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恩峰 天津市靜??h醫(yī)院 天津醫(yī)科大學靜海臨床學院泌尿科 301600
?
原發(fā)性前列腺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臨床病理分析
魏恩峰天津市靜海縣醫(yī)院天津醫(yī)科大學靜海臨床學院泌尿科301600
摘要目的:觀察并分析原發(fā)性前列腺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的臨床病理特點。方法:選擇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31例原發(fā)性前列腺孤立性纖維性腫瘤(PSFT)患者的臨床資料,全部患者均給予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B超、CT、病理活檢等檢查,觀察其病理特點。結果:經巨檢可見患者腫物大小9cm×8cm×7cm,前列腺組織已被大部分占據,腫物表現光滑,包膜完整,切面實性,呈灰白、灰黃色,質中。鏡檢明顯可見腫物邊緣擠壓前列腺腺體,實質由富于細胞與細胞稀疏區(qū)組成。腫物細胞呈卵圓形或短梭形,胞質少,細胞核呈圓或類圓形,核染色質表現疏松,無核分裂。間質血管呈不規(guī)則,有的呈鹿角狀分支,血管外皮有瘤樣結構,1例小灶區(qū)還可見花環(huán)樣多核巨細胞。腫瘤細胞間可見膠原纖維,核分裂象平均<2個/10HPF。免疫組化檢查可見CD34與vimentin(+++),CD99與Bc1-2(++),desmin、S-100、CD117、CK、P53、SMA與ER(-)。結論:PSFT作為一個中間性腫瘤,在診斷時應注意仔細閱讀病理切片及免疫組化結果,注意與其他腫瘤相區(qū)別,避免誤診、漏診。
關鍵詞原發(fā)性前列腺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病理分析免疫組化檢查
原發(fā)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SFT)傳統(tǒng)被認為是一種間皮組織腫瘤,現在被認為是一種間葉性腫瘤,其起源于一種CD34陽性的樹突狀間葉細胞,多發(fā)胸腔臟層及其他漿膜腔或四肢軟組織,原發(fā)于前列腺的病例較為少見[1]。原發(fā)性前列腺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的組織結構復雜,其細胞形態(tài)和細胞排列具有多樣性,易與其他間葉腫瘤混淆,造成誤診、漏診等問題的出現[2]。本文通過對PSFT的病理特點進行分析,探討其鑒別、診斷方法,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自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31例PSFT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2.1±7.8)歲;臨床癥狀多表現為尿潴留、尿頻、尿失禁等,其中4例患者因瘤體較小而無明顯癥狀表現,是體檢中偶然發(fā)現。
1.2排除病例標準不能完成本組隨訪的患者。
1.3方法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給予全部患者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B超、CT、病理活檢等檢查。手術切除患者PSFT標本,采用4%福爾馬林液固定,石蠟包埋,作3μm厚切片,HE染色,在光鏡下進行觀察。同時給予標本行En Vision TM法免疫染色,給予一抗CK、EMA、CD34、CD68、CD99、CD117、SMA、vimentin、Bc1-2、S-100、desmin、GFPT、NSE、PR及二抗En Vision TM,PBS作為一抗陰性對照,采用已知的陽性組織切片作為陽性對照,HE與免疫組化切片,根據軟組織腫瘤分類標準給予確診。
2結果
2.1查體表現患者臨床表現為尿頻、夜尿頻多等均無明顯誘因。直腸腹部雙合診可觸及硬質、表現光滑且無粘連的類圓形腫物。尿檢可見大量紅細胞、白細胞及上皮細胞。血鉀達3.2mmol/L,血常規(guī)、血生化、肝腎功能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內。直腸指檢前列腺質硬、中央溝消失、上緣無觸及結節(jié)、無壓痛。術前PSA 1.358ng/ml,游離0.356mg/ml,均處于正常范圍內。B超提示,患者盆腔內有巨大低回聲區(qū),大小為9cm,形態(tài)不規(guī)則,回聲分布不均,提示有占位性病變發(fā)生。CT提示前列腺有占位性病變,最大截面提示9cm×8cm,向前后推擠膀胱與直腸,但與膀胱分界清楚,全身其他臟器未見腫瘤。手術可見盆腔內有一類圓形腫物,表面大量滋養(yǎng)血管,結節(jié)狀突起,最大直徑在9cm,包膜完整,與膀胱后壁三角區(qū)粘連,完整切除時切除部分膀胱,送檢。
