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略論張申府的中西文化思想

2015-02-13 07:57:26劉孝連
關(guān)鍵詞:張申府中西文化文明

劉孝連

(華東師范大學 社會科學部, 上海 200241)

張申府(1893—1986),原名張崧年,字申府。他是近代著名的哲學家,主張解析辯證的唯物主義,“大客觀”與“具體相對論”是他哲學思想的核心;他是一位政治活動家,始終活躍于政治舞臺,先后參與了中國共產(chǎn)黨與民盟的創(chuàng)立,參加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以及一二·九運動等一系列活動;同時,他還是女權(quán)運動與新啟蒙運動的積極倡導者,主張文化救國。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折中中西”的辯證綜合文化觀,并試圖將羅素、列寧、孔子“三流合一”。張申府的中西文化思想,是對近代中國社會中西文化關(guān)系問題的積極和有力回應。他的這一思想從萌芽階段到最終形成比較成熟的理論,伴隨著中國的近代化,也伴隨著中西文化關(guān)系問題的日漸凸顯,及由其引起的廣泛、激烈論戰(zhàn)與交鋒。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張申府形成了自己獨到的中西文化思想。雖然,其中有繼承前人的觀點,但更多的則是他自己對于中西文化關(guān)系理論的創(chuàng)新。

一、近代西方文化傳入中國成為潮流

近代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西方文明便伴隨著西方侵略者的堅船利炮而傳到中國并產(chǎn)生著日益廣泛的影響。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始終與西方文明緊緊相連;近代許多進步知識分子為挽救民族危亡,不斷向西方學習,從器物、制度,再到文化,西方文明已經(jīng)成為當時的一股時代潮流。近代著名歷史學家蔣廷黻先生指出:“他們在歷史上發(fā)起了、推動了一個不可抑遏的潮流”[1]131。在這種形勢下,必然會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如何對待西方文化傳入中國?是接受,還是排斥?

近代不少知識分子都曾對這個問題做出過他們自己的回答。陳獨秀在1918年時曾指出“一切都應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陳獨秀《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新青年》1918年7月5卷1號)。與陳獨秀觀點不謀而合,胡適認為,新的潮流不可阻止,主張應該“全盤西化”,他在1929年的《中國今日的文化沖突》一文中表達了這一思想。他認為,抗拒西化在今日已成為過去,沒有人主張了。但所謂“選擇折中”這樣的議論,看上去非常有理,其實骨子里只是一種變相的保守論,有鑒于此,他宣稱“所以我主張全盤的西化,一心一意的走上世界化的路”[2]367。反之,也有梁啟超等持有相反的觀點,雖然他曾經(jīng)倡導西方文明,但他最終還是認為“只有東方文化才能拯救西方文化”,[3]118在他看來,甚至于許多西方學者想引入中國文化,“近來西洋學者,許多都想輸入些東方文明,令他們得些調(diào)劑”。[4]285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條件,二者的觀點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張申府關(guān)于近代西化潮流的觀點,大體可以從他的經(jīng)歷中得知。1906年,張申府進入順天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觸西方文化;1915年,新文化運動爆發(fā),受其影響,他與陳獨秀、李大釗等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并先后發(fā)表了《勸讀雜志》、《危險思想》等文章,借以宣傳西方民主、科學與自由的思想;1920年前后,張申府游歷歐洲,更直接地接觸到了西方文明的東西,與此同時,他還與羅素見面,研究羅素學術(shù)成果,并多次翻譯外國著作等等。因此,張申府對于西方文化是一種較為開明的態(tài)度,是屬于接受西方文明一派的。他主張應在順應潮流的基礎上,接受西方文化。張申府首先指出,世界是開放的,是通的,“世界是大通的,民眾是無國界的”[5]98,應該以一種開放的觀點和包容的心態(tài)去接納西方外來文化。因此,在他看來,“不論怎樣拒斥歐化,一部分的歐洲的東西是已經(jīng)拒絕不了的”[5]259。簡而言之,他主張我們要放大視野,在順應近代這股潮流的前提下,去嘗試接受西方文化;而不是逆流而上,一味地排斥西方文化。但張申府也不是主張對西方文化什么都接受,對那些籠統(tǒng)學習西方的人也進行了批判,指出“近來中國還有籠統(tǒng)地歡迎西方文化的,其實都在不識不知之中,作了帝國主義的宣傳隊了”[5]97。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在引進各種西方先進科學技術(shù)和管理經(jīng)驗的同時,西方的各種思想文化也涌入到了中國,正在對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這一趨勢,自1840年以來就已注定成為不可抗拒的趨勢。從這一點來看,20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的文化熱,主張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批判,借鑒學習西方文化,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而由此也伴隨民族虛無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傾向的出現(xiàn)。“歷史虛無主義本身是一種腐蝕性、滲透性、危害性很大的社會思潮。”[6]69因此,學習西方文化必須要與堅決反對這兩種錯誤傾向并行。

