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臂脈搏波流速可預測糖尿病患者的總死亡和心血管事件
[Maeda Y,Inoguchi T,Etoh E,et al.Diabetes Care,2014,37:2383-2390(英文)]
踝臂脈搏波流速(baPWV)為動脈硬化的非有創(chuàng)指標之一,可預測早期心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血管并發(fā)癥等。而迄今關于baPWV與糖尿病患者繼后總死亡及諸心血管事件風險間關系尚不清楚,現(xiàn)就此進行對照分析。
受檢對象為3 628例糖尿病患者,為病例組,另選2 166例非糖尿病者,為對照組,年齡54~61歲,男性居多。均在先期剔除踝臂血壓指數(shù)(ABI)<0.9者后納入研究。研究中均檢測各組基線baPWV及ABI等,并據(jù)所測baPWV均值分為由低至高4分位均值者。同時評估所伴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糖化血紅蛋白A1c(HbA1c)等基線變量。人均隨訪(3.2±2.2)年,并在校正諸基線混雜影響因素及變量后觀察比較分析,與非糖尿病組相比,基線baPWV與糖尿病患者繼后罹發(fā)主要終點,包括總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血管病、腦卒中等風險間差異。
結果顯示,兩組除糖尿病外諸基線臨床特征等并無明顯差異。而基線baPWV與年齡、血尿酸、收縮壓等正相關,與身體質量指數(shù)、HbA1c、蛋白尿負相關。比較分析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在病例組中,基線baPWV與其繼后罹發(fā)冠狀動脈事件、腦血管事件及總死亡風險等主要終點均明顯正相關,且其基線baPWV升高并>14 m/s和>24 m/s切點時,繼后新發(fā)心血管事件風險和總死亡風險均明顯增加,而高基線baPWV者,其繼后無事件者存活率亦明顯較低,所有主要終點事件風險均高。多因素分析提示,校正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shù)、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HbA1c等基線變量及諸混雜因素后,高baPWV與總死亡和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增加獨立相關,但與冠狀動脈事件風險失去相關關系。
作者最后認為,該大樣本對照研究表明,基線高baPWV有望作為預評糖尿病患者的繼發(fā)總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的獨立預測指標之一。
四川省第五人民醫(yī)院 袁志敏摘譯
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