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厚生,衛(wèi)一萱
(1.太原師范學院 文學院, 山西 晉中 030619; 2.武漢體育學院 體育科技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文學】
生活是釀造藝術精品的沃土
——第一屆新田園詩歌大賽獲獎作品評析
衛(wèi)厚生1,衛(wèi)一萱2
(1.太原師范學院 文學院, 山西 晉中 030619; 2.武漢體育學院 體育科技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新田園詩新在哪里?首先新在詩人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今日中國農村嶄新的生活、嶄新的氣象,其次還新在展示了新時期農民的新思想、新觀念,展示了他們掌握自己命運創(chuàng)造全新生活的精神風貌。
新田園詩;嶄新的生活;嶄新的氣象;新思想;新觀念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全國文藝座談會,他在會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聽了習總書記的講話,筆者不由得翻開十多年前的一本獲獎詩集《全國第一屆新田園詩歌大賽獲獎作品集》,其濃郁清新的鄉(xiāng)土氣息伴隨著三中全會的春風撲面而來。雖然過去那么多年了,但是今天吟誦這些散發(fā)著泥土清香的秀麗詩句,那肥沃的田野、茁壯的禾苗、歡跳的牛羊、沸騰的村莊仍然會在眼前織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這部收集了107位詩人共125件精品佳作的詩集,將火熱的生活、凝重的歷史、輝煌的未來精心濃縮在方寸之間,今天仍然能從這動聽的詩句中讀出中國社會深刻變革的風貌,聆聽到中國億萬農民改天換地、脫胎換骨,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向理想的明天奮力迅跑的風采和英姿。
在文藝座談會上有藝術家講到,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chuàng)作的方法一千條、一萬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方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xiàn)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zhàn)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新田園詩集正是這樣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今日中國農村嶄新的生活、嶄新的氣象,讓人們從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人們不能忘記,在中國農村這塊廣闊的土地上千百萬的農民背負著歷史的重擔,被禁錮在小農經(jīng)濟圍構成的籬笆墻里,承襲著世代相傳的貧窮和落后。人民革命在全中國的勝利,土地改革的疾風暴雨曾使他們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土地,卻并沒有最終實現(xiàn)他們世代渴求的富裕之夢?!拔也桓易呓业拇迩f無奈的鄉(xiāng)親在很瘦的農田播種一年的祈求貧困的手在天空揮展等待天公的恩賜?!保ā督袢辙r民》)無需摘抄更多的詩句,往昔農民那刻滿年輪的皺紋,飽經(jīng)風霜和艱辛,帶著祈求和渴望的臉龐,已經(jīng)清晰如畫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而今天,這幅昔日的農村畫面已經(jīng)永遠成為陳跡,歷史的巨手正在翻開一幅幅農村生活的新畫卷。“松杉滿嶺接天碧油菜連坡鋪地黃幾縷青煙生瓦舍一枝紅杏露紅墻”(《春訪山鄉(xiāng)》)“蛙鼓蟬鳴天籟美漁歌譙唱晚風涼青錢疊水荷千葉綠水含煙柳成行一片金黃香稻熟豐收在望興飛揚?!保ā掇r村即景》)那幅幾千年前被陶淵明描繪過的豐衣足食的桃花源般的人間盛景,在今日的農民手里正在變成觸手可及的現(xiàn)實。千千萬萬個莊稼漢用自己勤勞而粗壯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令都市人羨慕不已的生活,“疲倦被翻到了土層底下睡夢在新居里孕育著希望老漢煙鍋里飄起了家常誰能辨菊香、糧香。”(《農家八月》)還有如《都市里的田園》、《喜鵲又回來啦》、《歡笑的田野》等等,真是每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農民埋在心底多少年、多少代想唱又沒能唱出的歌,今天,正縈繞在這希望的田野上,方興未艾。真該感謝這些飽含深情引吭高歌的詩人,他們在黨的文藝政策指引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為人民寫詩,為時代放歌。
