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編輯和出版的意義與構想

2015-02-20 02:34:05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5年6期
關鍵詞:羅莎盧森堡

何 萍

?

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編輯和出版的意義與構想

何萍

摘要:從目前的情況看,世界上最有影響的《羅莎·盧森堡全集》有兩個:一個是已經(jīng)出版的德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另一個是正在出版的英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這兩個版本在編輯結(jié)構上有很大的差別,但在主導思想上則是一致的,即都把羅莎·盧森堡當作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學家和政治策略家,而不是當作一個哲學家。在這一思想主導下,羅莎·盧森堡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和政治哲學被人為地分隔為兩個部分編輯,這就很難全面地反映羅莎·盧森堡的思想創(chuàng)造活動。與之不同,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將把羅莎·盧森堡 定位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家,以此為主導,運用歷史主義的方法編輯《羅莎·盧森堡全集》。在編輯過程中,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既要充分吸收德文版和英文版的成果,又要揚棄德文版和英文版的不足,使其優(yōu)于德文版和英文版。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需要解決兩大難點問題:一是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和書信等文獻的搜集和整理,包括對羅莎·盧森堡用波蘭文撰寫的文章、著作和書信等文獻的搜集和整理;二是依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和書信等文獻,重新評價羅莎·盧森堡的思想。

關鍵詞:《羅莎·盧森堡全集》; 羅莎·盧森堡; 第二國際

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將“羅莎·盧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譯和研究”列為重大招標項目并于當年立項。這是中國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中的一件大事,也證明了中國對于翻譯和出版羅莎·盧森堡著作的重視。作為該項目的主持人,我想在這里談三個問題:第一,為什么要編輯和出版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或者說,編輯和出版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 的意義何在?第二,編輯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總體構想;第三,編輯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難點。

一、 編輯和出版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意義

概括地說,編輯和出版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是為了滿足當下中國研究羅莎·盧森堡思想乃至20世紀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的需要。

羅莎·盧森堡思想的研究在中國經(jīng)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19年至20世紀50年代。這是羅莎·盧森堡思想在中國傳播的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介紹羅莎·盧森堡其人及其思想。

1919年,在羅莎·盧森堡慘遭殺害之時,中國的報刊就報道過羅莎·盧森堡犧牲的消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籌備者、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后來任武漢大學校長的李達,在1921-1922年兩年間寫了3篇文章介紹羅莎·盧森堡。第一篇是《介紹幾個女社會革命家》,第二篇是《李卜克內(nèi)西傳》,第三篇是《女權運動史》。在《介紹幾個女社會革命家》中,李達主要介紹了羅莎·盧森堡和克拉拉·蔡特金。在介紹羅莎·盧森堡時,李達把她的性格、才華、詩性的氣質(zhì)和理論家的智慧融為一體,展現(xiàn)了德國一代革命家的風采,同時,還介紹了羅莎·盧森堡的4部著作:《資本之集中》(資本積累論)、《波蘭產(chǎn)業(yè)的進化》(波蘭工業(yè)的發(fā)展)、《改良呢?革命呢?》(社會改良,還是革命?)、《德國社會民主黨底危機》。從1922年開始,中國紀念羅莎·盧森堡的活動從來就沒有中斷過:1922年在上海、北京、廣州、武漢和長沙等大城市舉行過大規(guī)模的紀念會;1939年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出版的《中國青年》發(fā)表了紀念羅莎·盧森堡和李卜克內(nèi)西的文章;1943年,值羅莎·盧森堡和李卜克內(nèi)西犧牲24周年之際,《群眾》雜志刊出了題為《他們的名字是德國革命——紀念盧森堡、李卜克內(nèi)西逝世二十四周年》的文章。這些紀念活動,使羅莎·盧森堡作為革命家的形象銘刻在中國人的心里。相比之下,對羅莎·盧森堡著作的翻譯則少之又少。前不久,人民出版社的鄧仁娥編審發(fā)現(xiàn)了陳壽僧譯、胡漢民校訂的羅莎·盧森堡的《新經(jīng)濟學》,該書于1927年3月由“中國新文社”在中國當時最大的商業(yè)中心城市上海出版。這是當時翻譯出版的唯一一部完整的羅莎·盧森堡的著作,而且對于中國人的影響是很小的。這表明,當時羅莎·盧森堡的思想在中國產(chǎn)生影響,不是通過她的學術著作,而是通過中國人對她的革命事跡和著作的介紹;她的思想能夠?qū)χ袊锩a(chǎn)生積極的影響,是因為當時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她的革命實踐和理論思想作了很高的評價。相比之下,第二階段對羅莎·盧森堡生平和思想的評價卻低得多。

