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災害救援中非專業(yè)救援人員培訓探討

2015-01-27 21:31:08張慶江寧寶坤
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 2015年10期
關鍵詞:災害救援人員

張慶江, 張 俊,寧寶坤

· 專家論壇

災害救援中非專業(yè)救援人員培訓探討

張慶江1, 張 俊2,寧寶坤3

近年來,國際范圍內非專業(yè)救援人員參與災后應急救援的作用逐步被肯定,而“第一響應人”,即非專業(yè)救援人員是早期救援的一支重要力量。提供針對“第一響應人”的培訓,有利于填補專業(yè)救援隊伍到來前的空白;而充分調動、利用“第一響應人”隊伍,是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傷殘率的關鍵。筆者圍繞“第一響應人”的定義、職責、特點及其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介紹,并就其培訓現(xiàn)狀與內容,特別是醫(yī)療救援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第一響應人;非專業(yè)救援;醫(yī)療救援培訓

災害發(fā)生后存在救援的“黃金時間”,此時間段內,對傷員給予搶救,可顯著提高其存活率。災害的性質不同,其救援的“黃金時間”也不同,如地震救援的“黃金72小時”,創(chuàng)傷救援的“黃金60分鐘”,呼吸心跳驟?;颊咴呵凹本戎械摹包S金5分鐘”等。在災害救援實踐中,主要依靠專業(yè)救援人員往往存在急救反應時間過長,無法在救命的“黃金時間”內抵達現(xiàn)場的弊端。因此,災害現(xiàn)場非專業(yè)救援人員之間的自救、互救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從2004年印尼海嘯救援開始,多次參與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國內外救援行動,并從2010年開始從事“第一響應人”的培訓工作,現(xiàn)就我國“第一時間參與現(xiàn)場救援人員”的培訓現(xiàn)狀與內容進行分析和探討。

1 “非專業(yè)救援人員”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

1.1 定義 所謂“非專業(yè)救援人員”是指在災害事件

發(fā)生12小時內抵達現(xiàn)場的應急響應人員,如災區(qū)當?shù)氐木?、政府官員、消防人員、醫(yī)護人員、教師、志愿者等,他們往往具有一定的組織、聯(lián)系、協(xié)調、指揮能力,可在災后的混亂情況下發(fā)揮作用。這種“非專業(yè)救援人員”也被稱作“第一響應人”。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急救醫(yī)療服務,以后逐漸演變到所有突發(fā)事件和災害現(xiàn)場中第一時間到達并指揮民眾進行救援的人員[1]。他們雖然身處災害現(xiàn)場,但與災民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因為他們能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組織民眾開展行動,而不是單純等待救援。

1.2 職責 在發(fā)達國家,“第一響應人”已經成為一支重要的救援力量,活躍在突發(fā)事件、自然災害甚至恐怖襲擊的現(xiàn)場。尤其是在院前急救方面,“第一響應人”根據(jù)所受培訓和獲得認證資格的不同,分為社區(qū)“第一響應人”和荒野“第一響應人”,分別應對救護車到達前的救護和幫助進行非摩托化轉運。我國尚未進行“第一響應人”資格認證制度,目前也不存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的權利和義務要求。對“第一響應人”來說,他們在災害現(xiàn)場存在救死扶傷的道義要求,同時由于“第一響應人”往往具有公職身份,也有本身公務職責。

1.3特點與矛盾 “第一響應人”的救援填補了專業(yè)救援力量到來前的空白,使現(xiàn)場救援更有組織,并盡可能充分利用當時、當?shù)氐母鞣N資源,使早期的救援工作更有效率,同時摸清災情,為后續(xù)的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如果把突發(fā)事件或災害比作戰(zhàn)爭,那么專業(yè)救援隊就是正規(guī)部隊,“第一響應人”隊伍就是民兵。