新田園詩,還展示了新時期農民的新思想、新觀念,展示了他們掌握自己命運創(chuàng)造全新生活的精神面貌。“留女人頭戴哈墨鏡的是狗狗穿外文衫的是狗狗唱阿里巴巴說廣東話的是狗狗看《政治經(jīng)濟學》之類閑書的是狗狗。”(《狗狗》)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個正在萌動著現(xiàn)代意識,拼命追逐著時代潮流的青年農民的形象。他不僅將因襲了千百年的陳舊觀念遠遠拋在了身后,還用勤勞改變著貧窮的面貌?!鞍褍扇f塊人民幣種在傍古槐的黃土里一座小樓便茁壯成長起來。”如果說《狗狗》對現(xiàn)代意識的感情尚處在朦朧的自發(fā)意識狀態(tài),那么《等待開鐮》則濃墨重彩地塑造了肩負著凝重的歷史使命感的新時期的農民群像:“我們是共和國的主人我們懂得糧食的重量我們沿著歷史的走向一年又一年扎進田壟背負陽光揮動改革巨筆飽蘸科學墨漿在中國的農業(yè)卷宗上書寫長勢喜人的詩行?!边@就是新型農民,時代精神哺育出的一代新人。他們同一切舊思想、舊觀念、舊傳統(tǒng)的生活習俗和思維方式作最徹底的決裂,揮動巨手,書寫著共和國新的編年史,描繪著21世紀中國新農村的壯麗詩篇。
新時期以來優(yōu)秀的詩人們,遵循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扎根沃土,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以服務人民、服務大局為中心,不僅描繪和記錄我們正在發(fā)生的生活事件,還站在歷史的高度,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歷史事件進行深刻的反思,不斷掀起繁榮創(chuàng)作、體制創(chuàng)新的高潮,引導人們的思路沿著中國社會變革的走向和脈絡,在真理的高度上揭示變革的必然規(guī)律及其方向。新中國成立以來,也有很多詩人用動聽的詩歌歌頌過農村的新氣象,大躍進時期有詩人描寫人民公社糧食大豐收,說農民坐在高聳入云的糧囤上,“撕塊白云擦擦汗,就著太陽抽袋煙”。然而曾幾何時,歷史卻與詩人開起了玩笑:田莊荒棄,經(jīng)濟凋敝,甚至到了共和國元帥都要為之“鼓與呼”的地步。多少年來,我們的詩人一直在執(zhí)著地歌唱,卻怎么也唱不圓那富裕的夢。當歷史進入到了21世紀,古老的農村經(jīng)濟生活才真正開始翻天覆地的變化,向嶄新的今天走來。這究竟是因為什么?這些關注中國農村命運的詩人們,站在時代的高度,用詩的形式高屋建瓴地作出了歷史的回答。如《春播曲》:
三中全會給咱鋪下這大好時光
誰愿意荒蕪了這黨的心意
播啊,播下一串串閃光的汗珠
播啊,播下一行行灼熱的詩句
播啊,播下一斗斗致富的膽量
播啊,播下一片片金色的希望
更為可貴的是《啊,戲臺》、《小店春暖》等作品并沒有將視角僅僅停留在對三中全會的贊揚,而是用更加深沉和嚴峻的目光審視建國以來農村發(fā)展變化的全部歷程,用聚焦和折射的手法展現(xiàn)了農村根本性變革的深刻背景。如《啊,戲臺》:
民國十八年
赤地千里籠罩著旱災
鄉(xiāng)親們抬著龍王爺四鄉(xiāng)巡游
香煙貢獻把它請上戲臺
在那火紅的年代
吃完冰碴飯的人們,頂著呼呼的北風
一聲大吼,把牛鬼蛇神綁上了戲臺
今天,我又登上了小山莊的戲臺
這戲臺,用富裕的磚瓦新蓋起來
寬敞明亮像鄉(xiāng)親們舒暢的胸懷
大紅宮燈,放射出人心喜悅的光彩
詩中三次提到戲臺,折射出三個不同的時代,這已不是原始意義上的戲臺,而是上演著波瀾壯闊的人生話劇的歷史舞臺,是中國農村走過風風雨雨發(fā)生必然變革的歷史見證。再如《開放吧,山丹丹》:
風雪里嬰兒哭吮著苦澀的乳汁
寒霜中癡呆的眼睛盯著遠方
啊,隊長帶人把她家里果樹燒光
割掉了尾巴
她卻餓了肚腸
春風把她吹進幻想中的天堂
白兔換來了砂糖,鮮蛋變成了牛羊
屋后果樹,房前花墻
啊,希望又照亮她的目光
這些詩歌書寫的已不僅僅是對過去日子的紀錄,而分明凝聚著對歷史與時代沉重的思考。吟誦著這樣的詩句,凝重的歷史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會油然在我們的心頭升起。