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羅莎·盧森堡最重要的著作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卻沒有對她的思想展開實質(zhì)性的學術研究,即便有少量的評介性論著,也都是以批評為主。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系統(tǒng)地整理和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的著作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一方面,中共中央編譯局不僅系統(tǒng)地整理、翻譯和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寧全集》,還整理、翻譯了第二國際和西方馬克思主義重要代表人物的著作。但是,由于當時受到蘇聯(lián)馬克思主義批評以及否定第二國際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強烈影響,中國對第二國際和西方馬克思主義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普遍持批評或否定態(tài)度。這一態(tài)度反映在著作的出版上,不是采取內(nèi)部發(fā)行的形式,就是在公開出版的著作扉頁上明確地標出“供批判使用”的字樣或在前言部分加上一些批評性的評價意見。羅莎·盧森堡著作的命運也不例外。在這一時期,羅莎·盧森堡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資本積累論》(1959)和《國民經(jīng)濟學入門》(1962),作為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遺產(chǎn)得到了翻譯和出版,但是,這兩部重要的著作并沒有引起學術界的興趣,而是當作一部錯誤的、沒有價值的著作被懸置起來。這一態(tài)度在《資本積累論》的《譯后記》中清晰可見。這部著作的譯者在《譯后記》中對羅莎·盧森堡的 革命實踐和理論都作了否定性的評價:在評價她的革命實踐時,指責羅莎·盧森堡犯了“半孟什維克錯誤”*彭塵舜、吳紀先:《譯后記》,載盧森堡:《資本積累論》,三聯(lián)書店1959年,第378頁。;在評價她的政治經(jīng)濟學理論時,批評她的資本積累理論的邏輯結(jié)論是“資本主義的自動崩潰論”,她對剩余價值實現(xiàn)問題的分析、對馬克思的資本主義再生產(chǎn)理論的理解、“在自己的推理上”、在對帝國主義的理解上,都是不正確的*見彭塵舜、吳紀先:《譯后記》,載盧森堡:《資本積累論》,第381~382頁。。這些指責和批判絕不是譯者獨創(chuàng)的,而是當時中國人評價羅莎·盧森堡基調(diào)的一種表述。正是這樣一種態(tài)度,妨礙了羅莎·盧森堡著作的翻譯和出版,使這一工作一度中斷。直到20世紀80年代,羅莎·盧森堡著作的翻譯和出版工作才得以重新開展。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羅莎·盧森堡著作的翻譯和出版不再限于她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而是擴大到對她的政治學論著,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共中央編譯局整理、翻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盧森堡文選》上卷和下卷,其中上卷出版于1984年,下卷出版于1990年。這兩卷均摘自1972年出版的德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在時間上涵蓋了羅莎·盧森堡1883至1919年的重要著作,包括她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名著《社會改良還是革命?》以及批評德國社會民主黨和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的名著《社會民主黨的危機》、《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論俄國革命》等。除此之外,羅莎·盧森堡的尚未翻譯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文學論著和書信也開始得到陸續(xù)整理、翻譯和出版,其中最重要的有:《德國社會民主黨關于伯恩施坦問題的爭論》(內(nèi)含羅莎·盧森堡1898-1903年在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四次代表大會上就伯恩施坦問題所發(fā)表的講話)(1981)、《帝國主義與資本積累》(1982)、《獄中書簡》(1981)、《論文學》(1983)等。這些著作的出版使中國學術界能夠更多地了解羅莎·盧森堡的思想。但是,由于受到當時評價基調(diào)的限制,這一時期的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水平在總體上并未超過第一階段的水平。從另一方面看,這一時期研究水平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咎于被翻譯成中文的羅莎·盧森堡文獻還十分有限。據(jù)初步統(tǒng)計,目前已經(jīng)譯成中文的羅莎·盧森堡文獻在數(shù)量上僅占德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和《羅莎·盧森堡書信全集》的20%左右。這還不包括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文獻。在這種情況下,要想通過學術自身的研究改變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基調(diào),無疑是十分困難的。

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到現(xiàn)在。這是中國人嚴肅地開展羅莎·盧森堡學術思想研究的階段。

