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
他人即地獄/張友文
———《黃金時間》導讀
張友文
喬葉《黃金時間》中的丈夫突發(fā)腦溢血,瀕臨死亡。妻子見證了丈夫生命的消逝,卻見死不救,個中原由是什么?這個謎一直牢牢地吸引讀者一路看下去。細讀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位女主人公對相守多年的丈夫早已情斷義絕,巴不得他早死,解脫自己,獲得自己余生的“黃金時間”。
實際上,這對夫妻結婚當初相敬如賓,感情甚篤。可幸福的時光是短暫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夫妻激情不再,矛盾潛滋暗長,結果弄得兩個人心里隔膜越來越大。如她對他的關心是出于真心和好意,卻得不到他的理解,他反倒認為她是干涉自己的自由。譬如她勸他飯后不要在沙發(fā)上睡覺,他卻說:“你不知道這么睡有多舒服。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你應該尊重我的喜好。”是的,人的存在是自由的,畢竟人人都有“為自我”的自由選擇權力,她不得干涉他的自由?!耙凰查g,她下了決定:尊重他的喜好,從今天開始。何況他的話聽起來也有理。難道他不能有睡沙發(fā)的喜好嗎?難道這喜好就不該被尊重嗎?他沒錯。那么,是誰錯了呢?她想。突然,她對自己的日子充滿了鄙視和厭倦?!?/p>
從此,夫妻二人慢慢地陷入冷戰(zhàn)的境遇,兩個人關系由冷漠、麻木、厭惡甚而演變?yōu)槌鸷?,正如文中所言:“他是早已?jīng)死了,在她心里?!迸叮∷c他的婚姻徒具一個空殼,早已名存實亡,可謂“哀莫大于心死”。
從她發(fā)現(xiàn)丈夫病發(fā)臥于衛(wèi)生間到不能動彈為止,這一時段堪稱搶救的黃金時間。在這寶貴的時光里,她并沒有幫他向醫(yī)生求救,而是用看電視、讀書、洗澡等方式打發(fā)時光。這些情節(jié)和細節(jié)不免制造震顫效果,豐富該文本的文學性。與此同時,我們還會從這些文字中判定這個女人非常冷酷,心腸太狠,不具人文關懷意識。
話又說回來,當初夫妻關系沒有惡化之前,她可是時時處處為他考慮。只是后來她覺得兩個人之間沒有了溝通的可能和必要,她才終止對他的關心。因此,不能一味地指責和非難她。她也曾憧憬幸福生活,渴望激情生活,可他斬斷了她的“情”根。小說中有一處寫道:“她打開電視,一個電視劇剛剛開始第二集,叫《在一起》,看名字就是家庭情感劇?!边@一段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實際是經(jīng)過作者精心設計的,這是她的一種心理投射。言外之意她希望和他“在一起”,可是自己無能為力,也可說是一種反諷的寫作手法。接下來的電視情節(jié)更是與其內心不謀而合。如“還是看她的《社會與法》吧,正播著扣人心弦的‘女監(jiān)檔案’。一個鄉(xiāng)村女人,生了兩個孩子,和老公的感情本來就不好,做了結扎手術后更是被老公經(jīng)常打罵?!悴荒苌?,倒貼錢都沒人要你?!绷?,偷了人,為了證明自己不用倒貼錢也有人要。老公發(fā)現(xiàn)了,說要殺了她,她又慌又怕,就先把老公殺了,用一包老鼠藥。這愚蠢的女人。”她從這個法制節(jié)目中吸取教訓,絕不像那個愚蠢的女人一樣親手殺死他。盡管她從內心來說巴不得他早死。于是她那“不作為”的見死不救就顯得合情合理。
她的“不作為”是一種自由選擇,正如她喜歡看電視“可以自由選擇”一樣。談到“自由”二字,便可以合上小說,回到現(xiàn)實中來。此小說揭示了殘酷的生活本相,道出了“他人就是地獄”(薩特的《禁閉》)這一命題。由此可見,《黃金時間》是真實的,它反映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即湊和式的婚姻并非個案。在“家和萬事興”的傳統(tǒng)重壓下,在“忍”字上面一把刀的因襲下,多少國人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名聲,不惜犧牲個人的幸福,過著沒有感情,沒有尊嚴,沒有質量的生活。
因此,此文本就不僅僅被當作一篇解構愛情的小說,而是一個介入生活、追問自由的哲學故事,蘊含著現(xiàn)代主義的因子。
薩特在著作《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把“自由選擇”分成“善的自由選擇”、“積極的自由選擇”和“惡的自由選擇”、“消極的自由選擇”,并且表明自己的立場:肯定前者,否定后者。《黃金時間》中的她不對丈夫施救,她的“不作為”也是自由選擇,只不過是“惡的自由選擇”,不為薩特所肯定,也為讀者所不齒。
薩特說,“文學把你投入戰(zhàn)斗;寫作,這是某種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開始寫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經(jīng)介入了”(柳鳴九《薩特研究》)。換言之,作家必須介入生活,不能對現(xiàn)實袖手旁觀。這么說來,《黃金時間》并非標榜人文精神的失落,反倒是以另一種形式來張揚人文精神。
張友文,文學評論家。全國公安文化理論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理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現(xiàn)供職于湖北警官學院;已出版四部公安文學評論專著:《點擊公安文學》《聚焦公安文學》《盤點公安文學》和《回望公安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