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明清時期官箴書廣泛傳播的原因及影響

2015-02-04 23:08荊曉燕
出版科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明清時期傳播影響

荊曉燕

[摘 要] 明清時期,官箴書廣泛傳播,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官箴書的實用性、可操作性顯著增強,官僚行政系統(tǒng)對此存在強烈需求;政府重視官箴書的教化作用,利用官方力量推動官箴書的傳播;書商等商業(yè)資本的介入擴大了官箴書的傳播范圍。明清官箴書在繼承和發(fā)展以儒家為代表的行政倫理思想基礎上,更加注重對于官員具體行政活動的指導,為傳統(tǒng)行政倫理所宣揚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提供了具體的、細化的踐行規(guī)范,逐漸形成模式化的行政權力運作規(guī)程。

[關鍵詞] 明清時期 官箴書 傳播 影響

[中圖分類號] G2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5) 01-0106-05

On the Reasons and Influence of ?Wide Spread of ?Handbooks on Official Conduc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Jing Xiaoyan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Qingdao, 266071)

[Abstrac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Handbooks on Official Conduct spread widely because of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 of all, the practicality and operability of Handbooks on Official Conduct became stronger; secondly, the governmen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unction of ?Handbooks on Official Conduct and used official power to push its disseminate; thirdly, the intervention of business capital further expanded the scope of its spread areas. Handbooks on Official Conduc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act, which formed the operation regulation for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Key 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ndbooks on Official Conduct Wide spread Influence

官箴書,是中國封建政權訓導官宦從政治國的典籍,出現于戰(zhàn)國,成熟于唐宋,興盛于明清[1]。在劉俊文教授主持整理的《官箴書集成》中,共收錄歷朝歷代較有典型意義的官箴書101種,其中,唐宋元以及民國時期的共有11種,明朝17種,清代多達73種。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學者統(tǒng)計,清代流傳下來的官箴書數量高達500多種,包括訓誡格言、公牘選編、州縣官入門、幕學書、傳記匯編、從政自傳和統(tǒng)治藝術匯編等多種形式[2]。官箴書的廣泛傳播在明清行政文化領域是個引人注目的現象,以往的研究多著眼于官箴書的內容以及對行政體制的影響,而對其廣泛傳播的原因及影響缺乏深入探討。

1 明清時期官箴書廣泛傳播的原因分析

明清時期,官箴書的創(chuàng)作者人數急劇增加,上至明太祖朱棣、清世祖福臨等最高統(tǒng)治者,中至田文鏡、陳宏謀等封疆大吏,下至黃六鴻、汪輝祖等州縣官員,封建官僚體系中各個等級的官員都參與到官箴書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來。他們秉承了儒家文化傳統(tǒng),同時結合自身的仕宦經歷,從不同的角度對于為官之德與從政之道進行闡發(fā)。這些官箴書的流播范圍很廣,如雍正帝御批的《欽頒州縣事宜》遍及全國各州縣,再如黃六鴻的《福惠全書》也是風行全國,“各處書肆皆有”[3]。 明清時期官箴書的廣泛傳播與其自身特點、政府推動以及商業(yè)資本的介入都有密切聯系。

1.1 明清時期官箴書的實用性、可操作性顯著增強,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前朝的官箴書更多關注的是對于官員從政道德的訓誡、教導。如唐代官箴名著《臣軌》一書,由武則天所撰。該書分為二卷十章,依次為《同體》《至忠》《守道》《公正》《匡諫》《誠信》《慎密》《廉潔》《良將》《利人》,從題目中就可以看出該書說教的意味很濃,而務實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南宋呂本中的《官箴》也著重強調了清、慎、勤的為官之德。雖然宋元時期也出現了一些像《州縣提綱》《牧民忠告》等務實性較強的官箴書,但從宏觀上來說,當時官箴所關注的層面基本停留在官員道德層面,而較少下移到為官的技巧層面。到了明清時期,官箴書在繼承前代對于官員道德勸誡的基礎上,開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入到為官實務層面,關注刑名、錢谷等具體問題。如成書于乾隆年間的《錢谷備要》一書,共包括24個條目,依次為:《征收》《解支》《詞訟》《采辦》《平集》《奏銷》《交代》《廩祿》《災賑》《社倉》《倉庫》《錢糧》《田宅》《鹽政》《錢法》《蠲恤》《承變》《船政》《海防》《盤查》《戶口》《稅課》《勸墾》《郵政》。從這些條目就可以看出該書幾乎涵蓋了財政稅收的所有方面、所有流程,著重談的都是在行政實務中的規(guī)則和實施方法,而以往書籍中所重視的道德勸誡色彩則被淡化。很明顯,與前朝相比,官箴書的關注重點逐漸實現由“德”向“治”的轉變。