二、以革命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西方文化

“一部中國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沖突交匯的歷史?!保?]381近代以來,如何對待西方文化的問題一直貫穿于中國社會的始終。在近代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中,總有一些保守之士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認為西方的那些東西無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治,并以不適合中國國情、民情為由,一味地排斥西方文化;在他們看來,要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jié)必須以中國傳統(tǒng)封建思想為綱,祖宗之法不可變,“天不變,道亦不變”。

辛亥革命推翻了舊的封建君主專制,大多數(shù)人們的思想由此逐漸得到解放,對于西方文明的態(tài)度也逐漸在改變。自新文化運動開始,關(guān)于西方文化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以胡適、陳序經(jīng)等為代表的“全盤西化論”者,主張要全面學習西方,“西洋近代的文化的確比我們進步的多,它的思想也的確比中國的思想為高”,“今后中國文化出路,惟有努力去跑向徹底西化的途徑”。[8]8以辜鴻銘、杜亞泉等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義者,則批判、否定西方文明,極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這養(yǎng)育滋潤我們的東方文明,即便不比西方文明優(yōu)越,至少也不比它們低劣”(薩摩雄次《辜鴻銘論集》,皇國青年教育協(xié)會,1914年)。到了20世紀30年代,甚至出現(xiàn)了有關(guān)“中國本位文化”與“全盤西化”的激烈論爭。

在對待西方文化的問題上,張申府指出要以革命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西方文化。張申府在哲學上主張唯物辯證的原則,“一切都是對立的統(tǒng)一,一切都因矛盾而運動”[5]151,因此,他提倡以唯物的辯證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堅持理性與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我曾擬建議確定‘實’與‘理性’為立國之根本原則,文化政策之主導原則”[5]285,而建立在這些精神基礎之上的中西文化思想也就自然體現(xiàn)出了這樣的精神。他首先客觀地指出,東西方文明都存在著不足的地方,外來的東西不見得就是好的,“東方文明使人死氣沉沉。西方文明使人殺氣勃勃。要說要不得,同一樣的要不得。有什么不可破的理由,舶來的就一概是好的?”[5]62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強調(diào)了對待中西文化的看法與態(tài)度,指出“中國舊有的文明(或文化),誠然很多是要反對的;西洋近代的文明,也不見得就全該反對”,“我以為現(xiàn)代人對于西洋近代文明,宜取一種革命的相對的反對態(tài)度”[9]11。概括起來,就是首先應該對西方文化有個辯證客觀的認識,進而要采取一種革命批判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地看待中西文化,而不是對西方文化不加任何辨別地進行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一腳踢’與‘一包兜’的辦法是同樣要不得的”[5]63。

在多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今天,不是每一種思想文化,也不是某一種思想文化的每一方面都值得我們?nèi)W習。正確對待西方文化必須要有的放矢,區(qū)別對待,“要學習、借鑒和吸收西方現(xiàn)代文化中反映現(xiàn)代化過程中共同特征的一些積極的文化因子”[10]66,而對于不適應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的內(nèi)容,則必須要剔除。當然,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必然要采取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做法。

