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才子李涉“遇盜贈詩”諸事考

2015-01-31 03:37李暉
棗莊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長慶九江唐詩

李暉

(安徽省 博物館,安徽 合肥 230061)

據(jù)學(xué)人考證,《全唐詩》現(xiàn)存詩,除去“復(fù)出詩數(shù)”,“實(shí)際存詩四萬六千二百一十二首?!雹僖磺в嗄昵爸髂艽媪羧绱酥S,實(shí)在令人驚嘆。對這些詩,尤其是佳作名篇,若能探索出它的原名、原貌、原產(chǎn)生地和年份,以及通過什么方式得以廣播,流傳至今天?則當(dāng)是樁奇特、饒有趣味又有價值的課題。下面,我們就來對大唐才子、著名詩人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詩,對上述諸問題一一進(jìn)行追溯、考索、鉤沉、尋覓。

一、李涉此詩的原名原貌追溯

《井欄砂宿遇夜客》之名,是清人匯輯《全唐詩》中所標(biāo)的詩題,清時所錄的此詩全篇是:

暮與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②

若要明了詩的原汁原味,必須從清代往前追蹤:

清之前的明朝對此詩的收錄,可以明文史大家胡震亨的《唐音統(tǒng)籖》為代表。它所錄此詩的詩名是《贈夜客》,詩前并有序,云:問:“何人?”從者曰:“李博士也?!逼浜朗自?“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奪,久聞(其)詩名,愿題一篇足矣?!痹娫?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③

(李)涉嘗過九江,至皖口,遇盜。

可知《全唐詩》對此詩的收錄,取自于《唐音統(tǒng)籖》,只是將詩名的三字《贈夜客》變成了七字的《井欄砂宿遇夜客》;詩第三句的“相回避”衍化成了“逃名姓”。

明前的元朝對此詩的收錄,以元代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辛文房的《唐才子傳》為例。該書的《李涉?zhèn)鳌吩?

初,(李涉)嘗過九江皖口,遇夜客,方跧伏,問:“何人”?曰:“李山人”。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勿用剽奪。久聞(其)詩名,愿題一篇足矣?!?李)涉欣然書曰: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豪首)大喜,因以牛酒厚遣,再拜送之。④

《唐才子傳》沒有留下此詩的題名;敘事中卻出現(xiàn)了“李山人”的稱謂;詩的第三句“藏名姓”,顯然與明、清所傳有異。元代,畢竟據(jù)唐人李涉生活的年代尚遠(yuǎn),要找出此詩的原型,還得往前追索。

北宋后期的計有功,在《唐詩紀(jì)事》里對李涉此詩有這樣記載:

(李涉)嘗過九江,至皖口遇盜。問:“何人?”從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李博士,不用剽奪。久聞(其)詩名,愿題一篇足矣”。涉贈一絕云: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⑤

北宋后期離唐朝雖然不遠(yuǎn),但《唐詩紀(jì)事》也還是對唐詩的轉(zhuǎn)錄,也并非是唐詩的原作、原本。這首詩的原貌究竟如何,關(guān)鍵得從唐人著作中去尋覓。

鑒于李涉此詩的內(nèi)容,封建社會的正史是不會記載的,只能從屬于“小說類”的史料筆記里去搜索。在檢閱了數(shù)十本此類筆記后,終于在唐人范攄《云溪友議》書中覓出了個“蛛絲螞跡”。書中一篇《江客仁》故事里,有這樣一段記述:

李博士涉,諫議渤海之兄,嘗過九江看牧弟,臨抉凡有囊裝,悉分匡廬隱士,唯書籍薪米存焉。至皖口之西,忽逢大風(fēng),鼓其征帆,數(shù)十人皆持兵仗,而問是何人,從者曰:“李博士船也。”其間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吾輩不須剽他金帛,自聞詩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貴也。”李乃贈一絕句,豪首餞賂且厚,李亦不敢卻。而睹斯人,神情復(fù)異,而氣義備焉。

“李乃贈一絕句”的詩名是《贈豪客》:

春雨瀟瀟江上時,五陵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⑥

關(guān)于范攄這個人《新唐書·藝文志·小說家類》記其:“咸通時,自稱五云溪人?!雹?/p>

從清朝追至此,給人大有種“原來如此”地舒暢感:這里才是李涉詩的母體、原本!評論家公認(rèn):《云溪友議》“所錄中晚唐人詩歌吟詠和遺事軼聞,不僅可供唐代詩篇采輯,而且能考知其人生平事跡以及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尚?!雹唷督腿省吩诟嬖V人們:李涉這篇七言絕句的原本題名是《贈豪客》,明代時改為《贈夜客》,清時再改成《井欄砂宿遇夜客》;詩的首二字是“春雨”,而不是“暮雨”。“春”代表季節(jié),而“暮”,則是一日中的時辰,況且詩中既有“夜知聞”,表達(dá)事出于夜晚,因而“暮”字之用就顯得重復(fù)了;詩的第三句最后三字是“相回避”,《唐才子傳》竄改成“藏名姓”,《全唐詩》再衍變?yōu)椤疤用铡?第二句原本是“五陵豪客”,之后的傳承中,均換成了“綠林豪客”。此一換,就脫離了詩的原意。因為“五陵”是地域范疇,而“綠林”,則是對“結(jié)伙聚集山林之間對反抗拒官府或搶劫財物的有組織的集團(tuán)”的泛稱。⑨五陵,歷史文獻(xiàn)認(rèn)為是西漢五位皇帝的陵墓的地址:“即西漢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今陜西咸陽市及興平縣(今陜西興平市)境”⑩?!拔辶旰揽汀钡倪\(yùn)用,說明這批“江盜”,是唐代京師長安(今陜西西安市)附近的地域人。

從《江客仁》文中“若是李涉博士,吾輩不須剽其金帛,”并說“自聞”李涉“詩名日久”,將李涉的一首詩,看成比“金帛”的價值還貴,在李涉“贈一絕句”后,還能對詩人“餞賂且厚”,足以說明這群“皆持兵仗”者,與普通以劫財為主的盜賊絕然不同。他們是一批愛詩、懂詩、敬重著名詩人的文化人。尤其是“豪首”,在李涉眼中,他是“神情復(fù)異,而氣義備焉”之人,也即是位神情雅致、講氣節(jié)、明禮義的高品文士。

二、李涉此詩的原生地點(diǎn)考定

唐、宋、元、明、清對李涉此詩記述,李涉江上遇“豪客”之事,均與“九江”這一地名有關(guān)?!熬沤?今江西九江市)之地,東晉時這里曾建置有潯陽縣、九江縣,并于此僑置安豐。苞信(一名褒信)、松溪三縣。唐時,這里置江州,又稱之潯陽郡。?

唐與唐之后諸朝對李涉與九江的關(guān)系描述上,甚有不同?!对葡炎h》說李涉是“嘗適九江”,而此后諸朝的記載,則成了李涉“嘗過九江”。此中的“適”與“過”,詞意上大有差異。“適”,是到的意思,含有專門而來之意;“過”,卻是經(jīng)過,是途中無意地經(jīng)過而已。《云溪友議》言,李涉“適九江”的目的是為了“看牧弟”,爾后乘舟而下,并且“臨抉凡有囊裝,悉分匡廬隱士,唯書籍薪米存焉”?!翱飶]”,即廬山,李涉之所以將“囊裝”全部贈于“匡廬隱士”,是因為李涉與其弟李渤曾共隱居于廬山,與所贈“囊裝”的隱士是朋友,《新唐書·李渤傳》也記載:李渤有“與仲兄涉俱隱廬山”的經(jīng)歷。?但“九江”并不是李涉“遇盜”與“贈詩”之地。

《云溪友議》,明白記載:“至皖口之西”時,遇上“數(shù)十皆持兵仗”的江盜?!巴羁凇痹诰沤詵|,說明遇盜是在尚未至皖口之時?!短圃娂o(jì)事》說:“至皖口遇盜”,《唐才子傳》則云:“過九江皖口遇夜客”,說明均不準(zhǔn)確。

“皖口”的“皖”字,確定它在皖省安徽之境,即今安徽懷寧縣境內(nèi)?!熬沤?,歷屬江西省,《唐才子傳》“九江皖口”,是混淆了兩地的省屬?!都螒c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皖口”云:“在懷寧縣西十五里,皖水入江之口也。亦名山口鎮(zhèn)。(三國)孫吳嘉禾六年(公元237),使諸葛恪屯廬江(郡)皖口;(南朝)陳永定三年(公元559)潤四月,遣鎮(zhèn)北將軍徐度,率眾城南皖口?!?可知古代的“皖口”,又名“南皖口”。即今天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的“山口鄉(xiāng)山口鎮(zhèn)?!?歷代傳承的“江上村”,《全唐詩》中的“井欄砂”,均在此“山口鎮(zhèn)”的轄境之中。

