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峰[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玉林537000]
作為文學家的王力
⊙鄭立峰[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玉林537000]
1942年開始王力就在《星期評論》《生活導報》《中央日報》等報刊寫作了大量的小品文,作為文學家的王力用雜文方式來關注底層受苦民眾和知識分子的生活,以犀利筆調真實記錄抗戰(zhàn)時期的歷史。
王力文學小品文歷史實錄
眾所周知王力是中國語言的“一代宗師”,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他的學術貢獻主要集中在:語音學、漢語音韻學、漢語史、中國古文法、中國語言學史、漢語詩律學、中國語法理論、中國現代語法、同源字,等等。但是關于王力文學,知道者甚少。因其語言學上貢獻巨大的影響,而文學影響被忽略了。其實,王力一生中文學翻譯有三百多萬字的法文作品,大多數納入商務印書館《世界文學名著叢書》出版,少量由開明書店出版,其翻譯的文學均屬經典。其中最著名的有《莫里哀全集》,小仲馬的《茶花女》《半上流社會》,左拉的《娜娜》,波特萊爾的《惡之花》等;文學創(chuàng)作有《龍蟲并雕齋詩集》《龍蟲并雕齋文集》《龍蟲并雕齋瑣語》,還有詩歌等二百多萬字。就文學創(chuàng)作字數來統(tǒng)計達到了五百多萬字。曾有散文研究者認為,在中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王力與梁實秋、錢鍾書的散文并稱:“幽默散文三大家”①。王力是有文學貢獻的作家。
一
王力的散文創(chuàng)作于1940年代??箲?zhàn)時期,王力在西南聯大教書。因當時物價橫漲,紙幣貶值,生活上且入不敷出,教授工資經常不到位,加上家里添了小口,他不得不想方設法增加收入。作為歸國的知識分子除了教書,寫文章,別無增收手段。王力平時寫文章最多的是語言學術論文,雖然學術論文出版也有版費收入,但是周期比較長,無法應急。在這種的情況之下,王力只有寫些登快來錢快的文章——文藝性的詩歌、散文或者小說。但是王力并不是什么樣式文學都寫,他寫得最多的是散文,其次是詩歌,再者就是翻譯小說,特別是法國莫里哀喜劇、小仲馬的小說,等等。散文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最受歡迎的現代“文體”樣式,也是中國“散文”鼎盛的時期。當時的知識分子都偏愛雜論式的雜感,一來是身為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意識所決定:在顛沛流離的現實生活中,他們走出了書齋,較多地接觸了社會實際,使得知識分子更加關心社會民眾的生活,對于世俗生活有較多的體會,覺得壓抑在心里的許多話不得不說,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也促使他們對小品文產生了濃郁的興趣和寫作的沖動,他們在堅持專業(yè)研究寫作的同時,也寫下一些“講真話,講人話”的文章,這對于閱讀量大,社會閱歷、生活經驗豐富的知識分子來說是不在話下的;二來在民族危亡前途未卜的境況下,雜感可以借物抒情,議論現實,指出希望,發(fā)揮一點知識分子的救世作用,這是作為知識分子在“亂世”中的自我救贖方式之一,當然也是受眾最歡迎的。特別是“魯迅風”的幽默、犀利散文。王力先生的散文寫作也有此痕跡。
“從1942年,重慶的《星期評論》編輯部連續(xù)給他(王力)寄贈刊物,多次約他為該刊撰稿,這樣,他便開始了小品文的創(chuàng)作。”②
