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地位
——紀念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80周年

2015-01-30 11:08石仲泉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中央紅軍陜北長征

石仲泉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北京100080)

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地位
——紀念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80周年

石仲泉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北京100080)

考察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地位,應將榜羅鎮(zhèn)會議同俄界會議、哈達鋪會議聯系起來視為一個系列會議來考察。榜羅鎮(zhèn)會議關于紅軍長征落腳陜北的戰(zhàn)略決策,解決了紅軍長征的歸屬問題,在中央紅軍單獨進軍的系列會議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對紅軍廣大指戰(zhàn)員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毛澤東吟誦的《七律·長征》詩,是榜羅鎮(zhèn)會議迎來長征勝利曙光的偉大標志。

榜羅鎮(zhèn)會議;紅軍長征;落腳陜北;《七律·長征》詩

題記: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中共甘肅省定西市委等6個單位原準備在2013年10月聯合召開紀念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鎮(zhèn)會議78周年學術研討會,后因故未能召開。2013年10月下旬,本文作者應邀到甘肅省通渭縣進行黨史考察,在中共通渭縣委中心學習組擴大會議上講了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地位。為紀念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80周年,作者將那篇講話整理成此文,交由本刊發(fā)表。

——編者

對于紅軍長征路上召開過的重要會議,過去我們比較多的只知道遵義會議,其他就不甚了了。我在10年前“走走黨史”考察長征路,才知道長征路上召開的會議很多,重要的會議也不少。通渭的榜羅鎮(zhèn)會議就是一個有重要影響的會議,因為將紅軍長征落腳點選擇在陜北是在這里決定的。所以10年前考察長征路在進入甘肅境內經過迭部、岷縣、隴西于2003年10月30日來到通渭后,首先就去看了榜羅鎮(zhèn),瞻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鎮(zhèn)會議舊址。

轉眼10年過去了,真是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但那次考察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在看會議舊址時,聽說在1935年9月召開干部大會的操場(也是村民的打麥場)旁,10年前還住有一位給當年紅軍帶過路的老人。我記得叫王克明,93歲,我們當即拜訪了這位老人。老人說,民國24年即1935年的深秋,天已很冷了,紅軍過渭河來到這里,穿的破爛得很。老百姓都跑到堡子里去了。他當時給東家喂牲口,窮光蛋一個,沒有跑。第二天,紅軍就在外面的曬場開會,有上千人,黑鴉鴉一大片,天下著雨,會場秩序很好。他說,毛主席他們講話,聽不懂。紅軍離開榜羅鎮(zhèn)時,讓他給帶路,跟著紅軍走了幾天,他就回來了。10年前,老人身體還硬朗。昨天來時問了一下,說老人過世了。

一、應將榜羅鎮(zhèn)會議同俄界會議、哈達鋪會議聯系起來視為一個系列會議來考察

10多年前,我在主持修訂《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時,對紅軍長征這段歷史的介紹,由于篇幅所限寫得很概括。過去一些專門寫長征的書籍對有些會議,語焉不詳??疾扉L征路時,我就想把會議情況弄個明白,便留心了對紅軍長征途中召開重要會議的地方盡量都作考察。由于時間所限,那時主要考察了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重要會議,對紅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的會議只考察了一部分。

關于中央紅軍長征過程中召開的會議,據我的統計,可能不完全,屬于中央政治局的會議、包括它的常委會和擴大會,從1934年底至1935年底,僅一年時間,比較重要的,有20多個。這些會議,按其討論的內容和解決的問題來劃分,形成三個系列。

一是中央紅軍在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前召開的中央系列會議。這個系列的會議有9個。它包括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雞鳴三省會議、扎西會議、茍壩會議、會理會議,還有瀘定會議。這些會議基本上是討論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移的指導思想、軍事路線、行軍方向和作戰(zhàn)方案等。

二是中央紅軍在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后召開的中央系列會議。它包括兩河口會議、卓克基會議、蘆花會議、沙窩會議、毛兒蓋會議、巴西會議、俄界會議等7個會議。這些會議都是討論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后的軍事計劃、戰(zhàn)略方針、行動方向、作戰(zhàn)方案,以及與張國燾的分歧,努力求得共識。其中的批評、斗爭,也是希望求得團結,共同北上抗日。但這些會議沒有實現這樣的結果。

