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濤
102例梅毒患者臨床分析
王江濤
目的 分析梅毒的發(fā)病特點, 提高梅毒的診治水平。方法 回顧性分析102例梅毒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102例患者中, 男44例, 女58例, 男女比例為1:1.32, 年齡21~40歲為最多, 占70.5%, 傳播途徑以非婚性接觸為主, 一期梅毒16例(15.6%), 二期梅毒11例(10.8%), 胎傳梅毒 11例(10.8%), 潛伏梅毒 64例(62.7%)。結論 梅毒主要通過非婚性接觸傳播, 臨床表現復雜, 應提高對梅毒皮疹的認識, 減少誤診、漏診, 同時加強高危人群的梅毒血清學篩查。
梅毒;臨床分析
為了解梅毒的流行趨勢和特征, 對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2例梅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102例患者均為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檢測出的梅毒患者, 其中皮膚科報告36例, 外科報告18例, 婦產科報告37例, 內科報告7例, 兒科報告4例?;仡櫺苑治雒范玖餍胁W的一般資料, 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傳播途徑、臨床分期等。
1.2 血清學檢查 采用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和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檢測, TRUST作為初篩檢測, TPPA作為確診檢測, 試劑盒由英科新創(chuàng)(廈門)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診斷標準 以2007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制定的《性傳播疾病臨床診療指南》[1]為診斷標準。
1.4 治療方案[2]① 一期、二期、潛伏梅毒:芐星青霉素240萬U, 分兩側臀部肌內注射, 1次/周, 共3次。青霉素過敏者給予多西環(huán)素100 mg口服, 2次/d, 共15 d。②妊娠期梅毒:普魯卡因青霉素80萬U肌內注射, 1次/d, 共10 d;青霉素過敏者給予紅霉素500 mg口服, 4次/d, 共15 d, 妊娠初3個月和末3個月各注射1個療程。③胎傳梅毒:普魯卡因青霉素5萬U/kg肌內注射, 1次/d, 共10 d。
2.1 發(fā)病情況 梅毒患者102例, 男44例(43.1%), 女58例(56.8%), 男女比例為1:1.32, 患者年齡最小1 d, 最大88歲。
2.2 年齡分布 ≤20歲13例(12.7%), 21~40歲 72例(70.6%), 41~60歲12例(11.8%), >60歲5例(4.9%)。
2.3 職業(yè)分布 干部2例(2.0%), 工人20例(19.6%), 個體33例(32.4%), 農民10例(9.8%), 司機5例(4.9%), 飲食服務業(yè) 8例(7.8%), 學生3例(2.9%), 無業(yè)7例(6.9%), 其他:母嬰傳播11例(10.8%), 不詳3例(2.9%)。
2.4 婚姻狀況 已婚58例(56.9%), 未婚39例(38.2%), 離異5例(4.9%)。
2.5 文化程度 大專及以上8例(7.8%), 高中10例(9.8%),初中54例(52.9%), 小學13例(12.7%), 文盲6例(5.9%), 其他11例(10.8%)。
2.6 傳播途徑:非婚性接觸56例(54.9%), 配偶傳染28例(27.5%), 間接傳染4例(3.9%), 母嬰傳播11例(10.8%), 不詳3例(2.9%)。
2.7 梅毒患者臨床表現
2.7.1 胎傳梅毒共 11例, 占10.8%, 其中男4例, 女7例,均無明顯皮疹。
2.7.2 一期梅毒共16例, 占15.7%, 其中男8例, 女8例,主要表現為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 單發(fā)13例, 多發(fā)3例。
2.7.3 二期梅毒共11例, 占10.8%, 其中男6例, 女5例,皮疹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扁平濕疣7例, 掌跖梅毒疹 2例,斑疹樣梅毒疹 2例。
2.7.4 潛伏梅毒共64例, 占62.7%, 其中男35例, 女29例,均無臨床癥狀。
2.8 實驗室檢查結果 102例病例均進行TRUST和TPPA確診, 所有患者TRUST 和TPPA試驗均陽性。
2.9 102例患者均按照上述治療方案進行治療, 療程結束后全部臨床治愈, 治療過程中無吉海反應發(fā)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TP)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 病程長, 呈進行性發(fā)展, 主要通過性接觸和血液傳播, TP幾乎可侵犯人體的所有器官, 因此梅毒的臨床表現極為復雜, 并可通過胎盤傳播引起流產、早產、死產和胎傳梅毒, 危害性極大[3], 近年來梅毒的發(fā)病率在我國呈迅速上升的趨勢, 尤其是在廣東省等沿海地區(qū), 患者正在成倍地增加, 形勢嚴峻[4],因此早發(fā)現, 早診斷, 早治療是控制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5]。本文資料顯示:①102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為1:1.32,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這與張曉娟等[6]報道類似。