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活著是美的”:汪曾祺散文的詩意守望

2015-01-28 07:21陳彩林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玉林537000
名作欣賞 2015年32期
關鍵詞:汪曾祺散文勞動

⊙陳彩林[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玉林537000]

“活著是美的”:汪曾祺散文的詩意守望

⊙陳彩林[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玉林537000]

汪曾祺散文將生活置于本體,在一種“活著”的歡悅、“一種欣欣然的生活氣息”中顯示出“快樂”“溫暖”“為這個世界祝?!钡奈膶W品格。他以“此在”的書寫旨在向世人呈示如何“能于困苦卑微的生活覺得快樂,在沒有意思的生活中覺出生活的意思”“能夠從平常的生活現(xiàn)象中看出別人視若無睹的特殊的情趣”。于此,他的散文內(nèi)蘊著人與生活無間的親切,內(nèi)蘊著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在充滿生機的情趣里見出“一個民族的常綠的童心”,顯示出真誠的生活品格與人的詩意存在,這即是汪曾祺對于我們勞苦民族的慰藉與詩意守望。

汪曾祺散文詩意守望文學品格

汪曾祺散文將生活置于本體的位置,充盈著對于世俗生活的摯愛,釋放的是人“活著”的歡悅,在“一種欣欣然的生活氣息”中顯示出“快樂”“溫暖”“為這個世界祝?!钡奈膶W品格。他之所以追求作品內(nèi)在的歡樂的情緒,源于他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特理解:

我認為作家的職責是給讀者以喜悅,讓讀者感覺到活著是美的,有詩意的,生活是可欣賞的。這樣他就會覺得自己也應該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優(yōu)美一些,更有詩意一些。①

“詩意”從哪里來?汪曾祺沒有將視角轉向虛無縹緲的彼岸,而是立足于具體可感的此在,他要以文學之美向世人呈示如何“能于困苦卑微的生活覺得快樂,在沒有意思的生活中覺出生活的意思”②,“使這個世界更詩化”③,凸顯出凡俗生活人性化的溫慰品格和慰藉勞苦民族的自在的生活品性。因此,他的散文總是“能夠從平常的生活現(xiàn)象中看出別人視若無睹的特殊的情趣”④,內(nèi)蘊著一種人與生活無間的親切,一種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在充滿生機的情趣里見出“一個民族的常綠的童心”,顯示出真誠的生活品格與人的詩意存在,這即是汪曾祺散文之于我們勞苦民族的慰藉,之于人現(xiàn)世生存的詩意守望。

一、人與生活無間的親切

人與生活的關系直接關涉到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品格。人對生活感到沉重,是因為人匍匐于生活之下,生活成為人的異己性負荷,疲于應承生活壓力的人是很難感受到生活的內(nèi)在歡樂的。人對生活感到無聊,是因為人游離于生活,形同陌路的生活使人很難產(chǎn)生感情,更談不上快樂了。正是在人與生活的關系上,汪曾祺散文傳達給人一種親切的生活感覺,人與生活的融合使生活充盈著勃勃生機,而生活又反過來使人體驗到一種生命內(nèi)在的歡樂,這正是生活的詩情。

勞動(工作)是生活的要務,也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人在勞動過程中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生活的質(zhì)量。將勞動對象人格化,將人的感情真誠地傾注于勞動對象,是人產(chǎn)生勞動快感的重要方式,這也是“我勞動我快樂”“工作著是美麗的”的要義所在。且看《葡萄月令》中傳遞的這種人與勞動之間的內(nèi)應關系:

九月的果園像一個生過孩子的少婦,寧靜、幸福,而慵懶。

我們還給葡萄噴一次波爾多液。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總不能這樣無情無義吧。

十月,我們有別的農(nóng)活。我們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長,就怎么長著吧。

這篇散文正如這段引文一樣,通篇貫注著人對于勞動的摯愛,勞動對象就是與人親密無間的朋友,勞動過程就是人同勞動對象心與心交流的過程。勞動成果帶給人的心理滿足,人對勞動對象的愛意呵護,使勞動的苦辛獲得精神的撫慰。這才是勞動、工作、人從事的職業(yè)本身應該具有的品格。那么,是什么東西使人所從事的職業(yè)喪失這種品格,或者說,人對于自己的職業(yè)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品格之外的種種附加呢?他在《理發(fā)師》中觸及到這一問題:

