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元
上榜理由:二十多年間,張維迎以一以貫之的學術邏輯堅持不懈地向民眾宣揚最基本的市場經濟理念,不媚俗,不迎合,盡管引發(fā)諸多爭議并遭遇罵聲,但他一如既往 ,執(zhí)著捍衛(wèi),其身上洋溢著的勇氣與良知,令人敬佩。
2014年11月1日,西安萬邦書城大都薈店講堂干凈素雅,窗外,高新區(qū)高樓林立。初冬的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投映在每一個人臉上,張維迎《理念的力量》主題座談會暨新書發(fā)布會正在這里進行。
“要使我們人類的潛能得到最好的發(fā)揮,就必須需要法治……法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限制政府的自由財產權,如果這種權力不受到約束,那么產權就會得到破壞,自由就會得而復失?!?/p>
講堂之上,張維迎激情洋溢,講堂之下,聽眾們如癡如醉。這就是張維迎,二十多年來以一以貫之的學術邏輯堅持不懈地向民眾宣揚最基本的市場經濟常識,不媚俗,不迎合,盡管時代潮起潮落,盡管這樣的堅持曾將他推至個人名望的頂峰,與此同時,也將他拋至遭人批判的深淵……
1983年,24歲的張維迎在《中國青年報》發(fā)表《為錢正名》一文,大膽提出“你能多賺錢,說明你對社會多作貢獻”的驚人之語,他旋即遭遇一場全國大批判;1984年,張維迎寫就《以價格改革為中心帶動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一文,首次系統(tǒng)論證價格“雙軌制”,并最終促使價格雙軌制成為官方政策;2003年,張維迎主持“北大改革”,提出的“不升即退”、“終身教席”等措施引發(fā)爭議;2004年的“郎顧之爭”,張維迎提出“官員是改革中受損最大的利益集團”,使他一夜間成為“人民公敵”。從2004年起,張維迎開始將對 “烏合之眾”的擔憂掛在嘴邊。他不止一次地向媒體表示,“人性本身一直是沒有變化的;人性就是要追求快樂。問題是我們現在的輿論是在引導人們如何去分配價值分配財富,而不是引導大家如何去創(chuàng)造價值創(chuàng)造財富。一個社會,如果輿論只是停留在談論分配財富,那么唯一的辦法就是搞計劃經濟了?,F在,我們的很多理念本身就是反市場的。”
張維迎身上呈現出某種可供審美的性格特征:他富有戰(zhàn)斗精神,當他認定真理在手時,他的堅持和不屈,往往表現出農家子弟式的真誠與執(zhí)拗,甚至不惜與民眾發(fā)生正面沖突。在倡導民主、尊重民意、傾聽民聲的時代大潮里,他與體制之間的密切關聯、他的北大背景、他的頑強性格和不妥協(xié)的精英姿態(tài),也就容易為人詬病,甚至成為一些人反感的靶子。財經作家蘇小和曾如此評價張維迎,“他仿佛站在一個巨大的舞臺上,一個人賣力地表演,而億萬觀眾卻背對著他,正在觀看另外一場烏有的鬧劇……”
在很多人看來,張維迎的文章理論艱深,似乎不代表主流。但張維迎認為,思想、理念是非常有力量的,只有自由的思想市場,才能為我們的改革創(chuàng)造新的思想和理念。研究問題不能一知半解,不能附屬和在意主流與否。自己的主流永遠是學術本身,這樣的東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是最值得堅守和捍衛(wèi)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