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
例談文學作品解讀教學設計與反思
周婧
近年來高考中頻繁出現(xiàn)關(guān)于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高中英語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以2011年浙江省高考英語卷閱讀理解D篇為例,開設英語閱讀公開課,圍繞“文學作品解讀”,從高考命題的考查方式解讀文學作品,帶領學生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學會欣賞和考查的方法與過程,增加情感的積累。
文學作品解讀;高考閱讀理解;情感積累
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的目標總體描述中,七級要求為能讀懂供高中學生閱讀的英文原著簡寫本及英語報刊,九級要求為能借助詞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語言技能目標(九級)明確要求,能閱讀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節(jié),了解主要人物?!督K省普通高考英語考試說明》在語言運用的閱讀總體要求中明確指出:考生要能讀懂簡易的文學作品并回答相關(guān)問題。這些都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英語教師對高中英語文學作品閱讀教學重新審視。
文學作品是以語言為載體,通過場景描寫和情節(jié)沖突來表達人物的情感、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在具體的意象描寫中反映抽象的價值觀。所以我們解讀的不僅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后所隱藏的情感以及情感背后傳達出來的價值觀。
筆者調(diào)查了市面上某一高考模擬試卷閱讀理解題的D篇,共38篇,其中文學作品有18篇,占了47%。由此可見,文學作品逐漸與試題結(jié)合,向高中英語課堂滲透(丁琳2013)。筆者又查閱了近十年全國各省高考英語試題,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試題也為數(shù)不少,其中浙江省試題尤為突出,因此筆者以2011年浙江省高考英語卷閱讀理解D篇閱讀材料為例,開設了一節(jié)文學作品解讀課,與其他經(jīng)驗豐富的英語教師和專家進行了交流學習。
(一)教材分析
2011年浙江省高考英語卷閱讀理解D篇源自The 30th Anniversary Reader’s Digest Reader:A Selection of Memorable Articles Published by the Reader’s Digest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這本書中第38頁Frances Fowler的標題為The Day We Flew Kites的文章,講述了作者孩提時期一次放風箏的經(jīng)歷,這個甜蜜的經(jīng)歷對作者本人和其他人都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使作者領悟到了親情的重要性,能夠正確處理女兒的要求,也使當年的小男孩能夠從容度過在戰(zhàn)俘營里的日子。幾乎每個人在童年時期都放過風箏,也的確感受到放風箏帶來的快樂,然而作者筆下的風箏,不僅“放”出了歡聲笑語,更“放”進了大家的心坎里——美好的記憶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中。作者前后一共為讀者描繪了三個相對獨立卻有彼此關(guān)聯(lián)的場景,分別為the sweet family memory of flying kites,the influence on the author和the influence on the little boy。筆者決定引導學生從文學作品的元素入手,分別分析這三個場景,同時將高考閱讀理解原題融入其中,使學生既感受到人物的情感、領略到語言的魅力,又能體驗原汁原味的高考題。
(二)教學目標
1.語言技能目標
(1)學生能夠了解閱讀文學作品的方法。
(2)學生能夠運用閱讀文學作品的方法去分析文中三個場景。
(3)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高考對文學作品閱讀理解的考查方向。
設計意圖:
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語言技能目標(八級)中明確要求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在語言技能目標(九級)中明確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節(jié),了解主要人物。因此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了解閱讀文學作品的方法,并嘗試運用所學方法分析文本。學生對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目標是否達成,最終會在高考中得到檢驗,所以筆者認為有必要讓學生感受到高考對此的考查。
2.情感目標
(1)學生能夠透過文本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2)學生能夠通過感受人物的情感而增加自己的情感積累。
設計意圖:
新課程明確提出要實現(xiàn)“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然而在目前高中英語課堂中,不少教師迫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偶有忽視對學生情感意識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存在,本節(jié)課所解讀的文本情感是關(guān)于家庭歡樂回憶對人的影響深遠,易于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
(三)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從文學作品元素的角度分析文本。
2.學生能夠了解高考中文學作品類閱讀理解如何考。
3.學生能夠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了解甜蜜的家庭經(jīng)歷對人一生的重要性。
(四)教學難點
1.對于高考中文學作品閱讀技巧的點撥。
2.引導學生理解親情的重要性,做到情感的積累。
(五)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任務型教學法,結(jié)合合作學習法,給學生分配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使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一)步驟一:導入(4m)
向?qū)W生展示一幅照片,請學生對照片進行描述。
問題:“Can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
In the picture,there’re lots of people flying a giant kite.They are celebrating a festival called Sagami Giant Kite Festival.Have you ever flown kites?
提供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分享自己放風箏的經(jīng)歷。
1.Have you ever flown kites?
2.Whom did you fly kites with?
