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云飛
2005年至今的高考作文,從整體上看,基本沒有了政治類、少了道德類的考題,但勵志類的心靈雞湯卻依舊大行其道。這也是剪刀加糨糊的勵志書,以及以心靈雞湯掩蓋不公現(xiàn)實的犬儒行為之書籍在中國十分走紅最為廣大的受教基礎。
非常露骨的類同社論、指示、文件、講話、發(fā)言、通知之類的高考作文題少了,但意識說教類的東西依舊不少。非黑即白的簡陋思維及邏輯混亂,在考題中不時出現(xiàn)。這些題目也許并非存心在煽惑一種非此即彼,但其實際效果卻無疑指向此處。
在2014高考作文的18道考題中,有10道題出得有對立性、爭斗性,甚或有著非黑即白的思維套路。
非黑即白的思維是典型的幼兒思維,只有幼兒才把人看成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把人分成好人與壞人,就使得壞人受難乃至被殺死,變得具有不可置疑的“天然正義”,而且從成本管理上講,非常省事。這樣的省事,使得人之生命的消殞變得和死了一只老鼠一樣容易。
誠如前面所說,如此出題,是便于老師改作文,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出題者視野狹窄、受習慣制約的特點。故意把日常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當成時常發(fā)生的事件來對待,不僅利于培養(yǎng)不思考的懶惰者,還比較容易培養(yǎng)人之好斗和仇恨意識,同時也滋生了不少人對生存的恐懼感。
全國考題在要求方面有很大的雷同性,這也和教育過于集權(quán)的現(xiàn)實是相匹配的。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從量與質(zhì)上來說,所占學生考試時間可能會超過其分值。這是我要對那些要求少于700字特別是不限字數(shù)的作文題加以表彰的原因。材料作文的好處是便于就事論事,便于議論或敘事,但其對學生的發(fā)揮與表達還是限制太多。國外的高考作文,我尚且不舉,只舉1936年北大考題之一“敘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難,并推尋其困難的由來”、1946年西南聯(lián)大的作文題《學校與社會》、1998年華東師范大學自考題所出之兩首宋人七絕選一首改成一篇文章,均可解此惑。直言之,材料作文太一窩蜂,所占比例過大,只能證明出題者沒有創(chuàng)新,從中看出他們的茍且與因循。
標題自擬可以讓學生減少原題束縛,文體不限,可以發(fā)揮那些在記敘文、議論文之外如詩歌方面有才華之人的特長,不至于因體裁限制而沉淵暗蔽。
全國18道作文考題,幾乎篇篇被吐槽,蔚為大觀,這是對出題者簡陋思維,以及對看上去充滿寫作自由的“角度自選、題材不限、標題自擬”的極度嘲諷。
“選準角度”是提醒你要“政治正確”,不要批評這個作文材料是用小概率事件來掩蓋普遍的現(xiàn)實問題。至于湖南考題的《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則是政治兼道德類說教考題的孑遺,這樣的考題你膽敢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不同看法,得低分那是必然的。
簡陋思維是怎么來的?除了站隊思想和主題先行外,最重要的就是詞匯貧乏,描述一種狀況或事物,通常只有兩個相反的詞可用,形成一種言說上的尖銳對立,沒有調(diào)和的余地。這說明出題者自身對作文的材料給定過于貧乏,讓考生缺少選擇。這樣簡單的出題者,以及由此而來的激勵機制,根本不可能培養(yǎng)有多元化觀念、有綿密思考能力的人。
更加要命的是,出題者早已暗設了一個你必須如此寫的方向,不如此寫,便得不了高分。語文題里眾多的客觀題和唯一答案,與暗含主題先行的作文套路,完全是配套的。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最先有利于教育官員及機構(gòu),然后是老師,最后才是學生,是有整套教育目的觀在背后支撐的。再加上簡單二分法思維帶來了對日常生活的簡化與省事,忽略和扭曲了事物的真實及相應的復雜情況,使得簡單化思維在我們生活中四處流行。同時,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網(wǎng)絡上和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習慣說理而喜歡謾罵,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們學校教育包括高考作文造就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