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隆德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長沙 410006)
機制創(chuàng)新: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制度化路徑
何隆德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長沙 410006)
選人用人公信度是衡量干部選拔任用民主化和科學化的重要尺度;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我們黨長期以來在實踐中形成的一整套科學的用人原則落實好,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選出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干部選拔任用機制,良好的機制是保證選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所在;從當前情況看,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用人導向機制、民主推薦機制、考察機制和糾錯機制。
干部選拔;公信度;機制創(chuàng)新;制度建設
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是新時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標追求。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命題,十八大著眼于培養(yǎng)選拔骨干執(zhí)政團隊,進一步強調(diào)了選人用人公信度問題。所謂選人用人公信度,指的是公眾對選人用人的認同度和信任度,包括對選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和對選拔任用的干部兩個方面。選人用人公信度是衡量干部選拔任用民主化和科學化的重要尺度,它體現(xiàn)的是“黨管干部”原則與干部工作民主化、科學化的有機統(tǒng)一,彰顯的是“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的用人原則和要求。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干部選拔任用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涉及諸多環(huán)節(jié)及其制度安排。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應從多個方面著手,但關鍵在創(chuàng)新機制。在政治生活中,任何一個好的制度如果沒有好的實現(xiàn)機制,都是紙上談兵,難以收到制度成效。良好的機制是保證選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所在。從根本上講,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就是要把我們黨長期以來在實踐中形成的一整套科學的用人原則落實好,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著眼于執(zhí)政骨干隊伍建設,真正選出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沒有好的機制,這一切就很難實現(xiàn),如“黨管干部”怎么管?如何避免“黨管干部”變成在少數(shù)人中選人,或者變成主要領導個人說了算?“群眾公認”原則怎么落實?要不要通過投票來實現(xiàn)?如果不“唯票”,到底通過什么辦法來體現(xiàn)這一用人原則?實踐證明,只有構(gòu)建相應的機制,這些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同樣,我們強調(diào)干部選拔任用要做到“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對用人失察失誤要追究責任,但由于機制的缺失或者不完善,存在“民主不規(guī)范、公開不到位、競爭不充分、擇優(yōu)不準確、責任難追究”等問題,很多措施成為應景式的擺設,以至于個別時候出現(xiàn)了“劣幣驅(qū)逐良幣”的用人現(xiàn)象,影響選人用人的公信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進,我國干部選拔任用的制度體系也日臻完善,但在具體的選人用人機制上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推動制度落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建設高素質(zhì)執(zhí)政骨干隊伍,提出要著力培養(yǎng)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標準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1]。這“五好”干部標準,體現(xiàn)了新時期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干部隊伍素質(zhì)提出的新要求,也體現(xiàn)了黨和人民對于干部的新期待。但要把“五好”標準落實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實踐中去,還需要有相應的機制才能實現(xiàn)。
從現(xiàn)狀看,創(chuàng)新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管干部”與干部工作民主化相結(jié)合,這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這一根本政治原則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具體要求和體現(xiàn)。要通過完善各種機制,使“黨管干部”更加科學,民主更加充分,機制更加健全。具體來說,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必須創(chuàng)新以下四大機制。