對于這種極具實用性的官箴書,官僚行政系統(tǒng)中存在著較強需求。這是因為經科舉或捐納等渠道任職的官員,往往未經歷練缺乏實際的行政才能,迫切需要指導。例如陳宏謀就曾談到自己初入官場時的這種感受,“官場事尤未嫻習,臨民治世茫然無措”,因而“于簿書余閑時,一展卷籍,茲陳編以祛固陋。凡切于近時之利弊,可為居官箴規(guī)者,心慕手追,不忍舍置”[4]。其中,“心慕手追,不忍舍置”八字,真切地表明了官員對于職業(yè)指導類圖書的迫切需求。而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的官箴書很好地滿足了這種需求,如黃六鴻的《?;萑珪肪褪艿焦賳T的普遍歡迎。此書在清代官箴書中具有代表性的意義,并獲得高度評價,“其所賅舉條目紛繁,儀式格式,巨細不遺,而教誡之語亦頗備悉,不免涉于瑣碎重復。其言曰:‘凡牧宰之治州邑,如主翁之治家,無論大事經心,即瑣屑亦須留意。 是不止經驗之談,抑亦深悉為政之本者也。雖后來政令屢改,然六鴻此書終有不可廢者在也”[5]。黃六鴻歷任山東郯城知縣和直隸東光知縣,他所撰的《福惠全書》主要是針對州縣官的。此書共14部、219條,囊括了州縣官員從新官上任到升遷以及離任的全過程,可謂是事無巨細、面面俱到。黃六鴻特別重視實用價值,在強調“清、慎、勤”官德的同時,對于日常行政事務特別是刑名、錢谷給予重點關注。不僅如此,此書還凝結著作者多年宦海沉浮所總結出來的從政智慧,譬如如何處理上下級關系、如何在法律與民俗之間取得平衡等,可謂是法術兼?zhèn)?,體現出一位老吏圓滑世故的一面。官員尤其是州縣官員閱讀該書,既能學習日常行政中必備的業(yè)務素質,又能體味影響仕途的各種人際關系的處理方法,無疑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正因如此,《?;萑珪繁欢啻慰?,有康熙三十三年(1694)五繡堂刊本和文英堂刊本、康熙三十八年(1699)種書堂刊本、光緒十九年(1897)北京沙土園書行文昌會館新刻本等多個版本。此書在官員當中較為普及,道、咸朝的京官周壽昌就說:“此書今尚行,凡初仕者,幾于人置一編”[6],版本之多、流傳時間之長,充分證明了受歡迎的程度。

實際上,雖然官箴書的寫作對象是針對各級官員,但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局限于他們身上,因為明清時期那些雖無官職卻在官僚機構中從事具體行政事務的人,也是官箴書的受眾群體。而且這部分人員數量龐大、不容忽視,正如法國漢學家魏丕信所說:“國家機器在清代擴大了,特別是那些雖無官品,但仍然在國家官僚機構內進行管理工作的人員的數目,似乎有相當大的增加。這些人員包括書吏、胥役等下層官僚機構人員,也包括各省官員的私屬人員”[7]。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在于對于行政知識和技巧的熟悉,這些知識除了要依靠自身經驗的總結以及師徒間的口耳相傳外,還需要依靠閱讀來獲得,因而他們也是官箴書的追捧者。甚至有些官箴書就是專門針對這部分人的,如《幕學舉要》《刑幕要略》以及汪輝祖《佐治藥言》等等。汪輝祖經歷比較特別,他在地方幕府佐治長達三十四年,后為州縣官五年,可謂是名幕與循吏身份兼具。其著作《佐治藥言》主要是“備論幕友辦事立品之宜”,因而得到幕僚等人的特別歡迎。對此,清代名宦黃彭年曾評價說:“國朝以幕友而卒為循吏,莫如汪輝祖。輝祖少孤力學,所著《佐治藥言》《學治臆說》,今為幕友與牧令者群奉其書為科律”[8]。