三是與紅四方面軍分道后,中央紅軍在單獨進軍陜北過程中召開的系列會議。它包括哈達鋪會議、通渭榜羅鎮(zhèn)會議、保安鐵邊城會議、吳起鎮(zhèn)會議、下寺灣會議、瓦窯堡會議等6個。這些會議就是不斷討論中央紅軍對陜北的進軍,以及到達陜北后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調整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問題。

這三個系列的會議,對中央紅軍實行戰(zhàn)略大轉移、經過長征到達陜北根據地,開辟新的革命局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考察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地位,要同俄界會議和哈達鋪會議聯系起來,作為中央紅軍明確進軍方向的一個系列會議來研究。我在寫作《長征行》時之所以沒有將俄界會議同哈達鋪會議和榜羅鎮(zhèn)會議并入一個系列,是因為俄界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同張國燾的分歧,作出的主要決議是《關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當時中央的戰(zhàn)略方針只是堅持北上,反對南下,到與蘇聯接近的地方去創(chuàng)造一個根據地,即準備開辟川陜甘新蘇區(qū)。而哈達鋪會議和榜羅鎮(zhèn)會議再沒有討論張國燾問題,而是提出和進一步明確了進軍陜北去與陜甘紅軍和紅二十五軍會合的戰(zhàn)略決策。這兩個會議與俄界會議的主題不同,故將它們分別納入屬于兩個主題的系列會議。但是,這不妨礙我們研討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地位時,再將這三個會議聯系起來作為系列會議來研討中央紅軍的落腳點問題。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討論了紅軍的發(fā)展方向和行動方針,盡管對長征落腳點的選擇不一樣。主題不同,對系列會議可以有不同的歸類。

起點錯、跟著錯、錯到底,以往,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常?!芭浜嫌杏唷⒅萍s不足”,這是導致司法不公的重要原因。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完善對限制人身自由偵查手段和司法措施的監(jiān)督,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原則和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防止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及違反法定程序的案件“帶病”進入起訴、審判程序,確保有罪的人受到應有制裁、無罪的人不受追究。

這幾個會議對長征落腳點的變化,也說明紅軍長征落腳陜北,不是預先設定的。事實上,中央紅軍進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并沒有打算走很遠。長征的路線和目的地是根據軍事形勢和作戰(zhàn)情況而不斷變化的。這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紅軍長征目的地,據我考察后的初步統計,僅中央紅軍而言,先后有8個設想:(1)在瑞金出發(fā)時是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發(fā)展復興后再回來;(2)黎平會議決定到黔北的遵義地區(qū)建立新根據地;(3)遵義會議決定過長江到川西建立根據地;(4)會理會議決定到川西北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去建立根據地;(5)兩河口會議決定去川陜甘一帶開辟新的根據地;(6)毛兒蓋會議進一步明確到甘南在洮河流域創(chuàng)建新根據地;(7)俄界會議決定到與蘇聯接近的地方創(chuàng)建根據地,將來向東發(fā)展;(8)在哈達鋪提出到陜北去,隨后的榜羅鎮(zhèn)會議正式決定陜北為長征的最后落腳點。因此,從考察中央紅軍的落腳點這個主題出發(fā),研討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地位,需要將俄界會議納入進來。