第一,創(chuàng)新導向機制。用什么人的問題,是干部選拔任用的根本問題。選好人用好人必須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一個單位,一個部門,有一個好的用人導向,是選好人用好人的前提條件。正如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所指出的,“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良好的用人導向可以明確標準,減少用人上的盲目性和失誤;可以引導輿論,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長氛圍;可以弘揚正氣,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從而在選人用人問題上形成風清氣正、公道正派、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我們黨的用人導向是非常明確的。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提出了選拔任用干部的七大原則,包括“黨管干部原則”“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原則”“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仍瓌t”“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依法辦事原則”等[2],這些原則是基本的用人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好干部”標準則是用人導向的具體化,是用人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在實踐中的關鍵問題是如何通過一定的機制,把這一導向變成一個單位在用人上的基本遵循。由于各單位的情況不同,在用人上的具體要求可以不同,但原則是一致的。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實踐中,由于有些地方、單位或部門用人導向不明,用人標準混亂,在選人用人上容易出現(xiàn)降低要求、隨意性大、優(yōu)秀人才得不到認可、干部“帶病提拔”“逆淘汰”等問題。
創(chuàng)新導向機制,主要是解決好“誰來導”“怎么導”的問題,使黨的用人導向在實踐中真正得到落實。誰來導?由組織來導,由黨委來導。一個地方或一個單位的黨委,承擔著營造良好用人導向的責任,肩負著優(yōu)化人才成長環(huán)境的任務,必須主動作為,履行職責,明確用人導向,引導用人導向,規(guī)范用人導向,這是“黨管干部”的重要體現(xiàn)。怎么導?一是要高標準。要嚴格堅持黨的用人原則、標準和要求,原則性要強,標準要高,讓大家跳起來摘桃子。我們黨規(guī)定了干部選拔任用的基本條件和要求,這是干部選拔任用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真正選好一個干部,必須以基本條件為起點,以高標準來衡量,做到優(yōu)中選優(yōu),以保證社會流動的合理有序。從現(xiàn)實情況看,要特別強化品德導向、事業(yè)導向和實干導向。要按照“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原則,把那些道德品質(zhì)好的干部提拔使用起來,引導廣大干部講黨性、重原則、做表率。要把選人用人與事業(yè)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按照事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來配備干部,按照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實際貢獻來評價干部,按照干好事業(yè)的能力水平來使用干部,真正把那些一心一意為了事業(yè)、全力以赴干好事業(yè)的優(yōu)秀干部選拔上來,防止用人與事業(yè)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引導干部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求進步、在追求貢獻中謀發(fā)展??照務`國,實干興邦。要讓那些不尚空談、腳踏實地、扎實干事的人得到重用,讓那些作風飄浮、好大喜功、華而不實的干部沒有市場。二是要常態(tài)化。要與干部日常管理相結(jié)合,把正確的用人導向融入到干部日常管理中,在日常管理中體現(xiàn)用人導向,在用人導向中體現(xiàn)日常管理要求,使良好的用人導向常態(tài)化、機制化。要避免用人導向與干部日常管理不一致的情況,如有的單位一方面大興人才戰(zhàn)略,另一方面在用人上又違背人才戰(zhàn)略的基本要求,甚至出現(xiàn)選拔領導干部的要求比引進人才的要求還低,這種情況就會使一個單位的用人導向大打折扣,使人才管理和人才流動出現(xiàn)混亂。三是要正風氣。良好的風氣既是一個單位正確用人導向的體現(xiàn),也是樹立正確用人導向的根本要求。要堅持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要弘揚正氣,保持定力,明確是非觀,輸入正能量,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防止干部選拔任用中的無序行為,堅決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努力形成風清氣正的用人環(huán)境和人才輩出的輿論氛圍。
第二,創(chuàng)新民主推薦機制。民主推薦是干部提名的民主化形式,是干部選拔任用的法定程序。自2002年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頒布以來,民主推薦是選人用人的必經(jīng)程序。但在干部選拔任用實踐中,民主推薦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地方在民主推薦干部中出現(xiàn)了一些“亂象”,正如有學者指出的,近年來民主推薦的負面效應越來越突出,一些黨組織不敢擔當,被票綁架,簡單以票取人;參加推薦的人心態(tài)復雜,投“利益票”“感情票”“跟風票”;一些干部因為怕丟票當“老好人”,不敢擔當,甚至拉票賄選[3]。還有的因參與民主推薦和測評人員范圍界定、權(quán)重劃分等規(guī)定不規(guī)范、彈性大,信息不對稱,導致民主推薦的規(guī)范性不足。還有的地方民主推薦流于形式,民主的真實性不夠,并未實現(xiàn)民主所蘊涵的真正價值,如民主推薦只讓參與者畫勾填表,組織部門收回統(tǒng)計,不在現(xiàn)場唱票和公示票數(shù),從而留下“按需取舍、靈活掌握”的漏洞[4]。新條例對民主推薦進行了新的調(diào)整,如把民主推薦與民主選舉區(qū)別開來,將民主推薦得票只作為選人用人的參考;對于考察對象的確定,由原來主要依據(jù)民主推薦確定改變?yōu)楦鶕?jù)工作需要和干部德才條件,與平時考核、年度考核、一貫表現(xiàn)和人崗相適等情況綜合考察確定等。這種調(diào)整,規(guī)范了干部選拔任用民主化的程序,防止了簡單“以票取人”的做法,使推薦出來的考察對象真正體現(xiàn)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體現(xiàn)“群眾公認”的原則。但是,現(xiàn)有的民主推薦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民主推薦的隨意性很大,非理性行為多,很難真正達到“群眾公認”的真實效果。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在民主推薦過程中由于沒有候選人,更沒有候選人基本情況和業(yè)績介紹,沒有比較,個別提拔干部很多時候都是“大海撈針”,缺乏深入了解,隨意性很大,投“利益票”“感情票”者居多。加之一些單位領導不愿擔當,對選拔干部缺乏集體研究和民主決策,要么一把手說了算,使民主推薦流于形式,要么“被票綁架”,“不唯票”的政策很難落實,拉票現(xiàn)象屢禁不止。