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苗,劉 智,時 華
手術結合中藥換藥治療骶尾部藏毛竇15例
張艷苗,劉智,時華
目的:探討手術結合術后中醫(yī)辨證分期換藥治療骶尾部藏毛竇的臨床應用體會。方法:15例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竇患者,采用藏毛竇竇道切除創(chuàng)面開放術,徹底搔刮病灶,開放曠置。術后采用中藥熏洗及辨證分期換藥處理,研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藏毛竇效果。結果:15例均一次性治愈,愈合時間28~45 d,平均32 d,無后遺癥。病理回報異物性肉芽腫,符合藏毛竇診斷。結論:創(chuàng)面開放術后結合中醫(yī)辨證分期換藥,通過不同時期運用不同藥物治療,可明顯促進肉芽生長,加速創(chuàng)面的愈合,減輕患者疼痛,縮短病程。療效滿意,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藏毛竇;手術治療;祛腐生肌;中藥換藥
骶尾部藏毛竇是在臀肌裂的軟組織內形成的一種慢性竇道,內藏毛發(fā)是其特征。多見于歐美以及中東地區(qū)白人,黑人和黃種人發(fā)病罕見。青年男性、肥胖、毛發(fā)濃密和臀間溝深者好發(fā)[1],表現為骶尾部急性膿腫,穿破后形成慢性竇道或暫時愈合,終又穿破,如此反復發(fā)作[2]。我科自2010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該病患者15例,采用手術結合術后局部中藥換藥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男13例,女2例;年齡17~28歲,平均22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8個月。均體胖多毛,均以骶尾正中及臀溝附近反復感染,破潰流膿、經久不愈病史,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來就診。以前行骶尾部膿腫切開引流者7例,其中誤診肛瘺手術2例,誤診為骶尾部皮脂腺囊腫行手術治療1例,其中一例曾4次行切開引流術。12例表現竇道期,3例因突發(fā)骶尾部軟組織腫痛積膿而就診。竇口位于骶尾部后正中線即臀溝處,部分患者竇口內有少許膿性物外溢,竇口周圍皮膚紅腫或為炎性瘢痕組織。其中11例有1個外口,2例有2個外口,2例首次發(fā)病表現為皮下軟組織腫痛積膿,并未破潰。觸診竇口周圍組織變硬,或捫及條索狀管道,部分竇口內有膿性物擠出,若積膿較多可有波動感。直腸指診未捫及條索狀腫塊,探針檢查未見內口,不與肛門相通。B超檢查示軟組織塊狀影或液性暗區(qū)。
1.2治療方法全部15例均行手術治療及術后配合中藥換藥治療。連硬外麻醉成功后,患者采取右側屈臥位,術區(qū)消毒鋪巾,亞甲藍于潰口處注入,使竇道充分被亞甲藍染色,采取與脊柱平行的梭形切口,以電刀逐層徹底切除病變組織,包括瘺口、竇道在內的全部慢性炎性組織及周圍少許新鮮組織,深至骶尾筋膜,直至切面完全新鮮,不能有任何竇壁及炎性組織殘留,傷口敞開。創(chuàng)面呈“V”形以利其由下而上生長直至愈合,創(chuàng)面底部不超過骶尾筋膜淺層,電刀電凝止血出血處。術中肛門指檢發(fā)現膿腔未浸及肛管,檢查無出血后,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沖洗傷口,碘伏紗條填塞引流,紗布加壓包扎。檢查標本:5例于竇道內找到有少許毛發(fā)樣病變組織,其余未見。術后予抗感染治療3 d。
1.3換藥方法術后每日換藥。瘡瘍祛腐期創(chuàng)面膿性分泌物較多,治療予清熱解毒涼血燥濕中藥煎汁熏洗具體方藥為金銀花30 g,蒲公英30 g,黃芩10 g,側柏葉12 g,赤芍10 g,川椒15 g,苦參10 g,并應用去腐生肌紅粉膏換藥。生肌長肉期:術后4~5 d創(chuàng)面可見腐肉已去,肉芽生長,顆粒較小而均勻、觸之易出血,這一階段應用生肌長肉之玉紅膏油紗條外敷,祛腐生肌方中去腐藥量減少,生肌長肉藥物偏重,可促進肉芽生長。收口斂皮期:肉芽生長填平創(chuàng)面,皮膚爬行,運用生肌散配合生肌玉紅膏換藥。配合局部神燈照射,換藥時注意保持創(chuàng)面周圍5 cm的毛發(fā)及時剔除,避免毛發(fā)脫落入創(chuàng)面。
本組15例均一次性治愈,愈合時間28~45 d,平均32 d,隨訪6個月~2年均未復發(fā),無后遺癥。病理回報異物性肉芽腫,符合藏毛竇診斷。其中5例術后病理提示送檢組織內見毛發(fā)。
3.1骶尾部藏毛竇發(fā)病機制藏毛竇是一種少見疾病,1830年Mayo首先闡述這一疾病,1880年Hodges自先定名。該病常見于肛門后部尾骨處背側,稱為骶尾部藏毛竇。因本病少見,易與高位復雜性肛瘺等疾病混淆而誤診。本病多見于青壯年,17歲以下者少見,17歲以后者漸增,25歲時達高峰[3],患者以男性多見,肥胖和毛發(fā)濃密者易發(fā)病,男女比例為3∶1[4]。目前認為,藏毛竇是一種與臀溝內毛發(fā)殘留密切相關的后天性疾病,臀溝內松散的毛發(fā)形成異物反應,從而導致中線小凹的形成及繼發(fā)感染的發(fā)生[5]。本病由于其發(fā)病率較低,早年國內很少有相關文獻的報道,近年來發(fā)病率在我國有明顯的增加。