可以推斷,李涉“適九江”后,乘舟東行,于“皖口之西”遇“江盜”,至“皖口”,才以“一絕句”詩《贈豪客》?!巴羁凇?山口鎮(zhèn))的“江上村”是李涉此詩的確鑿原產(chǎn)地。

三、李涉此詩的原生年份鉤沉

誠如上述,李涉在“適九江看牧弟”之后乘舟東行,至“皖口之西”遇江盜,再至皖口的“江上村”寫詩“贈豪客”。因此,確認(rèn)李涉此詩的原生年份,必須從其弟李渤“牧”江州或潯陽郡的時間來尋索。所謂“牧”,即古代對州郡執(zhí)政官的代稱。

《舊唐書·李渤傳》云:“穆宗即位,招為考功員外郎。十一月定京官考,不避權(quán)幸,皆行升黜”,因而遭權(quán)貴們非議,譏其是“越職釣名”,“賣直沽名,動多狂躁…久留在朝,轉(zhuǎn)恐生事?!奔又畈场皦嬹R傷足,請告”,“乃出為虔州(今江西贛州市)刺史,…未滿歲,遷江州刺史?!薄伴L慶二年(公元822)入為職方郎中?!?可見李渤“牧”江州,在長慶二年之前?!端胃呱畟鳌芬嘣?李渤“出為虔州刺史南康,曾未卒歲,遷江州刺史?!?此“南康”,乃古代南康郡,始置于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治雩都(今江西于都縣),東晉永和五年(公元349)移治贛縣(今江西贛州市)。隋開皇九年(公元

589)改置虔州,隨之復(fù)為南康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改虔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復(fù)南康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再為婺州。?因“虔州”,“南康郡”,皆為同一地,故有“虔州刺史南康”之語。

穆宗即位之年,是憲宗的元和十五年(公元820),是年“十一月”之后,李渤方“出為虔州”?,當(dāng)是長慶元年(公元821),長慶二年(公元822)即“入為職方郎中”的京官。而時任舒州(今安徽潛山縣)刺史李翱《江州南湖堤銘并序》里則云:“長慶二年十二月,江州刺史李君濬之截南陂筑堤三千五百尺……(長慶三年)正月即畢事。舒州刺史李翱詞以記之?!?此“堤銘”中的“李君濬之”即李渤,因“李渤”字“濬之”?!暗蹄憽备嬷藗?李渤為江州百姓興修水利,“截南陂筑堤三千五百尺”的工程,至長慶三年(公元823)“正月”才竣工,說明這位以民為本的賢吏,至此尚未去就任“職方郎中”的京官,仍滯留在江州。故《唐刺史考》,也“考”出李渤就任江州刺史的時間是“長慶二年至長慶三年”?。唐時的江州與舒州,均為臨江之地,更是隔江相鄰之州。當(dāng)時州的執(zhí)政官記相鄰州執(zhí)政官當(dāng)時人的事,遠(yuǎn)比幾百年的正史記載來得真切和準(zhǔn)確。

由此大可推斷:李涉“適九江看牧弟”的年份,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至三年(公元823)兩年間。“春天瀟瀟江上村”詩句,更明白指出李涉江上遇“豪客”贈詩的寫作時間,是在這兩年的春天。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李渤“守江州當(dāng)在長慶元年(公元821)底至二年(公元822)底”,并依此斷定李涉遇盜贈詩之事,“則為(長慶)二年事”?,后又將此時進(jìn)一步標(biāo)示出是在長慶二年的“三月”?,似乎此二說還有再詳細(xì)考證之必要。

四、李涉此詩傳播源頭的尋覓

李涉江上遇盜所贈詩,接受贈詩之人,則是這批“豪客”中的“豪首”。此詩能傳播下來的“根”,則在于這位“豪首”。至于“豪首”的姓名和接詩后的行蹤以及傳詩的機(jī)遇,還得從《云溪友議》書中去尋覓。

《云溪友議·江客仁》文中曰:

“后番禺(今廣東廣州市)舉子李匯征游于閩(今福建)、越(今浙江),馳車至循州(今廣東惠州市),冒雨水求宿。田翁指韋氏之莊居。韋氏乃仗履迎賓,年已八十有余,自稱曰:‘野人韋思明,幸獲祗奉?!c李生談?wù)?,或文或史,淹留累夕,匯征善談而不能屈也。對酒征古今及詩語,韋叟吟曰:‘長安輕薄兒,白馬黃金羈’,以匯征年少而事輕肥故也。李生還令云:‘昨日美少年,今日成老丑?!f乃謂然嘆曰:‘老其丑矣,少壯所嗤?!量透牧?,不離舊意,曰:‘白發(fā)有前后,青山無古今?!f微笑曰:‘白發(fā)不遠(yuǎn)于秀才,何忽于老夫也?!艔?fù)還令曰:‘此公頭白真可憐,惜伊紅顏美少年?!谑枪舱摂?shù)十家歌詩次第,及李涉絕句,主人似酷稱善矣。匯征遂吟曰:‘遠(yuǎn)別秦城萬里游,亂山高下出商州。關(guān)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衷?‘華表千年一鶴歸,丹砂為頂雪為衣。冷冷仙語人聽盡,卻向五云翻翅飛。’思明復(fù)吟二篇曰:‘因韋為趙西游秦,十月冰霜渡孟津??v使雞鳴見關(guān)吏,不知余也是何人?!衷?‘滕王閣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半是半非君莫問,西山長在水長流。’李生重詠《贈豪客》詩,韋叟愀然變色曰:‘老身弱齡不肖,游浪江湖,交結(jié)奸徒,為不平之事。后遇李涉博士,蒙簡此詩,因而斂跡。李公待愚,擬陸士衡之薦戴若思,共主晉室。中心藏焉,遠(yuǎn)隱羅浮山,經(jīng)于一紀(jì),李既云亡,不復(fù)再游泰楚?!吠锝裎?,因乃潸然?;虺钟x而酹,反袂而歌云:‘春雨瀟瀟江上村,五陵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葡右詣⑾蛩^‘傳聞不如親聞,親聞不如親見’也。乾符乙丑歲客于霅川,值李生細(xì)述其事,匯征于韋叟之居,觀李博士手翰,冀余導(dǎo)于文林。且思明感知從善,豈謝古人乎?”?

細(xì)嚼此長段文字,即可知曉:李涉于“皖口之西”夜遇的“五陵豪客”之首,乃是“番禺舉子李匯征”所見的“韋思明”。這位豪首遇上李涉并于“皖口”接受李涉的贈詩之后,即不再行盜,而是“遠(yuǎn)隱”于今廣東博羅的“羅浮山”,一隱就是十二年。古時以十二年為“一紀(jì)”。后再寄居于循州(今廣東惠州市),李匯征見其時,“年已八十有余”?!昂朗住闭J(rèn)為:遇李涉并得李涉贈詩,李涉待他,如同“陸士衡之薦戴若思,共主晉室”。此乃晉朝著名文學(xué)家陸機(jī)(字士衡)在其任相國參軍時,向輔政朝廷的趙王司馬倫力薦戴若思是位“有風(fēng)儀、性閑爽、少好游俠,不拘操行”之人,曾為河上“匪首”,率其徒掠奪了“赴洛(陽)”的陸機(jī)船只。陸機(jī)見戴若思,察之,“知非常人”,乃對其勸導(dǎo),致使“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劍就之”,陸機(jī)更“深加賞異,遂與(之)定交”?。此“豪首”與晉戴若思情況相似,故有此語、此引。

“豪首”韋思明,不僅當(dāng)李匯征的面“反袂而歌”李涉《贈豪客》詩,而且將原詩的“李博士手翰”向李匯征展現(xiàn)。后來,李匯征于“霅川”(今浙江湖州市境),向“云溪子”范攄講述了李涉“遇盜贈詩”與“豪首”“感知從善”的詳細(xì)經(jīng)歷,并向“云溪子”提出希望將此事詳情“導(dǎo)于文林”的要求。范攄聽完了李匯征的口述之后,應(yīng)李氏要求,這才有了《云溪友議》書中《江客仁》文章。

毫不夸張地說,《云溪友議》是李涉《贈豪客》一詩“發(fā)表”的第一部歷史文獻(xiàn)。沒有《江客仁》的記載,就不會有宋、元、明、清對李涉此詩的傳承!就李涉此詩的傳播而言,嚴(yán)格地說,關(guān)鍵的“功勛”人物:第一是“豪首”韋思明;次之是“番禺舉子”李匯征;第三是《云溪友議》作者范攄。功不可滅也!