因此,完善民主推薦機制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條例規(guī)定,民主推薦有會議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兩種形式。創(chuàng)新民主推薦機制,主要是要改進會議推薦辦法,提高會議推薦實效。一是要優(yōu)化推薦程序。具體來說,要采取先提出初步名單、再推出正式人選的辦法,以增強會議推薦的針對性。確定初步名單是改變目前會議推薦“大海撈針”的做法、防止隨意性過大問題的主要舉措。初步名單的提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個別談話推薦置前。通過個別談話提出初步名單,再進行會議推薦。新條例第十九條明確規(guī)定,個別提拔任職的民主推薦程序,“也可以先進行個別推薦談話,根據(jù)談話情況,經(jīng)黨委(黨組)或者組織(人事)部門研究,提出初步名單,再進行會議推薦”。另一種方式是采取逐輪推薦的辦法,先會議推薦確定初步人選,再推出正式人選。在民主推薦干部過程中,先確定好初步人選,有利于提高會議推薦的效果,達到干部選拔擇優(yōu)的目標。二是要對初步人選情況進行介紹。要根據(jù)崗位職責要求,把初步人選的基本情況和德才表現(xiàn)進行介紹,確保參會人員的知情權(quán),以便于把最優(yōu)秀、最適合的人選推薦出來。對初步人選情況進行介紹,可以由組織部門統(tǒng)一介紹,也可以搭建競爭平臺,設置述職、述廉、述能環(huán)節(jié),由初步人選在民主推薦會上進行自我介紹和推薦。通過對初步人選進行介紹,讓推薦人充分了解初步人選的情況,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使會議推薦更好地體現(xiàn)“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真正達到“群眾公認”的效果,減少人為操作空間。三是要差額確定考察對象。按照一定的范圍和比例,差額確定考察對象,既防止在干部選拔任用上黨委或者一把手個人說了算,又防止“唯票取人”或者“被票綁架”的情況發(fā)生。
第三,創(chuàng)新考察機制??疾焓沁x拔任用干部的基本程序。新條例明確規(guī)定,“考察黨政領導職務擬任人選,必須依據(jù)干部選拔任用條件和不同領導職務的職責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績、廉?!睂M任人選進行嚴格科學的考察是保證選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保證考察的全面性和真實性,新條例對原有的考察辦法進行了完善,在考察對象的確定上,將民主推薦與平時考核、年度考核、一貫表現(xiàn)和人崗相適情況綜合考慮,同時規(guī)定了嚴格的考察要求和程序。但在實踐中,考察程序在干部選拔任用中的權(quán)重并不大,考察方式比較落后,總體上還屬于傳統(tǒng)的、粗放式的干部考察方法,沒有一套完善的評價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的體系和方法,并缺乏經(jīng)常性和科學性[5]。因此,考察環(huán)節(jié)對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貢獻并不明顯。一般情況下,考察基本上只是走走程序,形式化明顯,除了個別擬任人選因檔案造假等特別情況而異動外,考察結(jié)果基本上不會成為干部選任的影響因子,有的甚至出現(xiàn)先上會后補考察的情況[3]。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個別干部選拔任用都是等額考察,沒有比較和競爭,只要列為考察對象就是任用干部的不二人選,這是根本原因??疾斓男问交?、走過場皆因此而來。
創(chuàng)新干部選拔任用考察機制,首先要實行差額考察。個別提拔任職的領導干部,考察對象必須確定在2人以上,使擬任人選由“非我莫屬”變?yōu)椤胺谴思幢恕薄H绻疾鞂ο笾挥?人,那么考察程序就變成了簡單地履行手續(xù),這樣一來,就弱化了考察的功能。由等額考察改為差額考察,這是解決當前考察工作中存在的所有問題的根本路徑,也是強化考察功能的制度選擇,確保選好人、用好人的重要條件。其次,要與日常考核相結(jié)合。2013年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對改進干部考察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diào)“要堅持全面、歷史、辯證看干部”“考察識別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時。”上級組織部門要經(jīng)常了解所轄單位的干部使用情況,對該單位的優(yōu)秀干部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如何把干部平時的表現(xiàn)納入干部考察使用視野,目前還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和常態(tài)化機制。新條例在干部考察程序上規(guī)定了“查閱干部檔案和工作資料”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看平時、看一貫的要求。但通過檔案了解干部,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再次,要擴大考察范圍。新條例對考察擬任人選個別談話和征求意見的范圍都有明確規(guī)定,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很多地方并沒有嚴格按照規(guī)定執(zhí)行。比如,規(guī)定要聽取考察對象所在單位內(nèi)設機構(gòu)和直屬單位主要領導成員意見,個別提拔干部很多時候都沒有落實,或者有選擇性地執(zhí)行,甚至在擬任人選所在部門很小的范圍內(nèi)聽聽意見就考察結(jié)束了,這種做法影響了考察的真實性。因此,要嚴格按照新條例要求,盡量做到考察范圍要廣,聽取意見要多,掌握情況要全。
第四,創(chuàng)新糾錯機制。糾錯機制是選人用人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選人用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難免出現(xiàn)失察失誤的情況。構(gòu)建完善的糾錯機制,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用人中的錯誤或偏差,保證選人用人的科學性和公信度。在現(xiàn)行的干部選拔任用的制度安排中,有相應的糾錯制度體系,包括公示制度、試用期制度以及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制度等。新條例明確規(guī)定,實行黨政領導干部任職前公示制度,公示期不少于五個工作日。明確規(guī)定實行任職試用期制度,對提拔擔任非選舉產(chǎn)生的廳局以下領導職務,規(guī)定了為期1年的試用期,并規(guī)定試用期滿后經(jīng)考核勝任現(xiàn)職的正式任職,不勝任的免去試任職務,按試任前職級安排工作。