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傳統(tǒng)駢文體式對遼金道教文章創(chuàng)作的多元滲透*

2015-02-25 19:50蔣振華
學術研究 2015年3期
關鍵詞:遼金駢文道教

蔣振華

傳統(tǒng)駢文體式對遼金道教文章創(chuàng)作的多元滲透*

蔣振華

駢文的形式規(guī)范自形成后,對中國古代文章創(chuàng)作的滲透和影響無孔不入。在遼金道教文章創(chuàng)作中,這種滲透和影響呈現出多元化情形。一,駢文嚴格的詞性對稱、文字對偶特征在遼金道教文章創(chuàng)作中呈現松散自由、對偶弱化、流水對加強的趨勢。二,遼金道教文章之駢體恪守平仄韻律成規(guī),講究平仄相對、聲韻相協(xié),尤其是頌贊、銘箴諸體,平仄齊整劃一,調韻和諧優(yōu)美,不在六朝駢文之下。三,遼金道教文章擴大了用典的文獻來源,除傳統(tǒng)經史子集外,還涉及道教原典、道教故實、神仙傳說,形成了道教特色的用典風格。四,駢散結合的結構形式體現了散文觀念與駢文觀念的折衷調和,遼金道教文章普遍運用了三維結構形式:開篇為單加偶起首式;腹部駢體、首尾散體的散—駢—散結構式;末篇為駢加散結尾式。

遼金 道教文章 滲透 影響 多元化

遼金兩朝,雖為異族政權,但由于受漢文化思想和學術影響及其自身進步,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縱不如唐宋散文之輝煌成就,但亦延續(xù)了中華民族正統(tǒng)文章之脈絡。據 《遼史·文學傳》云:“遼起松漠,太祖以兵經略方內,禮文之事固所未遑。及太宗入汴,取晉圖書、禮器而北,然后制度漸以修舉。至景、圣間,則科目聿興,士有由下僚擢升侍從,骎骎崇儒之美。”[1]正是向漢儒文化學習之故,才有遼代的禮儀文章 “骎骎崇儒之美”。從現存 《全遼文》所錄散文篇章看,詔諭、章奏、論序、志銘諸作,雖多奇句單行之篇,但四六駢文的形式之文,亦觸處可見。至于金代散文,相比于遼,可謂一時稱盛。據張金吾《金文最》之序云:“惟金崛起東方,奄有中原,幅員則廣于遼,國勢則強于宋。風會所開,一洗卑陋浮靡之習。聿稽武元開國,得遼舊人;文烈繼統(tǒng),收宋圖籍。文教由是興焉。大定、明昌,投戈息馬,治化休明。南渡以后,趙楊諸公,迭主文盟,文風蒸蒸日上。迄乎北渡,元遺山以宏衍博大之才,郁郁為一代宗匠,執(zhí)文壇牛耳者幾三十年。嗚呼盛矣?!盵2]現存 《金文最》及 《全遼金文》所收金文,文體多為墓表、碑志、書記、銘箴、議疏、奏章、序跋、頌贊、詔令、冊令、牒引,各體皆備,題材廣博,雖普遍承襲傳統(tǒng)散文之制,然駢儷之體亦與散體之文分庭抗禮。

遼金兩代道教極盛,尤其金代,太一教、大道教、全真教等教派林立,教旨深宏,在北方充滿活力,屢受最高統(tǒng)治者恩寵,至于信仰者尤以文學之士、官吏仕人居多。其文章作者既有道教內人物,亦

多官吏層、知識分子階層者。從 《全遼文》、《金文最》、《全遼金文》統(tǒng)計得知,道教內文章家31家,信仰道教的文章家86家,吏者兼文人身份所作涉道文章者共203家,由此可見道教文章創(chuàng)作在遼金兩代彬彬之盛??疾爝|金道教文章的創(chuàng)作情況,傳統(tǒng)駢文形式規(guī)范對其影響和滲透表現出多元化的復雜形態(tài)。本文以此立論,揭橥駢文形式的實用功能,讓人們認識駢體形式在古代文體發(fā)展上的審美價值。

