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影梅庵憶語》服飾三考

2015-02-19 03:10:35信曉瑜
明清小說研究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董氏乞巧

·信曉瑜·

?

《影梅庵憶語》服飾三考

·信曉瑜·

摘要本文就明末才子冒襄《影梅庵憶語》一文中所提到的“半臂”、“方空”及“跳脫”等三件服飾品分別進(jìn)行了考證,分析了該服飾品的歷史演變及其在文中所指代的特殊意涵?!鞍氡邸睘楣糯尤粘Vb之一,文中指代姿容靚麗之女子;“方空”為古代絲質(zhì)面料“方孔紗”,文中指代董氏所穿著之夏衣;“跳脫”則為古代臂飾或腕飾,在文中指代冒董二人的愛情信物金手鐲。本文通過對文學(xué)作品中的人物服飾的考證,從另一角度體現(xiàn)了服飾對文學(xué)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影梅庵憶語》半臂方空跳脫

明末清初,中國社會政局動蕩不安,華夷之辨與王朝嬗替引起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激蕩。報國無門的晚明士大夫階層在變革中譜寫出數(shù)段可歌可泣的華采文章,既悼惋一個王朝的覆滅,又折射出個人命運輾轉(zhuǎn)于國家命運中的深深無奈。

自古名士悅傾城,才子佳人的話題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占有重要位置?!队懊封謶浾Z》為明末復(fù)社風(fēng)流才子冒襄(字辟疆)為愛妾董小宛所做之悼亡文章,洋洋灑灑四千言道不盡綿長思戀。董氏原為秦淮河上一青樓女子,后脫離妓籍嫁于冒辟疆為妾,《影》文回顧了冒辟疆與董小宛共同生活9年間的生活巨細(xì),在其后的明清文壇傳為美談。

服飾是歷史的鏡子,歷代王朝更迭之際多“改正朔,易服色”①,以宣揚新王新政。從服飾史的角度來看,《影梅庵憶語》中亦出現(xiàn)寥寥數(shù)語提到晚明女性服飾,似能與中國古代漢裝形制中的服飾品一一對應(yīng),特考證之,是為緣起。

一、“半臂”考

《影梅庵憶語》第一部分中冒辟疆曾有“十五年前,眉公先生(陳繼儒)謂余‘視錦半臂碧紗籠’,一笑瞠若”②之說,此處“錦半臂”與“碧紗籠”③應(yīng)該分別指代“女色”與“才名”,意指冒辟疆視美色與才名一笑了之。之所以錦半臂能成為美色之代言,還需從古代半臂的發(fā)展談起。

半臂,實為一種半袖服裝,是從魏晉以來的“上襦”發(fā)展而來的一種無領(lǐng)(或翻領(lǐng))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其特征是袖長及肘,衣長及腰,無鈕無袢,穿著時用衣襟左右的小帶子當(dāng)胸系結(jié),或做敞胸套頭式。唐代半臂穿著方法大抵有二,或著于衫襦之外,掩去部份裙腰(唐代已有高腰掩乳式裙裝④),或穿著于裙下如襯衫狀。半臂在唐初較多見,宮中制作或用錦,每年由成都、廣陵兩地上供長安,《唐六典》《通典》中均提及成都、廣陵織貢錦半臂之事⑤。亦有學(xué)人以龜茲壁畫等材料引證,認(rèn)為半臂發(fā)端于北方游牧民族所著之半袖衫⑥,后多為下層勞動人民穿著,或用于男子軍戎服飾,隋唐后傳入宮中,謂之半臂,很快在民間流行。初唐服裝受胡服影響,窄袖上裝流行,其上易套穿半臂,而唐后期寬袍大袖服再次流行,半臂則不多見。宋隨唐制,只是半臂上裝的長度逐漸加長,袖長也漸及腕,逐漸演化為在宋代女性服裝中頗為流行的褙子。宋代高承《事物紀(jì)原·半臂》載:“《實錄》(隋)又曰:‘隋大業(yè)中,內(nèi)官多服半臂,除即長袖也’,唐高祖減其袖,謂之半臂,今背子也。江淮之間或曰綽子,士人競服,隋始制之也。今俗名搭護(hù)。”⑦說明半臂是從隋唐到宋代一直沿用下來的上裝形制,到宋代被通稱為褙子,俗稱搭護(hù)。宋代以后,這種半臂褙子仍有流傳,后袖長逐漸變短,形成無領(lǐng)對襟的無袖長衣,衣長及膝,明代被稱為比甲,在各階層中均廣為流傳。