盡管中國的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受到中文文獻數(shù)量的限制和評價基調(diào)的影響,但中國學術界還是沖破了重重阻礙,開始了新一輪的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這一階段的形成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第一個因素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思想解放運動以及由此而推動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的思想解放運動破除了蘇聯(lián)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尤其是破除了斯大林思想的影響,中國學術界逐漸改變了對第二國際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批評態(tài)度,開始認真地研究第二國際和西方馬克思主義。在這一研究中,羅莎·盧森堡的思想及其地位凸顯出來,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研究中的一個亮點。第二個因素是受國際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影響。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有兩件事刺激了國際學術界對羅莎·盧森堡思想的重新研究:一件是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這促使人們重新思考羅莎·盧森堡 的社會主義民主觀以及她對俄國革命的批評;另一件是美國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在全球范圍內(nèi)重建世界資本主義體系,這促使人們重新思考羅莎·盧森堡的《資本積累論》。這兩件事都與中國的發(fā)展密切相關,所以,中國學者受到國際羅莎·盧森堡研究的影響,也開始從肯定的角度來重新研究羅莎·盧森堡 的理論。第三個因素是中國青年一代學者對羅莎·盧森堡思想的興趣。我這里所說的青年一代學者是指20世紀9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學者。這些青年學者面對的是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問題、中國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效應等問題,正是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對羅莎·盧森堡的思想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這一研究最主要的成果和研究水平比較集中地反映在《羅莎·盧森堡 思想及其當代意義》這本文集中。這本文集是在2006年3月20-22日在武漢大學召開的“羅莎·盧森堡及其當代意義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會議文集的基礎上編輯而成的。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共中央編譯局曾經(jīng)兩次與國際羅莎·盧森堡學會合作,在中國舉辦國際羅莎·盧森堡思想學術研討會。一次是1994年11月在北京召開,一次是2004年11月在廣州召開,這兩次會議雖然時間不同,但在主題上都是討論羅莎·盧森堡的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參加的學者也都是研究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的專家。與這兩次會議不同,2006年在武漢大學召開的“羅莎·盧森堡思想及其當代意義國際學術研討會”突破了先前單一社會主義民主思想研究的主題,在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探討羅莎·盧森堡在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政治學、科學社會主義及東方社會研究領域的成就,其中討論羅莎·盧森堡 《資本積累論》的論文占了約2/3的篇幅;參加的學者也不限于研究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的專家,而是擴大到中國各大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的專家,他們當中,有研究哲學的、政治學的、經(jīng)濟學的、科學社會主義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和后現(xiàn)代思潮的,等等,他們從各自的領域?qū)α_莎·盧森堡的思想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充分地展示了中國學者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羅莎·盧森堡思想的新成就。這一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1)結(jié)合當今國際壟斷的形成、金融資本全球化的現(xiàn)實,重新評價羅莎·盧森堡 與伯恩施坦的論戰(zhàn),論證了研究羅莎·盧森堡思想的當代意義;(2)從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的角度重新評價羅莎·盧森堡的著作和與列寧進行的思想論戰(zhàn),其中對她的《資本積累論》、她的民族自治思想、她與列寧之間的論戰(zhàn)等都作了肯定的評價;(3)探討了羅莎·盧森堡思想與西方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肯定羅莎·盧森堡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先驅(qū)。這一點,對于西方學者來說從來就沒有疑義,但是,對于中國學者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它意味著,羅莎·盧森堡的思想研究已經(jīng)開始進入了中國學術的主流地帶;(4)把羅莎·盧森堡作為一位哲學家來加以研究。這是中國學者對于世界羅莎·盧森堡 思想研究的獨特貢獻。

隨著中國對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不斷拓展和深化,翻譯和出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要求也就提了出來。比如,自2007年秋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國際學術界開始了新一輪的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在這一輪研究中,羅莎·盧森堡的經(jīng)濟思想與當代金融危機的關系、她的生態(tài)學思想、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尤其是她晚年的革命思想等,成為了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新課題。相比之下,中國學者至今都無法開展這些課題的研究。這一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羅莎·盧森堡中文文獻的限制。確切地說,中國翻譯和出版的羅莎·盧森堡文獻尚不足以支撐上述課題的研究。因此,中國要想跟上國際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步伐,就需要有大量的羅莎·盧森堡的中文文獻,尤其是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文獻。這就在客觀上提出了整理和出版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要求,而且新一代的年青學者也希望能夠讀到中文版的《羅莎·盧森堡全集》。這一點,在我們2014年與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羅莎·盧森堡思想系列講座”中已得到了體現(xiàn)。當時,參加這次系列講座的青年學者都是來自中國30多所大學及有關科研機構,他們對國外學者講授的《羅莎·盧森堡 全集》的德文版和英文版的出版情況抱有濃厚的興趣,希望中國能夠盡快地出版羅莎·盧森堡著作和書信全集。

以上三個階段的發(fā)展表明,中國的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一時期形成了新的研究課題,而且還有了翻譯和出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要求。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將羅莎·盧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譯和研究列入重大招標課題,正是適應了中國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需要。