事實上這個職業(yè)(理發(fā))被目為低賤,全是一個錯誤制度所產(chǎn)生的荒謬看法。一個職業(yè),都有它的高貴。

人為的抽象原則扭曲了人對于勞動的意識,人為地將勞動分為三六九等,這樣人也相應地因為自己職業(yè)的關系而分出高低貴賤,勞動與職業(yè)的歧視性自然也就相應而生。很難想象,人在一種受歧視的狀態(tài)下勞動、生活還能產(chǎn)生精神上的愉悅。更何況,這種勞動等級觀念的背后還潛伏著巨大的政治壓迫、經(jīng)濟剝削與精神奴役。這樣,對于絕大多數(shù)從事底層勞動的民眾來說,生活無疑就構成人的巨大壓力,他們也只能匍匐于生活的重壓之下。《孟子·滕文公上》中那段著名的話集中反映出這一問題產(chǎn)生的深刻民族文化心理根源: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千百年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被視為“天下之通義”。但是,這“天下之通義”賦予勞動如此鮮明的高低貴賤,使人與人之間因為這種等級的不同而豎起了不可逾越的高墻,也許這堵高墻的陰影至今還或多或少殘存在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深處。在一種扭曲的意識形態(tài)的驅(qū)使下,因為勞動品種的不同,人與人之間的對立是如此的尖銳,“治人”與“治于人”,“食人”與“食于人”,使勞動具有了一種血腥味,如果說“勞動”的“快樂”那也只能是少數(shù)人榨取多數(shù)人血汗的“快樂”,弱肉強食的“快樂”。因此,勞動只有去除附加于其上的這些抽象原則,勞動才能從本真層面恢復“它的高貴”,人才能真正獲得勞動本有的精神愉悅。汪曾祺散文展示的就是人與勞動的這種本真狀態(tài),在他看來即使是職業(yè)因文明的進程而必須的革新,也不應使它喪失那種溫情的品格,因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是以器物的革新來取代精神的愉悅。工業(yè)化進程中,先進的工廠流水線帶給工人的巨大體能與精神壓迫正是以手工作坊勞動溫和品性的喪失為代價的,這并不是說要拒絕文明的進步,將人退至原始蠻荒的狀態(tài),而是說人與勞動溫情關系的喪失關鍵不在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相反,科技進步的終極意義是為了更大程度地改善人與勞動的關系,使勞動更具有人性化品格),而是因為“錯誤制度所產(chǎn)生的”。因此,汪曾祺總是對傳統(tǒng)職業(yè)溫和品性的喪失而充滿惋惜:

遺憾的是,卷在那個波浪里(指新式理發(fā)店前的特別標記——一根圓柱上畫出紅藍白三色相間的旋紋,給人一種眩暈感覺),似乎所有理發(fā)師都變了氣質(zhì),即使在小城里,理發(fā)師早已不是那種謙抑的,帶一點悲哀的人物了。理發(fā)店也不復是籠布溫和的,在黃昏中照著一塊陽光的地方了。⑤

人能否從自己的職業(yè)中獲取這種“溫和”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見出人的生活質(zhì)量,而且也能見出一個社會的人性化程度。

勞動最基本的初衷當然是為了人自身的生存,而生存最基本的方式當然是吃飯,故民以食為天。對于飲食男女而言,吃飯當然是人生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如何吃飯,這看似最平常的問題卻直接關涉到人對于生活的感覺。弱肉強食,那是人類最獸性的“吃”;暴殄天物,那是人類最蹂躪美的“吃”;饕餮大餐,那是人類最貪婪的“吃”;食不果腹,那是剝奪人基本權利的“吃”。這些非常態(tài)下的“吃”使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附加了太多扭曲的意識。當一個社會連大多數(shù)人的“溫飽”都難以解決的時候,根本原因絕對不是“天災”,而一定是“人禍”,一定是“錯誤制度所產(chǎn)生的”。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老百姓最大的愿景其實還停留于人最基本的生存權利,即“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因此,吃飯只有去除附加于其上的扭曲原則時,才能恢復它本有的快樂。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nèi),享受“吃”,那是“天賦人權”;在一種摯愛生活的熱力里,愛“吃”,會“吃”,能“吃”,吃得舒心愜意,那是生命內(nèi)有的快樂。在汪曾祺看來,“人之所以為人”與“吃”有著莫大的關系,他在《人之所以為人》中道出了他寫“吃”的初衷:

