么是抗原和抗體又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講解人體的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前,應該首先向學生闡述“抗原”和“抗體”的定義:抗原是促使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毒、細菌等異物),而抗體則是當抗原侵入人體以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這種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先帶領學生弄明白“抗原”和“抗體”的定義,然后再去講述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這樣的講解順序更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
四、教學總結要注重進行教學延伸
在教學總結中既要對一堂課中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匯總,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快結束時,作者對整堂課進行了總結。在總結中,作者帶領學生回顧了人體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而且與人體第一道、第二道免疫防線進行了對比,找出了人體三道免疫防線在組成和功能上的區(qū)別。教學結束后,作者進行了反思,在課堂總結的過程中雖然對課堂知識點進行了梳理,但是在引導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方面還做得不夠。生活中利用人體免疫系統(tǒng)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的現象有很多,應該適當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生活中的實例,并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例如,兒童打防疫針就是一種抗原注射,通過注入無毒或者低毒的滅活抗原,使人體自身產生抗體。再如,注射狂犬疫苗,因為人被帶有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后,狂犬病毒已經進入人體,而人體卻沒有相應的抗體來預防,此時就需要借助異體產生的抗體。通過講解生活中例子,可以實現教學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對于一名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提倡精益求精,任何一堂課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都會存在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作為教師,要沉下心來,認真反思教學的過程,在反思中挖掘不足,在改進中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正和.淺談教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7).
[2]王子瀟.淺議教學反思的內容與方法[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4).
[3]鄭典偉.強化教學反思 提升教學水平[J].科學大眾,2009(6).
[4]王洪利.課后反思須尋找教學“內傷”[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
摘 要:教學是一個不斷改進和提升的過程,每一位教師都是在不斷的磨煉和反思中成長起來的,教學反思對于一個教師而言,是一項必需的工作,也是一項必備的品質。教師只有不斷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才能發(fā)現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文將以蘇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進行四個方面的反思,提出教學改進意見,以探求更加高效實用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 教學反思
我國著名的教育著作《學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睂τ诮處煻裕豢赡芴焐途哂泻芨叩慕虒W水平,在教學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困惑和疑難,只有經過一步步的探索和磨煉,才能熟練地駕馭課堂,給學生最有效的教學。而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教學反思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發(fā)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有的放矢地在教學中加以規(guī)避,以達到提升教學水平的效果。本文將以蘇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反思作者的教學,提出改進意見。
一、教學導入要有助于對教材知識的講解
教學導入是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效的教學導入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借助學生在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一些現象,引出課堂上的相關知識點。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的時候,作者在課堂上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在上學期間肯定遇到過有人生水痘吧。當班級內有一位同學生水痘時,老師會如何處理呢?”學生回答:“讓這位同學回家休息?!边@樣的引入雖然取自生活中的現象,但是跟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不太緊密,也沒有揭示出水痘和免疫的關系。經過反思,作者認為,在該堂課的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得過水痘的同學描述得水痘的過程:首先全身發(fā)熱,然后全身很多地方出現水痘,會產生瘙癢,最后經過一周時間能夠恢復健康。通過同學對切身體會的描述,讓學生對整個生水痘的過程有大致印象,然后,作者再分析人體對水痘病毒免疫作用示意圖,講解抗體形成的過程和抗體起作用的過程。改進后的導入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人體第三道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
然后講解了其功能: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此時在課堂上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的學生開始小聲嘀咕:“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體?”當時作者對學生的嘀咕未做任何反應,但在課后反思中,作者認識到抗原和抗體是學生并不了解的概念,但對于學生學習免疫系統(tǒng)的知識來講,了解什么是抗原和抗體又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講解人體的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前,應該首先向學生闡述“抗原”和“抗體”的定義:抗原是促使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毒、細菌等異物),而抗體則是當抗原侵入人體以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這種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先帶領學生弄明白“抗原”和“抗體”的定義,然后再去講述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這樣的講解順序更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
四、教學總結要注重進行教學延伸
在教學總結中既要對一堂課中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匯總,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快結束時,作者對整堂課進行了總結。在總結中,作者帶領學生回顧了人體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而且與人體第一道、第二道免疫防線進行了對比,找出了人體三道免疫防線在組成和功能上的區(qū)別。教學結束后,作者進行了反思,在課堂總結的過程中雖然對課堂知識點進行了梳理,但是在引導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方面還做得不夠。生活中利用人體免疫系統(tǒng)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的現象有很多,應該適當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生活中的實例,并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例如,兒童打防疫針就是一種抗原注射,通過注入無毒或者低毒的滅活抗原,使人體自身產生抗體。再如,注射狂犬疫苗,因為人被帶有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后,狂犬病毒已經進入人體,而人體卻沒有相應的抗體來預防,此時就需要借助異體產生的抗體。通過講解生活中例子,可以實現教學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對于一名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提倡精益求精,任何一堂課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都會存在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作為教師,要沉下心來,認真反思教學的過程,在反思中挖掘不足,在改進中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正和.淺談教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7).