由上述簡析可知,半臂實為一種自市井而廟堂,復(fù)又由廟堂而市井的服飾,緣起于魏晉,始制于隋,而流行于唐初,男女均有穿著,男裝多與褲相配,成為便利行動的實用服制,女裝則多以裙配之,并在歷代服飾發(fā)展中依據(jù)袖長及衣長的變化衍生出各種新的變體?!队懊封謶浾Z》中,陳繼儒之所以以“錦半臂”代指女色,蓋由于富麗女子穿著之半臂多為質(zhì)地較好的絲織物制成,如孫機(jī)在其《中國古輿服論叢》一書中指出《舊唐書·韋堅傳》等十二處古籍中都曾提到“錦半臂”,更有《新唐書·地理志》中記載揚州土貢物產(chǎn)中有“半臂錦”,應(yīng)為一種特殊的專門用來制作半臂的優(yōu)質(zhì)絲織物⑧。與之相對,男子半臂穿著者則多為市井兵戎之流,其質(zhì)地多以粗布為主。是故所謂“錦半臂”者,大抵可指代穿著打扮得體的女子。與明末才子們吟詩作賦,風(fēng)花雪月的日常生活相應(yīng),則可推論《影》文中眉公所言之“錦半臂”當(dāng)指代姿容靚麗才藝雙馨之女子。

古代圖像資料中的“半臂”形制

事實上,文中述及冒襄之輕“女色”與“才名”,蓋因辟疆自幼既已才名遠(yuǎn)播,富甲一方又俊朗奇秀,于名于色兼?zhèn)洌枪柿鬟B于風(fēng)月之中,引起陳圓圓、董小宛等一眾青樓才女為之傾倒。從冒襄本人對陳氏、董氏優(yōu)柔寡斷、多次欲迎還拒的態(tài)度來看,其本人仍以封建禮教為尊,視這些女子僅為其人生點綴,而絕非《影》文中暗指之真愛,這點從其逃難歷程中僅顧及父母妻兒,而數(shù)次將董氏遣離之舉可得明證。從某種角度來說,冒襄《影梅庵憶語》一文并非純粹追憶愛妾,更是對自身才情與個性的宣揚,這與其封建男權(quán)社會士大夫階級的背景不無聯(lián)系。特殊的時代、階級背景和自身的家世才華共同決定了冒襄本人在與這些“錦半臂”之代言者的交往過程中,心理上具有壓倒性的優(yōu)越感,故而才能“‘視錦半臂碧紗籠’,一笑瞠若”。

二、“方空”考

《影梅庵憶語》第一部分中談及董小宛為執(zhí)著追慕去金陵應(yīng)考的冒辟疆,不顧風(fēng)濤浪險、買船渡江去見冒襄,被拒絕后,冒襄奴役自董處歸來,“云:姬歸不脫去時衣,此時尚方空在體。謂余不速往圖之,彼甘凍死”⑨?!逗鬂h書》注:“方空者,紗薄如空也?;蛟?,空,孔也?!雹饪梢姟胺娇铡倍种辽倏蓮膬煞矫娼忉?,從字義來看,空者,說明其薄涼之質(zhì)地,穿著如未穿;從字音來看,空,即孔也,說明其表面應(yīng)有方形孔洞。宋代王安石《和祖仁晚過集禧觀》詩云:“妍暖聊隨馬首東,春衫猶未著方空。煙霞送色歸瑤水,山木分香繞閬風(fēng)?!?11)描寫的是春色晴好還未穿著夏季薄衣的時節(jié)。而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yè)在其現(xiàn)實主義詩歌《再觀打冰詞》一詩中寫道“河伯娶婦三日眠,霜紈方空張輕煙”(12),則是以比喻的手法描寫了河伯娶婦霜做輕紗(即方空)煙霧為帳的效果。