2.2病理表現巨檢:可見腫物大小9cm×8cm×7cm,前列腺組織已被大部分占據,腫物表現光滑,包膜完整,切面實性,呈灰白、灰黃色,質中。鏡檢:腫物邊緣可明顯見擠壓前列腺腺體,實質由富于細胞與細胞稀疏區(qū)組成。腫物細胞呈卵圓形或短梭形,胞質少,細胞核呈圓或類圓形,核染色質表現疏松,無核分裂。間質血管呈不規(guī)則,有的呈鹿角狀分支,血管外皮有瘤樣結構,1例小灶區(qū)還可見花環(huán)樣多核巨細胞。腫瘤細胞間可見膠原纖維,核分裂象平均<2個/10HPF。免疫組化:CD34與vimentin(+++),CD99與Bc1-2(++),desmin、S-100、CD117、CK、P53、SMA與ER(-)。病理診斷:確診為PSFT。給予全部患者12個月的隨訪,患者腫瘤未見復發(fā),情況良好。
3討論
SFT是一種少見的間質性腫瘤,臨床常見報道多為胸部、腹腔及漿膜相關,發(fā)于胸膜的SFT有上呼吸道、眼眶、中樞神經系統(tǒng)、肢體軟組織等,較少見原發(fā)于前列腺。但是,近幾年臨床研究指出,SFT可發(fā)于全身各解剖部位,其起源于CD34抗原樹突間葉細胞,1997年首次報道原發(fā)生前列腺的SFT的PSFT[3]。
研究指出,PSFT多發(fā)于中老年男性,多數腫塊生長緩慢,且無痛性、界限清楚、無包膜,切面呈實性灰白或灰褐色,均質狀,有黏液變區(qū),質軟到硬不等。與其他SFT形態(tài)一樣,其最大特征為形態(tài)多樣。本文發(fā)現,患者病灶多無特異性,但多數表現為無明確原因的尿頻、夜尿頻多等癥狀,分析認為與腫塊壓迫周圍器官有關。其中4例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為體檢時發(fā)現。巨檢可見腫物表現光滑且包膜完整,質中,呈灰白或灰黃色。鏡檢可見腫瘤細胞呈卵圓形,無核分裂狀,束狀或雜亂排列,向周圍組織壓迫。
免疫組化標記是診斷SFT的重要方法,在SFT病例中,其主要標志物CD34、vimentin、CD99、Bc1-2呈陽性,而desmin、S-100、CD117、CK、P53、SMA與ER等多呈陰性,也有少數病灶EMA、Des、SMA及PR呈陽性。其中,P53、K1-67在惡性SFT中明顯高于中間性SFT表達,CD34(-)提示腫瘤為惡性,Bc1-2提示腫瘤體積小,預后好。其中CD34陽性有助于SFT的診斷。本組病例診斷過程中,CD34、vimentin、CD99與Bc1-2均呈陽性,而desmin、S-100、CD117、CK、P53、SMA與ER呈陰性,與報道基本一致。近幾年,也有學者認為Bc1-2是診斷SFT高度敏感的指標,其意義大于CD34。
PSFT組織結構多樣,診斷時應注意與前列腺特異性惡性潛能未定的間質腫瘤(STUMP)、胃腸外間質瘤、平滑肌肉瘤、良惡性外周神經鞘瘤、平滑肌瘤、棱形細胞增生、血管纖維母細胞瘤等相區(qū)別,其主要區(qū)別方式就是根據免疫組化各主要標記物的特點。如STUMP可見散在的良性腺體,廣泛黏液變及分葉狀結構,缺乏致密膠原纖維及血管周細胞樣排列結構,CD34(+),表達PR,與PSFT不同。胃腸道外間質瘤CD117(+),而PSFT CD117(-),雖二者CD34(+),但應注意區(qū)別。血管外皮細胞瘤形態(tài)較單一,而PSFT形態(tài)多樣。巨細胞血管纖維瘤雖然與PSFT同屬纖維母細胞性病變,與其形態(tài)上有重疊,且具有典型的SFT所有特征,較難鑒別,但巨細胞血管纖維瘤無席紋狀及血管外皮瘤樣結構,而PSFT無內襯巨細胞的假血管腔隙,且巨細胞血管纖維瘤多發(fā)于成人眼眶周、頭頸部、肩胛旁等眶外軟組織。但需注意的是,SFT部分病例可見血管周圍巨細胞,因此臨床也有學者認為,巨細胞血管纖維瘤就是富含巨細胞的SFT變異型或亞型,當PSFT表達PR時,應仔細閱讀HE切片及免疫組化結果,避免誤診的發(fā)生[4,5]。
全部患者給予手術治療后,在12個月的隨訪觀察中,患者未見復發(fā),預后良好,但是研究也指出,PSFT作為一種SFT,雖然目前尚無局部復發(fā)或遠處轉移跡象,但其組織構象并不能精確預測預后,術后長期隨訪仍十分重要。
總之,PSFT作為一個中間性腫瘤,在診斷時應注意仔細閱讀病理切片及免疫組化結果,注意與其他腫瘤相區(qū)別,避免誤診、漏診。
參考文獻
[1]朱德為,劉庚勛,李正賢.前列腺孤立性纖維腫瘤臨床病理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9(2):33-34.
[2]羅勝權,劉庚勛.前列腺孤立性纖維腫瘤臨床病理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2,10(40):1207-1208.
[3]趙久飛,任力,李德昌,等.原發(fā)性前列腺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臨床病理觀察〔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3,10(20):615-617.
[4]王翰博,蔣紹博,李關彬,等.腎性纖維性腫瘤1例報告〔J〕.泌尿外科雜志,2013,5(3):45-47.
[5]顧永耀,賀菽嘉,曾晶晶,等.孤立性纖維性腫瘤48例臨床病理特征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28):20-22.
(編輯落落)
收稿日期2015-03-28
中圖分類號:R737.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21-29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