二、 編輯和出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總體構想

根據(jù)中國學者的需要和中國羅莎·盧森堡研究的現(xiàn)狀,我們的編輯和出版工作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充分利用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文獻,系統(tǒng)地研究羅莎·盧森堡的思想,整理羅莎·盧森堡的文獻,編寫《羅莎·盧森堡年譜》;另一個部分是編輯、翻譯和出版12卷本的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展示出一個真實完整的羅莎·盧森堡。

在這個總體構想下,我們擬開展三個方面的工作:

1.開展羅莎·盧森堡革命活動史、思想史及羅莎·盧森堡著作的考據(jù)性研究。這是整理和出版羅莎·盧森堡著作的前提性工作,也是出版羅莎·盧森堡著作的一個構成部分。通常,出版全集,都要對全卷和各卷的思想作一說明,而我國已出版的羅莎·盧森堡著作的說明,無論是在生平和著作的介紹上,還是在思想的評價上,都與羅莎·盧森堡新發(fā)現(xiàn)的文獻有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須重新撰寫。而要寫好這一說明,就必須對當代國內(nèi)外羅莎·盧森堡思想的研究有充分的了解,對她的思想有充分的研究,包括對她的著作和出版的考據(jù)性研究。

2.整理羅莎·盧森堡的手稿、筆記和書信。從目前國內(nèi)已經(jīng)出版的羅莎·盧森堡文獻看,現(xiàn)有的中文文獻有兩點不足:其一,羅莎·盧森堡的主要著作,除了《盧森堡文選》(上下卷)外,大多是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這就很難呈現(xiàn)羅莎·盧森堡思想的全貌;其二,羅莎·盧森堡的大量手稿、筆記和書信都沒有譯成中文,至于新發(fā)現(xiàn)的文獻,只發(fā)表了羅莎·盧森堡在1911年9月或10月初寫的《〈信條〉:關于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狀況》一文*該文收入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盧森堡文選》中。,其余的都沒有翻譯成中文發(fā)表,也缺乏系統(tǒng)的介紹,而這些文獻都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因此,本課題必須重點整理這一部分的文獻,并在此基礎上撰寫《羅莎·盧森堡年譜》。這一工作是編輯羅莎·盧森堡全集的前提性工作,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3.對已經(jīng)出版的德文版和英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進行研究,充分吸收其中的優(yōu)點,編寫獨具特色的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

在這里,我想重點談談我對現(xiàn)有的德文版和英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看法。

現(xiàn)有的德文版和英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可以說是國際上羅莎·盧森堡著作研究和出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成果。這兩個版本由于編輯和出版的時間不同,所以在編輯的結(jié)構和主導思想上有著很大的差別。

首先分析兩者在編輯結(jié)構上的差別。

先看德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該全集由兩個部分構成:一個部分是《羅莎·盧森堡著作全集》;另一個部分是《羅莎·盧森堡書信全集》?!读_莎·盧森堡著作全集》共6卷,是在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5卷本《羅莎·盧森堡著作全集》的基礎上編寫的,其中第1卷由1/1、1/2兩冊構成,匯集了羅莎·盧森堡1889年至1905年的論著、講話、札記、筆記、手稿、評論文等;第2至4卷,匯集了羅莎·盧森堡1906年至1919年的論著、講話、札記、筆記、手稿等;第5卷為政治經(jīng)濟學卷,匯集了羅莎·盧森堡 的三部最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資本積累論》、《資本積累——一個反批判》和《國民經(jīng)濟學入門》;第6卷匯集了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文獻*據(jù)羅莎·盧森堡基金會負責此項工作的Dr.Evelin Wittich介紹,羅莎·盧森堡基金會正在編輯第7卷,該卷匯集了第6卷未收入的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文獻,預計2016出版,余下的還將出版第8卷,集中出版羅莎·盧森堡用波蘭文撰寫的文獻,預計2017年出版。到那時,羅莎·盧森堡的德文版將出齊所有的文獻。。與此類似,《羅莎·盧森堡書信全集》共6卷,其中前5卷是按照年代編輯的,第6卷是補卷,匯集了后來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的書信。從德文版的這兩部分內(nèi)容看,德文版全集基本上搜集齊了羅莎·盧森堡的文獻,但并沒有把新發(fā)現(xiàn)的文獻融于整體的文獻中,而是采取了補卷的方式附在后面。此外,在內(nèi)容的編輯上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即把羅莎·盧森堡的政治經(jīng)濟學的主要著作單獨成卷,既突出她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的地位,又將她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與政治學的著作相對地區(qū)分開來。