文學作品描寫吃的很少(弗吉尼亞·沃爾夫曾提出過為什么小說里寫宴會,很少描寫那些食物的)。大概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有點清高,認為吃是很俗的事。其實吃是人生第一需要。阿城是一個認識吃的意義、并且把吃當作小說的重要情節(jié)的作家(陸文夫的《美食家》寫的是一個饞人的故事,不是關于吃)。他對吃的態(tài)度是虔誠的。《棋王》有兩處寫吃,都很精彩。一處是王一生在火車上吃飯,一處是吃蛇。一處寫對吃的需求,一處寫吃的快樂——一種神圣的快樂。

汪曾祺散文展示的就是“吃的快樂”,即生命本有的“一種神圣的快樂”?!侗硸|西的獸物》里他展示了兩類“吃”,進一步表明了他對“吃”的這種態(tài)度:

看一個莊家,一個工人,一個小販,一個勞力人,吃飯是很痛快過癮的事,他們吃得那么香甜,那么活潑,那么酣舞,那么恣放淋漓,那么快樂,你感覺吃無論如何是人生不可磨滅的真諦,而看這種人吃飯,你不會動一點食欲。他們并不厭恨食物的粗糲,可是冷淡到十分,毫不動情的,慢慢慢慢的咀嚼,就像一頭牛在反芻似的!也像牛似的,他們吃得很專心。伴以一種深厚的,然而簡單的思索,不斷的思索著:這是飯,這是飯,這是飯……仿佛不這么想著,他們的牙齒就要不會磨動似的——很奇怪,我想不出他們是用什么姿態(tài)喝水的,他們喝水的次數(shù)一定很少,否則不可能我沒有印象。

汪曾祺不喜歡那種“冷淡到十分,毫不動情的”吃,因為他感覺不到“吃無論如何是人生不可磨滅的真諦”,即生命內(nèi)有的神圣快樂。

汪曾祺談吃的散文尤多,故鄉(xiāng)的吃、昆明的吃、天下四方的吃,還有師長、朋友家的吃。但是,他的吃絕不是滿漢全席,而是家常小菜、四方小吃。他說:“我不是像張大千那樣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我只是愛做做菜,愛琢磨如何能粗菜細做,愛談吃。你們看:我所談的都是家常小菜。談吃,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文化的態(tài)度?!雹抟虼?,他談吃絕無鐘鳴鼎食的貴族氣、豪奢感,而是透著親切的凡俗生活味,總是隱隱傳達著一種聲音——你很累,很辛苦,那就做點可口的小吃,解解乏,逗逗樂吧。且看他的《炒雞蛋》:

炒雞蛋天下皆有。昆明的炒雞蛋特泡。一顛翻面,兩顛出鍋,動鍋不動鏟。趁熱上桌,鮮亮噴香逗人食欲。

在炒雞蛋之類家常小菜中,使人體驗到一種日常生活的快意。

富貴的生活人皆向往之,然必不為絕大多數(shù)人所有,能將凡俗的日常生活過得有聲有色,方為生活真意、至情至性。且看汪曾祺家常小菜中內(nèi)蘊的這種生活態(tài)度:

油條兩股拆開,切成寸半長的小段。拌好豬肉(肥瘦各半)餡。餡中加鹽、蔥花、姜末。如加少量榨菜末或醬瓜末、川冬菜末,亦可。用手指將油條小段的窟窿捅通,將肉餡塞入、逐段下油鍋炸制油條挺硬,肉餡已熟,撈出裝盤。此菜嚼之酥脆。油條中有礬,略有澀味,比炸春卷味道好。

這道菜是本人首創(chuàng),為任何菜譜所不載。很多菜都是饞人瞎捉摸出來的。⑦

“瞎捉摸”做菜實則是一種對凡俗生活的摯愛,如此瑣細、不避其煩即是小人物生活的真實情狀,顯示出的卻是他們的生活熱力。

汪曾祺散文中的“吃”因重心在樸素的日常生活情狀,且滲入些許文人的雅致,故他的“吃”絕無酒客饕餮的濁俗,也絲毫不見《紅樓夢》中那種錦衣玉食的飫甘饜肥,而是于素樸之中透出健康的氣息,于世俗之中見出文化味。且看他的《野菜》:

春天了,是挖野菜的時候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風俗。人在屋里悶了一冬天,尤其是婦女,到野地里活動活動,呼吸一點新鮮空氣,看看新鮮的綠色,身心一快。

南方的野菜,有枸杞、薺菜、馬蘭頭……北方野菜則主要的是苣荬菜。枸杞、薺菜、馬蘭頭用開水焯過,加醬油、醋、香油涼拌。苣荬菜則是洗凈,去根,蘸甜面醬生吃?;蛟怀砸安丝梢浴扒寤稹保幸欢ǖ览?。野菜多半帶有一點苦味,凡苦味菜,皆可清火。但是更重要的是吃個新鮮。有詩人說:“這是吃春天”,這話說得有點做作,但也還說得過去。

