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延遲退休的理性審視——基于法律、道德與價值三維視野

2015-02-12 01:01南文化
關鍵詞:道德價值法律

南文化

(江蘇科技大學 公共教育學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

延遲退休的理性審視
——基于法律、道德與價值三維視野

南文化

(江蘇科技大學 公共教育學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摘要:國家作為道德、法律與價值等要素的綜合體,是政策的制定者、參與者、裁判者和執(zhí)行者,應當遵循道德與法律,否則便會失去合法性,跌入“塔西佗陷阱”——民眾對失德之人,不再信任、支持;對違法者,不再遵從其規(guī)范。勞動者工作,按政策繳納相關費用,并在國家規(guī)定的法定年齡退休,如果國家的退休制度更迭過于頻繁,民眾便會無所適從。倉促延遲退休違反誠信,不可取,當下可以采取“漸進式”方案。

關鍵詞:法律;道德;價值;違背

當下,國人普遍關注延遲退休問題(下稱延退),是因為它幾乎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為此,極有必要就這一主張的歷史語境與內(nèi)在邏輯進行梳理,并在誠實信用(下稱誠信)的視域從法律、道德與價值等維度展開審視,以獲得合理、可行認知。

一、語境與內(nèi)在邏輯:延退主張的歷史與現(xiàn)實再現(xiàn)

(一)語境還原

我國現(xiàn)行退休(年齡)制度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秶鴦赵宏P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fā)[1978]104號)第一條規(guī)定: 全民所有制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1.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連續(xù)工齡滿10年的;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xù)工齡滿10年的;

本項規(guī)定也適用于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干部。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xù)工齡滿10年,由醫(yī)院證明,并經(jīng)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4.因工致殘,由醫(yī)院證明,并經(jīng)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盡管此后對該項制度作了改革,但退休年齡政策一直大致沿用1978年的規(guī)定。

(二)內(nèi)在邏輯再現(xiàn)

延退主張者主要從社會老齡化、初始就業(yè)年齡提高、人口紅利消失、經(jīng)濟拐點出現(xiàn)、家庭負擔加重、勞動者權(quán)益意識增強、既有退休保障制度不科學、接軌國際、“人口預期壽命、人口年齡結(jié)構(gòu)以及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支付*社會養(yǎng)老基金與養(yǎng)老保險基金不是一回事,常被混淆。的角度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的必要性”[1]。

1.解決社會老齡化

延退主張者發(fā)現(xiàn),1999年2月20日,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2]。進入21世紀,老齡化速度加快,且“較為嚴重”[3]。老齡人口年增860萬,預計2051年將達4.6億,是少兒的兩倍。延退可以解決如養(yǎng)老金虧空、老年負擔代際不公平、社會競爭力減弱等問題。

2.應對平均(預期)壽命延長等問題

一方面,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在延長。建國初期,男性為40周歲,女性為42-43周歲,總體壽命較短。1990年為男66周歲,女70周歲;2010年為男69周歲,女73周歲,且不斷延長。另一方面,工作前平均受教育時間與初始就業(yè)年齡逐年加長。一些掌握高精尖技術(shù)和特種技能的人才,往往剛剛發(fā)揮作用且身強力壯,卻已屆退休年齡,導致人力資源荒廢。同時,人口紅利已經(jīng)消失且影響我國經(jīng)濟走向并產(chǎn)生拐點。延退可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資源。

3.減輕家庭負擔

“計劃生育”政策至今,我國已出現(xiàn)不少“421”結(jié)構(gòu)家庭。退休老人就醫(yī)生活等開支消耗大,老人生活艱難,子女負擔重,引發(fā)一系列社會問題。有人認為,如果老人繼續(xù)工作,可以減緩相關問題。

最后,延退主張者認為,延遲退休是世界各國應對勞動力資源短缺、減輕養(yǎng)老壓力的普遍做法,可以借鑒。

二、法律、道德與價值:延退的三維考量與評判

退休就是勞動者依法完成勞動義務,退出人力資本市場,取得社會養(yǎng)老金的行為。延退亦曰延長退休,指在原定法定生理年齡屆滿后的一定時期內(nèi)繼續(xù)工作、繳納養(yǎng)老金且不能申領社會養(yǎng)老金的一種預想。