上述兩處所載“方空”其實均指中國古代的一種輕薄紡織面料——“方目紗”?!澳俊痹诖颂帪椤翱籽邸钡囊馑?,所謂“方目紗”,即古代的一種表面有方形孔眼的絲織物,早在漢代即已出現(xiàn),當(dāng)時名“縱”或“纚”,織造時經(jīng)線不相扭絞,僅在二經(jīng)或二緯之間空出一個筘距的位置,是一種經(jīng)緯留空的平紋假紗組織(13)。中國古代有“方孔曰紗,椒孔曰羅”的說法。紗與羅均是古代絲織物中非常輕薄的品類,只是組織結(jié)構(gòu)略有不同。紗多為平紋組織,孔眼均勻,布滿整個織物表面,透孔率在75%以上,因此紗的特點是質(zhì)地輕柔透亮,如古詩所云“輕紗薄如空”是也(14)。

關(guān)于紗織物最早的記載見于春秋時期的《周禮·天官冢宰·內(nèi)司服》,其中言及王后之六服以及外內(nèi)命婦之服中均提到“素沙”。《禮記》亦載“周王后、夫人服以白紗縠為里,謂之素沙”。此處所言素沙即為“素紗”,這種白色輕薄絲織物為秦漢時期制作宮廷夏衣和襯衣(內(nèi)衣)的常用面料。明代帝后、太子禮服均使用紗制作中單(內(nèi)衣)(15)。《中華古今注》中也記載“紗衫蓋三代之襯衣也”(16),由此可知,紗織物質(zhì)地薄涼,在古代常用來制作夏衣與內(nèi)衣。

《影梅庵憶語》中此處所說董氏“方空在體”的“方空”應(yīng)為夏衣。文中情節(jié)可以為證。此前冒辟疆曾與董氏約定,讓其“俟季夏(季夏,夏季的最后一個月,即農(nóng)歷六月)應(yīng)試,相約同赴金陵,秋事畢,第與否,始暇及此,此時纏綿,兩妨無益”(17),而冒辟疆六月科試回家后就聽說小宛已遣其父赴冒家提親,她自己則“茹素不出,惟翹首聽金陵偕行之約”(18)。此時的冒襄有感于“荊人相成相許之雅,遂不踐走使迎姬之約”(19),獨自一人赴金陵了。而董氏于“桂月三五之晨”(20)也就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來到“桃葉寓館”與冒辟疆相會。此前其遇盜舟損,困于江中,炊煙遂斷三日,歷經(jīng)艱險,于初八到三門山,又恐?jǐn)_辟疆文思,直待八月十五考完才與冒相會。從其坎坷的行程來看,小宛離家時至少在農(nóng)歷八月初之前,且她本意與冒襄偕行金陵,很可能出發(fā)更早。那時天氣尚暖,所著衣物應(yīng)為夏衣。如此則不難理解后文中“姬歸不脫去時衣,此時尚方空在體”的意義了,蓋她與冒襄分別回蘇州后,日夜思念冒襄,不肯脫去見面時的夏衣,而冒襄得知這一切時已是陽月(既陰歷十月,陽歷約十一月),氣溫已寒,而董氏此時“尚方空在體”,僅穿著一薄涼的夏衣,無怪乎家奴說“謂余不速往圖之,彼甘凍死”。至此,董小宛對冒辟疆的拳拳深意可見一斑。

三、“跳脫”考

《影梅庵憶語》第四部分中,曾描寫董小宛于患難中衣飾盡失,歸來后亦不置一物,而在“戊子年(1648)七夕,看天上流霞,忽欲以黃跳脫摹之”(21),此處所言之跳脫應(yīng)為中國古代女性常用的臂腕裝飾——臂釧或腕釧,亦即臂環(huán)或手鐲。

有學(xué)者猜測“跳脫”這一稱謂可能是某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音譯而來,也做條脫(22)。魏晉繁欽《定情詩》云,“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23)。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衫輕見跳脫,珠概雜青蟲”(24)。南宋計有功編撰《唐詩紀(jì)事》中曾載跳脫的歷史淵源:“一日,(唐文宗)問宰臣:‘古詩云:輕衫襯跳脫,跳脫為何物?’宰臣未對。上曰:‘即今之腕釧也?!?25)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女飾》中對跳脫的各種同近義詞進(jìn)行了描述:“飾於臂曰手鐲……又曰臂釵、曰臂環(huán)、曰條脫、曰條達(dá)、曰跳脫者是也?!?26)可見“跳脫”與中國古代女子配飾之“釧”似為一物。宋代《事物紀(jì)原·釧》中沒有提到“腕”字,僅以臂字概括之:“通俗文曰‘環(huán)臂謂之釧’,后漢孫程十九人立順帝有功,各賜金釧指環(huán),則釧之起,漢已有之也?!?27)可見釧這種配飾自漢代已有,歷史相當(dāng)悠久。

