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翻拍”是與非的評價主體應是孩子
這是一個萌娃風行的時代,各種寶寶秀和萌娃照鋪天蓋地,讓人應接不暇,刺激著我們的敏感神經。近日,隨著電視劇《何以笙簫默》的熱播,翻拍該劇“幼兒版海報”的活動在不少地區(qū)盛行,引發(fā)了人們的熱議。這究竟是一種熱愛孩子的新潮,還是一種行為觀念的誤導,大家莫衷一是。那么,究竟有沒有一個孰是孰非的評判標準呢?
稍加總結,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此類活動,大家爭論的焦點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會不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二是究竟有沒有意義。
一次短暫的萌娃翻拍劇照活動,究竟會不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的確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難以驗證的命題。其實,那些飽受非議的寶寶秀和萌娃照,常?;蚨嗷蛏賻в幸恍俺扇嘶钡脑掝}或儀式,如愛情、婚禮等。而對于那些扮演和翻拍明顯適合幼兒年齡的劇目或故事,如《藍精靈》《七個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等,則很少有人發(fā)表異議。由此可見,是否符合孩子特定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是公眾判斷這類活動是否恰當?shù)闹饕獦藴省R环矫?,我們的確不能犧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來滿足成人的各種需求。這就要求成人在舉行類似活動之前,仔細評估一下自己的主觀需求和行為方式是否適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是否會導致一些明顯的或潛在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對于像上述這樣的翻拍劇照活動,我們也不必過于敏感、妄加指責或貿然否定。在幼兒的世界里,它們或許就如“過家家”游戲。談虎色變的陳規(guī)俗念或成人自居的文化意識,同樣會讓孩子的世界少了許多童真與樂趣。
帶著這樣一份包容,再來看這類活動究竟有沒有意義。對于絕大多數(shù)家長和教師來講,讓孩子體驗一段難忘的經歷、讓孩子享受一份愉悅的情感,是活動的初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活動是難能可貴的,孩子們的開心笑顏足以證明一切。因此,并不是每個親子活動或師幼活動都要有“教育意義”才值得稱道,這個意義的評價主體應該是孩子,孩子的愉悅體驗就是最大的意義。當然,那種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甚至用犧牲孩子的健康來滿足成人虛榮與娛樂的活動與行為,必須加以批判與制止。
尊重孩子的需求與選擇,顧及孩子的特點與感受,萌娃之風就不再是霧里看花的迷境,也不再是莫衷一是的輿論。
(《中國教育報》2015年2月8日魏勇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