3.2診斷及鑒別診斷藏毛竇臨床為骶尾部反復膿腫,多自動穿破流出膿液或經外科手術引流后炎癥消退,少數引流口可以完全閉合,但多數表現為反復發(fā)作或經常溢膿而形成竇道或瘺管。值得一提的是,臨床上不應將是否有毛發(fā)作為診斷本病的唯一依據[6]。藏毛竇鑒別診斷非常重要,需與化膿性汗腺炎、感染性皮膚癤腫、克羅恩病、肛瘺及包括結核、梅毒和放射菌在內的傳染性疾病相鑒別[7]。
3.3藏毛竇多主張早期手術治療常用手術方法單純藏毛竇切除傷口敞開術,竇道切除直接一期縫合,袋形縫合術,切除病灶皮瓣轉移縫合術等。骶尾部藏毛竇多采用一期縫合術,但在臨床中由于兩側邊緣張力大,所以做到嚴密縫合較困難。如果遺留死腔,存積滲血和滲液,可導致感染或切口裂開,愈合延緩,不能達到一期愈合的目的。本組患者均采用竇道切除創(chuàng)面開放術,徹底搔刮病灶,開放曠置。該術式可完全切除病變組織,切口敞開換藥待肉芽組織填充愈合,療效確切,復發(fā)率低,缺點是愈合時間長。但通過術后運用中藥熏洗及辨證分期換藥,可明顯縮短愈合時間。
祛腐生肌法是中醫(yī)外治大法之一,尤其適用于臨床慢性難愈性創(chuàng)面的治療,包含祛腐和生肌2個內涵[8]。生肌玉紅膏最早見于明朝《外科正宗》,該藥具有消腫止痛、潤膚生肌之功效,被認為是活血生肌的代表方藥[9]。紅粉又稱為三仙丹,是祛腐生肌的首選。本研究在生肌玉紅膏的基礎上加紅粉配成生肌紅粉膏,已被大量研究證實具有良好的祛腐效果?,F代藥理學認為[10]。其可能機理是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增強細胞基質的溶解、加速創(chuàng)面細胞凋亡、直接抑菌作用等。當膿腐已脫,生肌就變成了治療的重要內容?!肚Ы鸱健份d:“夫癰壞后,有惡肉者,宜豬蹄湯洗去穢,次敷蝕肉膏散,惡肉盡后,敷生肌膏散,及摩四邊,令好肉速生。”《醫(yī)宗金鑒》中也說:“腐者,壞肉也。諸書云:腐不去則新肉不生?!w去腐之藥,乃瘍科之要藥也?!敝赋隽嘶≈幵谕饪浦委熤械闹匾浴l罡嗽?,而祛腐藥不宜久用,停用的時機以創(chuàng)面紅潤為宜,祛腐后開始用生肌藥。臨床發(fā)現祛腐藥生肌治療同時能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能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創(chuàng)面開放術后結合中醫(yī)辨證分期換藥,通過不同時期運用不同藥物治療,可明顯促進肉芽生長,加速創(chuàng)面的愈合,減輕患者疼痛,縮短病程。療效滿意,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1]Dasilva JH.Pilonidal cystcanse and treatmenr[J].Dis Celen Rec?tum,2000,43(8):1146-1156.
[2]黃乃健.中國肛腸病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1600-1602.
[3]張東銘,王玉成.盆底與肛門病學[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0:529.
[4]Hull TL,Wu J.Pilonidal Disease[J].Surgclin North Am,2002,82 (6):1169-1185.
[5]Karydakis GE.Easy and successfultreatment of pilonidalsinus afterexplanationof its causative process[J].Aust N Z J Surg,1992,62(5):385-389.
[6]傅傳剛,姚航,金黑鷹,等.藏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附10例報告) [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4,24(3):169-170.
[7]Nelson J,Billingham R.Pilonidal diaease and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The ASCRS Textbook of ColonandRectalSurgery[M]. New York:Springer,2007:228-235.
[8]趙永嬌,何穎華,智建文,等.中醫(yī)祛腐生肌法換藥促進肛周膿腫、肛瘺術后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2011,30 (3):203-204.
[9]張晶,姚昶,尹恒,等.生肌玉紅膏促進下肢慢性創(chuàng)面愈合257例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醫(yī)雜志,2013,54(1):35-38.
[10]楊澔俠,高衛(wèi)衛(wèi),姚昶,等.生肌玉紅膏膠原海綿對創(chuàng)面膠原塑形的影響及機制[J].山東醫(yī)藥,2011,51(31):10-12.
(收稿:2015-01-26修回:2015-06-12)
(責任編輯司呈泉)
R635
A
1007-6948(2015)04-0406-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5.04.023
北京市延慶縣中醫(yī)醫(yī)院普外科(北京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