我們認為,退休年齡是一個與具體國家、地區(qū)的經(jīng)濟等社會狀況息息相關的量化指標,受人均壽命、民族體質(zhì)、人口結(jié)構(gòu)、風俗習慣、初始就業(yè)年齡、再就業(yè)方式*鄭秉文提示,“有相當一部分人退休后二次就業(yè)”。等影響。同樣,既有制度既然較長時期存在,必有其合理性。

誠然,的確存在“退休年齡總體偏低”等問題,可以考慮改變;“自然意義上的老年與法律規(guī)定退休的老年是有嚴格區(qū)別的”[4];延退也著實有著諸多利好,如“一方面保障了人力資源的規(guī)模,保障了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及增長,另一方面也減少了領取養(yǎng)老金的人口,減輕了當前養(yǎng)老金缺口大的壓力”[3];法律規(guī)則也可以依“情事變更”而改變,“政府是有關制度的供給方”[5],“退休年齡是提前還是延遲,國家政府是有權(quán)利改變的”[4],但更要注意到,從法律、道德與價值等視域看,利用政府強制力,“突擊式”倉促延遲退休,對個人、社會都具有極大的負面作用,尤其是深遠的政治危害性,必須慎重。

首先,延退違反法律。法律誠信確認了相對良好的交易規(guī)則。勞動者勞動,是“從一個時期的觀察出發(fā)……,完成勞動力的市場交易并與用人單位或雇主建立一定合約形式的勞動關系”[5]。這里,“從一個時期的觀察出發(fā)”包括對退休制度特別是退休年齡、即期和預期收入的考量,因為交易者都具有(經(jīng)濟)理性,按照收益(效用)最大化原則,在退休前的全部時期合理地規(guī)劃包括繳納社會保險等費用,統(tǒng)籌家庭和個人生活,“也包括暫時性地選擇閑暇或終生性退出勞動力市場的行為”[5]。這是一個開始時間早且持續(xù)時間長的活動,是對勞動者年輕力壯、精力充沛時的考量,他們信賴、仰仗現(xiàn)政府及其制度的穩(wěn)定性而綜合抉擇并“建立一定合約形式”。這是有效合同,合約方包括國家。它產(chǎn)生著多種長期、深刻效應,使退休年齡具有復雜的個人和社會影響。如果國家未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合意而擅自變更,則是對承諾的違背,是失信行為,是違法舉動。

其次,延退不合道德。“一刀切”延退“減少了預期生命期間的養(yǎng)老金收益總量和退休后方能享受的閑暇及家庭勞動等機會收益”[5],與我國國情不符。醫(yī)學家陳其華發(fā)現(xiàn),在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近八成有‘三高’”,“過了60歲,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都處于比較快的衰退階段,不同的職業(yè),其應對的能力自然存在差別”。無差別強制延退是對勞動者休閑權(quán)利的剝奪,更是對高齡病弱者生理極限的挑戰(zhàn),不仁義、不道德。

最后,最重要的是,延退有背價值理性。一般地,價值理性視域的“政府法治的應有之義”有兩重:“合理性原則”與“合法性原則”[6]。朱聰芬的“只不過要看是不是改的恰逢其時,是不是順應潮流順乎民心”,強調(diào)的便是“合理性”[4]。因為,強制延退“通常不顧及千差萬別的勞動者的健康狀況及預期壽命個人性狀上的不同差異”,不合乎人性。這種延退制度可能會帶給社會負面效果。如當下我國的女性退休問題就使“國家形象受到貶損”[7]。

合法性原則對政府有兩重要求:依法行政與取信于民。社會主義國家當然是法制體。延退實質(zhì)上是政府依法“調(diào)控”下的“制度安排的勞動力市場退出”[5]。當勞動者依約參加工作并履行社會勞動、繳納費用等,勞動者與國家間基于誠信而形成并踐行了道德和法律契約,必須完全遵循,非經(jīng)合意,任何一方都沒有擅自變更的權(quán)力。如果國家單方面毀約而不承擔責任,則是對承諾的背叛,對公眾的欺騙,對法律的踐踏,會失去全社會的信任,甚至將之推向自己的對立面,后果十分嚴重。從道德視域看,對于失德之人,社會不再信任、支持;從法律維度看,對于違法之人,“其身不正”,則難以正人,社會不再遵從其規(guī)范。同樣,如果政策朝令夕改,便會出現(xiàn)民眾無所適從、社會失范的局面。

