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那木拉 胡達來 陶 樂 巴雅斯古楞
(1.內(nèi)蒙古通遼市蒙醫(yī)整骨醫(yī)院,通遼 028000; 2.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骨傷科學研究基地,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00)
中國蒙醫(yī)整骨術以手法整骨著稱,被譽為是中華醫(yī)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1]。其手法由來追溯到200 多年前的中國蒙醫(yī)整骨術第一代傳人——娜仁·阿柏,追溯到13 世紀的成吉思汗時代,追溯到遠古,乃至大地與森林之間。它是在蒙古民族特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習俗和歷史文化背景下,以他們獨特的認知思維對骨折發(fā)生與愈合現(xiàn)象的長期觀察與積累的生命探索結晶。因而這里蘊含著很多合乎生命自然法則的骨折復位、固定、愈合理念、手法[4,5]。在當前自然療法、天然藥物、傳統(tǒng)醫(yī)學回歸與認可大背景下,從手法的滋生土壤、文化淵源、療效特征入手探索其自然特質,這對中國蒙醫(yī)整骨術的保護與傳承有著重要科學意義[3,4]。
手法整復是中國蒙醫(yī)整骨術實施整骨首要環(huán)節(jié)。它是以噴酒捋撫術與手法復位術為一體的骨折無創(chuàng)傷復位療法[4,5]
1.1 噴酒捋撫術由來:噴酒捋撫術是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首先施用的一種生理心理療法。蒙古民族自古居住在中國北方,寒冷潮濕、多風雪的自然環(huán)境,狩獵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馬背生活中養(yǎng)成了一種酒文化,即酒為食物之首,萬物之圣。不僅喜慶事用來慶賀,就是遭難事也常常用它來“破”之。生活中同類事件經(jīng)歷多了就有積累、就有成功的概率。在蒙古民族史上骨傷骨折頻發(fā)多發(fā),而起初的一種本能舉動先吹“一口汽”再用手去捋撫行為衍化延伸為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復位條件環(huán)節(jié)——噴酒捋撫術[4,5]。
現(xiàn)代研究表明:將帶有尖叫而悅耳聲的“酒汽”噴射到骨折端時,由于高速流、噴霧狀酒汽流帶來的生理心理效應,往往把患者帶入到一種生理心理應激狀態(tài)[4,5](科爾沁包氏整骨術第四代傳人包金山大師說:高度興奮狀態(tài)[4,5])。因而說,這里蘊含著促使骨折自我、封閉、本能復位特質[4,5]。
1.2 手法復位術由來:手法復位術是中國蒙醫(yī)整骨術借助患者良好生理心理狀態(tài),實施骨折手法復位療法[1,2]。人類從四肢分工那一時刻起,除視覺、聽覺、嗅覺外,“手觸”成為與外界交流的最方便、最有效方式。一旦骨折發(fā)生,人們本能的一個舉動就是先用手去摸一摸,或整一整等。生活中同類事件經(jīng)歷多了就有積累、就有成功的概率。蒙古民族史上骨傷骨折頻發(fā)多發(fā),而起初的一種本能舉動“手觸”行為衍化延伸為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復位目標環(huán)節(jié)——手法復位術[4,5]。
在臨床上醫(yī)患配合狀態(tài)下,固定近折端為“靜”、運動遠折端為“動”時,以遠折端“作用力”與近折端“反作用力”統(tǒng)一手法實施骨折反向復位[5,6]。包金山大師歸納道[5,6]:橫斷,則用牽拉法復續(xù);有螺旋,則用轉壓法復合;有斜形,則用拿壓法挨貼;有紛碎,則用捏拿法復完;有嵌入,則用鉤拉法復正;有撕脫,則用掐壓法復歸;有高突,則用按壓法復平;有凹陷,則用提推法復起;有分離,則用拿推法接合;有重迭,則用折頂法對起等。
現(xiàn)代研究證實[5,7],骨折的上述分類是合理的、對應手法是有效的。不難分析[5,7],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復位具有以下自然特征:①當近折端為“靜”、遠折端為“動”平衡時,以遠折端“作用力”與近折端“反作用力”統(tǒng)一手法實施骨折“以力對力”復位。這符合骨折端細胞與細胞、分子與分子之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統(tǒng)一機制訴求而具有結構連續(xù)復位特征;②遠折端“作用力”與近折端“反作用力”統(tǒng)一時,以近折端“靜”與遠折端“動”平衡手法實施骨折“動靜合一”復位。這符合骨折端細胞與細胞、分子與分子之間靜態(tài)與動態(tài)平衡機制而具有功能完整復位特征。因而說,這里蘊含著骨折自然、開放、功能復位特質[5,7]。
手法整固是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復位與愈合承上啟下環(huán)節(jié)。它是以自固定術與小夾板外固定術為一體的骨折無遮擋固定療法[8,9]。
2.1 自固定術由來:人體骨結構及周圍肌肉、肌腱、皮膚等軟組織具有自我平衡固定本能,稱為人體自固定術。骨折后,人體這一本能通過骨斷端嵌插力及周圍肌肉、肌腱、皮膚等軟組織還能部分地保留下來并趨向恢復。生活中,同類事件經(jīng)歷多了就有積累、就有成功的概率。蒙古民族史上骨傷骨折事件頻發(fā)多發(fā),而人體自平衡本能行為衍化延伸為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固定本能環(huán)節(jié)——人體自固定術。
中國蒙醫(yī)整骨術對一般性骨折不主張外固定。即便外固定仍基于人體自固定理念,僅給予輔助外固定而已[8,9]。因而說,這里蘊含著骨折自我、封閉、本能固定特質[10,11]。
2.2 小夾板外固定術由來:中國蒙醫(yī)整骨術的手法整固取材方便、方法簡易、療效可靠[1,2]。早期的蒙古民族在骨折固定,用樹皮樹葉包扎到牛羊皮,直到200 多年前第一次利用鹿小腿骨綁定固定,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1,2]。生活中同類事件經(jīng)歷多了就有積累、就有成功的概率。而蒙古民族史上骨傷骨折頻發(fā)多發(fā),而人體自固定本能行為衍化延伸為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固定功能環(huán)節(jié)——小夾板外固定術。它是根據(jù)骨折部位及類型選取4 ~8 塊薄輕柳木夾板、3 條綁帶加若干個壓墊等,在骨折中、近、遠端處加以綁定固定方法。不難分析,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固定具有以下兩個自然特征[8,9]:①沿骨干軸向:每條夾板上均能找到A、B、C,或D、E、F,或K、H、J 綁定壓力點,構成“兩點一線”型穩(wěn)定[8,9];沿骨干橫向:每條綁定線上均能找到A、D、K,或B、H,或C、F、J綁定壓力點,構成“三點一面”型穩(wěn)定而具有結構穩(wěn)定,即結構連續(xù)特征[8,9]。②相對于骨折面t,適當調(diào)節(jié)綁定力G 與骨干軸向力N 平衡而具有受力平衡——應力適應,即功能完整特征[8,9]。因而說,這里蘊含著骨折自然、開放、功能固定特質[10,11]。