一、駢文嚴對的弱化與寬對的加強

駢文嚴格的詞性對稱、文字對偶的特征在遼金道教文章創(chuàng)作中呈現松散自由、對偶弱化、流水對加強的蔓延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駢文意識在遼金道教作家的文章觀念中淡化。遼末作家王樞熟悉道教養(yǎng)生之方,多與道教藥師往來,并引領此類方術之士出入朝廷,看病治身,勸其出山入市,為醫(yī)行善,有《郭藥師降表》面奏朝廷,延納道醫(yī),其文曰:

待時而動,動靜固未知其常;順天者存,存亡不可以不察。臣素提一旅之師,偶遭百六之運。亡遼無可事之君,大金有難通之路。宋主載嘉,秦官是與。念一飯之思必報,則六尺之軀可捐。雖知上帝之是臨,敢思困獸之猶斗。昔也東征,雖雷霆之怒敢犯;今焉北面,祈天地之量并容。[3]

這篇107字的簡短駢文,詞性對偶比較松散,只求上下句字數相當,不究詞性嚴謹相稱,如 “待時”引起的上句與 “順天”引起的下句,“而”與 “者”不配;“固未知其?!迸c “不可以不察”字數相當而松散自由;下一個對句中 “一旅”與 “百六”不對;“念一飯”與 “則六尺”松散不謹;“上帝”與 “困獸”亦隨機對;“昔也”之上句與 “今焉”之下句亦為自由對,其中 “雖”與 “祈”詞性不當,“敢犯”與 “并容”為寬對。諸如此類,足見駢文形式尚存,而其實質則在漸漸地為信道之作家所改造、改變。

卿希泰先生指出金代道教三派鼎立,“表現出茁壯的生命力,……出現了道教界前所罕見的興盛局面?!盵4]其重要的宗教特征便是注重對生命肉體的保健醫(yī)病,因此,大量醫(yī)藥、方劑之類的醫(yī)書被分類編纂,此類著作的序言大多用駢體寫就,如楊用道 《附廣肘后方序》,閻明廣 《流注指微針賦序》、《流注經絡井縈圖序》,宋云公 《傷寒類征序》,王緯 《注解傷寒論序》,等等,金代此類序文共計167篇。楊用道序云:“邊境寧而盜賊息矣,則人無死于鋒鏑之慮;刑罰清而狴犴空矣,則人無死于桎梏之憂;年谷豐而蓄積富矣,則人無死于溝壑之患?!盵5]這三個對偶句三次重復 “則人無死于”五字,同一個或幾個字在四六句中重復出現,這是正規(guī)駢體文之大忌,但此文作者敢于犯忌,大膽打破駢文程式,追求一定的規(guī)則而又不失去創(chuàng)作個性自由。又宋云公 《傷寒類證序》260余字的駢文,其開篇云:“竊聞天地師道以覆載,圣人立醫(yī)以濟物,道德醫(yī)藥,皆源于一。醫(yī)不通道,無以知造物之機;道不通醫(yī),無以盡養(yǎng)生之理。”[6]此等對偶句毫無正統(tǒng)駢文典雅深奧之學究氣,脫口而出,如行云流水,出對自由。

就絕大多數道教題材文章而言,駢文對其影響、滲透在對偶上如此松散自由,但也有少數篇章是嚴格講究出對的,詞性對當嚴謹,表現出很高的駢文素養(yǎng)。如王喆 《金蓮社開明疏》:

竊以慧燈永照,須憑玉蕊之光;性燭長明,決得金蓮之耀。內沐三光之秀,外消四假之名。步虛攝空,探玄搜妙。洗來瑩凈之鄉(xiāng),出入芳馨之路。各懷珠璧,共捧瓊瑤。顯要全神,須令養(yǎng)氣。消通斯訣,請掛芳銜。[7]

王喆 (1113—1169),即王重陽,金代全真教的創(chuàng)始人。全真教自金元以來幾乎主宰中國道教,并對中國士人、文人發(fā)生深刻影響約700余年,而始祖王喆的文化修養(yǎng)、學識、授受,幾至為道教界之圣人,有此屬對精工、文風穩(wěn)健、語調莊雅之文,不足為怪。