三、中西文化可以實現(xiàn)辯證綜合

中西文化關(guān)系的問題自近代以來,一直方興未艾。在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由于閉關(guān)鎖國政策的實施,西方等外來文化能夠進入中國的相對較少,這也就在客觀上決定了西方文化很少有機會能夠在中國產(chǎn)生較大影響。因此,那個時期中西文化關(guān)系的問題并沒有那么明顯。

自近代開始,伴隨代表西方文化東西的大量輸入,中西文化關(guān)系的問題也在日漸凸顯。從最初的林則徐與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即學習西方的東西以打擊西方,到洋務派的“中體西用”,“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shù)”(馮桂芬《校邠廬抗議》1861年),再到后來胡適提出的“全盤西化論”,以及王新命、陶希圣等為代表的“中國本位文化”,提出文化建設要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本位等,這些都是近代以來對于中西文化關(guān)系問題的重要體現(xiàn)??傊形魑幕P(guān)系的問題一直貫穿于中國近代社會的始終。

張申府有關(guān)中西文化關(guān)系的主張不同于以上的觀點,他提出了“折中中西”的辯證綜合文化觀。他認為,“中國最好的東西可以保持且廣大下去,西洋最好的東西也可以真正地移植過來”[5]259,進而實現(xiàn)中西文化的辯證綜合。中西文化,一個起源于“陸地文明”,一個起源于“海洋文明”,不同的起源模式,決定了它們是代表著不同的民族價值觀念和心理模式的,二者“只是時代的分別,不是地方的分別”、“二者其實并不相違背”。[11]88再者,由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內(nèi)部也存在著某些與西方近代文化相溝通、相銜接的因素,這些因素是富有活力的,它們在中國文化近代化的進程中也起了積極作用”[12]336,這也就決定了中西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實現(xiàn)融合。為此,張申府進一步指出“異種文化的接觸,可以產(chǎn)生一種新文化”[13]631,并認為當時的中國需要一種新文化,這種文化,“保守東方舊化說不可行。移植西洋舊化說不可行。機械地融合東西兩化說也同樣地不可行”[5]63-64,“所要造的文化不應該只是毀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接受外來文化,當然更不應該是固守中國文化,而拒斥西洋文化,乃應該是各種現(xiàn)有文化的一種辯證的或有機的綜合”[11]299,這樣的辯證綜合“既使西洋近代文化有了出路,也使中國舊來失傳的文化獲得新生”[5]691,這種新文化又被張申府稱為第三種文化。折中中西、辯證綜合,成為張申府中西文化觀最為突出的特點。

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需要中國自身的民族文化,也需要西方文化。雖然中西文化分別代表不同的價值觀念,但二者仍有其相同與互補之處,可以實現(xiàn)有效融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伴隨時代的發(fā)展,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已經(jīng)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環(huán),而西方文明的某些東西卻是更易被人接受,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因而,若二者可以互相借鑒、融合,不僅能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生機,也更利于當前我國的文化建設。“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鑒、相互補償中得到發(fā)展提高的,這是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保?4]前言

四、堅持文化上的中國化

近代社會中,先進的知識分子一直試圖通過向西方學習來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實現(xiàn)國家的強盛,但始終都沒有成功,中國社會仍是積貧積弱,民不聊生。而自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由于一些知識分子的推動與大力宣傳,在中國產(chǎn)生了日益廣泛的影響,并在其指導下產(chǎn)生了中國共產(chǎn)黨。由此,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究其原因,最關(guān)鍵的便是它適應了中國的國情,堅持了中國化的原則?!半x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保?5]534

張申府基于已有的經(jīng)驗和教訓,指出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必須堅持文化上的中國化?!耙环N異文化(或說文明)的移植,不合本地的土壤,是不會生長的?!保?1]299他堅信,外來的東西“用在中國就應該中國化,而且如其發(fā)生效力,也必然地會中國化”[13]304,“中國社會是中國社會。意思就是中國社會并不是西洋社會。解說社會的理論,用在中國便也應該中國化”,“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與西洋社會的發(fā)展不無大同的地方,但假定中國社會一定要走西洋的路子,是不合理的”。[13]306