考古發(fā)現(xiàn)中的玉石和金屬“跳脫”

除古史典籍之外,現(xiàn)代學(xué)者也對這一傳統(tǒng)女性配飾進(jìn)行過深入研究,如周汛、高春明在其《中國歷代婦女裝飾》中指出,跳脫古之用法多用于臂上,因此早期文獻(xiàn)中述及此類,皆強(qiáng)調(diào)“臂”字,約隋唐年間,跳脫佩戴之位置漸漸下落至腕部,成為手鐲的一種(28)。再如白居易《鹽商婦》詩中有云:“綠鬟富去金釵多,皓腕肥來銀釧窄。”(29)可見此時之釧已帶于腕上。亦有學(xué)者認(rèn)為臂釧與腕釧是一直并列存在的兩種不同的手臂飾物,只是因早期文獻(xiàn)中對于“跳脫”或“釧”之記載多僅言及臂,腕部則既可屬其中,又可出其右。概觀之,無論臂釧或腕釧,跳脫應(yīng)是裝飾于女性手臂的飾物大抵無誤。

《影梅庵憶語》第四部分中所見“黃跳脫”應(yīng)為腕釧,“黃”字點明其材質(zhì)為黃金,也即今之金手鐲。后文中所言“姬臨終時,自頂至踵,不用一金珠紈綺,獨留跳脫不去手,以余勒書故”(30),可知此跳脫是戴于腕上。因時逢七夕,小宛請辟疆書“乞巧”二字于跳脫上,無以為對,又憶及昔日見黃山宣爐上所覆祥云,遂命辟疆又書“覆祥”以為對,鐫摩金跳脫上。乞巧原是中國古代七夕之俗,它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是通過驗巧、賽巧、乞巧等手段,表達(dá)傳統(tǒng)女性對心靈手巧等女性素質(zhì)的祈望。最早關(guān)于乞巧的記載是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所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xí)之”(31)。唐代林杰有詩《乞巧》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32)亦是對乞巧習(xí)俗的表現(xiàn),而“覆祥”此處也是祈求祥瑞的意思。董小宛在此金跳脫上鐫刻“乞巧”、“覆祥”,想來一是為應(yīng)七夕之俗,祈禱心靈手巧、吉祥如意之意,體現(xiàn)了董氏對于平凡女子普通家庭生活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她請辟疆勒書于跳脫之上,也使此金跳脫成為董冒愛情的重要信物,而《影》文中一年之后金跳脫的忽然中斷,亦為董冒愛情的最終結(jié)局埋下一個似乎宿命的伏筆。雖然之后二人又復(fù)為之,且易書“比翼”、“連理”于其上,但這些美好的期許終未能改變兩人生死永隔的結(jié)局。

四、余論

“半臂”、“方空”和“跳脫”,其實均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常見的品類,并無稀奇之處,而這三件服飾品出現(xiàn)在《影梅庵憶語》一文中的行文情境,卻均可稱得上點睛之筆。開篇指出冒襄“視錦半臂碧紗籠,一笑瞠若”,點明其淡泊名利女色,超脫世俗物外的文人清高之心,為其后冒董二人的愛情故事奠定了基礎(chǔ);之后兩人初心始結(jié),董氏為冒襄“方空在體,甘愿凍死”,深入塑造了董小宛堅貞不渝、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而文末對于董氏臨終前獨留冒襄勒書之黃跳脫不去手的細(xì)節(jié)描寫,更是對二人愛情結(jié)局的絕佳暗示?!捌蚯伞?、“覆祥”也好,“比翼”、“連理”也罷,美好的愿望與悲涼的現(xiàn)實形成鮮明的戲劇沖突,更為《影》文增添無限動人之情思。