[2]王子瀟.淺議教學反思的內容與方法[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4).
[3]鄭典偉.強化教學反思 提升教學水平[J].科學大眾,2009(6).
[4]王洪利.課后反思須尋找教學“內傷”[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
摘 要:教學是一個不斷改進和提升的過程,每一位教師都是在不斷的磨煉和反思中成長起來的,教學反思對于一個教師而言,是一項必需的工作,也是一項必備的品質。教師只有不斷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才能發(fā)現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文將以蘇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進行四個方面的反思,提出教學改進意見,以探求更加高效實用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 教學反思
我國著名的教育著作《學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睂τ诮處煻?,不可能天生就具有很高的教學水平,在教學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困惑和疑難,只有經過一步步的探索和磨煉,才能熟練地駕馭課堂,給學生最有效的教學。而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教學反思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發(fā)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有的放矢地在教學中加以規(guī)避,以達到提升教學水平的效果。本文將以蘇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反思作者的教學,提出改進意見。
一、教學導入要有助于對教材知識的講解
教學導入是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效的教學導入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借助學生在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一些現象,引出課堂上的相關知識點。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的時候,作者在課堂上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在上學期間肯定遇到過有人生水痘吧。當班級內有一位同學生水痘時,老師會如何處理呢?”學生回答:“讓這位同學回家休息?!边@樣的引入雖然取自生活中的現象,但是跟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不太緊密,也沒有揭示出水痘和免疫的關系。經過反思,作者認為,在該堂課的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得過水痘的同學描述得水痘的過程:首先全身發(fā)熱,然后全身很多地方出現水痘,會產生瘙癢,最后經過一周時間能夠恢復健康。通過同學對切身體會的描述,讓學生對整個生水痘的過程有大致印象,然后,作者再分析人體對水痘病毒免疫作用示意圖,講解抗體形成的過程和抗體起作用的過程。改進后的導入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人體第三道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
然后講解了其功能: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此時在課堂上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的學生開始小聲嘀咕:“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體?”當時作者對學生的嘀咕未做任何反應,但在課后反思中,作者認識到抗原和抗體是學生并不了解的概念,但對于學生學習免疫系統(tǒng)的知識來講,了解什么是抗原和抗體又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講解人體的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前,應該首先向學生闡述“抗原”和“抗體”的定義:抗原是促使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毒、細菌等異物),而抗體則是當抗原侵入人體以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這種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先帶領學生弄明白“抗原”和“抗體”的定義,然后再去講述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這樣的講解順序更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
四、教學總結要注重進行教學延伸
在教學總結中既要對一堂課中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匯總,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人體的免疫防線”第二課時快結束時,作者對整堂課進行了總結。在總結中,作者帶領學生回顧了人體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而且與人體第一道、第二道免疫防線進行了對比,找出了人體三道免疫防線在組成和功能上的區(qū)別。教學結束后,作者進行了反思,在課堂總結的過程中雖然對課堂知識點進行了梳理,但是在引導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方面還做得不夠。生活中利用人體免疫系統(tǒng)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的現象有很多,應該適當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生活中的實例,并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例如,兒童打防疫針就是一種抗原注射,通過注入無毒或者低毒的滅活抗原,使人體自身產生抗體。再如,注射狂犬疫苗,因為人被帶有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后,狂犬病毒已經進入人體,而人體卻沒有相應的抗體來預防,此時就需要借助異體產生的抗體。通過講解生活中例子,可以實現教學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對于一名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提倡精益求精,任何一堂課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都會存在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作為教師,要沉下心來,認真反思教學的過程,在反思中挖掘不足,在改進中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正和.淺談教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7).
[2]王子瀟.淺議教學反思的內容與方法[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4).
[3]鄭典偉.強化教學反思 提升教學水平[J].科學大眾,2009(6).
[4]王洪利.課后反思須尋找教學“內傷”[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