五、李涉此詩的社會價值、啟迪

然而,確定這首詩的社會價值,首先得對李涉“遇盜贈詩”這件事表示質(zhì)疑的著名文獻(xiàn),予以駁訛,明確它的真實(shí)性。

對李涉事與詩,表現(xiàn)“質(zhì)疑”著名的文獻(xiàn)當(dāng)數(shù)《唐音統(tǒng)籖》,其認(rèn)為:

李涉井欄砂贈詩一事,或有之。至于此盜歸而改行,八十歲后,遇李江征,自署姓名為韋思明,備誦(李)涉他集,瀝酒酹涉,則《云溪友議》所添蛇足也。唐人好為小說,或空造其事而全無影響,或影借其事而更加緣飾,即黃巢尚予一禪師號,為偽造一詩實(shí)之,況此小小夜劫乎??

大抵鑒于《唐音統(tǒng)籖》的影響,現(xiàn)代出版的《唐代文學(xué)史》亦云:

《云溪友議》記此事,可李涉遇盜后,并不寫出此詩,……多年后,有番禺舉子李匯征,客游閩、越,雨夜借宿一韋叟之家,二人暢論數(shù)十家詩人,及于李涉,韋叟極為稱善。二人各吟李涉絕句兩首后,李生又吟誦了那首著名的《遇夜客》詩(但文中仍未引出原詩),韋叟不僅變色,這才講出自己就是當(dāng)初從事打劫生涯的豪首。是李涉的詩使他幡然悔悟,走上了正道云云。最后即以韋叟‘持觴而酹,反袂而歌’的場面結(jié)束全篇——直到這時才將李涉的詩全文引出。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個傳聞的精心加工。?

究上述二書質(zhì)疑的主要原因,是李涉“遇盜贈詩”出于小說類的《云溪友議》書中。

其實(shí),古代的小說觀與近現(xiàn)代大有不同,從《漢書·藝文志》的“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到《隋書·藝文志》的“蓋史官之末事,”至《新唐書·藝文志》的“皆出于史官之流,始終視‘小說’為史之附庸?!?唐代小說大體分為傳奇、志怪、筆記三大類。筆記小說的特點(diǎn)是:“以雜錄史料遺聞為主,較偏于史實(shí)或紀(jì)事,雖號稱小說,而實(shí)近野史”,故建國后中華書局出版的這類書,一概稱之“史料筆記”;遼寧教育出版社則稱“筆記”,不提“小說”二字。歷來學(xué)術(shù)界公認(rèn):這類“筆記”“確有不少與正史參證,甚至可以補(bǔ)充或糾正正史”的價值,“對研究唐代文史的人來說,這筆記乃是一種寶貴的史料”??!对葡炎h》即屬筆記小說并屬此類中的高品。誠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言:《云溪友議》的“六十五條之中,詩話居十之七八……逸篇瑣事,頗賴以傳。又以唐人論唐詩,耳目所接,終較后人為近。故考唐詩者,如(宋)計有功《(唐詩)紀(jì)事》緒事,往往據(jù)之為證焉?!?是書《江客仁》所記李涉“遇盜贈詩”,則屬詩話范疇,屬“唐人傳唐詩”之列,更是“考唐詩者”“據(jù)之為證”的范例。

由此,為有效識別高質(zhì)量發(fā)展背景下政府引導(dǎo)基金的發(fā)展路徑,本文首先在案例討論的基礎(chǔ)上對新興產(chǎn)業(yè)的融資需求特征進(jìn)行討論,進(jìn)一步對現(xiàn)有政府引導(dǎo)基金的主要運(yùn)作模式進(jìn)行討論,分別探討每種模式在新興產(chǎn)業(yè)融資過程中的適用性,最后對政府引導(dǎo)基金推動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具體方式進(jìn)行展望,并提出政策性建議。

《江客仁》文將范攄于霅川聽李匯征述李涉“遇盜贈詩”詳情的年份,記為“乾符乙丑”,也引起諸籍對此事的質(zhì)疑。因為:“考乾符元年(公元874)為甲午,六年(公元879)為己亥,次年(公元880)庚子,改元廣明,中間無己丑。己丑實(shí)為咸通十年(公元869)。疑書中或誤咸通為乾符,否則誤己亥為己丑。總之(范攄)僖宗時人矣?!?