1.2 政府重視官箴書的教化作用,利用官方力量加大官箴書的傳播力度

明清時期,中國的集權體制逐漸達到頂峰,處于權力巔峰的統(tǒng)治者對于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尤其是州縣官的執(zhí)政能力非常關注。因為州縣是國家行政體制的基礎,可以說,州縣官執(zhí)政水平的高低、政績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治亂興衰。正如清代名幕汪輝祖在《學治臆說》自序中所言:“天下者,州縣之所積也。自州縣而上至督撫大吏為國家布治者,職孔庶矣。然親民之治,實惟州縣:州縣而上皆以整飭州縣之治為治而已?!盵9]在清朝統(tǒng)治階層中,已經達成“天下治權始乎州縣”的共識。但與州縣官的重任形成明顯矛盾的是州縣官的選任原則。因為州縣官品級較低,所以擔任的人選不管是來源于科舉正途還是捐納雜途,往往都是初入官場的新人。州縣政務繁雜,包括刑名司法、錢谷征收、勸農賑災等各項事宜,對于那些專擅八股、不諳政事的初仕者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對于這樣一個明顯的矛盾,統(tǒng)治者洞察于心,因而非常注重對州縣官的培訓,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編纂頒布官箴書來為他們提供切實指導。一個典型的事例就是雍正年間《欽頒州縣事宜》的編纂刊發(fā)。該書由雍正帝欽批、河東總督田文鏡親纂。對于編纂該書的目的和經過,跋文進行了明確的說明:“牧令為親民之官,一人之賢否,關系萬姓之休戚。故自古以來,慎重其選。而朕之廣攬旁求,訓勉告誡,冀其奏循吏之績,以惠我蒸黎者,亦備極苦心矣。惟是地方事務皆發(fā)端于州縣。頭緒紛繁,情偽百出,而膺斯任者類,皆初登仕籍之人,未練習于平時,而欲措施于一切,無怪乎県徨瞻顧,心志茫然”,因此編纂此書進行教導,要求各州縣官各領一帙,“置之幾案間,朝夕觀覽”[10]。此書由最高統(tǒng)治者親自推行,受眾遍及全國各州縣,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惹人注目。這類官箴書實際成為官方發(fā)布的行政事務指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行政法規(guī)的作用。

除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親自推動以外,還有一些高官利用官書局刊刻官箴書以促進其傳播。這以江蘇巡撫丁日昌倡導江蘇書局刊刻官箴書為典型。他任江蘇巡撫之職不久后,就在同治七年(1868)二月二十一日上奏《設立蘇省書局疏》一折,在這份奏折中,丁日昌申明了江蘇書局刊印活動的基本宗旨是“擬刻牧令各書,以端吏治而正人心”,這一主張得到同治帝的支持,因而江蘇書局與其他各省書局相比,以刊刻官箴書種類多、數量多為特色。在所刊刻官箴書的選擇上,廣泛搜羅而且注重實用性,“選擇牧津牧令,凡有關于吏治之書,都為一編,如言聽訟,則分別如何判斷,方可得情;言摧科,則分別如何懲勸,方免苛斂;胥吏必應如何駕馭,方不受其欺蒙;盜賊必應如何緝捕,方可使之消弭;他如農桑、水利、學校、賑荒諸大政,皆為分門別類,由流溯源,芟節(jié)其冗煩,增補其未備”??梢?,所選之書基本上涵蓋了為政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而且這些書有相當部分是免費頒發(fā)給官員的,“刊刻一竣,即當頒發(fā)各屬官各一編,俾資程式”,成為工作流程的重要參考。這些書對于官員施政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州縣官員,雖在中材,亦可知所趨向。譬諸百工示以規(guī)矩,則運斤操斧,悉中準繩,庶幾士習民風,因之起色”[11]。江蘇書局官箴書的刊刻進行得有聲有色,就在上奏折的同一年, 就重新刊印了劉棟《牧令書輯要》《保甲書輯要》,張養(yǎng)浩《牧民忠告》,劉衡《劉廉舫先生吏治三書》,田文鏡《欽頒州縣事宜》等書。官書局所刻印官箴書,除了免費頒發(fā)以外,也有一部分流入市場,但它畢竟是以教化官員為主導,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且刊刻規(guī)模龐大,所以往往具有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有力促進了官箴書的傳播。