二、榜羅鎮(zhèn)會議關于紅軍長征落腳陜北的戰(zhàn)略決策,對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一)應客觀評價俄界會議的歷史作用。過去有一種習慣性思維,強調某個問題重要時,往往孤立地突出該問題,而忽略了與它前后相關聯的問題。比如,講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比較多地只講遵義會議的歷史作用,而忽略了與它前后相關聯的系列會議的歷史地位。10年前,我考察中央紅軍的那段歷史時,一些地方都對孤立地講遵義會議的歷史作用提出異議,更有甚者走到另一極端,過分強調他那個地方會議的作用。經過考察之后,我提出黨的歷史發(fā)生的第一次偉大轉折,是遵義會議前后一系列重要會議共同作用的結果;對遵義會議與其前后一些會議的關系,要講兩句話。第一句話是,要把遵義會議發(fā)生的歷史偉大轉折看作是個歷史過程,而不是突然發(fā)生的。從通道會議到茍壩會議(還有其后的會理會議)的諸多會議都為推進黨的歷史第一次偉大轉折發(fā)揮了作用,要給予這些會議應有的歷史評價。第二句話為,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發(fā)生第一次偉大轉折的系列會議的卓越代表和根本標志。講從通道會議到茍壩會議是推進歷史轉折的系列會議,并非說所有這些會議的作用是完全一樣的;強調系列會議的合力作用,絲毫不是要貶低其中主要會議的突出作用。一方面,合力與分力相輔相成,紅花與綠葉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合力以分力為基礎,綠葉乃為托出紅花。因此,對這段歷史,既要講系列會議的合力作用,又不能模糊主要會議的突出作用。這兩句話的關系,簡單說來,前一句話是基礎,后一句話為主導。沒有系列會議的基礎作用,就不可能有遵義會議的主導作用。反之,如果沒有遵義會議標志作用的凸顯,系列會議的合力作用很難為歷史所承認。

榜羅鎮(zhèn)會議同俄界會議和哈達鋪會議的關系,當然不能同遵義會議與其前后會議的關系簡單類比,但是從系列會議角度來研究這三個會議的關系,上述認識還是有方法論借鑒意義的。

俄界會議不僅對批判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有重要意義,應充分肯定其歷史作用;而且對于紅軍發(fā)展方向和行動方針的決策也應予以客觀評價。當時,鑒于張國燾的分裂行徑嚴重削弱紅軍力量,決定改變中央紅軍同紅四方面軍會師后在兩河口會議上決定的到川陜甘建立新的根據地的戰(zhàn)略方針,而到靠近蘇聯的中國邊境地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爭,以便取得國際援助。怎樣看待這個決策呢?我以為,還是要肯定,而不能因為隨后的哈達鋪會議和榜羅鎮(zhèn)會議改變了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就簡單地將其視為負面的決定。這就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是亦此亦彼,而不是非此即彼、揚此抑彼。因為當時還不知道陜北有紅軍,根本沒有這個信息,不可能作出落腳陜北的決策。當時到達俄界的紅軍只有7000多人,故將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紅三軍團自此撤銷后就再沒有恢復,在軍史上再沒有這個建制了。那時中央統率的紅軍兵力是長征以來最少的。根據這個實際狀況,要發(fā)展,只能作出到靠近蘇聯的中國邊境地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決策,以便取得國際援助??隙ㄟ@個決策是從當時的實際出發(fā)的,并不是說后來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還要固執(zhí)地堅持這個決定。這是兩個問題,要區(qū)別開來。提出應客觀評價俄界會議,只是說應歷史地看待俄界會議關于紅軍發(fā)展方向的決定。

(二)應充分地認識哈達鋪會議的歷史意義。紅軍長征到達哈達鋪,在中共黨史和紅軍長征史上的名氣比較大,叫得比較響。因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哈達鋪從報紙上獲得陜北有劉志丹領導的蘇區(qū)和紅二十五軍在那里會合的消息,于是提出中央紅軍長征到陜北去。這個信息很有傳奇性和故事味,容易傳播開。再加上媒體對哈達鋪的宣傳比較多,因此蓋過了前面講的第三個系列會議的其他會議。

