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晶
(臺州學(xué)院教師教育學(xué)院,浙江臨海317000)
幾種魏晉南北朝小說輯校商兌
——以浙江臨海博物館藏汲古閣本《說郛》為參校
吳晶
(臺州學(xué)院教師教育學(xué)院,浙江臨海317000)
在魏晉南北朝小說輯佚中,天臺陶宗儀的《說郛》是重要來源之一。今通行的涵芬樓本《說郛》是張宗祥先生據(jù)六個(gè)明抄本整理而成,未能參校浙江臨海所藏汲古閣本《說郛》,難免有遺漏。汲古閣本《說郛》可對幾種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輯校補(bǔ)充工作有所推進(jìn)。
魏晉南北朝小說;《說郛》;陶宗儀;汲古閣本;輯校
魏晉南北朝小說在流傳中散失較為嚴(yán)重,后人多通過輯佚來重新整理。宋元以來,出現(xiàn)了《類說》、《說郛》、《古今逸史》、《津逮秘書》、《漢魏叢書》、《稗海》等一批叢書,對保留古小說作出了巨大貢獻(xiàn)。其中元末明初陶宗儀所編《說郛》因其年代較早、保存完整,輯佚價(jià)值較大。
陶宗儀(約1316-1403),字九成,號南村,元末明初臺州籍著名學(xué)者,自號“天臺陶九成”。陶氏一生勤于著述,留下了《說郛》、《南村輟耕錄》、《南村詩集》、《書史會要》等重要文史著作。其中,匯集漢魏至宋元各種筆記而成的《說郛》在陶氏生前并未刊刻,僅以抄本形式流傳。當(dāng)前通行本《說郛》是商務(wù)印書館1927年出版的一百卷本,由張宗祥先生據(jù)六個(gè)明抄本校理成書,世稱“涵芬樓本”。遺憾的是,當(dāng)年由于條件限制,張宗祥先生未能參考浙江臺州臨海所藏汲古閣六十卷本《說郛》(以下稱“汲古閣本”)。此書現(xiàn)藏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該館館長徐三見研究員曾撰專文研究。[1]此書為存世唯一首尾完整的《說郛》鈔本,其中很多文字可補(bǔ)正涵芬樓本,筆者曾有專文討論汲古閣《說郛》本《洛陽伽藍(lán)記》的版本價(jià)值。[2]本文試以汲古閣本為參考,對輯佚中以《說郛》為依據(jù)的其他幾種魏晉南北朝小說作一校補(bǔ),以求正于方家。
晉張華的《博物志》在流傳中多有散失。今本《博物志》十卷為宋代后輯佚,脫誤嚴(yán)重。范寧先生《博物志校證》(中華書局,1980年版)是目前較為完備的本子。輯佚中有多條采自涵芬樓《說郛》本《博物志》,但不少錯(cuò)漏未能校出,現(xiàn)據(jù)汲古閣本校訂(所列文本及編號依范寧校本):
21《.考靈曜》曰: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萬里,夏至地下南而東三萬里。
范校據(jù)《文選》注引《尚書·考靈曜》認(rèn)為兩“地”下均應(yīng)補(bǔ)“行”字。汲古閣本“北”、“南”后均有“游”字。對應(yīng)上文“地有四游”,“地上北游而西三萬里”較“地行上北而西三萬里”更符合語言習(xí)慣。
22.地以名山為之輔佐,石為之骨,川為之脈,草木為之毛,土為之肉。三尺以上為糞,三尺以下為地。
“糞”字可疑。范校:“疑‘糞’字是‘氣’字之誤,‘氣’初以音近誤作‘冀’,后又因形近訛作‘糞’?!贝苏f牽強(qiáng),汲古閣本作“”。古以封土成丘為,平者為墓。《方言》“:,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且大者謂之”“,”意為高地,因音形相近而誤作“糞”。
38.中央四析,風(fēng)雨交,山谷峻,其人端正。
“風(fēng)雨交,山谷峻”,汲古閣本作“風(fēng)雨交出,山谷峻峭”,與上下文為整齊的四字句。
45.和氣相感則生朱草,山出象車,澤出神馬,陵出黑丹,阜出土怪。江南大貝,海出明珠,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江南大貝,海出明珠”,前句無謂語動詞,范校疑“南”應(yīng)為“出”之誤,但無文獻(xiàn)依據(jù)。汲古閣本作“江南出大貝,海東出明珠”,文意完足。