二、恪守平仄聲韻以訴求典雅之美

駢文自產生后,無論是作品創(chuàng)作實踐,還是在理論訴求上,都把平仄相對、聲韻相協(xié)作為其文體定義的基本內涵,因此,駢文為有韻之文已為古來所共識。從文體發(fā)展史來看,頌贊之體、銘箴之體、誄碑之體,由散而駢,由語韻參差到平仄聲韻齊整,都可看出古代文章由散而韻,由奇而偶的發(fā)展痕跡。雖然經歷唐宋古文對駢文的反動與批判,但四六文對于韻律、聲仄的追求絲毫沒有消減。宋代以降,及于遼金,文章家、理論家依然把聲律之美作為駢文的重要標志,考察遼金道教題材之駢文,依然注重駢

文之聲韻,尤其在頌贊、銘箴體上,那種聲韻齊整劃一,格調鏗鏘有力,不復在六朝駢文之下。雖然頌贊體、銘箴體在講究聲韻上是文體使然,但此時道教文章家們恪守傳統(tǒng)的自覺意識最終起著支配作用。

秦志安 (1188—1244),是金元之際全真教七子之一丘處機的再傳弟子,元代道教全書 《玄都寶藏》的總編纂,教內極富學養(yǎng)的道教領袖,道教文章一時之盟主,《全遼金文》收其文章8篇,所作頌贊之體有 《老君石像贊》、《披云仙翁贊》,前者云:

絕圣棄智,挫銳解紛,居太初太易之前,隱無象無形之內。五千五百重天,藏于卵殼;九十九億萬歲,貯在彈丸。此其太上乎?曰:非也?;匈忏?,其中有物,物不可得而名;杳兮冥,其中有精,精不可得而見。此其太上乎?曰:非也。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為萬象主,而不逐四時凋,此其太上乎?曰:非也。然則孰為太上?曰:憑君似向東風問,惟有黃花翠竹知。[8]

此贊為混合體形式,以駢體為主,駢驪四六之對松散隨意。句之平仄聲調平穩(wěn)從容,緩急有度,后式排比句使文章整齊有致,文末七言詩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七言律詩第一式句型,它要求頷聯一定對仗,如杜甫 《秋興》之一的頷聯為:江間波浪連 (一作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秦志安此贊為自由平易的駢對體,又有格律整飭的七言詩,寬嚴結合,從文章學講,法而不法;從信仰上講,信而不信,切合太上老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之精髓,確得道教真?zhèn)?。后者云?/p>

披云仙翁,玄竹中龍。德如之何?太華之峰。節(jié)如之何?值來之松。九齡悟道,遍禮琳宮。千里求師,密契真風。闡玄化于陰山之外,續(xù)瓊章于火劫之終。煉譚馬三陽之鏡,鑄丘劉八極之鐘。玉樹重芳于海上,金蓮復秀于山東。直待養(yǎng)成千歲鶴,一聲鐵笛紫云中。[9]

該贊詞顯系駢驪體,對仗工整,平仄協(xié)調,在用韻上,一韻到底,龍、峰、松、宮、風、終、鐘、東、中,通押東韻,氣勢流暢,聲調朗練。除上引秦志安贊頌駢體外,還有杜仁杰、劉祈同題之作 《虛靜真人像贊》,杜文為24句三字文,祁文為49字對偶句,聲韻相協(xié),押偶句韻,讀來朗朗上口。

銘箴體因具勸誡、記省之性,又要求銘刻心靈,故自產生以來,為便于牢記、誦唱,更講究聲韻。故 《文心雕龍·銘箴》云:“箴誦于官,銘題于器,名目雖異,而警戒實同。箴全御過,故文資確切;銘兼褒贊,故體貴弘潤: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擒文也必簡而深。……義典則弘,文約為美?!焙喖s、深刻、唯美,是銘箴體的要求,韻律形式也就非常重要了。馬揚,金初道教人士,其 《浮山仙蛻巖銘》為傳頌、流播道教的神仙信仰而作,該文云:

堯水浮山,迄今幾年。夫人靈耀,孰開厥先?作鎮(zhèn)茲地,澤潤民編。石中之蛻,孰知其然?惟古至人,體道虛玄。神疑罔測,通達以圓。委蛇一化,盧牟八埏。出入金石,弗間天淵。物若留礙,其天守全。屠維之歲,荒落是躔。律協(xié)夷則,氣遇中元。日御甲午,仙蛻出焉。人耶神耶?胡能究旃。智數詎詰,強名云仙。乃擇令辰,乃薦吉蠲。改卜所兆,既固且完。貞石有泐,巖谷有遷。茲巖之蛻,尚永其傳。[10]

巖銘以神奇怪誕的情節(jié)動人 (這是道教自神其教之需),用韻自然,韻腳一致,文簡而深。

前述杜仁杰為金末元初名士,與全真教往來甚密,山隱而終,文章名播海內,為元好問所稱頌,涉道文章多達17篇,又以銘文見著,其 《清虛小有第一洞天三言銘》曰:

坤所載,乾所燾。象與形,孰朕兆?緯五行,環(huán)而曜,流而川,何浩浩。四溟溟,九河導。峙而山,亦多號。神有岳,山有嶠。粵天壇,極道妙。巉孤撐,未易到。日出沒,見遺照。偃東西,絕海徼。倏光怪,來熠耀。大龍燭,細螢爝。不恒出,赴感召、笙嘹亮,鶴窈窕。羽人路,此其要。青螺堆,玉簪峭。左參井,右舟灶?!ブ鳎t者紹。矧玄元,語秘奧。探逾遠,理益耀。微是理,萬有耗。文雖徑,實非剽。庶今來,永為詔。[11]

其如前面幾篇贊銘,也是一韻到底,不換韻,對仗工穩(wěn),聲韻和諧,平仄得體,這在道教業(yè)內成了不成文的規(guī)律,作家們靈犀相契,默而守之、行之。

三、獨樹一幟的宗教用典風格

用典是駢驪之文的寫作要求,無論是事典或語典,一則給駢文增飾華麗之容,形成繁富之態(tài),再則體現作者才氣學識,典之出處遑論文史哲,出經入史,縱古貫今,詩詞騷賦,信手拈來。然在遼金道教文章中,駢文用典的影響只局限于道教理論來源——老莊原典或其自身的宗教故實、神仙傳說、道教典籍而絕少旁及教外文籍,從而形成教內的用典特色,這是駢文用典在遼金道教文章中的新變。

王寂是遼代中期以文章、政事顯稱于世的文人,清人英和譽其為 “大定、明昌文苑之冠”,[12]晚年頗信仰神仙道教,所作 《蔓聚奇賦》、《道士女冠度牒》等皆為涉道題材之駢體,前者用典廣博,然終不出《莊子》一書,中有 《莊子·逍遙游》和 《山林》關于 “不材之木”的典故,又有 《莊子·則陽》中 “蠻觸之爭”、《莊子·列御寇》中 “驪龍珠”等典故。后者短小精悍,其文曰:

范圍至道,衣被舍生。太和薰靈寶慧香,多暇適希夷真境。以爾脫離世綱,攀慕仙梯,諷蕊笈之玄文,佩金壇之秘箓。損之又損,優(yōu)游踐黃老之言;純乎其純,清靜贊唐虞之治。[13]

這篇駢文語典、事典皆出自道教原典 《老子》及道教發(fā)祥之祖黃帝、老子、唐堯、虞舜。 “希夷、損之又損、純乎其純”皆語本 《老子》。靈寶,即道教祖神 “靈寶君”,三清境最高神之一。

金元之際,全真教繁盛之極,七真人擅文專詩,都有文集、詩集傳世,自序、他序之文連篇累牘,駢文為序文首選,計26篇。七子之一的郝大通世為宦族,家學淵深,洞曉陰陽、易學、律歷、卜筮,有 《太古集》四卷傳世,詩文兼擅,其作 《太古集》自序,用道典34處,神仙物事62種,陰陽占卜等道教術數詞匯46處,短短700余字的駢體,用典文字幾近三分之二,多為教內事典和語典,以顯宗教人士對業(yè)務之專精。其他六子的文集序文也大多如此,如當時為七真人之紅極一時者幾近為成吉思汗之國事顧問參謀的丘處機 《磻溪集》作序者共4種,各種典故、語匯計51種,絕大多數為道教故實用語。至于為七真之祖王重陽之 《重陽教化集》所作序文10篇,其所用道教道典、語匯更不計其數了。

