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堅 白萬平
作者簡介:萬堅(1988.10-),男 籍貫:江西,單位:貴州財經大學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學位:碩士,研究方向:計量經濟理論與應用。
白萬平,男,教授,博士,貴州財經大學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貴州統(tǒng)計應用研究院,研究方向:計量經濟理論與應用。
摘要:本文在對紅利和人口紅利理論及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比紅利和人口紅利理論,找出兩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區(qū)別。最后,參照紅利和人口紅利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紅利的角度,對其他衍生紅利的理論做了一個初步分析。
關鍵詞:紅利;人口紅利;改革紅利;文獻分析
一、引言
2012年11月,李克強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的觀點,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改革紅利”成為當前中國最耀眼的改革詞匯,各種經濟紅利又一次被廣泛的研究與討論,其中最為眾人熟知且涉及最深的當屬人口紅利,也出現(xiàn)了像政策紅利等新的紅利概念。
二、紅利理論研究
紅利產生于股票市場,是指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東分配的剩余利潤。紅利代表了投資者對企業(yè)投資的風險回報,所以投資者非常關注紅利;同樣,企業(yè)也非常關注紅利,因為企業(yè)向股東分配紅利,會鼓勵其他投資者以更高的價格購買企業(yè)的股票。
中華金融辭庫對紅利的定義是公司的稅后利潤提取各種公積金、公益金、優(yōu)先股股息后剩余的盈利,按照股東持股比例分配給股東。簡而言之,紅利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東分配的剩余利潤。由此可見,紅利就是剩余利潤。
三、人口紅利理論研究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紅利的概念逐漸應用于眾多領域,其最為眾人熟知當屬人口紅利。David E.Bloom,Jeffrey G.Williamson(1998)第一次明確提出人口結構變化促進經濟增長稱為“人口紅利”,即在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兒與老年撫養(yǎng)負擔均相對較輕,總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重上升,從而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對經濟發(fā)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
國內研究人口紅利的學者眾多,關于人口紅利的定義也各不相同。一般分為兩類:結構論和源泉論。
“結構論”認為人口紅利是指在人口轉型過程中,人口年齡結構發(fā)生改變,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人口年齡結構,少兒撫養(yǎng)比和老年撫養(yǎng)比相對較低,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較高,撫養(yǎng)負擔輕,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十分有利的機會。主要代表有:于學軍(2003)、蔡昉(2010)。蔡昉認為當生育率處于很高水平時,經濟增長相應處于很低的水平;隨著生育率下降,并由于隨之逐漸形成了富有生產性的人口年齡結構,經濟增長加快,從而獲得人口紅利;而當生育率繼續(xù)下降到更低的水平時,由于老齡化程度提高,經濟增長逐漸回落到較低的水平。相應地, 生育率下降從而形成具有生產性的人口年齡結構的特定人口轉變階段。
“源泉論”認為較高比重的勞動年齡人口擴大了勞動力數(shù)量,同時也會增加社會儲蓄,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勞動力和資本兩大生產要素,這種有利于經濟發(fā)展的人口因素或源泉被稱為人口紅利。主要代表有:王德文(2004)、蔡昉(2004)。王德文認為人口轉變是挑戰(zhàn)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生命周期和代際更替之間的相互疊加,通過勞動供給、儲蓄和科技進步等渠道對長期經濟增長施加影響。蔡昉指出把人口轉變引致的不同人口年齡特征階段看作是經濟增長的一個額外源泉,或人口紅利,論證了通過高儲蓄率、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和低撫養(yǎng)比,中國人口轉變對改革以來高速經濟增長的貢獻。
盡管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人口紅利的看法不盡相同,但筆者認為大家對人口紅利的認識本質上是一樣,只是表達形式的不同而已。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對人口紅利的研究,本文對人口紅利的概念做一個概括,所謂“人口紅利”指的是在一個時期內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兒與老年撫養(yǎng)負擔均相對較輕,總人口中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上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對經濟發(fā)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個額外的源泉,促進了經濟增長。
四、紅利與人口紅利的對比分析
人口紅利是由紅利的概念衍生出來的,所以紅利與人口紅利之間必然存在著內在聯(lián)系。下面通過對比紅利與人口紅利的概念,分析兩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從紅利的視角,重新定義人口紅利的概念。
首先,要理解紅利的概念需要抓住兩個要點:第一,紅利是投資者對企業(yè)投資的風險回報,所以資本投入是獲得紅利的投入要素;第二,紅利是在公司分派股息之后向股東分配的剩余利潤,因此紅利是剩余利潤。綜上所述,紅利是因投資者向企業(yè)投入資本,而承擔投資風險,企業(yè)為補償投資者的投資風險而向其分配的部分剩余利潤。
接著,從紅利的兩個要點出發(fā)來分析人口紅利。要點一,紅利的投入要素是資本,對應的人口紅利的投入要素是人口或勞動力。要點二,紅利是剩余利潤,是微觀經濟學的概念;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應該把剩余利潤看成是額外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就是說紅利是額外的經濟增長。綜上所述,人口紅利應該是指人口因素發(fā)生變化,引起投入要素勞動力資源增加,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額外的動力,獲得了額外的經濟增長。從紅利視角定義的人口紅利與之前總結的人口紅利的定義相比,兩者之間的內涵是相同的。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紅利與其衍生的人口紅利之間有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存在內在的共通性。但也應該注意到,兩者之間還是有區(qū)別的。首先,紅利是個微觀經濟概念,人口紅利是個宏觀經濟概念,適用的領域不同。其次,紅利是企業(yè)的剩余利潤,而人口紅利是額外的經濟增長,即額外的國內生產總值。
五、其他紅利研究
基于以上對紅利與人口紅利理論的分析,參照紅利和人口紅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按同樣的原理可以得到改革紅利、能源紅利的概念。
和人口紅利一樣,改革紅利同樣是個宏觀經濟概念,所以改革紅利中的“紅利”同樣指的是額外的經濟增長,即額外的國內生產總值。由此可得,改革紅利是指國家和政府為了保障經濟不斷穩(wěn)定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對一些阻礙經濟發(fā)展的機制體制進行改革,掃除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障礙,進而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額外的增長動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fā)展。
同樣,我們也可以給出政策紅利的概念,即指國家和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而制定及實施的一些政策,進而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額外的增長動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作者單位:1.貴州財經大學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2.貴州統(tǒng)計應用研究院)
參考文獻:
[1]David E.Bloom,Jeffrey G.Williamson.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and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8,12(3):419-455.
[2]于學軍. 中國人口轉型與“戰(zhàn)略機遇期”[J]. 中國人口科學, 2003, 1:9-14.
[3]蔡昉. 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劉易斯轉折點[J]. 經濟研究, 2010, 4:4-13.
[4]王德文, 蔡昉, 張學輝. 人口轉變的儲蓄效應和增長效應——論中國增長可持續(xù)性的人口因素[J]. 人口研究, 2004, 28(2):2-9.
[5]蔡昉. 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可持續(xù)性——兼論充分就業(yè)如何促進經濟增長[J]. 人口研究, 2004, 28(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