敦煌變文、《云謠集雜曲子》、打棗桿、掛枝兒、吳歌,乃至《白雪遺音》等等,是野菜。因為它新鮮。

“踏青挑菜”使人“身心一快”,野菜的些許清苦使人感覺到一種樸素的新鮮,以野菜命名的變文曲牌俗中寓雅。因此,汪曾祺談“吃”實則是為了展示一種樸素、健康、有文化氣息的生活形態(tài)。這樣,人在與生活無間的親切中便獲得一種平和、健康而不失文化氣息的詩意安居。

二、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

汪曾祺散文這種人與生活無間的親切使人在隨意自在中體驗到一種凡俗但卻歡悅的生活情緒。但是,這種生活情緒絕不是濃得化不開,而是在不動聲色的平淡處以一種不經(jīng)意的方式點到即止,微挑心弦,恰似小石投水,漣漪微蕩,就像菜里的味精,不多但卻有味,所以他的散文總是讓人于樸素、平易的敘述中,在自然隨性的形態(tài)下,體驗到一種若隱若現(xiàn)、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

汪曾祺的1940年代的散文創(chuàng)作因為意識流、詩化色彩較濃,所以這種生活樂感更明顯一些。且看《禮拜天的早晨》所寫洗澡的這種情態(tài):

洗澡實在是很舒服的事。是最舒服的事。有什么享受比它更完滿,更豐盛,更精致的?——沒有,酒,水果,運動,談話,打獵——打獵不知道怎么樣,我沒有打過獵……沒有。沒有比“浴”更美的字了,多好啊,這么懶洋洋地躺著,把身體交給了水,又厚又溫柔,一朵星云浮在火氣里。

在洗澡中,感受到一種自我放松的安閑與享受,那種“懶洋洋地躺著”,身體在水的撫摸下的愜意與舒適,就像一首悠然的輕音樂。

汪曾祺的新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敘述顯得更加從容,簡白,不動聲色。但是,那偶爾的情緒觸發(fā)卻讓人于樸素中感覺到那種內(nèi)在的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且看《天山行色》對果子溝的描寫:

吉普車在山頂?shù)墓飞下兄?,公路一側的下面是重重的復復的山頭和深淺不一的山谷。山和谷都是綠的,但綠得不一樣。淺黃的、淺綠的、深綠的。每一個山頭和山谷多是一種綠法。大抵越是低處,顏色越淺;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細草豐茸,光澤柔和,在淺淺深深的綠山綠谷中,星星點點地散牧著白羊、黃犢、棗紅的馬,十分悠閑安靜。

在天山果子溝游覽就像書寫一首樸素但卻動人的綠色抒情樂,山和谷不一樣的綠色,或淺黃,或淺綠,或深綠,宛如綠的律動,白羊、黃犢、棗紅的馬,就像這綠的主旋律中跳動的音符,音色柔和,音調(diào)舒展,意境悠閑安靜。

這種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不以濃香襲人、花海聲色奪目為勝,但卻具有一種潛在的激活力,使凡俗日常生活充盈著一種暖融的幸福感。在他的《冬天》里,這種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將普普通通的冬日激活,苦寒難耐的冬天內(nèi)蘊的卻是家的溫馨與生活的溫暖。

在這樣的冬天里,驅(qū)寒也顯出一種安閑暖人的生活味。

閑來無事,摸摸紙牌,每個老太太腳下都有一個腳爐。腳爐里粗糠太實了,空氣不夠,火力漸微,就要用“撥火板”沿爐邊挖兩下,把粗糠撥松,火就旺了。腳爐暖人。腳不冷則周身不冷。焦糠的氣味也很好聞。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詩:“冬天,腳爐焦糠的香?!?/p>

“腳爐焦糠的香”是內(nèi)蘊于冬天里那種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最好的具象。與此同時,這樣的冬天,也使人感受到一種獨特的生機:

早起一睜眼,窗戶紙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

白雪鋪地,臘梅花明黃,天竺果鮮紅,本無關聯(lián)的物象組合成一幅生意盎然的雪景圖,賞心悅目的心感是貫穿這冬日白雪世界的旋律,而“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則是這旋律中最動人的音符。

正如對冬日沉寂的打破,這種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也消解了雨季的令人厭煩?!独ッ鞯挠辍吩谶@種藝術方式下凸顯出一種獨特的柔和:

雨季的果子,是楊梅。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喝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

我在若園巷二號住過,院里有一棵大緬桂,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寡婦)和她的一個養(yǎng)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里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

賣楊梅的苗族小女孩那聲嬌嬌的吆喝聲,蕩漾在綿綿的雨季;女房東送來的帶著雨珠的緬桂花,帶給人一種微妙的情緒觸摸。這苗族小女孩的吆喝聲、帶雨珠的緬桂花觸動著人心柔軟的部位,雨季的空氣因此更加柔和,那是昆明雨季純銀般的音樂。

上述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就像冰山偶露海面的尖角,使人體驗到汪曾祺散文生活世界那種以暖融、歡悅為主體的生活質(zhì)感,在藝術上則使其散文獲得一種風箏飛遠但線卻遷延于后、樸素而不板滯乏味的美感。

三、“趣”——“民族的常綠的童心”

汪曾祺散文人與生活無間的親切、適意愜心的生活樂感又具體而突出地表現(xiàn)在生活之趣上。他的散文孜孜不倦于草木蟲魚、瓜果食蔬、風俗風情、地理風貌、文化掌故、世態(tài)人情等宇宙百匯、人生百態(tài)內(nèi)在的情趣,雖“兼作小考證”但重心不在于窮究物理,而在于表現(xiàn)“一種欣欣然的生活氣息”。因為“趣”的存在,或者說用心發(fā)現(xiàn),凡俗生活的苦辛與貧乏得以消解,生活因此而充滿生氣,變得靈動而有趣,這即是他所要凸顯的生活形態(tài)與生活態(tài)度。正因如此,他對于冷漠、沉悶、乏味的生活態(tài)度有著本能般的排拒。且看《風景》中對于“堂倌”的描寫:

他衣服總是干干凈凈——我真希望他能夠臟一點。他決不是自己對干干凈凈有興趣。簡直說,他對世界一切不感興趣。他一定有個家的,我想他從不高興抱他孩子。孩子他抱的,他太太讓他抱,他就抱。館子生意好,他進賬不錯??墒悄玫藉X他也不歡喜。他不抽煙,也不喝酒!他看到別人笑,別人喪氣,他毫無表情。他身子大大的,肩膀闊,可是他透出一種說不出來的疲倦,一種深沉的疲倦。座上客人,花花綠綠,發(fā)亮的,閃光的,醉人的香,刺鼻的味,他都無動于衷。他眼睛空漠漠的,不看任何人。他在嘈亂之中來去,他不是走,是移動。他對客人,不是恨,也不輕蔑,他討厭。連討厭也沒有了,好像教許多蚊子圍了一夜的人,根本他不大在意了。他讓我想起死。

這位堂倌對于生活的冷漠、無趣“讓我想起死”,文章結尾以“他方臉上一點不走樣,眼睛里仍是空漠漠的。我有點抖,我充滿一種莫名其妙的痛苦”與之呼應。這種汪曾祺早期散文中的描寫,留有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的痕跡,近于夸張的手法、嘲謔的筆調(diào)雖然在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乃至于小說創(chuàng)作中是少有的,主要見之于1940年代的創(chuàng)作,但是他排拒冷漠、沉悶、乏味的生活態(tài)度卻貫穿于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與這種冷漠、沉悶、乏味的生活態(tài)度相對,即使是處在反右時期被下放勞動的境遇里,他也對生活充滿著興趣。《紫穗槐》即為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寫照:

……我成了“右派”后所從事的勞動,以修十三陵水庫和這次西山種樹的活最重。那真是玩了命。

一早,就上山,帶兩個干饅頭、一塊大腌蘿卜。頓頓吃大腌蘿卜,這不是個事。已經(jīng)是秋天了,山上的酸棗熟了,我們摘酸棗吃。草里有蟈蟈,燒蟈蟈吃!蟈蟈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一會兒就能捉半土筐。點一把火,把蟈蟈往火里一倒,劈劈剝剝,熟了。咬一口大腌蘿卜,嚼半個燒蟈蟈,就饅頭,香啊。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嗎呢!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嗎呢!”即是汪曾祺的生活態(tài)度?!叭ぁ钡膬?nèi)涵就是為生活“找點樂子”,特別是在人艱難的時候。正因如此,他眼中的紫穗槐才別有風致:

紫穗槐我認識,枝葉近似槐樹,抽條甚長,初夏開紫花,花似紫藤而顏色較紫藤深,花穗較小,瓣亦稍小。風搖紫穗,珊珊可愛。

紫穗槐的枝葉皆可為飼料,牲口愛吃,上膘。條可編筐。

心態(tài)變,眼前生活物象的情態(tài)也隨之一變。在“玩了命”似的勞動間歇里,紫穗槐越顯情致就越能見出汪曾祺的生活態(tài)度。賞花須意閑,品味于心靜。柔和安靜處,頓覺眼前生意滿,觸目皆有情趣。因此,汪曾祺總能在普通的凡俗生活甚至是困苦的境遇里找到樂子,甚至是一種輕微的調(diào)侃。且看他的《跑警報》:

聯(lián)大(西南聯(lián)大)同學跑警報時,成雙作對的很多??找u警報一響,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邊等著,有時還提著一袋點心吃食,寶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學來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門。跑警報說不上是同生死,共患難,但隱隱約約有那么一點危險感,和看電影、遛翠湖時不同。這一點危險使兩方的關系更加親近了。女同學樂于有人伺候,男同學也正好殷勤照顧,表現(xiàn)一點騎士風度。正如孫悟空在高老莊所說:“一來醫(yī)得眼好,二來又照顧了郎中,這是湊四合六的買賣。”

這種跑警報不見驚慌失措,見出一種輕微的調(diào)侃,因為在他的審美心理結構中“幽默要輕輕淡淡”。不過,更多的時候,或者說,汪曾祺最著意凸顯的則是于平和安穩(wěn)的生活情緒里津津樂道凡俗日常生活的“趣”。在他看來,對于蕓蕓眾生而言,平和安穩(wěn)而有情趣的生活即是“詩意的棲息”。因此,他筆下的生活總是常中見趣,小中見趣,這種“趣”與“樂”是如此的親和。在他看來,“會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就是“很會生活”。瓜果食蔬、草木蟲魚鳥獸、風俗人情、地理風貌等皆從平凡細微中見趣,旨在展示這種凡俗但不乏樂趣的生活形態(tài)。

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汪曾祺《夏天》)

磕頭蟲的脖子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大的勁,把它的肩背按在桌面上,它就吧嗒吧嗒地不停地磕頭。把它仰面朝天放著,它運一會氣,脖子一挺,就反彈得老高,空中轉體,正面落地。(汪曾祺《昆蟲備忘錄·瞌睡蟲》)

春節(jié)街頭常見人賭賽劈甘蔗。七八個小伙子,湊錢買一堆甘蔗,人備折刀一把,輪流劈。甘蔗立在地上,用刀尖壓住甘蔗梢,急掣刀,小刀在空中畫一圈,趁甘蔗未倒,一刀劈下。劈到哪里,切斷,以上一截即歸劈者。有人能一刀從梢劈通到根,圍看的人都喝彩。(汪曾祺《昆明的年俗》)

一塊涼氣沁心的西瓜,那是夏天的快意;磕頭蟲的滑稽,那是童年的樂趣;賭賽劈甘蔗,那是年俗的歡快。類似的樸素的快樂裝點出一個有趣的生活世界?!叭ぁ迸c“情”不分,“情”因“愛”而生,情趣的背后是充滿摯愛的生活之心。且看“秋海棠”寄寓的母愛之思:

秋海棠北京甚多,齊白石喜畫之。齊白石所畫,花梗頗長,這在我家那里叫做“靈芝海棠”。諸花多為五瓣,惟秋海棠為四瓣。北京有銀星海棠,大葉甚堅厚,上灑銀星,桿亦高壯,簡直近似木本。我對這種孫二娘似的海棠不大感興趣。我所不忘的秋海棠總是伶仃瘦弱的。我的生母得了肺病,怕“過人”——傳染別人,獨自臥病,在一座偏房里,我們都叫那間小屋為“小房”。她不讓人去看她,我的保姆要抱我去讓她看看,她也不同意。因此我對我的母親毫無印象。她死后,這間“小房”成了堆放她的嫁妝的儲藏室,成年鎖著。我的繼母偶爾打開,取一兩件東西,我也跟了進去?!靶》俊蓖饷媸钦l種了兩三棵秋海棠,也沒有人管它,它在秋天竟也開花。花色蒼白,樣子很可憐。不論在哪里,我每看到秋海棠,總要想起我的母親。⑧

閑談秋海棠是趣,“孫二娘似的海棠”是輕淡的幽默,伶仃瘦弱的秋海棠是母親的化身,“花色蒼白,樣子很可憐”,內(nèi)蘊著母愛的偉大,遙寄著母愛之思,可謂觸目所及,草木有情。再看“木香花”寄寓的友人之思:

我和朱德熙曾于大雨少歇之際,到蓮花池閑步。雨下起來了,我們趕快到一個小酒館避雨。要了兩杯市酒(昆明的綠陶高杯,可容三兩)一碟豬頭肉,坐了很久。連日下雨,墻角積苔甚厚。檐下的幾只雞都縮著一腳站著。天井里有很大的一棚木香花,把整個天井都蓋滿了。木香的花、葉、花骨朵,都被雨水濕透,都極肥壯。

……

德熙在美國病逝快半年了,這幅字還掛在他在北京的書房里。(汪曾祺《木香花》)

四十年前,昆明雨季。檐下幾只雞縮著,一腳獨立,小酒館是如此的柔和安靜。此時,兩杯市酒,一碟豬頭肉,與友人對坐小酌。那棚木香花,雨水濕透,愈顯肥壯,定格在記憶深處,宛如友情歷久彌新,草木無聲但情卻深摯,親切凄婉。

樂趣、情趣是生活的美麗精神所在。那么,如何才能使生活充盈著“趣”呢?他對風俗的理解中即包含了這一問題的答案。

風俗,不論是自然形成的,還是包含一定的人為的成分(如自上而下的推行),都反映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摯愛,對“活著”所感到的歡悅。他們把生活中的詩情用一定的外部的形式固定下來,并且相互交流,融為一體。風俗中保留一個民族的常綠的童心,并對這種童心加以圣化。風俗使一個民族永不衰老。風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的組成部分。⑨

汪曾祺作品喜寫風俗,他為什么“對風俗有興趣”呢?他說“是因為我覺得它很美”。那么,他為什么覺得風俗很美呢?是因為風俗“反映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摯愛,對‘活著’所感到的歡悅”。那么,風俗中這種對于生活的摯愛與“活著”的歡悅又從何而來呢?汪曾祺認為,它們源自“一個民族的常綠的童心”?!八^風俗,主要指儀式和節(jié)日”,試想如果去掉這些“儀式和節(jié)日”,特別是那些窮鄉(xiāng)僻壤的地區(qū),生活該會失去多少光鮮,“我們的童年將是多么貧乏,多么缺乏光彩呀”⑩。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龍船競渡、人與鴨競賽的端午節(jié)之類的風俗,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邊城還會如此生氣貫注嗎?他還會如此迷戀嗎?一群年輕的泅水高手忘情地在酉水之上競逐那三十只綠頭長頸大雄鴨的歡快場景,使人體驗到樸素生活的童心四溢,展示出一派生氣勃勃、健康爽朗的生命童年氣派。正是因為“童心”的存在,人才與生活如此地渾融一體。如果沒有這種真誠的生活品格,人在生活的苦辛面前只會感到格外的冰冷負累與逼仄萎倦。因此,汪曾祺特別喜愛從兒童視角呈示生活的形態(tài),因為這樣的生活形態(tài)往往充盈著輕甜的樂趣、動人的情趣。《看水》《受戒》等小說如此,而他散文中的這種兒童心態(tài)表現(xiàn)則得更明晰。

雨真大。下得屋頂上起了煙。大雨點落在天井的積水里砸出一個一個丁字泡。我用兩手捂著耳朵,又放開,聽雨聲:嗚——哇;嗚——哇。下大雨,我常這樣聽雨玩。

雨打得荷花缸里的荷葉東倒西歪。

在紫薇花上采蜜的大黑蜂鉆進了它的家。它的家是在椽子上用嘴咬出來的圓洞,很深。大黑蜂是一個“人”過的。

紫薇花濕透了,然而并不被雨打得七零八落。

麻雀躲在眼下,歪著小腦袋。

蜻蜓倒吊在樹葉的背面。

哈,你還在呀!一只烏龜。這只烏龜是我養(yǎng)的。我在龜甲邊上鉆了一個洞,用麻繩系住了它,拴在柜櫥腳上。有一天,不見了。它不知怎么跑出去了。原來它藏在老墻下面一塊斷磚的洞里。下大雨,它出來了。它昂起腦袋看雨,慢慢地爬到天井的水里。(汪曾祺《下大雨》)

汪曾祺以兒童的審美心態(tài)把玩夏天的大雨,雨中的大黑蜂、麻雀、蜻蜓、烏龜都具有一種拙趣,這種拙樸的兒童心態(tài)在他的花草蟲魚鳥獸等題材的散文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凡是復眼的昆蟲,視覺都很靈敏。麻蒼蠅也是復眼,你走近蜻蜓和麻蒼蠅,還有一段距離,它就發(fā)現(xiàn)了,噌——飛了。

我曾經(jīng)想過:如果人長了一對復眼?