手法整愈是中國蒙醫(yī)整骨術實施整骨目標環(huán)節(jié)。它是以及早鍛煉術與漸進鍛煉術為整體的骨折無后患愈合療法[4,12]。
3.1 及早運動鍛煉術由來:中國蒙醫(yī)整骨及早運動鍛煉術源于自然、源于生活[3,4]。蒙古民族先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觀察到動物骨折而它們在生命掙扎中往往能夠自行愈合重生,等等。人們對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的有意識無意識的觀察與積累后來衍化延伸為骨折及早運動鍛煉術[3,4]。
在臨床上基于骨折固定早期不穩(wěn)定及關節(jié)活動不便,適時向骨折端噴酒按摩、適度抬高患肢、適量運動遠端關節(jié)等,并與心理活動相連系?,F(xiàn)代研究表明[10,12],這種運動鍛煉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萎縮、軟組織攣縮及關節(jié)僵化而促進肢體愈合與運動恢復同時并進特征。不難得知,這種及早運動鍛煉術往往為骨折端創(chuàng)造以靜態(tài)求動態(tài)、動態(tài)與靜態(tài)平衡運動適宜環(huán)境[10,12]。因而說,這里蘊含著骨折自我、封閉、運動愈合特質[10,12]。
3.2 漸進功能鍛煉術由來:中國蒙醫(yī)整骨漸進功能鍛煉術源于自然、源于實踐[3,4]。蒙古民族先民對骨折動物自行愈合現(xiàn)象的有意識無意識觀察與積累后來也衍化延伸為骨折漸進功能鍛煉術。
在臨床上,鑒于骨折端穩(wěn)定度提升鼓勵患者由弱到強、由輕到重地進行漸進功能鍛煉。這不僅為骨折端提供恒定生理應力[4,11],更能適時為骨折端提供間斷性生理應力[4,11]?,F(xiàn)代研究表明[10,12],這種功能鍛煉具有利于成骨細胞活躍,不利于破骨細胞活動而促進肢體愈合與功能恢復同時并進特征[4,12]。不難得知,漸進功能鍛煉術往往為骨折端創(chuàng)造以破骨求成骨、成骨與破骨平衡功能適宜環(huán)境。因而說,這里蘊含著骨折自然、開放、功能愈合特質[10,12]。
[1]包占宏、包春麗、包金山.包氏祖?zhèn)髅舍t(yī)整骨學[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6:1 -23
[2]慕精阿、海志凡、海波著.中國蒙古學文庫:蒙古族治療骨傷的創(chuàng)新[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5:139-159
[3]照那木拉、王梅、達古拉.中國蒙醫(yī)整骨術的科學淵源及其發(fā)展新思考[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原《哲里木畜牧學院學報》)2009;15(2):88 -89
[4]Zhao Namula and Wang Mei,LI Xue -en.Macroscopic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ized Therapy in Chinese Mongolian Osteopathy[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Bio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FBIE):45 -50.2010 IEEE ISBN:978-1-4244-9986-1(EI)
[5]Wang Mei,Wang Hongxia,Zhao Namula.Ideas,properties,and standards of fracture repositioning with osteopathy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in China.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5;35(1):117 -120
[6]Mei Wang ,Zhanhong Bao,Namula Zhao.Classification and reduction manipulation of fracture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ongolian osteopathy.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4;34(1):122 -126
[7]照那木拉,王梅,肖吉日木圖,等.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復位宏觀理念及其手法準則[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2;27(1):46 -48
[8]照那木拉,王梅.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固定原理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29(3):820 -822
[9]照那木拉,王梅,包占宏.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固定力學模式及其意義[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2;27(增刊):163—164
[10]Zhao Namula,Mei Wang,Xueen Li.Biological macrofeature and criterion thereof for fracture immobilization of Chinese Mongolian Traditional Osteopathy[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32(1):114 -118
[11]照那木拉,王梅,李學恩.中國蒙醫(yī)整骨術骨折固定生物宏觀特征及其準則[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1;26(2):189 -192
[12]Namula Zhao,Mei Wang,Xueen Li,F(xiàn)racture healing with osteopathy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33(1):130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