王力在《星期評論》開辟了小品文專欄《甕牖剩墨》。關于這個專欄,王力是這樣說的:“甕牖,借喻他當時在農村居住的是陋室;剩墨,則表示其為業(yè)余之作。”③40年代,在昆明農村沒有電燈,只有靠油燈照明。當時,煤油依靠進口,煤油極其昂貴,本來貧困的王力沒有能力買煤油,只能用植物油點燈,黑煙多且燈光又極其昏暗,從事寫作的時候,燈光像是牖中窺日,看不清。“牖,窗戶,隔也”,王力的小品文的創(chuàng)作特色也是這樣的(關于王力的散文創(chuàng)作特色下文會談到)?!笆D馕鰹闃I(yè)余的創(chuàng)作”,他所說的“業(yè)余”有兩個原因:一是他白天忙于上課教書,備課,晚上即時寫一些小品文,是正業(yè)(教書)之外的事情;二是王力以為自己的正業(yè)是語言研究,寫學術論文是他的正業(yè),寫作小品文是“業(yè)余”的工作。其實,王力的散文每一篇都是上乘之作,不是“業(yè)余”的。同年,王力又應《中央周刊》之約,同樣開辟的《甕牖剩墨》散文專欄,后來又在《生活導報》中開辟了《龍蟲并雕齋瑣語》,這是費孝通在去香港之前,力邀王力加入該刊的,后來王力在《生活導報》每期發(fā)表的小品文占據八分之一的版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品文寫家,王力的文學影響迅速,與當時的梁實秋、錢鍾書相當,成為了“戰(zhàn)時學者散文三大家”。開辟這個專欄,王力是很有用意的。他說,他在昆明昏暗的小書房里,既可以“雕龍”也可以“雕蟲”,所謂“龍”是指他的學術文章,“蟲”是指文藝性的詩歌,小品文,翻譯小說,是非學術性研究的普及性的文章?!褒埾x并雕”就是說,他既堅持他的正業(yè)——專業(yè)研究,備課教書,又可以從事一些副業(yè)——寫一些人文性喜怒哀樂的小品文以及翻譯一些大眾喜愛的文藝,還可以風雅吟詩排解心中塊壘。王力把在昆明的小書房寫的文藝性文章稱為“龍蟲并雕齋瑣語”。1943年,王力又為《中央日報》的增刊寫小品文,開設的專欄名稱是《棕櫚軒詹言》,因為此時王力住所中有棕櫚樹,“詹言”指的是小言?!白貦败幷惭浴逼鋵嵤且环N自謙的說法,但是小品文的風格是與“甕牖剩墨”“龍蟲并雕齋瑣語”一致的。1944年9月——1946年3月,王力又在《自由論壇》開辟“龍蟲并雕齋瑣語”專欄和在《獨立周報》上開辟了“清囈集”小品文專欄。其間合集出版了《龍蟲并雕齋瑣語》,因印數不多,流傳不廣。
二
王力的散文題材涉及社會面比較廣泛,在抗日期間國內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都有所涉及。人的衣食住旅,生老病死,黍離之思,心事之痛,社會的風俗教化,人情世態(tài),欺凌霸市,統(tǒng)統(tǒng)在“瑣語”中漫談。他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抗戰(zhàn)時期的光怪陸離、真實性的圖景。這些散文諷喻巧妙,語言簡練生動,準確有力,與錢鍾書的妙喻相像。
呂叔湘對王力的評價是“《龍蟲并雕齋瑣語》既是歷史又是新聞,更重要的是好文章,讀起來津津有味,久矣沒有讀到這樣的好文章了”④。徐雁在《“龍蟲并雕齋”書話》中,對王力的散文有這樣的評價:“這些小品文是當時社會世情的實錄,雖取材于日常瑣事,但均以豐富的歷史典故和廣闊的社會背景為基礎,從而使文章內容充實,剖析入微,妙趣橫生而不流于淺薄,顯示了先生駕馭語言的技巧。在這里,作者于衣食住行、忙閑貧富之外,講到拍照、跳舞、題壁,等等,都是不知忌避,無所不談,真是俯拾仰接,盡為題材;至于文詞之犀利,諷刺之巧妙,又可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雹萜┤纭堵酚袃鏊拦恰愤@篇散文,說的是抗戰(zhàn)時期,底層農民的慘狀:大量餓死,凍死,病死,露尸街頭的實況?!叭怂?,是常事。一個人弄到餓死,凍死,或者有病不得醫(yī)藥而死,卻似乎不是常事;至少在合理的社會里,這不算是常事。