宋時,《唐詩紀(jì)事》在傳承李涉此事時,又寫成:“乾符辛丑歲范攄客于云川,值(李)匯征細(xì)述其事?!?

這里所記,不僅地名有誤,“霅川”,是今浙江湖州之別稱,而“云川”,則是歷史上金大定年間所置縣名。在今內(nèi)蒙古轄境;又將“己丑”改成“辛丑”。對此年份之改,文史大家余嘉錫有這樣一段表述:“考乾符六年之間無己丑,亦無辛丑。其辛丑乃中和元年(公元851)。古今本《云溪友議》既同作乾符,則其誤不在年號,而在干支。唯當(dāng)作何字,無以定之?!?

對于李涉詩中“世上如今半是君”之句的理解,有的文獻(xiàn)認(rèn)為是:“寫出了唐代末年烽煙四起,動蕩不安的政治局面,字里行間,也可看出詩人對這些為生活所迫而揭竿而起的(強(qiáng)盜)們所持的同情態(tài)度?!?細(xì)品這一論斷,大有商榷余地。

李涉“遇盜贈詩”,已考出是在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或三年(公元823)的春天,此時尚不屬“唐代末年”,更沒有“烽煙四起、動蕩不安的政治局面”。根據(jù)歷史文獻(xiàn)記載,是自穆宗之后,第五位皇帝懿宗起,由于統(tǒng)治集團(tuán)“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賦斂愈急。關(guān)東連年水旱,州縣不以實(shí)聞,上下相蒙,百姓流殍,無所控訴,相聚為盜,所在烽起”。乾符元年(公元874)“是歲,濮州(今山東鄄城縣)人王仙芝始聚眾數(shù)千,起于長垣(今河南長垣縣境)”?。此乃是李涉“遇盜贈詩”事后近五十年的歲月了。

唐詩研究學(xué)者劉學(xué)楷教授,曾對“世上如今半是君”作過別開生面地解說:“‘世上如今半是君’這句詩,卻無意中表達(dá)了李涉他對現(xiàn)實(shí)的感受與認(rèn)識。詩人生的年代,農(nóng)民起義尚在醞釀之中,亂象并不顯著,所謂‘世上如今半是君’顯然別有所指。它所指的應(yīng)該是那些不蒙‘盜賊’之名而所作所為卻比‘盜賊’更甚的人們,是……‘相群相黨,上下為蟊賊’之輩。相比之下,這些眼前的‘綠林豪客’如此敬重詩人、富于人情,倒顯得有些親切可愛了。……詩人在特定情景的觸發(fā)下,向讀者開放了思想感情庫藏中珍貴的一角?!⑶f于諧,別具一種天然的風(fēng)趣和耐人尋味的幽默。”?

這就揭示出:生活在“亂象并不顯著”社會環(huán)境里的京師附“五陵”地域的那些“敬重詩人,富于人情”、愛詩懂詩的文化人,之所以淪落至“江盜”境地,完全是朝中那幫子“相群相黨,上下為蟊賊”之輩的迫害所致。李涉于憲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底,始任太子通事舍人,只因他“投匭言吐突承璀冤獄”,即被“逐為峽州(今湖北宜昌市)司倉參軍。”這一逐就是十年,待遇赦召回時,已是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了?。正因為李涉有這樣遭遇經(jīng)歷,才有“對現(xiàn)實(shí)感受與認(rèn)識”,才有“世上如今半是君”的感慨之言。

至于李涉“遇盜贈詩”的價值與現(xiàn)實(shí)效益,《江客仁》文中記述得很清楚:“江盜”的“豪首”,因“遇李涉博士”并蒙其“贈詩”,即脫離行盜、“斂跡”,而“遠(yuǎn)隱”廣東“羅浮山”十二年;聽到李涉去世后,就再也不復(fù)去他往昔為盜及遇李涉贈詩的秦、楚之地。遂寄居循州,絕“江盜”生涯,行“從善”之事。因李涉觀出此“豪首”乃“氣、義”皆備的非常之人,“盜”者與遇“盜”者遂交結(jié)為好友。事情既顯示出“豪首”敬重詩人、懂詩、愛詩的品格,更表達(dá)出詩人李涉和詩的巨大藝術(shù)魅力。簡言之,即文化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不可取替的。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馮夢龍評價唐筆記小說是:“雖稗官野史,莫非療俗之圣藥?!?李涉之事之詩對“江盜”的影響力和特效功能,不正是“療俗之圣藥”的佐證嘛!