同時,“第一響應人”作為最早投入救援的人員,其優(yōu)勢與劣勢并存。第一,他們到達現(xiàn)場最早,或者本來就在災害現(xiàn)場,占盡“天時”,并且從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來看,他們救的人最多[2],但是他們往往不知如何科學施救,從理念到技術都欠缺;第二,他們對現(xiàn)場情況最熟悉,應該說占了“地利”,但是他們大都從未經過培訓,救援行動往往出于本能;第三,他們人數(shù)最多,占了“人和”,但是裝備最差,有可能赤手空拳。這些矛盾造成對救援工作的巨大阻礙,抵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

據(jù)報道,災害發(fā)生后,傷員存活率的高低與急救反應時間的長短成負相關[2],也就是急救反應時間越短,傷員的存活率越高,救援的效果越好。如果能夠在災害發(fā)生后的第一時間進行應急響應和救援,存活率能高達50%或更高[3]。因此,在災后救援黃金時間內,能否充分調動、利用好“第一響應人”這支隊伍,是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傷殘率的關鍵。

2 “第一響應人”培訓的現(xiàn)狀

2.1 國際情況 聯(lián)合國國際搜索與營救咨詢團(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 INSARAG)多年前就提出“第一響應人員”概念,并要求其下的培訓部門(training working group,TWG)醞釀、準備相應的課程,并擇機對有關國家人員開展培訓。

2008年,經過德、英、美等國救援專家精心設計和開發(fā)的“第一響應人員課程”順利完成,課程對象是各國教育和培訓學院的教官。以教官為培訓對象是考慮通過其能夠以點帶面,擴大該課程的受益面。2008年底,為了進一步提高和完善該課程的內容和授課效果,在德國聯(lián)邦政府技術減災機構的資助下,以及新加坡民防學院的支持下(由學院提供場地、設備和輔助教官),TWG在新加坡進行了示范課程。當時參加示范課程的主要是來自東盟國家的官員,包括孟加拉、泰國、菲律賓、印尼等9個國家在內的16名代表。主教官由TWG成員擔任,輔助教官由5名來自新加坡民防學院的人員擔任。中國作為特邀代表進行觀摩。

國際上,歐美發(fā)達國家一直走在救援培訓的前列。雖然沒有國家或者非政府組織成系統(tǒng)的針對大眾的救援培訓項目,但是他們先進的院前急救,眾多的志愿者隊伍,普及到中小學校和軍營的救援知識和訓練,已經把現(xiàn)代救援理念點點滴滴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同樣在日本,家家戶戶備有救生包,對于各種災害演習也常抓不懈。但是這些國家一般重點放在教育民眾災害中如何自保,而對于災民 “自救互救”需要的救援方法和技術更多的是點到為止??赡芘c他們國家專業(yè)救援隊伍較多,國土面積有限,救援力量容易到達和聚集有關。

2.2 國內情況 由聯(lián)合國國際救援組織INSARAG倡議開發(fā),中德政府應急管理項目支持,旨在提高基層應急響應人員的防災減災意識、災害處置能力和基本應急救援能力的“第一響應人”培訓項目,由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聯(lián)合德國聯(lián)邦政府技術救援署(THW)具體實施。中國是INSARAG選擇的第一個國家,也是看準了中國作為一個災害頻發(fā),國土廣闊,救援隊伍建設不足,人民群眾普遍缺乏科學救援觀念,但是行政力量強大,救援需求巨大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因為無論是國際救援還是國內救援,在專業(yè)救援隊抵達之前,的確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在“時間就是生命”的救援任務中,這段時間應該更好地被開發(fā)和利用??紤]到我國國情,由于基層干部等行政人員擁有更多的資源優(yōu)勢,民眾長期以來養(yǎng)成依靠政府的思維慣勢,而且基層干部作為一個群體,普遍存在著應急管理知識亟需補充的情況,“第一響應人”更多的將基層管理人員作為主要教學對象則更有現(xiàn)實意義。這也是“第一響應人”概念在中國的延伸和發(fā)展。