又假使——我只敢說假使——那樣的人死在路上或者廣場上,許多沒人收埋,而又天天有這種的事發(fā)生,除非你早上出門好好選擇喜神方,否則你就有可能在一刻鐘之內,半里路之間,遇到兩三件凍死骨。這樣,你總不免覺得‘于我心有戚戚焉’,又不免覺得我們這個不合理的社會在這年頭兒要比平時更不合理十倍?!雹尥趿φJ為這應該歸結于那些在相府里抽煙官爺爺和抹脂搽粉太太小姐“變相殺人犯”,他們在壓制底層,無法無天。而后,作家又分析了造成這種境況的社會原因:“路有凍死骨的反面是朱門酒肉臭。用不著研究經濟學,大家都能明白,朱門酒肉越臭,路上的凍死骨越多。假使有法子限制朱門酒肉的話,這絕不是嫉妒,也不是替凍死骨打抱不平,而是從這一條路上去‘救死’。”⑦語言犀利,融古典于現實說理,然而對王力這樣的知識分子來說,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只能恨這個社會的不公,他不能左右當時的時局,就實說情理罷了。在《領薪水》里,王力用自己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在抗戰(zhàn)時期,教授們如何過著清貧艱難生活的。文章里說:“三百元的正俸,不夠每天買兩擔水;三千元的各種津貼,不夠每天燒十斤柴,開門七件事,還有六件沒有著落!……我們每個月拿到那不夠買薪買水的薪水之后,是怎樣過日子的呢?家無升斗。欲吃卯而不能;鄰亦簞瓢,嘆呼庚之何益?典盡春衣,非關獨酌;瘦松腰帶,不是相思,食肉敢云可鄙,其如塵甑愁人;乞豈曰堪羞,爭奈儒冠誤我!大約領得薪水的頭十天,生活還可以將就過得去,其余二十天的苦況,連自己也不知怎樣‘挨’了過去的?!驳弥猩截ト站疲砻咧钡桨l(fā)薪時!’”⑧這篇文章在《生活導報》上發(fā)表,激起了很多同行們的共鳴,紛紛同題寫作,聲討政府的不作為,揭露生活的艱難。這篇小品文的發(fā)出,后來有一讀者,看后非常難過,通過《生活導報》給王力先生郵寄了二百元的生活費,王力深知當時大家的生活都是一樣的艱難,所以又通過《生活導報》的編輯把錢退回了他。并寫一封回信,說自己在《領薪水》一文中,許多話是“無稽之談”的,中國古人喜歡裝窮裝病,自己也不免沾染之云云,用以退款理由。其實,王力說的都是實話:物價飛漲,入不敷出,教授們從北而來西南的生活就是在典當衣服首飾過日子的。在《閑》和《食》中,他對以賣文為生的窮人給予了同情,對不勞而獲的人表示憤懣。他在《閑》中一文中說,戰(zhàn)前以賣文為職業(yè)的人是很忙的??箲?zhàn)以來,他們?yōu)榱酥\生,就更忙了。他們犧牲了睡眠,甚至犧牲了生命。他說:“本來,在這個大時代,我們有更大的希望在前頭,自然應該犧牲了我們的閑暇。不過,悠游卒歲的人仍然不在少數,這就形成了我們的不公平。……如果有法子處理那些不勞而獲的錢財,使人人自食其力,我相信許多人都用不著像現在這樣忙了?!痹凇妒场芬晃闹?,作者對吃飯難的問題做了深刻的剖析。他說,抗戰(zhàn)以來,公教人員普遍都吃不飽,前方士兵吃得更壞。這是什么原因呢?他說:“天下的糧食本來是夠吃的,只因為有人吃多了去,所以弄到有的人‘絕糧’?!蹦男┤顺远嗔四兀克f:“除了某幾種人之外,乃是壟斷者谷倉里的大老鼠和過分得利者家里的小狼狗?!蓖趿φf的是一個時代的真實。這種真實透過事實的本質來針鋒相對統(tǒng)治者壟斷者毫無人性的罪惡。在王力嬉笑怒罵的雜文里,我們感受到了作為知識分子的款款愛國愛民的深情。當然,也有一些憤慨的怒罵,在一篇《寡與不均》的小品文,盡情地揭露和抨擊了一些發(fā)“國難財”的人;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了的消息傳來,王力樂得一夜不眠,寫了一篇《苦盡甘來》,但是“喜而不寐”的十天過去了,沒有看到新的變化,而是看到國民黨政府官員將“接收”變?yōu)椤敖偈铡?,他不禁大失所望,在文章的結尾這樣寫道:“苦猶未盡,甘還未來!”這讓空歡喜的王力又陷入了“無限失望”生活境遇。
