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015-02-02 21:38孫志毅
內蒙古教育·綜合版 2015年2期
關鍵詞:參與度課堂教學課堂

孫志毅

我對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八一路小學研究的這個“微課題”很感興趣,覺得研討這個話題應該從幾個維度展開:

何謂參與度?學生參與度低的原因是什么?“參與”容易被誤解為什么?如何判斷學生“真參與”還是“偽參與”?提高參與度的主要途徑、方法有哪些?我們在理念及操作上應該發(fā)生什么樣的“革命”?

所謂課堂參與度,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興奮、是否積極思維、是否進入孔子所說的“憤”“悱”狀態(tài)(《論語·述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新課改對教師角色的描述,也是對課堂教學本質的定位。如果教師的上課只為了完成任務,按照一廂情愿預設好方案推進,而不管“主體”的狀態(tài),課堂就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 ,變成了“教師是主體,學生是陪體”。所以說:課堂教學上只有教師的獨角戲,學生成了被動牽線的木偶、儲物罐,就是“零參與”或“低參與”,如此,學生的主體地位談何落實?

“參與”容易被誤解:以為課上一問一答、一呼百應、上躥下跳、師生“配合得好”就是參與度高。謬也!這是真實的“偽參與”。它的特點是:以學生“入我彀也”和學生迎合揣測老師的答案為參與,以淺層次的一問一答為參與,以少數學生意料中的應答為參與……

學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課堂能生成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才是真正的參與,此時,不論是上躥下跳、人聲鼎沸,還是呆若木雞、鴉雀無聲,都是實質性的參與,這樣的課堂就是高效的,有收獲的、參與度高的。

雅斯貝爾斯把教育分為三類:師徒式的、經院式、蘇格拉底的“催產式”。前者以“師”為本,中者以“文本”為本,只有后者才是以學習者為本的。而只有以生為本的課堂,才可能有“真參與”的產生。

質疑、批判,敢不敢問、會不會問是參與的重要表征。

據說,以色列小學生30%的成績記載來自提“問”,“神讓我們去提問”已經成為他們一種文化傳統(tǒng)和求知方式。

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是學生的權利,如果僅有前者,沒有后者,談何參與度?學生沒有問題,是好事還是壞事?無疑是后者。怎么辦?引!引導、誘導他們產生問題、疑惑、苦惱,這才是教師該做的事。

參與度高與低,還反映在人數和時間上:是只有尖子生參與,還是多數人參與?是個別參與,還是全體參與?是全程參與,還是瞬時參與?

不少老師其實是恐懼參與的:因為“參與”容易亂了陣腳——預設好的教案推進不下去,生成的問題,因個人學養(yǎng)低、變通能力弱而手足無措。

學困生的參與是個難解的結。當你說“太陽是三角形的”時,他們仍然無動于衷,那么就意味著這個群體徹底放棄了參與,放棄了課堂,放棄了學習,甚至個人前景。

但愿八一路小學的探討能給廣大教育同仁以啟示。

背景介紹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八一路小學校長/段 梅

從2014年9月至今,我們一直探索和實踐著“微課研討”“微題論壇”和“微型培訓”。這不僅是學校開展校本教研培訓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叭绾翁岣邔W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就是學校不久前開展的一項微課題研究。教師們關注“小現象”和“微觀問題”,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反復實踐,多次研究,逐漸形成了個人以及學研小組對此問題的思考和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為什么我們要關注課堂參與度?