歷史已經(jīng)證明:“穩(wěn)定是改革和發(fā)展的前提”。社會的治理,既靠法治,也得有德治相結(jié)合。“德治”之中,就得展示出類如李涉“遇盜贈詩”那樣神奇的文化力量。而中華民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yè)中,難免存在有“那些不蒙‘盜賊’之名而所作所為比‘盜賊’更甚”的權(quán)奸佞臣,而鏟除這些禍害、毒瘤,更得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固有的強(qiáng)大文化力量。這正是探索、研究李涉“遇盜贈詩”古老藝術(shù)魅力的重要性!

注釋

①張?zhí)旖?唐詩答客難·第二編[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1990.

②(清)彭定求,楊中納.全唐詩·卷四七七[M].北京:中華書局,1960.第5936 頁.

③(明)胡震亨.唐音統(tǒng)籖·李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438 頁.

④李立補(bǔ).唐才子傳全譯·李涉[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第304 頁.

⑤(宋)計有功.唐詩紀(jì)事·李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701 頁.

⑥(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下[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第45 頁.

⑦(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藝文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5.第1542 頁.

⑧(唐)范攄.云溪友議·本書說明[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⑨辭源·第三冊[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1.第2447 頁.

⑩魏嵩山.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Z].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第129 頁.

?薛國屏.中國古今地名對照表·江西?。跰].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第205 頁.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李渤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第4281 頁.

?(清)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安徽省·安慶府[Z].四部叢刊影印本.

?懷寧縣地方志編委會.懷寧縣志第二章[M].合肥:黃山書社,1996.第642 頁.

?(后晉)劉昫.舊唐書·卷一七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5.第4438 頁.

?(宋)贊寧.宋高僧傳·卷一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7.第427 頁.

?薛國屏.中國古今地名對照表·江西?。跰].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第209 頁.

?(清)蕫浩.全唐文·江州南湖堤銘并序[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3.第6471.

?(后晉)劉昫.舊唐書·卷一七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5.第4437 頁.

?郁賢皓.唐刺史考·江州[M].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第2014 頁.

?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9.第309 頁.

?傅璇琮.唐五代文學(xué)編年史·中唐卷[M].沈陽:遼海出版社,1998.第834 頁.

?(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下[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第46 頁.

?(唐)房玄齡.晉書·卷六九[M].北京:中華書局,1974.第1846 頁.

?李立樸.唐才子傳全譯·李涉[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第304 頁.

?(明)胡震亨.唐音統(tǒng)籖·卷二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672 頁.

?喬象鐘,陳鐵民.唐代文學(xué)史·唐代小說(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5.第572 頁.

?李時人.全唐五代小說·前言[M].西安:陜西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第6 頁.

?喬象鐘,陳鐵民.唐代文學(xué)史·唐代小說(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5.第579 頁.

?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卷一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0.第1029 頁.

?(清)紀(jì)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零[M].線裝書安徽省圖書館藏本.

?(宋)計有功.唐詩紀(jì)事·卷四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701 頁.

?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卷一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0.第1028 頁.

?候忠義.隋唐五代小說史·唐晚期傳奇小說[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第157 頁.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五二[M].北京:中華書局,1956.第8174 頁.

?蕭滌非,周汝昌.唐詩鑒賞詞典·李涉[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第937 頁.

?(宋)計有功.唐詩紀(jì)事·卷四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701 頁.

?(明)馮夢龍.太平廣記鈔·小引[M].北京:團(tuán)結(jié)出版社,1996.第3 頁.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38 頁.

猜你喜歡
長慶九江唐詩
由技到心、由表入里——賈長慶創(chuàng)作隨想
書法隨記
九江學(xué)院建筑設(shè)計作品選登
唐詩寫柳之妙
春夜講唐詩記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江西九江風(fēng)景林木種苗有限公司等
長干曲四首(其二)
唐詩賞讀
石油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