《全國第一屆新田園詩歌大賽獲獎作品集》雖然離我們已經(jīng)有點遠了,但是其鮮明的藝術特色,今天仍然使詩集煥發(fā)出耀眼的光彩。翻開詩集,古樸而又清新,滄桑又不乏清純,凝重和著曠遠,冷峻又透出熾烈的詩風撲面而來,縈繞在耳際眼前,使人仿佛置身在姹紫嫣紅的百花園中,令人心曠神怡。新田園詩在形式上多樣化,不拘一格,琳瑯滿目,有自由體、格律體、民歌體、散文體等等,真的是各類詩體一應俱全,展示著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喜人景象。語言的風格也多種多樣,有的散發(fā)著濃郁的泥土清香,有的浸潤了遼遠深邃詩風的現(xiàn)代派語言,佳句警句、樸韻華韻不勝枚舉,但給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樸實無華、明朗清新的民歌語言,無論是寫人敘事、吟景抒情都散發(fā)著真誠、清麗、樸實親切的泥土芳香,給人一種聽著有音、聞著有香、看著有色的質樸醇厚的滿足和愉悅。如《高原上的漢子》就寫出了一個樸實憨直的莊稼漢的形象:
端起小罐罐歇在山梁梁
手里捧著個高原的太陽
攥一把汗水甩進山溝溝
腳下的路如今好寬好暢
山窩窩的火焰越燒越旺
啊,高原上的漢子
高原上的太陽
無論誰讀到這樣的詩,都會嗅到詩中散發(fā)出的高原農家氣息,樸實無華很像群眾中流傳的大實話大白話,其實又不是,它剛毅渾厚,凝聚著千鈞力量,山溝溝、山梁梁、山窩窩那農家的風景,莊稼漢的形象都猶在眼前,樸實而厚重,腳下的路、山窩窩的火焰又分明讓人感到莊稼漢心中滾燙的激情,與向著太陽飛奔的希望和理想,這是多么寬厚的高原漢子的胸膛。這樣的詩真的是從生活之土中陶洗出來的精華,從民族氣質中升華出來的絕唱。讀這樣的詩,真正感受到,生長在高原上的詩,就是染著泥土的赭黃顏色,呼著莊稼漢們勞作奔波的喘息,唱著恢弘之歌的中華民族的脊梁和靈魂。詩人艾青曾經(jīng)說過:“詩,永遠是生活的牧歌”,后來他又說:“用一個純粹農民的眼光看中國的農村”。創(chuàng)作新田園詩的詩人們就是用純粹的農民的眼光看中國的農村,把根扎在農村生活的沃土上,那里是詩歌生活的本土和原鄉(xiāng)。如果詩人不去描繪這片廣袤的田園和土地,不去關注那些正在為掙脫世世代代貧窮、愚昧、落后而拼搏奮斗的父老鄉(xiāng)親,不去為他們改天換地書寫新的壯舉而引吭高歌,那就是新詩的悲哀,就是詩人最大的忘本。
新田園詩大賽組委會主任江風在談到此次活動時說:我國是一個詩的王國,用詩歌的形式反映時代的變遷,是我們當代詩人的歷史責任,我希望詩人們用詩歌這一形式,持續(xù)地大力反映農村的新人新事,新的精神面貌,鼓舞當代,激勵來者,以無愧于我們偉大的時代。參加大賽的作者們都表現(xiàn)出令人敬佩的熱忱和責任心。一等獎獲得者詩人張崇光在自己的詩中,用沉重的筆觸、深深的感情,展示父輩生活的艱辛,謳歌勞動創(chuàng)造的偉大。他將勞動的步子與歷史的進程重疊在一起,表達出詩人凝重的富含哲理的思想。如果沒有對平凡生活的積累和體驗,沒有辛勤汗水對詩歌幼苗的澆灌,是不可能獲得如此成就的。還有許多來自城市的作者,他們打起背包,來到田間地頭,與農民一起生活,一起勞動,耳聞目睹農村的巨大變化,親身感受農民的真實感情,不斷地向農民學習,從而寫出更貼近農民的新田園詩。因此可以說,新田園詩集是綻放在現(xiàn)實生活土壤上的一朵奇葩,是由現(xiàn)實生活的果漿釀造出來的一杯美酒,它昭示著我們的詩人應該響應時代的召喚,把心貼在人民的胸膛上,把根扎在生活的土壤中,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全身心投入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事業(yè)中,就能不斷寫出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現(xiàn)實生活的新田園詩。
生活真正是釀造藝術精品的沃土。
【責任編輯 馮自變】
2015-02-10
衛(wèi)厚生(1949-),男,山西陽城人,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 衛(wèi)一萱(1994-),男,山西陽城人,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本科生。
1672-2035(2015)03-0082-03
I207.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