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銳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媒體逐漸進入了人民大眾的生活之中,對群眾的精神生活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新媒體高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需要認清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形式,分析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優(yōu)點與不足。我們要努力適應新媒體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應用,跟上時代的腳步,做好新媒體載體基礎上的群眾文化工作。有許多政府部門已經開設了新媒體相關平臺工具,群眾文化工作單位應該及時學習,吸取先進經驗。
關鍵詞:新媒體;群眾文化;文化工作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進步,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以微博、微信的廣泛使用為標志,新媒體在當今社會的文化傳播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獲取文化知識為目的的文化活動,以文藝娛樂為內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現(xiàn),是人民群眾進行自我娛樂、自主創(chuàng)造文化藝術的活動,是中國夢實現(xiàn)的必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和諧文化建設的基礎,是推動先進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背景下,群眾文化工作關乎和諧社會建設、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中國夢的實現(xiàn)等重要方面,是提高中華民族文明涵養(yǎng)的重要手段。群眾文化是以人民群眾為活動主體,以娛樂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擔負著直接開展文化工作與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任,在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加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社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上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群眾工作如何適應好新媒體的大潮流,如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一如既往地開展好群眾文化工作,成為了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一、新媒體時代的來臨
一般意義上的新媒體,是指在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xiàn)的一種媒體形態(tài),與廣播、電視以及紙媒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媒體有截然的不同,新媒體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之間的界限,也逐漸縮減了國家、社會組織以及人群之間的邊界,實現(xiàn)了了文化傳播的新一輪的大融合。在數字化技術、無線通訊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下,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成為了社會文化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較,新媒體具有以下特征:時間靈活性、區(qū)域靈活性、主體靈活性、交互靈活性等。時間靈活性指的是信息隨時可以進行發(fā)布;區(qū)域靈活性是指地域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少,只需要設備和傳輸信號,就可以發(fā)布信息。主體靈活性是指,傳播不再是傳媒機構的事情,每一位普通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交互靈活性是指,新媒體不再是單一的單項信息傳播,而是具備有效的信息溝通的功能,可以實現(xiàn)信息的快速反饋。
截至目前,微信和WeChat(微信海外版)月活躍賬戶數達4.38億[1],微博用戶數量達到5.3億,其中月活躍用戶也有1.29億[2]。由此可見,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毋庸置疑地成為了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的潮流不可阻擋,做好群眾文化工作必須認清形勢、作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fā)展,建設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在智能手機、電腦為載體的新媒體迅速發(fā)展之際,黨的十八大報告為我們的群眾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群眾文化工作必須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貼近”三原則,這就意味著,我們在群眾文化工作實踐中,必須要適應形勢、有的放矢,做到實事求是,按照人民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靈活應用新技術、新方式。
二、群眾文化工作的現(xiàn)狀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不斷建立基層群眾文化機構、努力推動新時期我國人民群眾的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使得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已逐漸成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新時期,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使得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我國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迅速豐富。特別是對于基層群眾來說,我國大部分的城鎮(zhèn)社區(qū)不僅增加了許多現(xiàn)代活動設施,而且活動場所和條件也比以前有所改善。許多社區(qū)不僅新增加了許多圖書閱覽室、老年人活動中心以及包括社區(qū)舞蹈房、籃球場等在內的社區(qū)活動場所,使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更加富有激情,更加豐富多彩[3]。還有一些街道或廣場每年都會定期舉辦一些相關的活動來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
就群眾文化建設的工作而言,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點:
一是群眾文化隊伍的建設。當前各級群眾工作單位較為注重管理,完善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社區(qū)配有了群眾文化工作相關工作人員,并由財政部門按月給予一定的補貼。建立起了激勵機制,吸引了優(yōu)秀人才充實基層群眾文化隊伍,能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通過實行公開招聘、考核等方式,不斷加大引進文化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力度,吸引了優(yōu)秀人才到基層文化機構工作。