另外有一部分官員為了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從政經驗,而自己刊刻圖書分發(fā),如徐壽茲的《學治識端》即屬此類。應該說,家刻之書往往是分發(fā)給自己的親友僚屬,傳播范圍有限,但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也要視作者的影響力而定。一些身居高位的官員可以利用自身的影響力而促進官箴書的傳播,例如江西巡撫陳宏謀在任上分發(fā)《在官法戒錄》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分發(fā)此書,陳宏謀還特意頒布了《分發(fā)在官法戒錄檄》,其中談到“約計全省吏役不下數千人,既不能將此意與群吏役耳提而面命之,欲檄行誥誡,又恐言之未詳,聽之不廣,因采舊書輯成一書,以廣勸誡。仰司官吏即便移行遵照,將單開各衙門應領《在官法戒錄》,遇有便差至省,領回分發(fā),官存一本,余各散之各房書吏,并及于役”[12]??梢?,此書不僅要給官員學習,為數眾多的吏役也是作者的目標受眾。此書具體的刊刻數量不得而知,但既然作者已經預計到“約計全省吏役不下數千人”,又要使此書“散之各房書吏, 并及于役”,那么刊刻的數量至少也應有數千本。雖然數量并不是很多,但陳宏謀作為主政一方的高官,他所編纂并力推的書籍具有權威性,能夠獲得其轄區(qū)內各級官吏的重視。

1.3 明清時期商業(yè)資本的介入擴大了官箴書的傳播范圍

明朝中后期以來,我國的出版印刷業(yè)尤其是私人刻書業(yè)獲得長足發(fā)展。商業(yè)資本的介入以及金屬活字版印刷、套版印刷、影抄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這一行業(yè)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明朝后期,刻書業(yè)形成了三大中心,即以金陵為中心的吳地,以杭州為中心的越地,以建陽為中心的閩中。當然,刻書業(yè)絕不僅局限于這三地,還包括燕京、湖州、徽州等地,可謂是“兩京十三省”遍地開花。這一時期商業(yè)資本開始進入官箴書的出版?zhèn)鞑ヮI域,坊刻成為官箴書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坊刻與官刻主要關注社會效益不同,它的著眼點是市場效益,也就是追逐利潤最大化。正所謂“利之所存,眾所趨好”。明代書坊刻書主要集中在傳統(tǒng)四部典籍和新興通俗文學等類別上,但當它們發(fā)現官箴書的市場潛力后,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以前文提到的《官箴書集成》為例,共收錄明代官箴書17種,其中的《新官到任儀注》《新官軌范》《璞山蔣公政訓》《牧民政要》《初仕要覽》《初仕錄》《居官必要為政便覽》《居官格言》八種,都是明崇禎金陵書坊唐氏刻官常政要本。所謂唐氏,就是指明朝后期南京最為著名的私人書坊文林閣閣主唐錦池。僅一家書坊就刊刻了八種官箴書,可見私人書商對于官箴書十分感興趣。

