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榮衛(wèi)
偵察英雄楊子榮的真人真事
□ 王榮衛(wèi)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zhèn)河妖!”“臉紅什么?精神煥發(fā)!”“怎么又黃啦?防冷涂的蠟!”……隨著長篇小說《林海雪原》的問世和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的上演,偵察英雄楊子榮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不過,大家認識的楊子榮是小說、電影和舞臺上塑造的人物,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楊子榮——當年在東北剿匪戰(zhàn)斗中屢建奇功的特級偵察英雄的真實情況,并不是十分了解。那么,楊子榮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一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現(xiàn)煙臺市牟平區(qū))城南的一個小山村。楊子榮4歲那年,父母曾帶著一家老少去東北安東(今遼寧丹東)謀生。雖然父母一天到晚拼死拼活地干,也難以養(yǎng)家糊口,沒辦法,除了父親和姐姐外,母親又領著其他孩子回了老家。
1929年,膠東地區(qū)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12歲的楊子榮在母親的安排下,去安東投靠父親。開始父親讓他去上學,兩年后,楊子榮到姐姐做工的繅絲廠干活,以掙錢補貼家用。但好景不長,廠子裁人,楊子榮被趕出工廠大門。無奈之下,他就到碼頭搬木頭、扛大包。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礦區(qū)找了一份當采礦工的活兒。礦區(qū)的活兒不僅有生命危險,還要常常遭受日本監(jiān)工的打罵。一次,為給自己的工友出氣,他奪過監(jiān)工的皮鞭,可他也無法在礦山待下去了。楊子榮回到了老家牟平。這一年是1943年春,楊子榮26歲。
從12歲離家算起,楊子榮在東北闖蕩了14年。這14年,對楊子榮來說,可謂嘗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體會了生活的艱難辛勞。但也使他熟悉了東北的風土人情、山情地貌,結交了一大幫窮苦朋友,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這段經(jīng)歷,在他后來參加的剿匪斗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
楊子榮回家后,正是家鄉(xiāng)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候。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他毅然參加了村里的民兵組織,積極配合正規(guī)部隊,打擊日偽軍。
1945年9月,日本投降,抗日戰(zhàn)爭結束。為應對蔣介石發(fā)動內戰(zhàn)的陰謀,中共中央決定采取“向北發(fā)展、向南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命令山東立即派主力部隊開赴東北。為貫徹落實這一戰(zhàn)略方針,楊子榮所在的膠東地區(qū)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參軍活動。楊子榮得知村里組織報名參軍的消息后,沒等跟家里人商量,就報上了名。不過報名時沒用“楊宗貴”,而是用的“楊子榮”的名字。
參軍后,楊子榮編在膠東軍區(qū)海軍支隊,被安排到炊事班當了一名炊事員。根據(jù)上級指示,他所在的部隊經(jīng)過短暫集訓后,于11月下旬開赴龍口,接著從龍口港坐船,開赴東北。部隊在遼寧莊河登陸,改番號為東北人民自衛(wèi)軍遼南三縱隊二支隊,隨后,繼續(xù)向北挺進。一路上,他們一邊行軍,一邊打仗,于1946年2月初到達黑龍江省東部的牡丹江地區(qū),駐扎在牡丹江市西邊的海林鎮(zhèn)。
在行軍途中,楊子榮積極響應部隊號召,每到一個地方,就利用向老鄉(xiāng)籌糧、借鍋灶等機會,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發(fā)動青年參軍參戰(zhàn)。一路上,楊子榮一人就動員了30多人參軍,被部隊評為“擴軍模范”。1946年1月,楊子榮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三
根據(jù)上級指示,楊子榮所在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消滅牡丹江地區(qū)的土匪武裝,建立人民政權,實行土地改革,發(fā)動群眾參軍參戰(zhàn),支援解放戰(zhàn)爭。部隊進駐海林后,立即投入了緊張的剿匪戰(zhàn)斗。
看著戰(zhàn)友們在前線與敵人拼殺,把楊子榮急壞了,只要有機會,他就趁著往陣地送飯的時候,拿起槍與戰(zhàn)友們一起戰(zhàn)斗。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一班班長負了重傷,不能繼續(xù)參加戰(zhàn)斗。正當連長為班長人選犯愁時,指導員一句“你看楊子榮怎么樣”,把連長給提醒了。就這樣,楊子榮眾望所歸,當上了一班班長,也遂了自己的心愿。
擔任一班班長的楊子榮,在隨后的剿匪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得異常機智勇敢,特別是在杏樹底剿匪戰(zhàn)斗中,他孤身一人,闖入敵陣,硬是把400多土匪給勸降了,堪稱剿匪戰(zhàn)斗的一個奇跡。