此外,政府的權(quán)力“是由人民所賦予”[6]的,政府必須取信于民??鬃影选懊裥胖币暈閲耶a(chǎn)生、存在與治理的重要準則。守信、公平地對待人民,尊重其訴求是取信于民的前提、基礎和唯一路徑。改變退休政策應當最大化地體現(xiàn)民意,因為“每個群體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而我們檢測一項公共政策是否合理,正是要看不同群體是否在其中獲得公平的待遇,制度是否給人提供了穩(wěn)定合理的預期”[8]。“勞動是中國公民的權(quán)利和義務。退休制度實質(zhì)上是對勞動義務的豁免,是一項不以現(xiàn)在的勞動作為對價就可以獲得報酬的制度”[9],所以應該將“退休的選擇權(quán)賦予勞動者”[7]。相反,作為民眾意志的集合,國家如果違反民意,則民眾完全可以收回對它的支持,國家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延退設想一經(jīng)提出,便遭普遍質(zhì)疑、根本否決。如“參與調(diào)查的九成以上的人……持強烈的反對意見”[4]。本文發(fā)現(xiàn),延退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等既有問題,甚至會引發(fā)新危機。

(一)無益于解決老齡化問題

延退可暫時緩解養(yǎng)老(金)壓力,但真正的問題在于生產(chǎn)力不足。即使是從短期看,延退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果讓原本應該退休的老人繼續(xù)工作,便會惡化年輕人就業(yè)。在當下每年新增約1 000萬個崗位中,30%是退休人員讓出來的,延退意味著至少300萬人難就業(yè),況且“老年職工的生產(chǎn)效率較低、剛性工資增加而加大企業(yè)的生產(chǎn)成本”[5]。

(二)加劇社會不公

如果延退,職工非但不能按時領取退休金,還必須繼續(xù)繳納。同時,延退減少了生命期間預期的養(yǎng)老金收益總量、家庭勞動等機會收益和退休閑暇。延退N年,而人的壽命并不延長,職工多交N年養(yǎng)老金,政府少支付2N年,這將加劇不公平。

(三)無法徹底解決養(yǎng)老金支付危機

反對者在如下方面質(zhì)疑“養(yǎng)老金缺口”。

首先,缺口是否存在。政府官員和學者對此說法不一。前央行行長戴相龍?zhí)钩写_有缺口,他表示,“這需要國務院有關部門進行研究”。本文認為,缺口有多大是事實,與“研究”無關,更不是主觀研究的結(jié)果。如果“有多大”尚需研究,說明政府并不確知,缺口或許是一種假象與心理擔憂。連這一點尚不清楚,談延退豈不是在主觀估計上決策!

其次,原因何在?延退否決者認為,養(yǎng)老金危機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國家的歷史欠賬、繳納的“雙軌制”與政府挪用養(yǎng)老金是主因。學者鄭秉文指出,“主要的原因是,國家和政府對1997年以前退休的那部分老人的歷史欠賬”。朱俊生的認識更見根本,他說“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轉(zhuǎn)軌成本”。追根溯源,我國職工養(yǎng)老保險從1991年起步。此前,企業(yè)包辦,職工不繳納養(yǎng)老保險金,故現(xiàn)有養(yǎng)老保險基金中沒有他們的個人繳費部分。但在設立養(yǎng)老保險制度后,這部分職工卻從中領取。而1991年前,企業(yè)基本上是國家和集體的,應該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金彼時都作為利潤和積累交給了政府。對此,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老一批退休工人沒有繳納養(yǎng)老金,占工資總額20%的統(tǒng)籌賬戶不足以支付他們的養(yǎng)老金,因此政府挪用了8%的個人賬戶用以支付這部分缺口”[10]。鄭秉文總結(jié)道,“制度的自我平衡能力較差。因此,長期看,這個制度問題很多,不具備可持續(xù)性”??梢姡梆B(yǎng)老金缺口”即使存在,也是歷史問題、制度問題,不是資金問題。