商業(yè)資本大規(guī)模進入官箴書的出版?zhèn)鞑ヮI域,主要帶來了兩方面的影響:其一,印刷成本的降低促進了官箴書的廣泛傳播。坊刻以逐利為目的,因而對成本的控制非常在意,盡量壓縮在人工、紙張等方面的支出。據萬歷三十五年(1670)南京僧錄司刻本《金陵梵剎志》載:該書利用舊板印刷,“印行每部太史紙兩裁,計九百七十七張,連刷印銀壹錢伍分伍厘。栗殼面太史雙副葉,線釘六本,連絹套,銀伍分。管板僧銀二分,共銀二錢二分五厘”。可見,這樣一部多達五十三卷的書,其包括紙張、印刷、裝訂等在內的總成本才用銀兩錢多,可見當時刻書成本并不高。不能否認的是,這些坊刻書籍成本的降低是建立在降低質量的基礎上。明人謝肇淛在《五雜俎》中就談及到這一問題,“宋時刻本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今杭刻不足稱矣。金陵、新安、吳興三地,剞劂之精者不下宋板,楚、蜀之刻皆尋常耳。閩建陽有書坊,出書最多,而板紙俱最濫惡,蓋徒為射利計,非以傳世也。大凡書刻,急于射利者必不能精,蓋不能捐重價故耳”[13]。很顯然,在保證刻書質量與降低價格這對很難調和的矛盾當中,書商選擇了降低價格,寧肯刻工粗糙,也要保證低價以利于市場的廣泛接受。到了清代,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成本進一步降低,清代書價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而且降幅比歷代都大:清代前期的康雍乾三朝,刻本的價格為平均每冊5.7 錢銀;后期則大為降低,從道光十五年(1835)到光緒十七年(1891),平均書價約為每冊1.5錢銀[14]。民間書坊善于控制成本,其刊刻的官箴書價格不斷下降,這對于推動其傳播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其二,商業(yè)資本善于搞市場營銷,并更加注意照顧讀者的需求,促進了官箴書創(chuàng)作和出版的繁榮。相比于官刻來說,私人書坊的逐利特性決定了它對于市場的敏感性。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采取了種種手段吸引注意力,包括主動征文約稿、請名人點校序跋、廣告宣傳、運用商標等手段。像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本《未信編》的封面上,就題寫著“仕林寶鏡”的宣傳語,并且在封面上就標明“錢谷”“刑名”“農務”等名目,營銷意味甚濃。明清時期官箴書本身就具有實用性強的特點,而書商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以擴大銷路,更加強化了對實用性的要求。如在《未信編》凡例中,作者潘杓燦就特別強調,“仕學之書,坊刻甚多,大都搜羅文告以示規(guī)模,是編唯事指陳利弊,雖名章紙貴,不敢妄收一字。中有一二附刻者,皆屬興厘關鍵,非徒欲附空言也。間有南北事宜之不同者,則兩存之,亦非重復。”其實,這就是向讀者強調兩點:第一,其他書籍中羅列文告充數的現象在本書中絕不存在;第二,本書原創(chuàng)性強,即使偶有收錄,也是審查精嚴、切合實用,這其中廣告的意味就比較濃厚了。不僅如此,該書為了方便讀者閱讀,還特意進行了一番設計,“衡文之例,以丹鉛為褒賞,聯圈貫點,必在精華。茲編語直意淺,褒賞本無所施。所用◎者,標目也;△者,抉要也;、者,立法也;○者,發(fā)明也。旨取便于游目,識者幸勿以浮夸見過”[15]。如此這般地站在讀者的角度上考慮問題,是因為不論是書坊還是作者本人,都千方百計地要擴大圖書的銷量,這種現象是商業(yè)資本逐利性的體現,在官刻書籍中很少見。

商業(yè)資本進入官箴書的出版?zhèn)鞑ヮI域,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如學者杜金所闡述的那樣,“明清印刷業(yè)出版業(yè)的發(fā)達,私人書坊、書肆的活躍,書籍銷售網絡的擴展,使得坊刻本官箴書開始成為這類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打破了官箴書原本主要依靠政府官刻和作者本人家刻的傳統(tǒng)格局;換言之,通過市場這一 無遠弗屆的交易網絡,官箴書得以廣泛傳播”[16]。

2 明清時期官箴書廣泛傳播所帶來的影響

明清時期的官箴書雖然實用性較強,但是對于官員從政道德的關注并未削減,實際上,隱藏在具體的、繁瑣的行政規(guī)范之后的目的就是吏治清明。因此,官箴書的廣泛傳播對于官員來說起到了職業(yè)道德教育的作用。這種職業(yè)道德教育主要指向對上、對己、對下三個層面,即忠君克己養(yǎng)民。