3.How about that day you flew kites?
4.Were you happy?
設計意圖:
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對課堂成效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讓學生描述一幅放風箏的圖片,喚起學生放風箏的記憶,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口頭表達的情境,搭建分享經(jīng)歷的平臺,又在無形中促使學生體會美好記憶,激發(fā)了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
(二)步驟二:了解文學作品的要素(5m)
學生聯(lián)系四個輔助的問題及自己經(jīng)歷的描述歸納出文學作品的六大要素:
Setting+Characters+Plot+Feeling+Symbolism→THEME
設計意圖:
根據(jù)Robert Anderson,John Malcolm Brinnin等學者在1993年聯(lián)合出版的Elements of Literature,結(jié)合高中生的英語水平及對文學作品解讀的能力,筆者將文學作品簡單歸納為setting,characters,plot,feeling,symbolism,theme六大要素,并形成一個公式,便于學生理解分析文學作品的方法,在閱讀文本時自覺關(guān)注這六個要素。
(三)步驟三:分析文本(18m)
1.要求學生將文本分成三個場景,并概括每一個場景:
Scene 1—Para:____
Scene 2—Para:____
Scene 3—Para: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尋找過渡句“The years went on.”和“Another decade passed.”對文本劃分場景,培養(yǎng)學生篇章結(jié)構(gòu)的意識。引領學生有意識地把握篇章結(jié)構(gòu),有助于學生在分析文本時抓住主要情節(jié)。
2.場景一:
(1)Setting:____
(2)Characters:____
(3)Plot:____
(4)Point of view:____
在分析情節(jié)時關(guān)注“On the way we met Mrs. Patrick,laughing guiltily as if she were doing something wrong,together with her girls.”融入高考原題:
56.Mrs.Patrick was laughing guiltily because she thought____.
A.she was too old to fly kites
B.her husband would make fun of her
C.she should have been doing her housework then
D.her girls weren’t supposed to play the boys’game
設計意圖:
此題有關(guān)人物情感,引導學生通過文本第一段中的背景描述“As always,it was a busy one for‘Six days shall you labor and do all your work’was taken seriously back then.”了解七天要有六天認真工作是當時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給Six days shall you labor and do all your work加引號是為了凸顯這一背景,而接下來的情節(jié)是本該忙碌工作的母親和鄰居Patrick夫人領著女兒去看放風箏。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很輕易地通過文本解讀,理解人物的情感。
在分析觀點時關(guān)注“I think we were all beside ourselves.”“Perhaps it’s like this in the kingdom of heaven.”“I felt a little embarrassed.”“I locked the memory up in that deepest part of me where we keep‘the things that cannot be and yet they are’.”融入高考原題:
57.By“we were all beside ourselves”in paragraph six the writer means that they all.
A.felt confused
B.went wild with joy
C.looked on
D.forgot their fights
設計意圖:
此題為詞義猜測題,涉及情節(jié)與作者的情感。此處的情節(jié)是父母加入孩子一起放風箏,學生在閱讀時很快就抓住了“Parents forgot their duty and their dignity;children forgot their everyday fights and little jealousies.”這句話,并且解讀到位。此時筆者乘勝追擊,要求學生進一步理解“‘Perhaps it’s like this in the kingdom of heaven,’I thought confusedly.”如此快樂美好的生活讓人不禁認為天堂就是這樣。這句話也是用來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但表述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學作品語言的形象性。
58.What did the writer think after the kiteflying?
A.The boys must have had more fun than the girls.
B.They should have finished their work before playing.
C.Her parents should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m.
D.All the others must have forgotten that day.
設計意圖:
此題考查作者情感,“I felt a little embarrassed.”非常直接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體現(xiàn)了文學作品語言的情感性,提示了作者前后情感的沖突的原因,因此學生很容易選出答案D。
筆者提出如何理解“I locked the memory up in that deepest part of me where we keep‘the things that cannot be and yet they are’.”這句話是文本中較難解讀的句子之一,學生需要特別關(guān)注“the things that cannot be and yet they are”(這成了秘密,但是正是因為秘密才會更加難以忘懷吧)。
3.場景二:
(1)Setting:____
(2)Characters____
(3)Plot____
分析情節(jié)時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沖突——作者起初不同意帶自己女兒去公園,但在聽了母親的話“Do you remember that day we flew kites?”之后又同意了,此時融入高考原題:
59.Why did the writer finally agree to take her little girl for an outing?
A.She suddenly remembered her duty as a mother.
B.She was reminded of the day they flew kites.
C.She had finished her work in the kitchen.
D.She thought it was a great day to play outside.