我這里講的哈達鋪會議,是包括兩個層面的會議。一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就目前的《毛澤東傳》等著作說,會議主要討論干部工作和紅軍整編問題。提出紅軍經過長征,留下來的干部是黨的精華,要愛護干部。根據俄界會議決定,還討論了紅軍整編方案。會議沒有涉及紅軍長征落腳陜北的問題。10年前,我到哈達鋪考察,縣委書記說:中央紅軍在哈達鋪活動的資料,我們收集整理得比較全。那里的紀念館和黨史研究室同志說,經過許多采訪和考證,認為政治局常委會討論了這個問題,初步決定到陜北去開創(chuàng)根據地。究竟常委會上討沒討論這個問題?這里的關鍵是毛澤東等領導人是什么時候知道陜北有紅軍的消息的。聶榮臻在回憶錄中說,他是提前三天到哈達鋪,得到一張《山西日報》,看到上面有陜北紅軍劉志丹部的消息,于是趕緊派騎兵通訊員將這張報紙送給毛澤東的。如果是這樣,常委會應當討論。但聶帥回憶錄中沒有開常委會的事。楊尚昆回憶錄中講到在哈達鋪知道了陜北有劉志丹部隊。消息來自多個方面:一是國民黨政府貼出的布告,說聶總先看到的,把布告揭下來派人送給了毛主席;二是在老百姓家里看到了油印的紅軍傳單,上面有這個消息;三是收羅到的國民黨報紙。還說,毛主席知道這個消息后,把紅軍中的陜北干部賈拓夫找去核實,證明消息確實,于是召開了小會,決定到陜北去落腳。這個小會也許是常委會。這樣,常委會是否討論到陜北落腳的問題,存在兩種不同看法。

哈達鋪會議的另一個會是紅軍團以上的干部會議?!睹珴蓶|傳》、《周恩來傳》和聶帥回憶錄、楊尚昆回憶錄等,都說在這個會上毛澤東講了到陜北去落腳的問題。哈達鋪紀念館對干部會和毛澤東講話有詳細介紹。毛澤東說:我們要感謝國民黨的報紙,提供了陜北紅軍比較詳細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劉志丹的紅軍,還有徐海東的紅軍,還有根據地,我們要抗日,首先要到陜北去。我們目前人是少了一點,但小有小的好處,目標小點,作戰(zhàn)靈活性大。我們現在比1929年初紅軍下井岡山時的人數還多哩!勝利是一定屬于我們的!對于毛澤東的這個講話,楊尚昆回憶錄寫道:部隊經過長途征戰(zhàn),非常疲勞,都希望早點找到一個人口較多的地區(qū)去創(chuàng)建根據地。聽說陜北有紅軍的消息后,大家非常振奮,情緒普遍高漲起來。這說明,即使在常委會上沒有討論紅軍到陜北落腳的問題,但毛澤東在干部會上講了這個意向,使紅軍廣大指戰(zhàn)員有了奔頭,其歷史作用也應充分肯定。

(三)榜羅鎮(zhèn)會議正式作出以陜北為長征落腳點的決定,是中央紅軍長征史上第三個系列會議最重要的決策。過去比較多的書都認為在哈達鋪確定了紅軍長征到陜北去落腳的問題。這個說法從根本上說不能算錯,因為陜北有紅軍的消息是在哈達鋪獲得的,毛澤東在干部會上講了要到陜北去落腳的問題。但這個說法不完全準確,因為政治局常委會是否討論過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一致的定論。

相比之下,榜羅鎮(zhèn)會議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所有講長征歷史的書都明確肯定黨中央在這里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一是時間完全一致,都說是在9月27日開的;二是會議內容完全一致,不存在歧見,都說在這次會議上正式決定改變俄界會議關于到靠近蘇聯的地區(qū)建立根據地的計劃,選擇陜北為長征的最后落腳點,決定率陜甘支隊到陜北去,保衛(wèi)和擴大陜甘蘇區(qū),并以陜甘蘇區(qū)作為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

怎樣評價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意義呢?我想,至少可以講這么三點:

第一,榜羅鎮(zhèn)會議解決了紅軍長征的歸屬問題。紅軍長征最后究竟到哪里去,一直是不確定的。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兩河口會議提出到“川陜甘地區(qū)”建立根據地的戰(zhàn)略目標,只是明確一個大的方向,最終目的地在何處?黨中央和毛澤東都心中沒有底,實際上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到哈達鋪后才初步明確了到陜北去落腳。5年前在哈達鋪開會,有的同志說:到哈達鋪前只明確了“定向”問題,到哈達鋪后才解決了“定點”問題?,F在看來對這個說法要作點修正,即在哈達鋪只能說初步明確了“定點”問題。根據前面的考證來看,真正解決“定點”問題是在榜羅鎮(zhèn)。這是榜羅鎮(zhèn)會議的一大功勞。它使長征近一年來飄忽不定、不斷轉戰(zhàn)、奔波勞頓的紅軍有了一個“家在哪里”的歸屬。由在哈達鋪提出,經榜羅鎮(zhèn)會議最后決定到陜北去找劉志丹、找徐海東,與那里的紅軍相會合的戰(zhàn)略方針,不僅是一個關系中國革命前途和紅軍命運的重大決策,而且在長征發(fā)展歷程中具有階段性的里程碑意義。