135.麒麟斗而日蝕,鯨魚死而彗星出,嬰兒號而母乳出。
汲古閣本下接第140條“龍肉以醢漬之,則文章出?!倍咴瓰橐粭l。
144.魏文帝所記諸物相似亂者:武夫怪石以美玉……敵休亂門冬;百部似門冬;房葵似狼毒;鉤吻草與荇華相似。拔楔與草相似,一名狗眷。
汲古閣本“亂”后有“真”字,與稗海本同。“武夫”,汲古閣本作“武趺”,即“”,一種似玉的美石。“敵休”不詞,汲古閣本作“蚤休”,一種中藥?!败羧A”汲古閣本作“荇菜”,范校據(jù)《太平御覽》疑作“堇華”,實(shí)際上“荇”字不誤,“”為“菜”之誤。鉤吻草即斷腸草,與荇菜均為綠葉黃花。
162.人食燕肉,不可入水,為蛟龍所吞。
汲古閣本作“恐為蛟龍所吞”,表示一種可能性,文意恰當(dāng)。
167.陳葵子微火炒,令爆咤,散著熟地,遍蹋之,朝種暮生,遠(yuǎn)不過經(jīng)宿耳。
“散”汲古閣本作“撒”,義更確切。另,范校據(jù)《稗?!?、《說郛》認(rèn)為“熟地”應(yīng)為“熱地”,但查汲古閣、涵芬樓本《說郛》均作“熟地”,范氏可能偶誤。此“熟地”應(yīng)理解為營養(yǎng)豐富的土地,故能“朝種暮生”。
218.舊洛陽字作水邊各,漢火行也,忌水,故去水而加佳。又魏于行次為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復(fù)佳加水,變雒為洛焉。
“故復(fù)佳加水”汲古閣本作“故復(fù)去佳加水”,應(yīng)據(jù)補(bǔ)“去”字。汲古閣本“變”前有“又”,應(yīng)據(jù)補(bǔ)。
312.《異說》云:瞽叟夫婦兇頑而生舜。叔梁紇,淫夫也,征在失行也,加又野合而生仲尼焉。其在有胎教也。
“其在”汲古閣本作“在其”,義長。
南朝梁殷蕓的《小說》是我國古代第一部以“小說”命名的故事集。此書在明以后散佚,魯迅、余嘉錫從《太平廣記》、《續(xù)談助》、《紺珠集》、《類說》、《說郛》等書中輯錄成書。其中《說郛》為重要來源之一。(所引《小說》文本及編號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周楞伽輯本,以下簡稱“周本”)
關(guān)于標(biāo)題: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認(rèn)為:“此書首提‘秦漢魏晉宋諸帝’,知原本標(biāo)題如此”。汲古閣本第一條標(biāo)題為“秦始皇”,其后每條亦皆有小標(biāo)題。由此可知《小說》每卷有大標(biāo)題、每條有小標(biāo)題,眉目清楚。涵芬樓本大小標(biāo)題皆無,周楞伽輯注本《小說》每卷僅有大標(biāo)題,無小標(biāo)題。
1“.秦始皇”條:
汲古閣本“秦始皇”題下分為三條,記載三條有關(guān)秦始皇的軼事,涵芬樓本不分條,周本有三條但無“秦始皇”題。周本按語云:“此條據(jù)《說郛》二五輯錄,以《太平廣記》四〇八、《紺珠集》二、《類說》四九、《會稽三賦注》參校。惟此條所敘之事有三,《說郛》合而為一,今析而為三,以清眉目?!笨梢姟缎≌f》原文即是三條,后來方混為一條,周本的分割是有依據(jù)的。汲古閣本此三條歸于“秦始皇”下,應(yīng)更接近《小說》原貌。后面有“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諸題,條數(shù)不等,由此可窺《小說》原本面貌。
始皇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時(shí)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皆流血,至今皆赤。
第一句汲古閣本《說郛》作“秦始皇欲作石橋,過海觀日出處。”以文意言,“欲作石橋”更確,下文“時(shí)有神人能驅(qū)石下?!笨梢娮魇瘶蛭丛?,故曰“欲”。
5.……爛炳若列星而盈室焉……玉笛長二尺三寸……銘曰“昭華之管”。
汲古閣本作“盈”前有“光”字,文意完足?!坝竦选奔彻砰w本作“玉管”,對應(yīng)下文“昭華之管”,《西京雜記》亦作“管”。
9.武帝時(shí)……又作臥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fēng),其法后絕,至(丁)緩始更為之。