而要做到文化上的中國化,明確文化建設的目的以及保持自己文化的獨立性就是十分必要的,“今日建立一種新文化,乃是為的自己,并不是為的他人。因此必須顧及自己民族的需要,適應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5]256,“必須保持自己獨立的地位,有自己獨立的價值”[5]366。進而,還必須要做到的就是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近代之所以會出現(xiàn)對西方文化的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思潮,一者是由于沒有對中國文化進行批判性的反思,二者則是由于部分國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沒有足夠的自信,換句話說,就是因為缺少必要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吾代表東洋社會之中國,當此世界潮流逆轉(zhuǎn)之時,不可不有所自覺與自信”[16]349?;趯v史和現(xiàn)實的認識,張申府首先強調(diào)了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的必要性,指出“不要以為就總不如人,或應該不如人”,“中國真正傳統(tǒng)人生哲學的一日之長,很可能就是今日世界文化的需要”。[5]691他還進一步批判一些崇洋媚外的人和不正之風,指出“中國近年有些人有一種只讀外來東西不讀本國東西,或不重視本國東西的風氣”,“這實在是一種要不得的毛病,應該革除的心理,不自信而奴化的表征”。[5]305他表示,要做到文化自覺,就要“本著最進步的觀點徹底檢討自己的文化,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理想”。[5]691

堅持文化上的中國化,在今天看來仍是十分重要的。西方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向中國輸出著自己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正在影響國內(nèi)的一些民眾,而這些價值觀念之所以會對民眾產(chǎn)生影響,關(guān)鍵在于適應了中國這些民眾的需要。同時,在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面對文化上的帝國主義,我們也必須要對自己的文化保持足夠的自信,畢竟我們自己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更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家園,很多內(nèi)容都是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0年代以來,學者們大多肯定,東亞經(jīng)濟在70—80年代崛起的諸多因素中,文化因素是其中之一,儒家倫理有助于東亞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保?7]56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反思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即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覺”,以真正實現(xiàn)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

總之,張申府的中西文化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在特殊時期在中西文化方面,包括對中西文化的態(tài)度、做法等的深刻反思。雖然由于種種原因,張申府在中西文化方面的一些主張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但這并不能否認它在當時所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同樣也超越了那個時代,因而也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對解決當前中國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問題上的一些不足,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1]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2.

[2] 胡明.胡適選集[G].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3] 朱洪.陳獨秀與東西方文化論戰(zhàn)[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1998(3).

[4] 梁啟超.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5] 張申府.張申府文集(第一卷)[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6] 梅榮政,楊瑞.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起與危害[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

[7]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8] 余定邦,牛軍凱.陳序經(jīng)文集[G].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9] 張申府.張申府學術(shù)文集[M].濟南:齊魯書社,1985.

[10]鄭一明.西方文化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3(1).

[11]張燕妮.張申府散文[G].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

[12]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3]張申府.張申府文集(第二卷)[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14]曹德本.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1.

[1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許紀霖,田建業(yè).杜亞泉文存[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7]關(guān)世杰.試論二十一世紀的中西文化交流[J].北京大學學報,1998(5).

猜你喜歡
張申府中西文化文明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漫說文明
書介:《中西文化關(guān)系通史》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02
張申府 肄業(yè)也能當講師
當代工人(2020年1期)2020-05-11 11:47:32
張申府:一個不該被歷史遺忘的中共建黨元老
時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0
對不文明說“不”
如何克服語言教學中中西文化差異
如何才能有飯吃
愛你(2016年8期)2016-11-26 05:48:32
文明歌
張申府
中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3-25 12:46:53
澜沧| 奉节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波密县| 安顺市| 三明市| 故城县| 娄底市| 图片| 瑞金市| 东阿县| 自治县| 白河县| 沽源县| 宜兰市| 邯郸县| 黔东| 元江| 宕昌县| 重庆市| 玉树县| 镇雄县| 大荔县| 岑溪市| 农安县| 五峰| 德兴市| 洮南市| 独山县| 黄山市| 广东省| 东乌珠穆沁旗| 华阴市| 太谷县| 永春县| 固始县| 仁寿县| 奎屯市| 抚松县| 三都|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