第二,榜羅鎮(zhèn)會議在中央紅軍單獨進軍的系列會議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從解決紅軍落腳這個主題看,包括俄界會議以來的這個系列會議,榜羅鎮(zhèn)會議無疑是個關鍵。所謂“承前”,一是改變了俄界會議關于到靠近蘇聯的地區(qū)建立根據地的計劃;二是正式作出了在哈達鋪提出的紅軍長征到陜北去落腳的決策。所謂“啟后”,紅軍從這里出發(fā)進軍陜北,在10月18日到達今屬吳起縣的鐵邊城又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即鐵邊城會議。今年(指2013年——編者)6月我到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講課去考察了鐵邊城會議。為什么要開這個會呢?因為第二天到吳起就進入陜北蘇區(qū)了。紅軍長征即將結束,落腳陜北,與陜北紅軍和紅二十五軍會師,要明確今后的任務和方針。在這次會上,再次重申了榜羅鎮(zhèn)會議“在陜北創(chuàng)造蘇區(qū)”的決定。紅軍到吳起后,中央政治局在10月22日召開會議,以政治局名義批準了榜羅鎮(zhèn)會議關于紅軍落腳陜北的決策,宣告中央紅軍長征結束。從這一系列會議前因后果來看,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第三,它為紅軍廣大指戰(zhàn)員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我上次來這里時,縣委黨史辦同志介紹說:在政治局常委會后,9月30日下午,紅軍司令部在縣政府院內召開干部會,毛澤東主持并作了講話。他再次分析形勢明確任務,提出了陜甘支隊進入陜北根據地的注意事項,鼓勵大家:這里離陜北很近,再往前走,就要踏上我們朝夕想念的“家”——陜北的土地了。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將陜北稱為“家”。當晚,在大廣場上舉行文娛晚會和大會餐,各大隊帶著會餐的飯菜到臨時搭的舞臺前集合,縱隊負責人講話強調長征到了最后關頭,堅持到“家”就是勝利。領導講完話后開始會餐,每6人一桌,讓大家吃個痛快。文藝節(jié)目是戰(zhàn)士們自編自演的歌舞、戲劇等。這種歡悅的氣氛,在長征途中極其罕見。在強渡大渡河前有敵軍的前堵后追;此后又是與嚴酷的大自然進行生死搏斗。只是到了哈達鋪和榜羅鎮(zhèn)這里明確了落腳點后,廣大指戰(zhàn)員的精神面貌才為之煥發(fā),一掃夜走巴西以來由于張國燾拒絕北上造成分裂局面而產生的陰霾情緒。從中央領導人到普通戰(zhàn)士,個個喜形于色,有了快到“家”的興奮勁兒。這就是榜羅鎮(zhèn)會議提供的強大精神動力。隨后,陜甘支隊順利通過國民黨以20萬大軍在西安蘭州公路和六盤山地區(qū)布置的兩道封鎖線,殲滅敵軍包括騎兵數百人,繳獲汽車10余輛、彈藥10多車、戰(zhàn)馬100多匹。這是個比突破臘子口天險繳獲還多的大勝仗。

三、毛澤東吟誦的紅軍長征詩,是榜羅鎮(zhèn)會議迎來長征勝利曙光的偉大標志

10年前來到通渭,還有一個重要收獲,就是聽說毛澤東的《長征》詩是在這里寫出的。他們介紹說,紅軍司令部駐在縣政府院內,即今縣委所在地;毛主席住在縣城西關的一個院子里。中央領導人在縣城住了3天,毛主席的長征詩就是在縣城文廟參加第一縱隊(即原紅一軍團)第一大隊(隊長楊得志、政委肖華)先鋒連舉辦的晚會上,首次公開朗誦的。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毛主席的長征詩,吟于通渭文廟。