副校長/ 康 敏

選擇學生課堂參與度這個“微課題”作為研究內容,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一是探索構建“學本課堂”和“生本課堂”的基本需要;二是因為課改以來許多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學生自主學習、自能參與,一味地在教學形式上下功夫:動輒同桌交流、小組討論,課堂上很“熱鬧”,學生七嘴八舌,言來語去,不亦樂乎。這樣的課堂參與是不是真正的參與?這種看似“熱鬧”的課堂,背后應是我們的冷思考:光有形式上參與的課堂,學生只是“講”者,而不是“思”者;更不是“學”者,當然也就不是真正的參與者。由此看來,如何有效地落實學生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有著十分必要和緊要的現實意義。

從廣義上講,“度”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是事物保持其質的內涵與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圍。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度”的體現應該有兩個層面:一是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度和活躍度;二是教師指導學習的有效度和實踐度。

“學本課堂”的主旨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自我發(fā)展,基于此,不能讓學生僅僅是學習過程的淺層參與者,而必須是深層的參與者。學生不能只局限于能否回答出教師的預設問題,而應該對教師的提問或者解釋試著追問“為什么”“能不能”,要說出“我認為”等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的觀點,從而使得自己真正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去。

教師指導參與的實踐度和有效度的尺度伸縮是落實教學目標的著眼點,核心在于要關注學生課堂上生成性的問題,切不可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流暢性,而忽視這些在課堂中生成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生成性的問題或情景,實現由師生對話的淺層交流向生生對話的深層交流的蛻變,提高學生參與的深度。

經過一段時間的微課題研究,我們逐漸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學生的參與有主動參與和被動參與、消極參與與積極參與之分,從本質上看也許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是從課堂有效性的角度看有明顯的差別,被動參與和消極參與是一種“假參與”或者“偽參與”。

澄清參與度的認識與理解是為了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真正成為對話的“知音”、交流的“知己”、合作的“知心”。參與,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才能煥發(fā)應有的魅力和效用。

數學教師/ 閆曉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度體現出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態(tài)度、廣度、深度是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水平的重要標志。態(tài)度,指參與者積極思維的程度;廣度,指參與的人數和時間的多少;深度,指是否涉及深層次的問題。一堂高效率的數學課(其實所有學科的課都是如此)是學生思維的活躍、情感的共鳴,是生師、生生間的有效溝通。

語文教師/李 洋

課堂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平臺,也是學生學習的平臺,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媒介。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決定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有效,課堂學習的效果又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效率,是課堂教與學二者能否有機結合的標志。參與度的重要性怎么估計都不會過分,所以,如何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是我們教師需要持續(xù)研究的課題。

學生參與度低主要有哪些表現和原因?

語文教師 /劉春明

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形式。既然是以學生為主體,那么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就非常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除了少部分尖子生能夠實現較高的參與,而大部分學生游離于參與之外,處于“陪學”狀態(tài)。他們可能在小組討論、同桌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偶爾發(fā)表幾句言論,其余時間處于沉默之中。很多時候,互動交流成了教師和尖子生的“雙邊會談”,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成了課堂中的聽眾和看客,更有甚者開起了“小差”,樂得清閑。沒有實現學生主體性的回歸,也就談不上學習的參與度。

英語教師/查日蘇

一堂好的英語課的標準往往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大部分老師喜歡積極發(fā)言的、舉手的會回答問題的學生,那些不積極的、不主動舉手的學生就不會回答問題嗎?就沒有他們的思考嗎?當然不是,這些學生有些是沒有興趣回答,有的可能是覺得太簡單不屑于回答,還有些則是怕出錯逃避回答問題。

語文教師/楚玉姣

面對學生參與度低的困局,我曾經捫心自問:是不是我上課的方式他們不喜歡?是不是教學材料太枯燥、教學活動太乏味?是不是他們學習上有困難……希望得到答案。通過多方面了解,部分學生和家長對如何提高課堂參與度給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總體上是他們希望老師能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對于枯燥的課文做到適當的刪減,同時改變以往“以講代學”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流機會。

數學教師/閆曉燕

就數學課而言參與度低,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教師的問題設置不合理,尺度把握不準。小學數學課堂問題的設置要有探究性、梯度性、開放性。通過探究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而且通過教師的提問,既要讓學生懂得問的是什么,又要弄懂該從哪方面解決問題。

我在試講《比的基本性質》時,我想讓學生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得出比的基本性質,直接問了這樣的問題:“大家能不能溝通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而得到比的性質?”很多學生不知所云,課堂出現了長時間的沉默。后來,我明白:學生無法參與,這是因為問題沒有梯度性。

