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鋒
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劉永鋒
當下語文教學發(fā)展要求:教師必須在學習中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解讀、探究文本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閱讀學習的主體。于此,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相應便成為我們語文教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行為進行定位,以期進一步提高我們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在閱讀和閱讀教學的目標認識方面存在一些偏頗,這直接影響閱讀和閱讀教學的效率。我始終覺得,學生語文學習的目的不外乎兩個:一是“顯性目的”——“理解能力”(聽和讀)和“表達能力”(說和寫);另一個是“隱性目的”——人文素養(yǎng)。這樣說來,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應是我們語文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行為進行定位,以期進一步提高我們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考試大綱》對閱讀作出四種能力方面的要求:1、理解,指領會并能作簡單的解釋;2、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3、鑒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4、探究,指探討疑點難點,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
落實到閱讀教學中,應試教育使我們的學生和教育者把閱讀作品簡化為幾個人物名稱與情況概況,在有意與無意中消解閱讀作品的內(nèi)涵?!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交流的過程,是一次與不在場的或者死去的當事人的心靈的對話。”(普魯斯特語)這種對話的要求必須是真誠而適宜的。
閱讀是一種情緒的交流,當應試教育的倡導者們將閱讀作品肢解成一堆失去生命力與美感的知識時,我們尤其要強調(diào)將閱讀作品尤其是文學作品作為完整的形象體系去進行感性化閱讀,從而喚醒我們的美感去應和作家的生命體驗。
閱讀的感性化或者說是感性化的閱讀,能促進我們對閱讀作品的行文語感與精彩的直觀性把握。伴隨著情感運動的語感是作家們最富于獨創(chuàng)性的表現(xiàn),善于閱讀的人應由此入手進入作品深層內(nèi)核。一部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是通過行文的語感與情彩體現(xiàn)出來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個性化的閱讀在閱讀教學中被放到了一個重要的地位。
個性化閱讀首先是自由閱讀。在語文個性化閱讀中注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可通過導讀、問題、對話、合作學習等策略對教材進行顛覆與重建,改進教師教法,增加反思和歷練教學,最終在閱讀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個體化。中學生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靈,它需要的是具體展開它的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獨立的世界,只有在這個世界中他們的心靈才感到自由,感到樂趣。作為這種形式之一的自由閱讀,既可以開闊視野,拓寬心靈,更能夠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覺。他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還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獲得更快的成長,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獲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樂趣,體驗大千世界的美。
閱讀貴在自主。語文新課標倡導自主式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以發(fā)展他們的獨立閱讀能力。但在閱讀教學中,自主閱讀并不是自由閱讀,它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并參與下,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傾向、閱讀理解和個性體驗的閱讀教學方式。把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教師的閱讀主導結(jié)合起來,閱讀的個性化體驗才能真正卓有成效。
閱讀的作用是什么?是吸收,感悟,借鑒,是信息的攝取過程。中學生閱讀應該是既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又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還閱讀一般論述類文本主要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議論和說明類文章,讀這些文本中的人、事件、景物、事物,進而從中閱讀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
課堂閱讀教學是引導學生走向課外閱讀教學的橋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就應該有開放的意識,準備一些和課文學習有關(guān)的材料進行補充。葉圣陶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睂崿F(xiàn)教材和課外書籍的銜接,是讓學生獲得最佳閱讀效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淡化功利意識,不能要求學生圍繞提高作文水平、圍繞考試來閱讀,更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樣的閱讀不但會讓學生的閱讀興趣消失,還會使學生的知識面禁錮在狹小的天地中,得不到拓展,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乃至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劉永鋒,教師,現(xiàn)居甘肅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