毛澤東的《七律·長征》,過去只知道寫于1935年10月,從未聽說過它寫于9月底,并在晚會上公開朗誦。現在出版的《毛澤東傳》、《毛澤東年譜》和《毛澤東詩詞集》等,也還是將寫作時間定為1935年10月。這就是說,該詩在1935年9月底寫于甘肅通渭,并未得到有關部門和毛澤東詩詞研究家的認可。不過,我這個門外漢倒是比較傾向于寫在通渭。因為長征有了歸屬,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是產生詩作的最佳時機。通渭決策提供了這個關節(jié)點。當然,關于長征詩作的時間地點還需要作進一步的考證,那就姑且留給有關權威部門和毛澤東詩詞研究家們去研究吧。

從我個人來說,考察了長征路,踏過毛澤東經歷萬水千山的足跡,再來體會《長征》詩,就別有一番感受。

——“五嶺逶迤騰細浪”。這里的“五嶺”,過去不清楚是哪五嶺,走了一遍中央紅軍突破四道封鎖線,才知道它包括大庾、騎田、萌渚、都龐、越城諸嶺,橫亙在贛南、粵北、湘南、桂西北四省之間。這里雖然是山峰綿延,但相對于長征后來經過的大山來說不是很高,山路也不是特別險峻。因此,毛主席用了“逶迤騰細浪”來形容怎樣走“五嶺”的。

——“烏蒙磅礴走泥丸”。這是吟詠紅軍進入云貴邊境的情景。紅軍所過的烏江、赤水河都在烏蒙大山之中。這里屬于橫斷山系,氣勢磅礴。山路雖難行,但紅軍主動迂回,四渡赤水、強渡烏江,穿插自如,故以“走泥丸”來表現紅軍那種積極主動行軍的精神狀態(tài)。

——“金沙水拍云崖暖”。長江上游的金沙江,有相當長一段是云南、四川的界河。這一段是3000多米深的大峽谷,異常險峻。我那次考察,從金沙江所在的大山梁上往江邊走,車行盤旋了近兩個小時。到江邊后再仰頭看山,兩岸確為高聳入云的懸崖峭壁。紅軍渡江正值夏天,氣候炎熱了,急流沖擊著江岸,故詩人有“云崖暖”的感覺。

——“大渡橋橫鐵索寒”。指飛奪瀘定橋。我走過瀘定橋,光溜溜的鐵索的確令人膽顫。紅軍勇士飛渡奪橋使敵人嚇破了膽。我們現在在有木板的索橋上行走還顫悠悠的,完全能體會到當年過江“鐵索寒”的那種詩境。

——“更喜岷山千里雪”。對這一句詩過去理解得比較狹隘,以為講的只是走過的那幾座大雪山。如果這樣,長征最艱難的險阻——草地,似乎就遺漏了。但是,走了長征路,才知道岷山山脈的山勢,綿延既長且寬,地處甘肅白龍江流域以南的高山,包括過去轄屬哈達鋪的岷縣境內的大山,都統稱岷山。這樣,更靠南的廣闊無垠的高原濕地——大草地,就屬于千里岷山之域了。紅軍過草地時氣候無常,也經歷過雪雨冰雹。因此,詩中的“岷山”應是廣闊的地域概念,可以涵蓋長征走過的最艱難的草地。我以為,《長征》詩不應當將生死臨界的草地遺漏。如果這樣來解讀“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長征》詩對所走的長征路的概括,就完整無缺了。