“本出房風(fēng)”意思不明,從上下文看,此處應(yīng)是人名,汲古閣本作“本出防風(fēng)氏”。防風(fēng)氏與禹同時(shí)代,《國語·魯語下》:“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fēng)氏后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jié)專車。”
41.對曰:“無足者,蓋乘舟而來,賜且至矣。”明旦,子貢乘潮至。
汲古閣本作“子貢乘舟至”,對應(yīng)上文“乘舟而來”。
44“.孔子嘗游于山”條:
原文應(yīng)為子路依次問“上士、中士、下士”殺虎如何,孔子依次回答。涵芬樓本子路問上士,孔子答以下士,顯有脫漏,周校語云《說郛》多刪節(jié)。汲古閣本首尾完足。
51.當(dāng)秦項(xiàng)之艱難,力不能負(fù)干戈,攜手逃奔,避役山草,倚朽若立,循木似濟(jì),遂羞青蠅盜聲於晨雞,魚目竊價(jià)於隨珠。
汲古閣本“力不能負(fù)干戈”下有“攜手外避,然商山草木奇特,若欲修身以齊家治國?!敝T本皆無,可備一說。
60.武帝幸甘泉,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目牙齒耳鼻悉盡具,觀者莫識。
汲古閣本“有蟲”下有“如血”,可據(jù)補(bǔ)。
魏晉南北朝(先唐)小說至少包括志怪、志人,若將地志也納入,《說郛》所收先唐小說將近百種,雖然大多數(shù)僅節(jié)錄幾條,但在輯佚中如吉光片羽、彌足珍貴,其中部分文字脫漏可用汲古閣本校補(bǔ)。
晉葛洪《西京雜記》:
汲古閣本所錄《西京雜記》與涵芬樓本、今本《西京雜記》不同之處是每條皆有標(biāo)題,依次為:吉光裘、苜蓿、玉匣、三云殿、內(nèi)殿、烽火樹、名果異樹、公孫弘、司馬相如、玉搔頭、杜夫人奕、爾雅、算術(shù)。
汲古閣本歸于前條“鬼母”下,與《漢魏叢書》本《述異記》同。同條結(jié)尾“三人被發(fā)而舞”,汲古閣本多“于廟廷”三字,《漢魏叢書》本亦無。
“蚩尤”條:
“今在冀州”下脫“有蚩尤人,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首。今冀州人掘地得髑”,汲古閣本、《漢魏叢書》本不脫。
“鏡湖”條:
涵芬樓本開頭脫“饒州”二字,汲古閣本、《漢魏叢書》本不脫。
“虎丘”條:
“吳王闔閭葬于吳縣,三月,有白虎居其上,號曰虎丘。”“三月”汲古閣本作“三日”,應(yīng)以“三日”為是,《越絕書》“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號曰虎丘?!?/p>
舊題漢班固《武帝內(nèi)傳》:被太上帝君敕詣玄洲,校定天元,正是暫住,如是當(dāng)還。
齋戒勤儉,鳴天鼓、飲玉漿、蕩華池、叩金梁,按而行之,當(dāng)有冀耳。
“蕩華池”汲古閣作“漱華池”,是。
凡十二事,何以總攝萬精,驅(qū)策百鬼。
“何以”汲古閣本作“可以”。依上下文,此處應(yīng)為陳述而非反問。
此句帶有結(jié)尾性質(zhì),涵芬樓本將之單列,汲古閣本前有“于是”接于前文。
“陳達(dá)”為“陳逵”之誤,汲古閣作“陳逵”。
晉張僧監(jiān)《潯陽記》:潯陽城東門通常有蛟為百姓害。董奉疏符一符投水中,少日,見一蛟死浮出。
“通”后脫“大橋”二字。汲古閣本不脫,與《太平廣記》卷四引同。
廬山西南有康王谷,又有北嶺。
汲古閣本此條作:“廬山西南有康王谷,又有北嶺城,天欲雨,輒聞鼓角瀟瀟之聲。”按,涵芬樓本將“天欲雨,輒聞鼓角瀟瀟之聲”接于《荊州記》:“雁塞北接梁州汶陽郡,其間東西嶺,屬天無際,雁飛”下,屬錯(cuò)簡。涵芬樓本卷四有兩部重出的《荊州記》,且將《荊州記》與《潯陽記》文字錯(cuò)竄,汲古閣本中了保留了原始面目。
晉羅含《湘中記》:九疑山,在營道縣北,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之。
依汲古閣本,“北”為“九”之誤,作“九山相似”?!短接[》卷四十一引同。