在這三個指向當中,對于官員自身道德的論述最為集中全面,包括廉潔、公正、謹慎等諸多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官箴書對于官員道德的談論并非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居高臨下的訓誡,而是站在普通官員的角度上推心置腹地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比較典型的如汪輝祖在《學治續(xù)說》一書中,勸誡官員不可貪墨,“蓋家人吏役皆甚樂官之不潔,可緣以為奸。雖官非事事求賄,而若輩必曰:‘非賄不可。假官之聲勢,實彼之橐囊。官已受其挾持,不能治其撞騙。且官以墨著,訟者以多財為雄,未嘗行賄,亦冒賄名。其行賄者,又好虛張其數,自詡富豪。假如費藏鏹三百兩,必號于人曰五百兩,而此三百兩者,說合過付,吏役家人,在在分肥;官之所入,不能及半,而物議嘩傳,多以虛數布聞。上官之賢者,必摭他事彈劾,即意甚憐才,亦必予以媿厲之方;其不賢者,則取其半以辦公,而所出之數,已浮于所入之數,不得不更求他賄,自補其匱,而上官之風聞復至”[17]。在這里,汪輝祖并不從道德角度分析,而是從利害角度考量,指出如果官員貪墨,行賄者往往在外宣傳的賄金總數比實際數目多得多,同時,賄金中往往有相當部分被吏役中飽私囊,同時還有可能被上級借機侵奪,甚至陷入因為入不敷出不得不再行索賄的惡性循環(huán)。所以,冒著巨大風險做這樣的事情,官員實際是得不償失的。這樣設身處地、推心置腹的言論,對于官員來說,比單純的訓誡說教更能引起共鳴,從而起到較好的警示作用。

明清官箴書在繼承和發(fā)展以儒家為代表的行政倫理思想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在具體行政活動、行政管理的方法與技巧方面對各級官員進行詳細的指導和說明,進一步完善了宋元時期的官箴思想,并開辟了官箴發(fā)展的新形式,為傳統(tǒng)行政倫理所宣揚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提供了具體的、細化的踐行規(guī)范,逐漸形成了模式化的行政權力運作規(guī)程。

比如說地方發(fā)生災荒時,地方官要積極組織賑災活動,這才符合儒家提倡的恤民愛民思想的要求。但這畢竟屬于突發(fā)事件而非工作常態(tài),因而當災荒真正來臨時,未曾經歷過類似事件的地方官,究竟該如何組織應對,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就是一個大問題。對此,《欽頒州縣事宜》有比較詳細的措施和方法,“賑濟之法,又須因地制宜,極貧者煮粥給食,次貧者散領米谷。而煮賑則當多分廠所,毋使匍匐遠道,處置得法,勿令擁擠守候。病者時其醫(yī)藥,死者速為掩埋,以免傳染疫癘,傷殘民命。散賑則印官親督佐貳教官雜職,沿家驗其情狀丁口,當面給發(fā),不得止憑里冊朦混攙雜。一面買米平糶,招商轉運,使稍有力者不致困于貴糴。似此隨事救濟,猶可保全災黎”[18]。這里對于地方官的指導是非常具體的,包含對于災民種類的劃分、賑災場所的選取、疫病的防范、物價的平抑等多方面。如果地方官的施政能夠按照指導要求去做,分得清輕重緩急并考慮到方方面面,那么必定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明清時期,隨著人口規(guī)模和經濟總量的增長以及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社會成員之間的社會關系逐步復雜化、多樣化,官府所要處理的訴訟案件急劇增多。當時官員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法律知識欠缺,為彌補這一不足,大量官箴書對刑名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對于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描述和深入分析,可為官員處理訴訟案件提供有益參考。如汪天錫在《官箴集要》一書就提出,面對種類繁多的訴訟,官員應根據案件性質的不同而確定審查的重點,“如訴產業(yè),則詰其契券先后何如;訴婚姻,則詰其媒妁財禮何如;訴斗毆,則詰其緣由傷損何如;訴盜賊,則詰其出入蹤跡何如;訴詐擾,則詰其彼此強弱何如;訴賭博,則詰其攤場錢物何如;訴奸私,則詰其奸所捕獲何如;訴私鑄,則詰其爐冶器具何如;訴私宰,則詰其刀仗皮肉何如。詞訟之多,不可枚舉。聽訟者茍能以意推詳,再三詰問,待其決有可受之理方可準理”[19]。如此一來,官員很容易切中要害,提高審理效率。