其三,怎么處理?戴相龍的辦法是“調(diào)整這個制度”,“延遲退休是唯一選擇”。鄭秉文也看到其中的好處,說“每延遲一年,養(yǎng)老統(tǒng)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

本文認為,如有缺口,就補上,而不應該靠延退來解決。蔣悅飛說“政府的責任必須厘清”,政府應當補齊養(yǎng)老金缺口。2012年施行的《社會保險法》也明確規(guī)定“政府給予補貼”。事實上,1991年后,養(yǎng)老金“每年的巨大余額中一大部分來自財政轉(zhuǎn)移支付”[8]。這是法律規(guī)定,必須堅持。

其四,最根本的是,延退是否是唯一選擇?是否是最佳選擇?本文認為,長期地看,養(yǎng)老問題是勞動生產(chǎn)率不高的問題。目前,中國的勞動生產(chǎn)率只有美國的1/11,必須通過提高勞動力素質(zhì)來提高生產(chǎn)率。當然,有計劃地增加人口總量、改變年齡結(jié)構(gòu)也是必須的。其次,當務之急是,如果政府此時不履行“兜底”責任,而是相反地把制度問題、政府責任一股腦地突然歸結(jié)于社會變化,推給正在工作的職工(包括一部分即將退休的職工),讓其繼續(xù)勞作,以“每年200億”換來“九成以上的人……反對”,勢必引發(fā)人們心理失衡,造成社會動蕩,減損政府公信力,使自己跌入“塔西佗陷阱”。這對于倡導以誠取信于民、以建立法治國家作為全體成員共同努力實現(xiàn)的理想目標的國家、政黨來講,得不償失。

(四)與“國際慣例”有別

Glenn T.Sueyoshi指出,“影響個人退休決策的因素可劃分為非經(jīng)濟因素和經(jīng)濟因素,非經(jīng)濟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工作性質(zhì)和健康狀況;經(jīng)濟因素包括勞動收入、養(yǎng)老金水平(基本養(yǎng)老金替代率)、企業(yè)年金計劃及儲蓄和財產(chǎn)”[11]。與我們不同,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延退是因為老齡化。他們出生率低、體質(zhì)好、壽命長,且都是漸進延退的,如日本、美國延遲3-4年,卻用了近40年過渡。有的發(fā)達國家,如新加坡的退休年齡與我國基本相同。香港是我國最為與國際接軌的地區(qū),但當?shù)卮蟛糠制髽I(yè)都沒有延長員工退休年齡的計劃??梢?,所謂“國際慣例”也值得甄別。

郭正模認為,機會收益“模型對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覆蓋的老年勞動力的退休行為中提前退休或延遲退休的選擇行為有較好的解釋力”。同樣,工作性質(zh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勞動者的工作強度,其“大小會對個人退休決策產(chǎn)生影響”,“年齡越大的人員越希望能夠延長退休年齡,如:55歲以上人員所期望的退休年齡均值約為63歲以上”[1]。主張延退的主體多是年長的腦力勞動者,如公務員和教學、科研機構(gòu)的工作人員。他們體力勞動強度不大,收入較高,且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意輕易舍棄既有的一切。這或許也是他們鼓噪延退的動機之一。

三、道德、法律與價值:延退的誠實信用審視

本文認為,深入、本質(zhì)地從道德、法律與價值等三重視野看,延退違背誠信。誠信內(nèi)涵是流變的,但在一定時期、區(qū)域也是相對穩(wěn)定的。一般地,在當下,誠信主要有道德理念、法律原則與價值理性等三個維度的詮釋。這恰如周一平的思想,誠信“有三個層面的意思”[12]。