再看英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英文版的《羅莎·盧森堡全集》由14卷構成:第1至2卷為政治經(jīng)濟學卷,匯集了羅莎·盧森堡早期的《波蘭工業(yè)發(fā)展》、在社會民主黨學校授課時的筆記、手稿等以及她的主要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第3至9卷為政治學著作卷,其中,前3卷按照年代順序編輯了羅莎·盧森堡1897年至1919年的政治學著作,余下的分別為羅莎·盧森堡論述民族問題和帝國主義問題的著作、筆記、講話、札記等,被冠之以文化類;第10至14卷為書信卷。這一結(jié)構鮮明地體現(xiàn)了英文版的三個特點:第一,以新出版的德文版為文獻基礎,將新發(fā)現(xiàn)的文獻與先前發(fā)表過的文獻統(tǒng)一編輯,不再以補卷的形式將其分開,在文獻編輯的整體性上優(yōu)于德文版。第二,在編輯結(jié)構上,強化了德文版隱含的分類法,明確地把羅莎·盧森堡的著作分為三類:一類是政治經(jīng)濟學的著作;一類是政治學的著作;一類是文化方面的著作。而在德文版中,羅莎·盧森堡早期的政治經(jīng)濟學的著作和筆記與她的政治學著作并沒有分開編輯,只是提取了她后來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獨立成冊,而英文版則明確而完全地將她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與政治學的著作分開,然后將她的政治學著作進一步細化,把其中論述革命的部分冠之以政治學的著作,而把其他的部分統(tǒng)歸于文化著作,并依據(jù)這一分類在第1、2兩卷集中發(fā)表羅莎·盧森堡的全部政治經(jīng)濟學文獻,在第3至5卷集中發(fā)表論述革命問題的著作,在第6至9卷中發(fā)表論述帝國主義、殖民地、民族自治以及論文學等方面的著作。這一編排無疑強化了德文版隱含的分類法。第三,將羅莎·盧森堡的著作類和書信類合并編輯,增強了羅莎·盧森堡全集的整體感。

對比英文版和德文版的編輯結(jié)構,英文版將新舊文獻融為一體、著作和書信統(tǒng)一編輯,在文獻的統(tǒng)一性上的確優(yōu)于德文版,但是,英文版由于過于追求分類的明晰化,因而在歷史的整體感上又不如德文版。因為德文版從第1卷到第4卷,按時間序列編輯羅莎·盧森堡的文獻,比較完整地展現(xiàn)了她的思想進程,而英文版將羅莎·盧森堡的政治經(jīng)濟學文獻和政治學文獻完全分割開來,使她的思想碎片化了,在編輯體例上,似乎是在編專題論著集,不符合編輯全集的體例。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英文版增加了許多有關背景方面的注釋,這顯得視野更為開闊,值得特別重視。

其次,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和評價德文版和英文版編輯的主導思想。

德文版和英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編者把羅莎·盧森堡的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和她的政治學著作分開編輯的思想基礎是:羅莎·盧森堡是一個政治經(jīng)濟學家和政治策略家,而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家。在我看來,這一觀點很難全面地反映羅莎·盧森堡的思想創(chuàng)造活動。

事實上,羅莎·盧森堡和馬克思、列寧一樣,不是一個書齋的學者,而是注重現(xiàn)實、實踐問題的革命家和理論家,因此,她所有的著作、講話、筆記都是圍繞著現(xiàn)階段實踐中提出的重大問題展開的。她在蘇黎世大學期間曾經(jīng)主修過哲學,研究過古希臘哲學、康德和黑格爾哲學,也系統(tǒng)地研究過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這些都培養(yǎng)了她的理論思維能力,使她善于從哲學世界觀的高度,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總體上來分析所面臨的、必須解答的問題。當羅莎·盧森堡把這一思維方式貫穿于自己的寫作中時,她的每一部著作、每一本筆記,只要是對某一理論問題的分析,都不能不同時包含著哲學的、政治經(jīng)濟學的和政治學的內(nèi)容,在她那里,不論是分析帝國主義經(jīng)濟現(xiàn)象的著作,如《資本積累論》,還是批判伯恩施坦的杰作,如《社會改良還是革命?》,都同時既是政治經(jīng)濟學的著作,又是政治學的著作,更是哲學的著作。對于這樣一個思想家,如果忽視她的哲學思想,把她降低為一個單純的政治經(jīng)濟學家和政治學家,并將她的著作進行簡單的分類處理,是根本不能展現(xiàn)她思想中那些富有活力的東西的,也難以呈現(xiàn)她的思想在當代的價值。這與當代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水平是不協(xié)調(diào)的。在對羅莎·盧森堡著作的編輯上,也必然會碰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我們可以英文版的編輯為例。英文版將羅莎·盧森堡的政治著作進一步分為兩類,將其中有關民族問題和帝國主義問題的著作作為文化類單獨編輯,以求與她的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分開。但是,民族問題和帝國主義問題的著作究竟屬哪一類呢?它們難道真的就屬于文化類嗎,抑或還可以劃歸于政治經(jīng)濟學類呢?可見,要把羅莎·盧森堡的政治經(jīng)濟學思想和政治學的、文化的思想清晰地、徹底地區(qū)分開來,是十分困難的。這就像要把馬克思的《資本論》單一地劃歸為政治經(jīng)濟學著作一樣,是極不合理的。這種刻意的分類只會使《羅莎·盧森堡全集》的編輯碎片化,要克服這種碎片化傾向,就必須采用歷史主義的方法,而不是形而上學式的分類法。這就需要把羅莎·盧森堡當作一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來對待。