明末清初,山河飄搖,《影梅庵憶語》中才子佳人的風(fēng)月故事背后,似乎也能看到時代更迭之狂潮?!队啊肺闹凶詈蟛糠侄嗝枋雒氨俳以诒鸟R亂中顛簸流離的過程,亦提到清初“薙發(fā)之令初下,人心亦皇皇”(33)之情境。順治元年五月(1644年5月),清軍入關(guān),相繼頒布數(shù)道“剃發(fā)易服令”,規(guī)定“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薙發(fā),衣冠悉尊本朝制度”(34),抗拒不遵者遭到清廷的殘酷鎮(zhèn)壓。滿清統(tǒng)治者妄圖通過剃發(fā)易服來削弱明朝遺民的國家身份認(rèn)同感,從精神上徹底擊垮漢族群眾的民族精神,從而鞏固其統(tǒng)治。然而,剃發(fā)易服令的頒布在漢族遺民中激起強(qiáng)烈反抗,如冒襄等明朝士大夫階級,在心理上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幾千年“章甫縫掖”之傳統(tǒng)就此淹沒于歷史的塵埃之中,然而,個人在時代的進(jìn)程之中微如螻蟻,風(fēng)流遺老冒辟疆只能于影梅庵中憶語前朝之良辰美眷,而大清王朝的歷史則正展開著新的畫卷。

注:

①[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j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96頁。

②⑨(17)(18)(19)(20)(21)(30)(33)[明]冒襄《影梅庵憶語》,廣陵書社2008年版,第2、9、7、7、7、8、32、32、27頁。

③《青箱雜記》載:“世傳魏野嘗從萊公(寇準(zhǔn))游陜府僧舍,各有留題。后復(fù)同游,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hù),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yīng)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焙笠浴氨碳喕\”指代所題詩書受人賞識、重視,才名遠(yuǎn)播。參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60~61頁。

④包銘新《唐代女裝的腰線及其審美效果》,《中國紡織大學(xué)學(xué)報》1991年第4、5期。

⑤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商務(wù)印書館1992年版,第247~256頁。

⑥黃能馥、陳娟娟《中國服裝史》,中國旅游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頁。

⑦(27)[宋]高承《事物紀(jì)原》,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48、152頁。

⑧參見孫機(jī)《中國古輿服論叢》,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227頁。

⑩吳定中《董小宛匯考》,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頁。

(11)汪原放《王安石全集》第一冊卷十九,上海大眾書局1935年版,第126頁。

(12)[清]吳偉業(yè)《吳梅村詩集箋注》卷六,世界書局1936年版,第194頁。

(13)(15)陳娟娟《明代提花紗、羅、緞織物的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1986年第4期。

(14)陳維稷《中國紡織科學(xué)技術(shù)史》,科學(xué)出版社1984年版,第293頁。

(16)包銘新《紗類絲織物的起源和發(fā)展》,《絲綢》1987年第11期。

(22)(28)周汛、高春明《中國歷代婦女妝飾》,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版,第190頁。

(23)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8年版,第109頁。

(24)[南朝]徐陵《玉臺新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299頁。

(25)[宋]計有功《唐詩紀(jì)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頁。

(26)[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南京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頁。

(29)李希南《白居易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7頁。

(31)蔡豐明《七夕乞巧習(xí)俗與古代女性文化心理》,《尋根》2009年第4期。

(32)[清]彭定求等《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5361頁

(34)王一伶《略論清初剃發(fā)易服令》,《滄桑》2012年第5期。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xué)紡織與服裝學(xué)院責(zé)任編輯:倪惠穎

猜你喜歡
董氏乞巧
八月來臨話七夕
《乞巧》
潭山乞巧
“意”與“法”—董其昌的書家維度
藝術(shù)品(2020年8期)2020-10-29 02:48:58
乞巧文化在中學(xué)教學(xué)中的意義
清風(fēng)(2020年18期)2020-10-28 07:21:00
乞巧七夕
補(bǔ)充資料應(yīng)選準(zhǔn)時機(jī)
跨越八省區(qū)市的愛心接力
董氏開胃貼治療濕食困脾型厭食癥的實驗研究
中成藥(2017年4期)2017-05-17 06:09:43
跨越八省區(qū)市的愛心接力
——記董氏膏方微商愛心團(tuán)隊
丰原市| 方正县| 昆明市| 康马县| 襄城县| 辽中县| 稻城县| 阳曲县| 高密市| 柏乡县| 古田县| 通州区| 新巴尔虎左旗| 双柏县| 永登县| 洱源县| 化州市| 永顺县| 新兴县| 龙陵县| 惠来县| 洛阳市| 怀远县| 宁波市| 定结县| 沂源县| 江城| 凌云县| 隆化县| 遂昌县| 南岸区| 康定县| 泸西县| 富源县| 陵水| 绥宁县| 盈江县| 水城县| 始兴县| 莱州市|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