②患病年齡21~40歲72例(70.6%), 與國內梅毒疫情分析結果一致, 本文>60歲患者5例(4.9%), 提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老年人經濟收入穩(wěn)定, 傳統(tǒng)的性觀念發(fā)生改變, 對性的需求增多, 且老年人由于性功能的退化, 易發(fā)生不安全性行為, 往往采取不帶安全套的方式。本文胎傳梅毒有11例(10.8%), 目前防止胎傳梅毒患兒的策略主要是防止梅毒孕婦的發(fā)生, 因為梅毒孕婦垂直傳播的幾率高達70%~100%[4], 因此應加強對高危人群的檢查, 減少人群中尤其是育齡婦女中的梅毒病例數, 建立和健全婚前、產前的梅毒血清篩選試驗, 如發(fā)現應立即治療, 阻斷母嬰傳播, 使胎兒免受感染。③本資料顯示潛伏梅毒占梅毒發(fā)病率62.7%, 較朱俊波等[7]報道的略高,近幾年來, 由于梅毒發(fā)病率的持續(xù)上升, 潛伏梅毒逐漸增多,有文獻報道, 潛伏梅毒患者的性伴中, 有50%受感染, 其中75%為潛伏梅毒, 25%為顯性梅毒[8], 因此潛伏梅毒的危害性極大, 所以應加強宣教, 要告知有不潔性生活史的高危人群做梅毒血清學檢測, 同時做好性伴侶的追蹤檢查。④傳播途徑以非婚性接觸為主, 因此應加強性道德的健康教育。⑤職業(yè)分布以工人、個體為主, 學歷以初中、小學為主, 提示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性病防治知識缺乏, 自我防護能力不足, 無保護性行為較普遍, 因此應加大宣傳力度,采取有效的性行為保護措施, 大力推廣安全套的使用。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性傳播疾病臨床診療指南.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7.
[2] 王寶璽.皮膚科診療常規(guī).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407-408.
[3]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第7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 221.
[4] 顧有守.顧有守皮膚病診斷和治療精選.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9:229-234.
[5] 史玉玲, 衛(wèi)威, 林華, 等.早期梅毒188例臨床分析.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9, 30(1):93.
[6] 張曉娟, 汪振達, 劉夢飛.早期梅毒38例臨床分析.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 2010, 17(2):112-114.
[7] 朱俊波, 孫習俊.潛伏梅毒82例臨床分析.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09, 25(10):780-781.
[8] 蔡小丹, 徐敏鴻, 許良杰, 等.潛伏梅毒患者臨床相關因素研究.中國熱帶醫(yī)學, 2006, 6(9):1602-1603.
Clinical analysis of 102 syphilis patients
WANG Jiang-tao.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Na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222, China
Ob jective To analyze morbidity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 and to impro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for syphilis.M 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2 syphil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mong the 102 patients, there were 44 male cases and 58 female cases, as 1:1.32.A majority of patients aged 21~40 years old, accounting for 70.5%.Their transmission route was mainly unmarried sexual contact.There were 16 cases with primary syphilis (15.6%), 11 cases with secondary syphilis (10.8%), 11 cases with congenital syphilis (10.8%), and 64 cases with preclinical syphilis(62.7%).Conclusion Nonmarriage sexual behavior is the major way of syphilis transmission.Syphilis has complex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of syphilis rash should be improved to reduce m isdiagnosis and enhance serologic screening of syphilis in high risk population.
Syphilis; Clinical analysi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031
2015-01-13]
528222 南海經濟開發(fā)區(qū)人民醫(yī)院皮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