設計意圖:
此題考查學生對情節(jié)的理解,母親的話開啟了作者的記憶之門,“The locked door flew open and with it a rush of memories.”往日美好的回憶充斥在作者的思緒中,意識到甜蜜回憶的的重要、親情的無可取代,于是作者欣然答應女兒的要求。學生理解情節(jié)的同時對家庭的情感也得到共鳴。
4.場景三:
(1)Setting:____
(2)Characters:____
(3)Plot:____
分析情節(jié),發(fā)現(xiàn)文章的最后一個沖突:小男孩靠著自認為只有自己記得的美好回憶在戰(zhàn)俘營里存活下來。此時融入高考原題:
60.The youngest Patrick boy is mentioned to show that____.
A.the writer was not alone in treasuring her fond memories
B.his experience in POW camp threw a shadow over his life
C.childhood friendship means so much to the writer
D.people like him really changed a lot after the war
此題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與主題相關(guān)聯(lián),并不是只有作者一人珍惜那段記憶,美好的回憶對所有人都很重要,這是支撐渡過難關(guān)的情感依靠。
(四)步驟四:總結(jié)文學作品的特點和高考中文學作品類閱讀理解的考查方法(7m)
通過閱讀文本以及文本分析,觀察文學作品的特點,包括段落特點和語言特色。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ry works:
(1)Paragraph:____
(2)Language:____
In the text,there are only 632 words,but totally there are 15 paragraphs,and meanwhile each paragraph is very short,some paragraphs just containing one sentence.
設計意圖:
在這樣的提示引領下,學生很容易得出段落多而短的特點。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在筆者的帶領下賞析了一些句子,并針對已提及的文學作品語言特色進行了回顧總結(jié)。
How to set questions about literary works in tests:
(1)related to plot
(2)related to character’s mood
(3)related to plot and mood
(4)related to theme
為了使學生無障礙地了解高考文學作品閱讀理解考查方法,筆者在此呈現(xiàn)出題的方法,請學生將課堂上出現(xiàn)的高考原題與各個出題方法進行對應探究。
(五)步驟五:情感升華(10m)
由于本節(jié)課結(jié)束后的第二天就是父親節(jié),所以筆者設計了sharing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就“我要在父親節(jié)為父親做什么”進行討論,思考如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創(chuàng)造甜蜜的回憶以增進親情。
設計意圖:
教育離不開情感的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情感的教育(劉俊報2012)。要實現(xiàn)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就更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完成這個任務,可以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以及自己對父母的愛,加深對親情重要性的感悟,意識到自己需要對父母的情感予以回饋。
(六)步驟六:作業(yè)(1m)
通過復習課上所學的解讀文學作品的方法與技巧,完成另一篇文學作品類的閱讀理解題。
設計意圖:
要想檢驗學生課堂所學,課后針對性的練習是必須的,因而筆者安排了另一篇文學作品類閱讀理解作為課后作業(yè),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劉亞云2015)。
總體而言,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在最后的情感升華部分,學生的反應更是超過了筆者的預期。課堂教學集中于文本的理解與應試技巧相結(jié)合,教師指導學生更好地應對高考。同時,幫助學生得到情感層面的體驗,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人物情感的解讀上,幫助學生進行情感積累。
(一)賞析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
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在于材料選用了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而且是高考閱讀理解原題,讓學生零距離接觸高考中的文學作品。通過閱讀教學,學生感受和了解了文學作品的賞析策略以及高考對于文學作品閱讀的考查方式。
(二)努力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
情感積累是另一大閃光點,現(xiàn)在的高中生由于繁重的課業(yè)而缺乏時間、精力等去用心感悟生活,有情感缺失的現(xiàn)象。人的情感一是來源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二是來源于別人的經(jīng)歷。閱讀文學作品就是積累情感的途徑之一,借助作品中的人物去感受生活、積累情感。本節(jié)課除了讓學生收獲知識技能,還喚醒了學生的情感意識。
(三)學生的主體性有待加強
當然,無論筆者多么精心充分地備課,實際課堂上的效果與預設之間還是會有一定的差距。正所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教師需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比如,在分析文本時,筆者準備帶領學生分析第一個場景,再由學生自主完成第二個和第三個場景。但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自主分析的速度較慢,課堂節(jié)奏略有拖沓,為了節(jié)省時間,筆者做了更改,三個場景均以筆者引導為主。
引用文獻
丁琳.2013.探索高中英語文學作品閱讀課教學模式[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9).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2013.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說明[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03.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劉俊報.2012.淺談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大觀周刊,(4).
劉亞云.2015.例談初中英語閱讀課有效教學設計的要點[J].中小學外語教學,(8).
盛偉.2012.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十“Pride and Prejudice”教學設計[J].教材研究,(8).
張春開.2012.淺談英美文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英語教師,(4).
作者信息:225800,江蘇揚州,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寶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