其一,道德理念。在我國,主要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誠信的最基本含義是指主體——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與外在的處世準則,是德性的無條件命令。它要求表里如一、言為心聲,即誠;恪守承諾,言行一致,即信。從字體構(gòu)成看,誠、信兩個字都有言,足見其和語言關系十分密切。從內(nèi)涵講,誠、信意義相近,本可互訓、互換?!墩f文解字》說,“信,誠也,從人從言,會意”;“誠,信也”。但兩字也有分工與側(cè)重:誠是于己、內(nèi)在而言,是“本我”,指本真存在,體現(xiàn)個人的內(nèi)在觀念、修養(yǎng),即不自欺;信是對他人、外在而言,指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即不欺人,取決于社會的認知與評判。自古以來,誠信就為個人和社會所珍視,是社會(得以)規(guī)范的基本尺度?!叭硕鵁o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輓,小車無軌,其何以行之哉?”[13]所言即此。

在西方,道德誠信萌芽于契約尊嚴,是歷久彌新的思想理念與社會規(guī)則,意謂善良和公平,希冀通過遵守之以實現(xiàn)個體間,以及個體與整體間的平衡,是外在行為的內(nèi)在評判,“如果某人不履行他允諾的事,他就是在惡意行事”[14];“表現(xiàn)為人和人之間的互惠與合作?!盵12]可見,對作為道德理念的誠信,中西方都講關系,即內(nèi)外、言行一致,只是我國更強調(diào)內(nèi)在,西方則著意外在。

其二,法律原則。對法律誠信,理解不一。但東西方都承認它是商品交換乃至市民社會的產(chǎn)物,如契約誠信。梁慧星認為,誠信是市民社會道德準則的法律化?!罢\信原則乃是市民社會必須遵守的信條,同時也是市民社會法的基本原則。”歷史地看,誠信經(jīng)歷了從合同法到債法到民法甚至公法、憲法的不斷擴張。它發(fā)端于羅馬法,最初只是一個合同法規(guī)范,“到近代被確立為債法的基本原則”[12]。《法國民法典》規(guī)定“契約應以善意履行”。這里,“善意”常常被理解為誠信。將誠信確立為法律規(guī)范的是1863年的《撒克遜民法典》,“契約之履行,除依特約、法規(guī)外,應遵守誠實信用,以誠實信用所應為者為之”。只不過,這里的“誠實信用”還算不上基本原則,因為它的適用還可以依特約、法規(guī)排除。真正將誠信原則的領域由合同擴大到一切債之關系的是《德國民法典》,“債務人須依誠實與信用,并照顧交易慣例,履行其給付”。至1907年,《瑞士民法典》規(guī)定:“任何人都必須誠實、信用地行使其權(quán)利,履行其義務”。這是第一次在立法上將誠信擴張至整個民事活動,成為現(xiàn)代意義的民法基本原則。

至今,誠信是公法、私法的高層次原則,甚至是憲法的一個原則,如政府(與國家同義)誠信。當然,誠信的實質(zhì)與功能都發(fā)生了改變。在私法領域,它以社會義務為本位劃定一個“度”,把以個體為本位的民法條文限制在合理限度,以使私法不失道德;在公法領域,它以個體權(quán)利為本位,把政府的權(quán)力限制在合理限度,使公法不失德性。于是,誠信便成為一個平衡個人與他人、社會利益的度,是形而上、調(diào)整各方利益的普適價值準則。對此,史尚寬先生認為,“誠信原則不僅是民法的基本原則,而且是適用于一切其他法律部門的原則”[15];當然“還是政治生活的普遍性原則”[16]。

其三,價值理性。與周一平的價值觀不同,本文認為,價值理性(觀)是對客體(事件或行為)的主客觀綜合評判,是主體多維權(quán)衡、博弈與估定的過程與結(jié)果,是多重道德理性、法律訴求的整體運用。從其濫觴之時,誠信就否定欺詐、褒揚誠實。因為“商業(yè)所產(chǎn)生的第一個后果就是互不信任,以及為這種互不信任采取不道德的手段達到不道德的目的”[17]。此后,誠信的視野由商業(yè)轉(zhuǎn)至生活秩序,“成為維護正當?shù)娜粘I钪刃虻闹匾砟睢盵1]。徐國棟認為“誠信原則就是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利益的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18]。顯然,徐國棟先生著意于平衡社會利益,即在涉及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時,要求當事人維護自己利益,同時尊重對方,并不損害第三人和社會公共利益,更不得損人利己。同時,誠信作為“歷史連續(xù)性價值”[19],不可或缺。亞當·斯密指出:“與其說效用、仁慈是社會存在的基礎,還不如說信用、誠信、正義是這種基礎?!盵20]可見,價值誠信始終與人(類)相伴。