綜合以上分析,德文版和英文版為中文版的編輯提供了充足的文獻資料,但因其編輯結(jié)構的不合理性,而給予了中文版的編輯出版進一步發(fā)展和突破的空間。

這種可能的突破主要體現(xiàn)在三點上:

1.在編輯思路上的突破。由于中文版在時間上晚于德文版和英文版,所以,在編輯的思路上可以充分吸取當代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成果。從總體上看,中文版的編輯思路定位于兩點:其一,把羅莎·盧森堡 定位為一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從這樣的思想高度去理解她的全部著作和思想,把她的政治經(jīng)濟學、政治學、文學等方面的思想作為其哲學思想的內(nèi)容,從歷史哲學的高度去展現(xiàn)這些思想的深層內(nèi)涵及其當代意義;其二,聯(lián)系2008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及其所帶來的帝國主義、全球公平正義、生態(tài)等問題,研究羅莎·盧森堡的著作和思想,要注意清理和研究她有關資本主義危機和前資本主義社會的筆記,研究這些筆記與她的帝國主義理論之間的關聯(lián),以及在帝國主義問題上,羅莎·盧森堡與她同時代的思想家之間的爭論,她之后的思想家對她的批評和贊揚,從中闡明羅莎·盧森堡思想的當代意義。

2.在文獻的編輯上,把新發(fā)現(xiàn)的文獻有機地融于已出版的文獻之中,形成文獻的整體性;在編輯結(jié)構上,運用歷史主義的方法,以文獻發(fā)表的時間順序為主,兼顧分類方法,這主要表現(xiàn)在對一些文獻細節(jié)的合理處理上,比如,把羅莎·盧森堡在社會民主黨內(nèi)有關伯恩施坦問題討論中的講話與《社會改良還是革命?》編為一組,把羅莎·盧森堡在社會民主黨黨校擔任教員期間的講稿、筆記、手稿與《國民經(jīng)濟學入門》編為一組,等等;在編輯過程中,加強注釋,特別是對羅莎·盧森堡版本方面的注釋,使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能夠滿足中國學者研究的需要,并具有自身的特色;最后,在編輯的體例上,共編輯12卷,其中前6卷為著作卷,后6卷為書信卷。

3.在編輯的內(nèi)容上,要突出羅莎·盧森堡與波蘭革命傳統(tǒng)和德國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具體地說,在實踐方面,要聯(lián)系波蘭的、德國的工人運動和第二國際社會民主黨內(nèi)的斗爭來研究羅莎·盧森堡的生平活動和著作中的思想;在文獻整理方面,要特別注意羅莎·盧森堡的講話、論戰(zhàn)與她所處的政治背景之間的關系;在理論方面,要特別注意她與德國的馬克思主義批判哲學傳統(tǒng)的聯(lián)系,確定羅莎·盧森堡 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的地位,特別要注意她在論述康德哲學、黑格爾哲學、馬克思和恩格斯哲學等方面的文獻,以此為理論背景,考察羅莎·盧森堡與伯恩施坦的理論論戰(zhàn),發(fā)掘她的政治經(jīng)濟學和政治學著作、筆記、手稿背后的辯證法傳統(tǒng),揭示這些文獻之間的關聯(lián)和內(nèi)在的邏輯理路。

三、 編輯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難點

有了德文版和英文版的文獻,有了國內(nèi)外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最新成就,這是我們編輯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良好基礎。但是,這并不等于說,編輯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余下的只有翻譯工作了。從上述德文版和英文版在編輯結(jié)構和主導思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看,編輯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依然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從總體上看,這些工作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和書信等文獻的搜集和整理;一類是依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和書信等文獻,重新評價羅莎·盧森堡的思想。在這兩類工作中,我們面臨著許多的難題。