新條例對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制度也做了明確安排,規(guī)定“凡用人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后果的,本地區(qū)本部門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嚴重、干部群眾反映強烈以及對違反組織人事紀律行為查處不力的,應當根據(jù)具體情況,追究黨委(黨組)主要領導成員、有關領導成員、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jiān)察機關有關領導成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钡?在實踐中,已有的制度安排剛性不足,彈性太大,普遍缺乏約束力,在實踐中很難落地,兌現(xiàn)率低,以至于“有錯不糾”“有錯難糾”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的情況時常出現(xiàn),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也屢禁不止。因此,必須針對現(xiàn)有制度的缺陷,進一步完善糾錯機制,真正做到有錯必究,有錯能究。
創(chuàng)新糾錯機制,首先要實行全程糾錯。選拔任用干部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導致整個用人上的失誤。在每一個用人環(huán)節(jié)上都要有預防和糾錯的制度安排。特別是要用好現(xiàn)有的公示制度、試用制度等,充分發(fā)揮這些制度的功效,使用人糾錯關口前移、多點開花,防止用人失察失誤帶來的嚴重后果。其次,糾錯機構(gòu)要有相對獨立性。完善用人糾錯機制,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解決誰來糾、怎么糾的問題。在現(xiàn)有體制下,用人和糾錯是同一個主體,沒有相對獨立的糾錯主體,這樣的糾錯很難推動,往往成為一句空話。再次,要明確責任主體和范圍。主要是明確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責任主體和責任范圍,如提名承擔提名責任,考察承擔考察責任,監(jiān)督承擔監(jiān)督責任。明確選拔任用干部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責任主體及其應承擔的責任,是實施追究的前提[6]。是什么責任就承擔什么責任,承擔什么責任就追究什么責任,讓糾錯制度更有操作性?,F(xiàn)有的糾錯制度都比較抽象,操作性不強,如公示制度,新條例規(guī)定公示結(jié)果不影響任職的,辦理任職手續(xù),但是什么情況下不影響任職,并沒有明確定論,也沒有規(guī)定哪種情況下不能任職。又如責任追究制度,雖然規(guī)定了責任主體,但并沒有明確責任的具體范圍,真正追責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要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使這些糾錯機制更具體化,更有操作性。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R].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162.
[2]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Z].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4-5.
[3]龔建橋.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新走向[J].特區(qū)理論與實踐,2015(1):54-57.
[4]楊根喬.干部選拔任用如何突破部門化的“瓶頸”[J].江淮論壇,2015(2):68-74.
[5]中共山西省委組織部.建立健全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J].前進,2003(4):21-26.
[6]齊剛.努力落實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J].領導科學,2003(14):30-31.
Mechanism Innovation: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Public Trust of Selecting and Cultivating Cadres
HE Long-de
(Party School of Hunan Committee of CPC,Changsha,Hunan 410006,China)
The public trust is one of the crucial measures to evaluate the democratization and scientization to select and cultivate cadres.The essence to improve public trust of selecting and cultivating cadres is to put the set of scientific cultivating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which has formed during CPC's long-time practice,adhering the right guidance in cultivation and selecting proper cadre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CPC and his people.The key point to push forward the public trust of selecting and cultivating cadres is to innovate the mechanism of it,and well-running mechanism plays the core role to guarantee the public trust.From current situation see,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s to innovate the mechanisms of cultivating guidance,democratic recommendation,inspection and error-correcting.
cadre selection;public trust;mechanism innovation;systematic construction
D262.3
A
1672-934X(2015)05-0067-05
10.16573/j.cnki.1672-934x.2015.05.011
2015-08-19
湖南省社科規(guī)劃課題(編號08YBA029)階段性成果
何隆德(1965—),男,湖南新寧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當代中外政治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