課堂提問要有思維價值。不少老師在課堂上愛問“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沒有意義的問題,表面上學生一呼百應,似乎是參與了,其實因問題沒有探究性和開放性,等于沒有參與。

二是與教師的評價方式單一,缺乏評價技巧有關。含糊的評價,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如“很好”“不對”“哦,好,還有誰來?”“嗯,坐下吧”,容易使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好,不知好在哪里?差,不知差在哪里?這種評價會使學生迷失方向,久而久之,參與的積極性就會打折。

提高課堂教學參與度的思路與方法

副校長/ 石亞青

如何提高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把握教學的維度。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對相關知識與技能了解的程度和掌握的水平也會因人而異。因此,我們在課堂上可以將問題進行歸類,如機械性問題、識記性問題、理解性問題、創(chuàng)造性問題等。在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創(chuàng)設回答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分水平、分性別、分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給每位學生展示的空間和平臺,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二是要設置教材的坡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善于在舊知和新知之間合理架橋,鋪石修路??鬃印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是對課堂坡度的最好注釋。如果坡度過大,學生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和厭倦情緒,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望而止步,影響參與教學活動的廣泛性;反之,則容易使學生有“輕而易舉”之感,造成學生思維膚淺、浮于表象,不善于動腦分析問題,影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三是挖掘內容的深度。如果教師的教學一直停留在淺層次,如果老師每天用簡單重復的教學模式教學,學生能不厭倦嗎?能樂于參與嗎?所以,教師要時時變化,時時出新。教師應摒棄照本宣科式的講述,深挖教材中蘊藏著的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技能的要素,在問題設計上必須讓他們需要“跳一跳”才能解決問題。

四是巧設練習的梯度。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要具有層次性和彈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在練習設計時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及深地分層遞進,做到有層次、有梯度、有循環(huán)、有鞏固。一般可以安排 “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綜合實踐練習”幾個層面,達到以點連線、以線帶面、以面促全的聯動效應。

教導員/ 呼思樂太

高效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讓學生主動動手操作,因此,教師必須想辦法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條件。

我上《有特點的臉》一課時,放棄了先前所用的各種名人的照片,而是上課前我?guī)е鄼C去班里拍下學生們生活當中的各種表情,讓學生們主動參與進來,弄出喜、怒、哀、樂各種各樣的表情讓我拍照。因為課件中出現的人物都是學生們熟悉的人物,這節(jié)課參與度高。通過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發(fā)現這樣一個道理:教學內容與學生越近,使他們有親身體驗的機會,學生的參與度就越高。

語文教師 /劉春明

教師要把參與度的落腳點放在參與度低的學生身上,要在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和教學策略等方面創(chuàng)設他們參與的條件,因為這部分學生的參與度才是決定一節(jié)課是否真正有效的重要因素。

一是想辦法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教師的適時點撥和及時鼓勵是最重要的教學策略,耐心聽取、恰當補充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特別是他們回答問題時哪怕出現一個小小的“閃光點”,教師也要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評價或認可,激發(fā)其他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和靈感。

二是要貼近學生的實際來組織有效教學活動。我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我聯系到學生在家里平日受到的委屈,再結合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景:“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承受了父親這樣的打擊,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們幾乎是不假思索,紛紛舉手,說出了自己和巴迪相同的經歷。這讓我感受到:課堂越貼近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們的參與就會越到位,越積極。

美術教師/ 張思妍

剛成為教師時,我的美術課堂是冷清的,學生對于我的講授反應寥寥,更多時候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于是我開始關注學生們課堂參與度的問題,力圖讓我的課堂“紅火”起來。半年之后,我發(fā)現了一個突破點——“分神”!