還是不要!那成什么樣子?。ㄍ粼鳌独ハx備忘錄·復眼》)

我們那里還有一種“土螞蚱”,身體粗短,方頭,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這種螞蚱,捉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很討厭。(汪曾祺《昆蟲備忘錄·螞蚱》)

瓢蟲,朱紅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黑色的小圓點。圓點是有定數(shù)的,不能瞎點。黑色,叫做“星”。有七星瓢蟲、十四星瓢蟲……星點不同,瓢蟲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吃蚜蟲的,是益蟲;一類是吃馬鈴薯的嫩葉的,是害蟲。我說吃馬鈴薯嫩葉的瓢蟲,你們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蟲嗎?(汪曾祺《昆蟲備忘錄·花大姐》)

吃晚飯的時候,嗚——撲!飛來一只獨角牛,摔在燈下。它摔得很重,摔暈了。輕輕一捏,就捏住了。

獨角牛是硬甲殼蟲,在甲蟲里可能是最大的,從頭到腳,約有二寸。甲殼鐵黑色,很硬,頭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樣的角。這家伙,是昆蟲里的霸王。

獨角牛的力氣很大。北京隆福寺過去有獨角牛賣。給它套上一輛泥制的小車,它就拉著走。北京管這個大力士好像也叫做獨角牛。學名叫什么,不知道。(汪曾祺《昆蟲備忘錄·獨角?!罚?/p>

汪曾祺以返璞歸真的兒童心態(tài)玩味這些昆蟲,祛除一切繁雜的成人思慮,讓人體驗到的是一種拙樸的童趣,更為重要的是,他在向我們展示一種兒童式的真誠的生活品格,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汪曾祺特別強調(diào)美與童心之間的聯(lián)系,他說:“美,首先是人的精神美、性格的美、人性美?!薄靶陨频臉藴适潜3趾⒆右粯蛹儩嵉男?,保持對人、對物的同情,即‘童心’‘赤子之心’。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這種赤子之心也在某些層面契合于道家的追求,《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薄霸诘兰颐缹W看來,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清心寡欲、迥絕塵世。所謂的功名利祿、是非利害、榮辱得失,都不過是過眼云煙。只有像嬰兒那樣的純真,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無是非得失,任性而為,率性而發(fā),不做作,不矯飾,純潔無瑕,天真爛漫,這才是人應該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汪曾祺當然不是強調(diào)道家的“清心寡欲、迥絕塵世”,相反他排拒不食人間煙火,他強調(diào)“不失赤子之心”實則是強調(diào)兒童式的真誠的生活品格。因此,他強調(diào)以“孩子一樣純潔的心,保持對人、對物的同情”,保持“一個民族的常綠的童心”,其核心要義就在于使生活充溢著“趣”,使生活內(nèi)蘊著恬適的詩情,使生活回歸溫慰的人性美,從而使人遠離那種“不是人過的生活”,使人以童心式的真誠的生活品格獲取生存的美麗精神,這即是汪曾祺對于我們勞苦民族的慰藉與詩意守望。

①③⑧?汪曾祺:《汪曾祺全集》(第六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版,第181頁,第181頁,第251頁,第182頁。

②⑦汪曾祺:《汪曾祺全集》(第四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頁,第196頁。

④⑤⑨⑩汪曾祺:《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415頁,第40頁,第350頁,第351頁。

⑥汪曾祺:《汪曾祺全集》(第五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460頁。

?曹順慶、李天道:《雅論與雅俗之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頁。

作者:陳彩林,文學博士,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編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歡
汪曾祺散文勞動
情同父女 親如一家——汪曾祺與“藏妞”央珍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施松卿與汪曾祺 云淡風輕走一生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xù))
汪曾祺為何愛逃課
崇左市| 扶风县| 徐水县| 开封市| 双牌县| 孟津县| 馆陶县| 利津县| 锦屏县| 缙云县| 黄冈市| 石楼县| 上虞市| 松阳县| 漳平市| 鹤壁市| 广州市| 德昌县| 高陵县| 宜宾县| 南宁市| 潮州市| 鄂州市| 桓台县| 阜宁县| 双鸭山市| 新巴尔虎右旗| 汪清县| 新晃| 香格里拉县| 冷水江市| 阳高县| 安福县| 唐山市| 西峡县| 汉沽区| 淮南市| 嘉祥县| 博罗县| 波密县|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