——“三軍過后盡開顏”。這里的“三軍”,據說毛主席本人有過注解,指紅一、二、四這三個方面軍。我以為,這與吟詩時的歷史背景不符合。那時,紅二方面軍還未成立,其前身紅二、六軍團還在湘鄂川黔根據地轉戰(zhàn),中央與他們斷了聯絡,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情況,那時他們也沒有長征的考慮。紅四方面軍正在南下,張國燾反中央的活動很猖獗,在阿壩召開會議,聲討所謂“毛、張、周、博北上逃跑”,攻擊中央的北上方針是“逃跑主義”,隨后又在卓木碉另立臨時中央,開除了毛澤東等一批中央領導人的中央委員職務和黨籍,并下令通緝。毛澤東吟《長征》詩時,盡管還沒有開卓木碉會議,但張國燾反對中央分裂黨的活動已昭然若揭。在張國燾的控制下,四方面軍的去向究竟如何,最后能否北上在當時尚不能確定。走了長征路,進一步熟悉長征史后,更感到作者的自注不是吟詩時的原始想法。1986年版的《毛澤東詩詞選》和1996年版的《毛澤東詩詞集》都沒采用“自注”?,F在,有的注家強調毛澤東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認為詩中的“三軍”是對三個方面軍將要勝利會師的一種期盼。在我看來,這是根本不了解這段黨史,完全脫離了當時歷史實際的純主觀想象。詩人無論多么浪漫,當時很難有這樣的“期盼”。主張“期盼”說的注家,提議重印《毛澤東詩詞集》時,應采用作者自注。這種提議,實在不能茍同。

10年前考察通渭,就了解到這里有紅軍長征的兩大重要事件,也稱得上黨史上的兩大勝景。一個重要會議,一首著名詩詞,這是紅軍經過的許多地方很難有的紅色資源。能夠與之相比的,可能就只有遵義了。在那里開了遵義會議,同時在攻克婁山關后,毛澤東創(chuàng)作了《憶秦娥·婁山關》。同那次一樣,也是會議在前,吟詩在后。同那次又有不一樣,即遵義會議比《憶秦娥·婁山關》的詩更重要、更有名。相比之下,《七律·長征》詩比通渭榜羅鎮(zhèn)會議重要多了、有名多了,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長征”詩,但知道通渭榜羅鎮(zhèn)會議的人卻很少。實際上,毛澤東吟詠“長征”詩,是以通渭會議確定了長征的落腳點為前提的。沒有這個會議,沒有明確落腳點,沒有勝利在望的感覺,是很難回首長征歷程,吟出“萬水千山只等閑”,“三軍過后盡開顏”的絕唱的。因此,毛澤東吟誦的紅軍長征詩,可以說是榜羅鎮(zhèn)會議迎來長征勝利曙光的偉大標志。研究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和歷史地位,不能不包括毛澤東吟誦的紅軍長征詩。即使紅軍長征詩不是在通渭創(chuàng)作的,也不影響榜羅鎮(zhèn)會議對長征詩的激情噴射和創(chuàng)作靈感作用。如果長征詩是在通渭創(chuàng)作的,那榜羅鎮(zhèn)會議的重要影響就更加直接,通渭的歷史地位就更應提升。

本文原為我在2013年10月二到甘肅通渭的一篇講話。今年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80周年。而中央紅軍能夠勝利到達陜北,80年前在通渭榜羅鎮(zhèn)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起了決定性作用。因為正是在這個會議上正式決定了以陜北為中央紅軍長征的最后落腳點。因此,在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80周年之際,我整理了那篇講話稿以資紀念。

[責任編輯郭彥英]

The Great Influence and Historical Role of the Bangluo Town Meeting——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Central Red Army’s Arrival in Northern Shaanxi

SHI Zhong-quan
(Party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80,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historical role of the Bangluo Town Meeting relies on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other important meetings as the Ejie Meeting and the Hadapu Meeting.The strategic policy of retreating to northern Shaanxi made at the Bangluo Town Meeting helped the Red Army find a way out of the tough challenges of the Long March.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the Bangluo Town Meeting also set a new course for the future,raising a strong impetus for the Red Army.The Long March,a poem made by Mao Zedong,served as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great victory of the Long March.

the Bangluo Town Meeting;the Long March;settled in Northern Shaanxi;The Long March:a eight-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D231

A

1674-0955(2015)04-0066-07

2015-05-03

石仲泉(1938-),男,湖北紅安人,中共黨史學家、研究員,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猜你喜歡
中央紅軍陜北長征
我們?yōu)閰⒓印捌叽蟆弊吡艘淮巍靶¢L征”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
陜北綠了 百姓笑了
劉文西陜北過大年
中央紅軍突破湘江
湘江戰(zhàn)役:決定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zhàn)
黨建地圖·陜北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翱翔之星”搭長征七號順利入軌
長征六號為何能快速發(fā)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