從2010年3月至2014年底,先后在四川省德陽市,都江堰市,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大連市和山東青島市開展了9期中德合作“第一響應人”培訓,共有629名學員參加或觀摩了培訓項目。做到了從最基層的居民、警察、官員和志愿者等人員入手,切實增強全社會自然災害應對能力的初衷,大大推動了地方政府應急救援能力和防災減災綜合能力建設,項目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2014年以后,國務院救援司將該項目繼續(xù)作為全國推廣項目,又先后在福建、云南、湖北、甘肅和寧夏進行了6期培訓,以每期40~50人左右的規(guī)模,每年在全國推廣2~3個省份,促進該課程在全國乃至亞太地區(qū)的普及和推廣。

3 培訓內容整體介紹

結合INSARAG對“第一響應人”任務要求,培訓內容包括:(1)現(xiàn)場組織管理;(2)埋壓人員求助;(3)作業(yè)安全評估;(4)災情收集上報;(5)外界援助請求。這也成為“第一響應人”培訓所必須包含的內容。另一方面,他們需要進行救援人員的召集、救援工作的組織和現(xiàn)場管理;需要具有相應的領導能力、危急關頭的掌控力,以及準專業(yè)隊伍的業(yè)務素養(yǎng),專業(yè)素質如災害危險識別能力、簡單搜索救援能力、災情搜集評估能力。這方面要求不需太專業(yè),但是應掌握常規(guī)的術語、符號和概念?;诖?,設置的培訓內容包括:城市搜索救援隊介紹、城市搜索救援環(huán)境概覽、救援隊行動概述、現(xiàn)場評估和勘測方法、危險品判定和評估、災害現(xiàn)場管理、表面搜索方法、救援技巧初步、傷員救治和管理等。培訓課程的設置突出了“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行動”這一目標,把災后極短時間內的現(xiàn)場情況作為主要場景,著重演練“使用就便器材”,更多傳授“徒手技術”。為了增強培訓的效果,基本采取課堂教學和現(xiàn)場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室內、室外課程時間各占50%左右。對以實踐為主的課程均先采取室內教學,介紹基本原理,然后到室外結合儀器設備進一步學習,最后再進行綜合演練,以確保學員能夠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在演練結束之后,還針對演練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不足和問題進行點評,強調注意事項和學習重點。

4 醫(yī)療救援培訓

基于“現(xiàn)代救援是科學與醫(yī)療貫徹始終的救援”這一理念,針對“第一響應人”可能在現(xiàn)場遇到的傷情,并參考國內外對于災害醫(yī)學急救基本技術的要求,設計安排了以下醫(yī)療培訓相關內容[4]。

4.1 創(chuàng)傷急救技術 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幾乎所有的創(chuàng)傷急救教材都把這項技術作為重點。在諸多災害事故中,創(chuàng)傷最多見于地震,受傷部位以四肢為主,創(chuàng)傷類型以擠壓傷、骨折傷多見[5]。這四項技術是“第一響應人”進行早期、表面徒手或簡單器械救援所需的主要技術。各種止血方法都以實例方式展示,包括指壓止血法、壓迫止血法、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加墊屈肢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包扎主要是利用現(xiàn)場的衣物、毛巾、床單等就便材料制作成三角巾或繃帶。有效包扎是重點介紹內容。在培訓演練中,一般還要設置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傷情,以及大量的包扎、固定和搬運的操作,讓學員們進行相應處置,教官現(xiàn)場觀察記錄并全程攝像,演練結束后,教官針對每例傷員的處置進行總結、分析、講解和點評,讓學員們有更深刻的認識。

4.2 心肺復蘇技術 結合我國國情,徒手心肺復蘇技術在我國國民中并不普及,因此“第一響應人”的培訓包括了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重點向學員介紹美國心臟學會《2010版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標準》,普通施救者僅做胸外按壓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進行“CAB”即胸外按壓、氣道和呼吸。同時結合心肺復蘇模型“安妮人”進行實體教學,讓每個學員都有實際操作練習的機會。

4.3 檢傷分類技術(triage) 主要介紹了一種簡便的“S.T.A.R.T”方法,該方法快速、簡單、使用方便、可重復性好,方便學員記憶。同時將分級救治的概念傳達給學員,針對群死群傷的現(xiàn)場情況,可以更有效處理群體傷員,增加其得到救治的機會。