很多教師認為,學生課堂上分神是完全錯誤的。我卻覺得,學生分神的一剎那,恰恰是他們發(fā)現了生活中奇特的、美麗的、擁有極大吸引力的新鮮事物。分神并不完全等于好奇,它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發(fā)現。如果引導正確,一根頭發(fā)、半張廢紙都能使他們產生靈感——各種布可以進行拼貼,一根鐵絲、一顆圖釘、一根毛線、一張廢紙都可以成為一個造型……讓他們主動獲取信息,整理和處理初始材料,并加以利用和創(chuàng)造,此時,學生的參與度絕對高。這不應是我們老師應該完成的任務嗎?

語文教師/楚玉姣

改善練習形式能提高自主練習時的參與度。

以往的自主練習,教師常常以細密的內容分析、瑣碎的問題設計貫穿整堂課,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體驗學習內容的機會。為了讓學生大膽去實踐,去體驗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無限樂趣,教師應該從嘴里省下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從容自主地參與學習。如:在閱讀教學課中,我沒有急著讓學生去做題、講解、歸納,而是要求他們自己讀題后先獨立做一做,然后小組內互相講一講。要求他們講做題的思路、方法以及分析出錯的原因。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既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也避免了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局面。

語文教師/康紅霞

對此我有兩個觀點:一是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參與度。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從內心深處喜歡上教這門課的老師,才會愿意在他的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對老師的崇拜往往超過了家長,有時候不肯聽家長的話,卻對自己喜歡的老師說的話言聽計從,可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之大。所以,當學生真的從心底里接受某一位老師后,他所教的課程學生自然就愿意積極地去參與。

二是教師的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讓學生有能力參與。

什么樣的問題學生愿意積極回答呢?我覺得應該是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的問題,簡言之,學生通過努力思考能夠答上來的問題才是教師設計的“好問題”。如果學生通過努力思考還是答不上來,那就是老師拔高了難度,不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時間長了,學生就不愿意再思考、再回答了。反之,如果老師的提問學生不用思考,答案一目了然,也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沒有任何挑戰(zhàn),久而久之,也不愿意再參與。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知識儲備等情況,以便設計出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好問題,這樣學生就樂于參與了。

語文教師/張克明

學生是有差異的,這毋庸置疑。因此,為了實現“全體參與”,必須分層。如將學生劃分為三類: A類學生:為各方面能力都較強的學生。B類學生:為某一方面能力強的學生。C類學生:為各方面都不夠突出的學生。

有了這些參與度的分類,我們就可以對教學設計進行及時調節(jié),以達到高效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基礎知識”時,我們可以鼓勵C類學生參與進來,及時給予肯定,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學習“理解感悟”的部分,就可以給B類學生參與的機會,利用小組合作等方式把他們的某一方面特長發(fā)揮出來;需要“拓展延伸”時,則選擇A類學生參與。這對他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zhàn),同時也是對B類、C類學生的示范和啟示。這樣,激發(fā)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能動性,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

數學教師/劉 軍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間存在著智力差異,在一定時期內,基本保持不變。數學教學不是為了消滅智力間的差距,而是為了實現有差距的發(fā)展。因此,實施分層教學,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獲得提高。具體做法是:面向全體,堅持相同起點、不同終點、分層達標的原則。在練習題的數量上采取必做題一顆星,多做一組題,多得一顆星的做法。在練習題的難易程度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做思考題或星號題,有的練習還可讓學生一題多變或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在同樣的時間內,優(yōu)生做得又對又快,有自豪感;學困生由于沒有過重的心理負擔,力求做一道對一道,也有成功感、自信心,這樣豈不使學生體驗到了參與的樂趣?

英語教師/查日蘇

英語課堂的參與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是傳統(tǒng)的激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但是隨著學習時間的增加、學習內容的增多以及難度的加大,這些老的激趣方式已經越來越激不起學生的興趣了。這個時候教師就要改變方式方法。比如,我在教六年級上冊的Unit4 I have a pen pal.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任務是完成一次采訪,采訪內容包括姓名、年齡、家庭成員、愛好、電話號碼或者電子郵箱。要求讓學生用所學的句型采訪同學或老師,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樣,學生有了任務、有了目標、有了成就感,就能做到全班成員參與教學活動了。

猜你喜歡
參與度課堂教學課堂
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