在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和書信等文獻的搜集和整理方面,我們至少有兩個難點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研究羅莎·盧森堡生平和革命活動的波蘭背景和波蘭文獻。我國已經(jīng)出版的羅莎·盧森堡文獻,無論是著作、札記,還是講話稿、書信,都是她在德國背景下用德文撰寫的,而沒有她在波蘭背景下用波蘭文撰寫的。這在文獻上是一個很大的缺失。根據(jù)在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工作的羅莎·盧森堡文獻研究專家霍爾格·波利特(Holger Politt)的統(tǒng)計,羅莎·盧森堡用德文撰寫的著作篇幅大約長達6000頁,用波蘭文撰寫的著作篇幅大約3000頁。這個統(tǒng)計數(shù)字告訴我們,羅莎·盧森堡用波蘭文撰寫的著作、札記、講話稿、書信等,占據(jù)了羅莎·盧森堡全部文獻1/3的篇幅。這1/3的篇幅記載了羅莎·盧森堡早年從事的革命活動和思想,比如她與波蘭革命者,也是她的親密伴侶利奧·約吉希斯共同創(chuàng)辦的沙俄境內(nèi)第一份社會民主刊物——《工人事業(yè)》,羅莎·盧森堡作為該報的編輯,每一期都刊有她撰寫的文章,這些文章記載了她從1893年至1896年的革命實踐和思想發(fā)展過程。此外,還有她在波蘭社會民主黨刊物《紅色旗幟》、《社會民主黨評論》上發(fā)表的文章,其中包括她在1908-1909年間用波蘭文撰寫的重要著作《民族問題與自治》等等*詳見本期筆談中Holger Politt的《關于羅莎·盧森堡波蘭文著作的一些內(nèi)容》。。這些文獻的主題都是有關波蘭問題、沙俄帝國主義與民族問題以及波蘭、俄國工人運動及工人的社會民主運動發(fā)展的問題,反映了羅莎·盧森堡在民族問題、帝國主義問題和波蘭工人運動問題上的立場和觀點,是我們研究羅莎·盧森堡思想的寶貴文獻。

二是考據(jù)和處理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的德文文獻。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因斯大林禁錮研究羅莎·盧森堡的思想,羅莎·盧森堡的大部分文獻被封存起來,這其中有政治經(jīng)濟學方面的論著,但大部分是有關政治方面的論著。直到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后,這些文獻才得以解密。對于這些文獻,德文版的處理方式是,以補卷的形式置于《羅莎·盧森堡全集》之后。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德文版《羅莎·盧森堡 全集》第6卷和即將出版的第7卷。對于德文版來說,這兩卷也不是經(jīng)過系統(tǒng)地考據(jù)后,按照羅莎·盧森堡文獻的時間順序統(tǒng)一編輯的,而是將先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文獻編輯成第6卷,將編輯之后新發(fā)現(xiàn)的文獻匯集成第7卷。這樣一來,中文版要利用這些文獻,就需要對這些文獻進行考據(jù)性研究,在此基礎上重新編輯,將其融于已有的文獻之中,展現(xiàn)一個完整的羅莎·盧森堡。