除了這類關注現實真實歷史雜文以外,他的創(chuàng)作還有詩歌和翻譯,這兩個類型的文學,我另文詳述。
三
接下來,我們說說王力在不同文體的文章署名的問題。很多人知道,王力又名王了一。細心的讀者可能都會發(fā)現,有時候王力在發(fā)表文章的時候署名為王力,有時候署名為王了一。再進行細心深入的對比,就會發(fā)現:署名王力的是語言學的嚴肅的學術論文,署名王了一的是文藝性雜文、詩歌、翻譯喜劇和小說,這是為什么呢?這讓很多人猜忌:王力把“語言學”當作“龍”,把“文藝作品”當作“蟲”。其實不然,這是王力在西南聯大的時候答應《星期評論》做小品文的因緣,藝術文章要用藝術的名字,字了一,簡單明了,又避免雷同。他曾經說過:作藝術性的文章,也是要簡單明了,簡潔有力。所以王力一直以此為藝術的追求,他的雜文和詩歌,翻譯都是力求簡單明了,有力量而又犀利。
又有人以為,王力在他的“龍蟲并雕”中,必定是重“龍”輕“蟲”。因此,他的“雕蟲”之作,論質量、價值均在“雕龍”之下。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王力固然重“龍”,他的語言學論著,無不是精雕細琢,但他也重“雕蟲”,他在文學方面和語文方面的作品、譯著和許多普及性的文章以及他的小品文,也都是精細之作。香港的《大公報》在介紹王力的《龍蟲并雕齋文集》第三冊,收進了十四篇普及性的文章,這些普及性的文章,質量都很高,可以說是進入王力學術之門的管鑰。又說:《龍蟲并雕齋文集》中,只有“龍”,沒有“蟲”。這就是說,王力所謂的“龍”和“蟲”,只是在文章內容和文體方面的區(qū)別,而在藝術上沒有質量的高低的區(qū)別。王力在做文時,是不分何種文體,都是一味認真對待的,沒有絲毫偏向。所以,他的書齋的名字是“龍蟲并雕齋”,王力自己無論做什么文體的文章都是一種態(tài)度:精細琢磨。王力自己也說過:“我自1942年開始寫小品文用了《龍蟲并雕齋瑣語》作總題后,‘龍蟲并雕’成為了我的書齋名,開始,我用‘龍’和‘蟲’,不過是為了我寫的兩種不同的文體。后來覺得龍蟲并雕還含有一些做學問的道理,對自己也有箴言作用……”⑨這可見,王力先生在做任何文章上是一致的。
王力作為文學家是以小品文在40年代呈現的,以學者身份來著文,其涉略寬泛廣博,知識淵博,作文功底深厚,所以他在行文中大量用典,也使讀者在閱讀時產生“隔”的感覺。而后在香港出版的《龍蟲并雕文集》時,邀請了專家補寫五百多個注解,注明典故的出處,加以簡單解析,讓人方便閱讀,這是文學傳播中的一個遺憾。
①袁良駿:《戰(zhàn)時學者散文三大家:梁實秋、錢鍾書、王了一》,《北京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②③⑨張谷、王輯國:《王力傳》,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8頁,第80頁,第86頁。
④⑤王力:《王力文集》第七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99頁,第216頁。
⑥⑦王力:《路有凍死骨》,《王力全集》23卷,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23頁,第323頁。
⑧王力:《領薪水》,《王力全集》23卷,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411頁。
作者:鄭立峰,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廣西文學。
編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