總之,從道德、法律與價值三重維度有機地審視,“誠實信用原則從一個道德原則成為一個法律原則的過程,是一個道德法律化的過程”[21],更是價值理性的作用過程。一方面,誠信是具有道德正當性的法律所必然蘊含的價值追求,使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得到確證與維護,成為法律的“帝王條款”,只是法律誠信不具有也不可能具有道德誠信那樣豐富的含義,因為它受限于并得益于價值理性。另一方面,誠信作為基本原則,具有內(nèi)在于制度的道德正當化功能,是以具體的法律制度為載體的?!霸诘赖绿匦赞D(zhuǎn)淡的同時,有著顯著的法律特性,這個過程具體表現(xiàn)為從德性誠信向契約誠信、從主觀誠信向客觀誠信、從人格誠信到制度誠信的三個轉(zhuǎn)化?!盵21]此外,誠信的正當化歷程,實質(zhì)就是法律適應生活,與時俱進地吸收、運用道德價值觀的過程。梁慧星指出,“為了協(xié)調(diào)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立法者開始注重道德規(guī)范的調(diào)整作用,將誠實信用等道德規(guī)范引人法典”[22]。難怪,法律有著內(nèi)在一貫邏輯,是相對穩(wěn)定、明確的封閉體系,盡管形式上的特性不因為是否合乎道德而改變,但從根本上說,法律是人類追求自身價值訴求的工具,最終必然趨近道德理想與價值理性。

即今,法律、道德與價值的三維誠信共同而有差別地規(guī)范著社會、國家乃至世界。如果說道德誠信存在于人的生命空間,那么,法律誠信、價值誠信則存在于人的理性天空;同樣,如果說道德的法律化是一個不斷簡單化的過程,它要綜合道德領域中的諸多價值因素,確立社會關系中相對重要、更具公共性的內(nèi)容以便維持,使人格誠信上升為制度誠信,那么,誠信作為一項法律基本原則,決定于其道德價值,適應其功利要求,并最終成為社會價值觀,是價值多維抉擇的本身、過程和結(jié)果。所以,當成為法律的基本原則時,誠信的落腳點就不在德性,也不在社會經(jīng)濟,而在政治憲法。政治才是政府的第一考量。不言而喻,這里,政治的實質(zhì)就是價值的,二者同義。

四、彈性與漸進結(jié)合式:延退的理性抉擇

“近期在社會就業(yè)困難和新增勞動力供給充分的情況下,我國全面提高退休年齡的時機還不成熟”[5],延退不“是唯一選擇”。本文認為,當下采取“彈性制”與“漸進式”相結(jié)合的退休制度比較理性。

郭正模認為,作為政策需求方的勞動者執(zhí)行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的目標,在于保障其適合個體差異的老年需求。按照個人的機會收益評價標準和主觀偏好,以及個體生理與身體健康狀況的差異,勞動者也會存在需求不一的情況。如一些體力型、缺乏事業(yè)感的勞動者可能會有利益受損的思想。因此,在延退上,應采取“彈性制”,有差別地逐步延遲。當然,對因此而受到負面影響的,應該加以補救?!叭缤诵萁鸫雠c勞動年限掛鉤;特殊職業(yè)和崗位的適當提前退休或適當延遲退休;對利益受損者(如體質(zhì)較弱因而預期壽命較短的老年人)和受損企業(yè)(如強體力型行業(yè))實行特別財政補助等辦法”[4],以消解負面影響與成本。