二是群眾文化品牌建設。各個地區(qū)均注重本區(qū)域的群眾品牌文化建設,立足于當地群眾文化傳統(tǒng),善于重點打造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形成品牌。能夠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風格的戲劇、音樂、美術、書法、攝影、舞蹈、曲藝等群眾文化作品。
三是群眾文化體制架構。公益性群眾文化事業(yè)和經營性文化產業(yè)齊頭并進。公益性文化事業(yè)面向社會,為全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經營性文化產業(yè)面向市場,其產品和服務是精神產品,是經濟產業(yè)在文化領域的表現(xiàn)。作為政府業(yè)務職能部門的文化館(站)、文化服務中心,承擔起了政府公共文化事業(y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實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
群眾文化工作仍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文化活動形式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普及、交通事業(yè)的長足進步,文化傳播進入到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潮流前沿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開來,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因此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的需求和口味的創(chuàng)新速度不可謂不快,但是與之相應配套的文化活動形式往往落后于實際需要,不能及時跟上。
二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不均衡,一些地方的部分群眾文化工作國語注重表面,偏向于形式主義和短期效應,給基層群眾文化的積極有效開展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目前的各類文化活動大部分僅限于城鎮(zhèn),導致鄉(xiāng)村地區(qū)和偏遠地區(qū)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情況不理想,部分地區(qū)群眾文化工作易于輕視日?;顒?,過于注重培養(yǎng)精品文化活動。
三、利用新媒體提升群眾文化活動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有效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需要主動借助新媒體強大的傳播功能,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從省廳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各級政府機構紛紛開通了其新媒體平臺。截至目前,浙江、新疆。河南、陜西、山東、安徽等多個省市自治區(qū)的文化廳均開通了其官方微博,云南省文化廳更是開通了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下文各文化單位的微信、微博為例,介紹其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作用與影響。
3.1加強了對群眾文化活動信息的發(fā)布
浙江省文化廳在其官方微博上發(fā)布了這樣一條簡訊:“懂戲”的觀眾有福了!由杭州劇院等舉辦的“三花爛漫”京劇藝術展演月將于9月15日登場,直到10月14日,13場經典劇目京劇將在杭州劇院(11場)和紹興新昌文化中心(2場)上演。這次“京劇展演”規(guī)模空前、大戲多、經典劇目多、角兒多。京劇迷不容錯過。”短短幾句話,上百個文字,就能通過微博這樣一個新媒體平臺,及時、快捷、有效地把當地文化資訊向群眾傳達。群眾通過使用微博加以關注,便能輕松了解到最近發(fā)生了哪些群眾文化活動。
不只是省廳級別這樣的地方高級文化部門,一些基層的文化單位也應當開設微博,向轄區(qū)內的群眾傳遞文化信息。北京市文化局演出藝術處,一個普普通通的基層文化機構,但是其運營的微博賬戶,擁有粉絲達十四萬之多。這不僅得益于北京文化局演出藝術處工作人員的精心維護,更因為其微博每天都及時更新,發(fā)布群眾所亟需了解的文化活動,因而形成了良性的傳播渠道,能夠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工作。
3.2促進文化部門和群眾的互動與了解
以云南省文化廳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例,云南省文化廳建設的微信平臺,具備交流互動、往期回顧、公開文件、公共服務四大功能,并且不定時地向用戶的手機微信客戶端發(fā)送云南文化信息。用戶只需通過輕輕點擊往期回顧一欄,就能方便地了解到過去與云南有關的諸多文化信息。點開公開文件一欄,下面有“政策法規(guī)”、“審批公告”、“辦事指南”等幾個子項目,群眾可以隨時了解相關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點開公共服務一欄,群眾可以通過公共服務下屬的“廳長信箱”、“最新活動”、“非遺名錄”、“文化場所”、“文物保護”等子項,與政府文化管理相關部門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實時的文化活動訊息,獲取文化知識。云南省文化廳微信平臺甚至提供了微信平臺查閱文化審批情況的功能,手指輕松一點,群眾便能了解自己所參與的文化項目的審批情況,促進了群眾文化工作者和群眾文化參與群體之間的融洽的關系,有利于群眾文化工作的和諧開展。
我們的文化工作單位,要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絕不能脫離群眾,應該主動貼近群眾,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群眾的文化需求,就是平時工作努力的方向,因而通過有廣泛使用基礎的微信公眾平臺,提供方便快捷的群眾文化服務,是當前群眾文化工作應該去做好的。
3.3提升宣傳工作在群眾中的影響力
新媒體的出現(xiàn),使得我們明顯感覺到織微博、刷微信朋友圈逐漸占去了原本看電視新聞、聽廣播的時間,傳統(tǒng)宣傳渠道的宣傳效力,正在逐漸被削弱。群眾文化工作者除了滿足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之外,還擔負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任務。新形勢下,要做好宣傳工作,必須對新媒體的功能有更新的認識。
例如北京文化局就充分利用其官方微博“文化北京”,及時向群眾傳遞政治局委員劉奇葆對志愿者文化的新要求、新提倡。運用好新媒體平臺,不久有利于提升宣傳效力,更是節(jié)約了宣傳成本,一舉兩得。
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然要求,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們群眾文化工作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新媒體這樣一塊新的群眾文化工作陣地上,繼往開來,繼續(xù)為群眾文化事業(yè)不懈努力。(作者單位:山東煙臺山文物管理處)
參考文獻:
[1] 廖豐.《微信用戶數量大增》[E].鳳凰財經,2014-8-15
[2] 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第33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A].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2014.2
[3] 李桂玲.《做好鄭州市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