在依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和書信等文獻,重新評價羅莎·盧森堡的思想方面,我們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澄清以往對羅莎·盧森堡思想的種種誤讀。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羅莎·盧森堡無疑是最有爭議的人物。歷史地看,人們關于她的種種爭議無非出自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學術方面的原因,這就是,羅莎·盧森堡提出的許多新的理論觀點不能被當時的人們所理解,比如,她對馬克思的資本積累圖式的批評、對布爾什維克的極端集中主義的組織形式的批評等等,不僅不為她同時代的大多數(shù)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所理解,甚至在她身后的很長時間內(nèi),都不為大多數(shù)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所理解。正是這些不理解,招致了無數(shù)的批評,也引起了長時間的爭議;另一個是政治方面的原因,這主要來自于斯大林對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打壓。長期以來,人們把羅莎·盧森堡思想不能得到客觀評價的政治原因歸咎于列寧對羅莎·盧森堡的批評,這實在是一種誤解。不可否認,列寧對羅莎·盧森堡的批評為斯大林打壓羅莎·盧森堡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理由,但是,就列寧本意而言,他對羅莎·盧森堡的批評旨在闡明他們之間在認識上和理論上的分歧,至于在政治上,列寧從來沒有壓制過羅莎·盧森堡,更不否定她為工人階級、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實現(xiàn)所做的一切努力。正是這樣,他才會以俄國作家伊·安·克雷洛夫 的《鷹和雞》的寓言來比喻羅莎·盧森堡,稱她“始終是一只鷹”,并指責“德國共產(chǎn)黨人延緩她的全集的出版太久了”*列寧:《政論家札記》,載《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3~644頁。。與列寧不同,斯大林重在政治上打壓羅莎·盧森堡,所以,他禁錮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封存了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書信等許多文獻,致使羅莎·盧森堡的全集無法出版。這種狀況直到蘇共20大以后才逐漸得到緩解。然而,就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禁錮而言,政治原因的消除與學術原因的消除并不同步,政治原因的消除只是學術原因消除的前提,但學術原因的真正消除,只有在經(jīng)過了對羅莎·盧森堡的著作和思想的客觀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是可能的。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和書信等文獻的解密無疑為學術原因的消除提供了文獻上的根據(jù)。這也就是隨著羅莎·盧森堡 著作、札記和書信等文獻的解密,對這些文獻的考據(jù)性研究,成為21世紀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熱點的重要原因。就目前的情況看,這一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兩個方面的成就:一個成就是啟動編輯和出版多種語言的《羅莎·盧森堡全集》,另一個成就是依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和書信等文獻,訂正以往對她的政治經(jīng)濟學、政治哲學等觀點的誤讀,重新評價羅莎·盧森堡與列寧的爭論,給羅莎·盧森堡思想一個準確的歷史定位*詳見保爾·澤瑞姆卡的《晚年馬克思與盧森堡:政治經(jīng)濟學的新發(fā)展》,凱文·B·安德森的《馬克思和盧森堡論非西方和前資本主義社會》,奧圖卡·魯本的《羅莎·盧森堡對列寧極端集中主義政黨觀點和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批評》,伊藤成彥的《羅莎·盧森堡思想中的民族與國家》。上述文章皆載何萍:《羅莎·盧森堡思想及其當代意義》,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這些成就,從不同的方面凸顯了羅莎·盧森堡思想的當代價值,進而一點一點地改變著以往看待羅莎·盧森堡思想的觀念。我們整理和編輯出版中文版《羅莎·盧森堡 全集》也是這個工作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的編輯和出版既是中國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羅莎·盧森堡思想研究的一部分。既然如此,那么,對羅莎·盧森堡著作、札記和書信進行考據(jù)性研究,并依據(jù)這一研究成果重新評價羅莎·盧森堡的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有關社會主義民主的思想,從學術上消除以往人們對她思想的種種誤讀,就應該成為本課題研究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這一工作在中國還未真正展開,因此,進行這一工作,必然會碰到來自觀念上的、資料上的和理論上的許許多多的困難。這就要求我們把文獻的整理、編輯與理論的研究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以新的理論研究推動文獻的整理和編輯,在此基礎上,編輯出高水平的中文版《羅莎·盧森堡全集》。

●作者地址:何萍,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Email:heping@whu.edu.cn。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4ZDB002);武漢大學自主科研項目(人文社會科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專項資金

●責任編輯:涂文遷

DOI:10.14086/j.cnki.wujhs.2015.06.001

猜你喜歡
羅莎盧森堡
嘟嘟闖關記
探討人性化護理在婦產(chǎn)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在拒絕讓出座位前,羅莎·帕克斯就已是一名長期爭取選舉權的活動人士 精讀
英語文摘(2021年5期)2021-07-22 08:46:08
Luxembourg盧森堡
中國船級社與盧森堡海事主管機關簽署法定授權協(xié)議
中國船檢(2020年11期)2020-11-26 19:25:28
缺警察,盧森堡打算招外國人
盧森堡的驕傲 查理·高盧Charly Gaul
中國自行車(2018年2期)2018-05-09 07:02:44
兩英畝農(nóng)場
The Redemption Hope and Persistence of Life on Shaw shank
戚彧陶瓷作品個展盧森堡舉行
雕塑(2014年2期)2014-03-11 15:41:11
合山市| 内丘县| 肥西县| 永丰县| 宁都县| 临江市| 延安市| 临泉县| 始兴县| 宁强县| 保定市| 长春市| 景洪市| 娄烦县| 扬州市| 平湖市| 张家港市| 合山市| 靖西县| 遂溪县| 长寿区| 云阳县| 琼海市| 措勤县| 勐海县| 曲阜市| 邵阳市| 杭锦后旗| 日土县| 河曲县| 阿勒泰市| 色达县| 长岭县| 双峰县| 廊坊市| 莱西市| 汶川县| 北辰区| 永清县| 商洛市|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