本文較為傾向于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漸進式”主張。至于如何“漸進”,可以商榷(何平建議,從2016年開始延長,每兩年延長1歲。到2045年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但目前可以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差別化漸進方案,即自新規(guī)頒行之日起,已經(jīng)參加工作或已經(jīng)繳納養(yǎng)老保險的人為老人,按照以前的規(guī)定退休;新規(guī)頒行之日起繳納養(yǎng)老保險的為新人,按新規(guī)退休。比如2016年元旦執(zhí)行新規(guī)定,如果女性22周歲繳納養(yǎng)老保險,則延遲5年至60周歲退休。彼時人的壽命已經(jīng)相對延長,年長但精力豐富,勞動力的供給少而需求旺盛。這是一個重新協(xié)商的過程,既不違背契約,又體現(xiàn)政府誠信,緩解既有矛盾,還不會帶來新問題,值得考慮。

參考文獻:

[1]孫佳佳,吳錚.個人退休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9(5):51-54.

[2]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30.

[3]安曉麗.彈性退休——中國退休制度改革的新嘗試[J].金融經(jīng)濟,2012(12):6-7.

[4]朱聰芬.從人力資本層面論“延遲退休”[J].教育管理,2013(9):204-205.

[5]郭正模.對制度安排的勞動力市場退出和退休行為的經(jīng)濟學分析[J].社會科學研究,2010(2):87-91.

[6]趙肖筠,馬曉敏.誠實信用與政府法治[J].理論探索,2002(6):61-62.

[7]王竹青.當代中國女性退休制度的法律改革[J].河北學刊,2013(1):177-181.

[8]鳳凰網(wǎng).社科院專家鄭秉文:現(xiàn)行體制下15年后退休吃不起盒飯[EB/OL].[2012-07-02].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tuixiu2012/20120702/6692367.shtml.

[9]晏揚.女性55歲退休:是保護還是歧視[N/OL].檢察日報,2005-09-14.http://www.jcrb.com/n1/jcrb842/ca413609.htm.

[10]陳中,小路,劉洋.老何所依:從“天堂”到人間[N/OL].南方周末,2012-08-01.http://www.infzm.com/content/78964.

[11]Glenn T.Sueyoshi.Social Security And The Determiants of Pull And Parfal Retirement: a competing risks·alalysis[M].Boston: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89:3113.

[12]周一平.“瘦肉精事件”引發(fā)的法律問題及其解讀[J].河北法學,2011(10):2-8.

[13]論語[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137.

[14]徐國棟.客觀誠信與主觀誠信的對立統(tǒng)一問題——以羅馬法為中心[J].中國社會科學,2001(6):97-113.

[15]史尚寬.債法總論[M].臺北:榮泰印書館,1978:321.

[16]張慧平.誠實信用原則與法治的契合——作為憲法原則的誠實信用[J].河北法學,2004(7):7-12.

[17]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600.

[1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79.

[19][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較法總論[M].潘漢典,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37.

[20][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M].蔣自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106.

[21]曹剛.誠實信用:從道德到法律[J].學海,2004(3):172-176.

[22]梁慧星.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56.

A Rational Study on the Delay of Retirement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of Law, Morality and Value

NAN Wen-hua

(SchoolofPublicEducation,JiangsuUniversityofScience

andTechnology,ZhangjiagangJiangsu215600,China)

Abstract:As a complex of such elements as morality, law and value, the state is the policy maker, participant, referee and executive. It should abide by morality and law, otherwise it would lose its legitimacy and fall into the trap of “Tacitus”——the people will no longer trust and support one without mortality and never follow the regulations and rules made by the lawbreaker. Laborers work, pay relevant fe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licies, and retire at the statutory age. If the state’s retirement system varies too frequently, people will not know what to do. Delaying retirement rushly violates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and integrity and thus, is unacceptable. At the moment,we should take the “incremental” program.

Key words:law; morality; value; violation(編輯:李紅)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837(2015)06-0001-06

作者簡介:南文化(1968-),男,湖北黃岡人,江蘇科技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法學基本理論、管理哲學。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身份權(quán)制度研究”(11BFX027)

收稿日期:*2015-10-20 *2015-10-20

猜你喜歡
道德價值法律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讓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獻血”質(zhì)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用道德驅(qū)散“新聞霧霾”
讓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