《襄陽記》:世紀(jì)荀巨伯遠(yuǎn)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賊知其賢,旋軍而還。
此條結(jié)尾脫“一郡獲免”,汲古閣本不脫。
《孝子傳》:義熙中,華寶父從軍,時(shí)寶八歲,其父語寶曰:“吾還,當(dāng)營婚冠?!敝迪剃枂蕘y,吉兇兩絕。寶年六十不冠,妻舉言流涕。
“妻”為誤字,汲古閣本作“娶”,斷句應(yīng)為“寶年六十不冠娶,舉言流涕”?!赌鲜贰罚骸伴L安陷,寶年至七十不婚冠?;騿栔?,寶輒號慟彌日,不忍答也?!?/p>
種種跡象表明,汲古閣本《說郛》很有可能是陶宗儀編輯的早期稿本,其不少文字尚未在傳抄中致誤。需要指出的是,汲古閣本并非處處皆佳,因抄工不佳出現(xiàn)的訛誤也相當(dāng)多,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在??敝袑ζ鋬?yōu)長處的利用。古小說輯佚整理是一個(gè)長期積累、后出轉(zhuǎn)精的過程,以上所作
文字考訂,希望能為研究者提供參考。
[1]徐三見.汲古閣藏明鈔六十卷本《說郛》考述[J].東南文化,1994(6).
[2]吳晶.《說郛》本《洛陽伽藍(lán)記》的版本價(jià)值[J].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9(1).
A Research on Compiling and Collating to Several Novels of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China——Based on“Shuo Fu”,a version from Jiguge in Linhai Museum
Wu Jing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Shuo Fu”,written by Tao Zongyi from Tiantai of Tai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ain resources for the collection of lost novels in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China.However,the popular version of“Shuo Fu”from Han Fenlou,sorted out by Zhang Zongxiang based on six hand-written copies in Ming dynasty,may leave out some information without reading and studying the version from Jiguge in Linhai.Therefore,this research on Jiguge version of“Shuo Fu”will promote the compiling and collating to lost novels of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China.
novels in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China;“Shuo Fu”;Tao Zongyi;verson of Jiguge;compiling and collating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2.007
2014-12-05
本文為2012年臺州市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課題“汲古閣本《說郛》所收魏晉南北朝小說文獻(xiàn)價(jià)值研究”(12GHB06)的成果。
吳晶(1980-),男,浙江臺州人,文學(xué)博士,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