4.4 救援人員的衛(wèi)生防護 由于救援人員可能暴露于煙塵、有害化學物質甚至生化毒物等環(huán)境中,因此需要讓他們掌握基本的衛(wèi)生措施,個人防護意識、技能和裝備的使用,對于營養(yǎng)缺乏和脫水的預防,對于寒冷、高溫、陽光和昆蟲的防護以及心理應激的疏解、心理耗竭的預防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綜合征的認知和處理等。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開展的以“第一響應人”培訓項目為主的非專業(yè)救援人員培訓,不同于針對普通民眾簡單的科普式教育,也不同于針對專業(yè)救援隊伍的培訓,它是一種適合于我國國情的,針對現(xiàn)場早期救援人員的培訓項目,重點是針對災害發(fā)生后,專業(yè)救援隊伍到達現(xiàn)場之前“自救互救”階段的普通公民,培養(yǎng)其科學的救援理念和技能,最大程度地“搶救生命,減少傷殘”,體現(xiàn)公眾參與的“大救援”理念。

[1]雷曉康,賈 偉,張世杰,等. 基于危險源分析的第一響應人制度構建探析[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 2015(4): 9-12.

[2]Macintyre A G, Barbera J A, Smith E R. Surviving collapsed structure entrapment after earthquakes: A“ timeto-rescue” analysis [J]. Prehosp Disaster Med, 2006, 21(1): 4-19.

[3]茅志成.醫(yī)療救護員[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7:514-516.

[4]鄭靜晨.現(xiàn)代災害醫(yī)療救援五項技術[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3,22(2):117-119.

[5]Yang C,Wang H Y,Zhong H J,et al.The epidemiological analyses of trauma patients in Chongqing teaching hospital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J].Injury,2009,40(5):488-492.

(2015-09-15收稿 2015-10-10修回)

(責任編輯 張亞麗)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of nonprofessional rescuers for disaster assistance

ZHANG Qingjiang1, ZHANG Jun2, and NING Baokun3. 1. Department of Urological Surgery,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 Divi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mergency Search and Rescue Center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49, China

Nowadays the importance of nonprofessional rescuers have been affirmed internationally, and they are a significant force during early response after disaster. Providing training for “first responder” has the benefits of filling the gap before the arrival of professional rescue forces. Fully mobilizing and utilizing “first responder” team is the key to improve success rate and reduce disability rate in gold time of post-disaster rescue.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 responder” and its development course in our country were introduced, and training content and status, especially medical rescue training, were als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irst responder; nonprofessional rescue; medical rescue training

R129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10.001

張慶江,博士,主治醫(yī)師,E-mail:wjmalehealth@163.com

1.100039 北京,武警總醫(yī)院泌尿外科;100049 北京,中國地震局應急搜救中心:2.發(fā)展研究部,3.科研開發(fā)處

猜你喜歡
災害救援人員
靈活就業(yè)人員參保如何繳費
工會博覽(2024年8期)2024-03-31 03:53:14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緊急救援
哈哈畫報(2022年5期)2022-07-11 05:57:52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3D打印大救援
學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 09:01:44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xiàn)新跨越
讓刑滿釋放人員找到家的感覺
人民調解(2019年2期)2019-03-15 09:30:54
救援行動
急救人員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會計組織機構和人員
淅川县| 沂南县| 壤塘县| 威信县| 河源市| 蚌埠市| 陵川县| 祁连县| 马龙县| 淮南市| 万山特区| 庆云县| 油尖旺区| 德庆县| 藁城市| 南乐县| 洛扎县| 栾城县| 蒙山县| 中江县| 万宁市| 黔西县| 灌阳县| 营山县| 长泰县| 龙南县| 三明市| 兴宁市| 伊金霍洛旗| 虞城县| 津南区| 封开县| 通化市| 绿春县| 阜宁县| 内江市| 客服| 徐闻县| 澜沧| 崇明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