楊子榮一人勸降400土匪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部隊。部隊首長決定讓楊子榮到團里做偵察工作,并擔任團偵察班班長,楊子榮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此后,在每次的剿匪戰(zhàn)斗中,都是先由楊子榮率領偵察員,喬裝打扮,深入偵察,待摸清敵人的詳細情況后,再由大部隊進行圍剿。
隨著剿匪斗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剿匪部隊不斷發(fā)展壯大,楊子榮也由偵察班長升任偵察排長,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四
經(jīng)過近一年的剿匪戰(zhàn)斗,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滅,小股土匪仍有不少,而且更加隱蔽,更加狡猾,外號“座山雕”的土匪就是其中之一。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原籍山東昌濰,兩歲時隨堂兄到牡丹江,18歲便當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此人老謀深算,在匪徒中頗有聲望,內部人稱“三爺”。當年,張作霖和日軍都想消滅他,但都沒成。日本投降后,他接受國民黨的委任,當上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我剿匪部隊對這股土匪進行多次圍剿,消滅了他的大部分人馬,剩下的20來個親信死黨和他隱蔽在深山老林里繼續(xù)作惡。
按照以往經(jīng)驗,對這種小股土匪用大部隊圍剿是行不通的。團里決定,由楊子榮帶領5名偵察員,組成一支剿匪小分隊,扮成土匪模樣,進山搜尋“座山雕”的匪窩,并伺機剿滅。同時,派出部隊跟蹤配合。
1947年1月26日,農歷正月初五,楊子榮一行6人向密林深處開拔。他們在深山老林里轉了好幾天,才在一個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著十幾個人。楊子榮先是用土匪手勢和黑話試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難,走投無路,想請人幫忙牽線,投奔個山頭。開始沒人搭理,后來,一個自稱姓孟的工頭搭了腔,答應領他們去一個地方。然后,把他們帶到20里外的一個空木棚子,交代幾句后就走了。
楊子榮他們在木棚子里等了兩三天,也不見孟工頭的影兒。正在著急的時候,孟工頭回來了。他把楊子榮一個人領到附近的一個屯子,在屯長家里見了兩個人。兩人先是一番土匪黑話試探,見楊子榮對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實身份。一位自稱姓劉,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稱為連長,兩人表示同意引薦楊子榮等人上山,并說要下山辦些酒肉,準備在山上過元宵節(jié),等稟報“三爺”后,再來接他們上山入伙。
兩天后,兩人如約來到楊子榮他們住的工棚。楊子榮讓戰(zhàn)士把兩個土匪給綁了,并假意解釋說:現(xiàn)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說。兩個土匪覺得到了山上自會見分曉,就領著楊子榮他們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確實夠狡猾的,一路上設了三道哨卡,楊子榮他們每過一道哨卡,都由兩個土匪上前搭話,然后,把崗哨也一塊綁了,一同押上山。過了第三道哨卡不遠,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當?shù)厝朔Q做“馬架房子”的木棚。
楊子榮命令三個戰(zhàn)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帶領另外兩個戰(zhàn)士沖進棚子,各自占據(jù)有利位置,槍口對準土匪。棚子里一共7個土匪,其中一個白頭發(fā)、黑臉膛、長著一副鷹鉤鼻子、留著山羊胡子的瘦老頭就是“座山雕”?!白降瘛币姶髣菀讶ィU械投降。這次剿匪沒費一槍一彈,端了土匪的老窩,可謂大獲全勝。
五
2月20日,也就是活捉“座山雕”的第13天,楊子榮又領了新的任務。這次是負責清剿在海林北部梨樹溝一帶活動的漏網(wǎng)殘匪,副政委曲波帶領30人的小分隊,隨楊子榮一起進山。
經(jīng)過幾天的偵察,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在一個叫鬧枝溝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土匪窩藏的地點——一座冒著炊煙的“馬架房子”。為了不驚動土匪,在離窩棚三四百米的地方,楊子榮命令偵察員們匍匐前進,慢慢向窩棚靠近。在確定土匪沒有發(fā)現(xiàn)以后,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一齊向房內撲過去,大喊一聲:“不許動,舉起手來!”慌亂中有土匪開始操槍,楊子榮立即扣動匣槍扳機,由于天氣太冷,槍針受凍,槍沒有打響。這時,從屋里射出一顆子彈,正好打中楊子榮的胸膛。
聽到槍聲,隨后趕到的小分隊,在曲波的指揮下立即向土匪的窩棚猛烈掃射,終于把這股頑匪全部消滅??蓷钭訕s卻倒在血泊中。楊子榮犧牲時年僅30歲,參軍只有一年多時間。從1946年2月進駐海林剿匪,他參加大小戰(zhàn)斗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多次立功受獎,并被評為戰(zhàn)斗模范。
為讓人們永遠記住這位英雄,3月17日,楊子榮所在部隊在海林鎮(zhèn)朝鮮族小學操場上,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授予楊子榮“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將楊子榮生前所在排命名為“楊子榮偵察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