當然,對于官箴書廣泛傳播所帶來的作用,我們也應辯證地看待。限于封建官僚階層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官箴書所宣揚的觀點中存在著大量明哲保身、重情輕法、巴結逢迎的消極思想。更為嚴重的是,它始終沒有構建起民主的理論框架,通篇充斥的只是自上而下的“牧民”思想甚至是愚民思想。另外,雖然官箴書通過介紹和傳遞行政事務的處理規(guī)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行政法規(guī)的作用,但是因為缺少罰則的內容而使其實際效果大打折扣。盡管如此,官箴書的廣泛傳播對于廣大官員以及胥吏幕僚來說,還是發(fā)揮了職業(yè)道德教育和職業(yè)能力培訓的作用。前者對于官員權力的行使起到了軟約束的作用,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儒術不切吏治”的現實困境,這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注 釋

[1]關于箴的內涵與流變參見裴傳永.關于古代官箴幾個基本問題的辨析[J].理論學刊,2010(3);裴傳永.“箴” 的流變與歷代官箴書創(chuàng)作:兼及官箴書中的從政道德研究[J].理論學刊,1999(2 )

[2]岑大利.清代官箴書中的為官之德與從政之道[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9(5):96

[3][清]劉衡.蜀僚問答[M].清同治七年牧令書五種本

[4][清]陳宏謀.從政遺規(guī)[A].官箴書集成[C](第四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227

[5]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11冊)[Z].濟南:齊魯書社,1996:306

[6][清]周壽昌.思益堂集[M].清光緒十四年王先謙等刻本

[7]魏丕信,李伯重.明清時期的官箴書與中國行政文化[J].清史研究,1999(1):9

[8][清]黃彭年.陶樓文鈔·卷十四· 胡母沈太孺人七十壽序[M].民國十二年刻本

[9][清]汪輝祖.學治臆說[C]//官箴書集成(第五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267

[10][18] [清]田文鏡.欽頒州縣事宜[C]//張希清.王秀梅官典(第二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805,842

[11][清]丁日昌.丁禹生政書[M].香港:丁新豹出版社,1987:408

[12][清]賀長齡.清經世文編·卷二十四·吏政十[Z].清光緒十二年思補樓重校本

[13][明]謝肇淛.五雜俎[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266

[14]袁逸.清代書籍價格考: 中國歷代書價考之三[J].編輯之友,1993(4):73

[15][清] 潘月山.未信編[C]//官箴書集成(第三冊). 合肥: 黃山書社,1997:11

[16]杜金.明清商業(yè)運作下的“官箴書”傳播:以坊刻與書肆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1(3):95

[17][清]汪輝祖.學治續(xù)說[C]//官箴書集成(第五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

[19][清]汪天錫.官箴集要[C]//張希清,王秀梅.官典(第一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904

(收稿日期:2014-03-01)

猜你喜歡
明清時期傳播影響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揚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況
明清室內陳設藝術
明清商品經濟發(fā)展在牙人牙行興盛中的作用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當代傳播視野下的昆曲現象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七台河市| 稻城县| 黄冈市| 恩施市| 扎兰屯市| 抚州市| 凌源市| 呈贡县| 淮滨县| 石楼县| 安徽省| 达州市| 嫩江县| 来凤县| 资阳市| 习水县| 册亨县| 乌苏市| 辽中县| 二连浩特市| 甘洛县| 汶上县| 宁河县| 吐鲁番市| 勐海县| 鹤壁市| 平阴县| 怀来县| 衡山县| 玉龙| 阳东县| 耿马| 靖安县| 荔波县| 阿拉善左旗| 革吉县| 文成县| 郯城县| 固始县| 梁山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