考察金元道教文章上述用典現象的緣由,在于漢代以來儒道佛三教爭位,尤其是儒道之爭。在儒教或儒家傳承統(tǒng)制中,有 “憲章文武”、“祖述堯舜”的神道設教統(tǒng)制,漢武帝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tǒng)治思想確立后,經歷了造立儒家五經、六經、七經、九經、十三經的數次奉經尊經活動,儒家、儒教的圣統(tǒng)地位愈益神化,成為名副其實的神壇盟主。因此,儒教信徒言必稱儒典,文必引儒經。道教自東漢產生以后,為了生存、發(fā)展,亦大造道教經典,道教人士言必稱道典,文必引道經,以與儒家儒教分庭抗禮,一爭高下、主宰之位。是故道教內部,漢代造作 《太平經》,東晉葛洪造作300余種1300余卷道教典籍,上清派、靈寶派至南北朝形成空前的造經高潮,至隋唐兩宋更是經籍上萬,最后形成上清洞真、靈寶洞玄、三皇洞神的 “三洞真經”以及 “四輔”、“十二類”道典譜系,以與儒家十三經抗衡。至遼金元時代,道教發(fā)展到全真教時代,形成中國道教史的鼎盛時期,上述道教文章的作者只從道教典籍中尋找為文依據、說理之實證,在思想上為宗教神道設教,在形式上符合駢文引經據典之特性要求。

四、駢散和合的三維結構形式

對偶、聲韻、事典構成駢驪之體對于遼金道教文章的滲透和影響之元素,但另一方面,駢散兩體的有機結合,各自優(yōu)勢被重視和展現,兩種傳統(tǒng)文體的優(yōu)秀部分被統(tǒng)一和充分弘揚,在遼金道教文章創(chuàng)作中亦成為普遍態(tài)勢,成為引領此時道教文章的新方向。這種現象在遼金兩代的道教宮觀志記、道教人物墓碑志表、道教神仙游記等體裁中最為突出。尤其是著名文人、朝廷高官如王鼎、王寂、黨懷英、趙秉文、王若虛、李純甫、劉祖謙、元好問、王鶚、杜仁杰為道教著名建筑、高道真人寫的宮觀記、墓志銘、墓表文、碑文、墓碣等,其駢散結合之文體所反映的寫作水平之高,所揭示的文人與道教關系之密切,文道互動對于文學與道教發(fā)展所產生的歷史推動作用,使之成為當代文學研究和道教研究的重要文獻依據。如王寂的 《祁縣重修延祥觀記》,王若虛 《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清虛大師侯公墓碣》、《茅先生道院記》,元好問 《紫虛大師于公墓碑》、《沖虛大師李公墓銘》、《通真子墓碣銘》、《通玄大師李君墓碑》、《太古觀記》、《紫微觀記》、《清真觀記》等等,卿希泰先生在研究遼金道教發(fā)展史時,都以這

些文章作為重要文獻依據。至于它們駢散結合的文體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開篇數句為散句,繼之以兩個或以上的偶句,這種形式為單加偶起首式,如米孝思 《重建孫真人祠記跋》即是此種形式。此文敘述重建孫真人祠觀之經過。孫真人乃初唐著名高道孫思邈,后人為之建宮觀廟宇以示紀念,又作為祈雨求陽場所。該文寫此的開首式為:

真人生于華原,以碩德隱操,顯于隋唐間。其豐功厚利,拯濟群生者,于今六百年矣。雖飛升之久,而一方有雨陽之求,則昭應也如響;病者有藥餌之請,則對癥而受賜。[14]

這種結構過渡自然,由散入駢巧妙自如,結合默契,毫無閡隔突兀之病,可謂兩體相得益彰。

二是文章中部為駢體,首尾兩端為散體,呈散加駢加散的三層結構式。這在遼金兩代關于宮觀記、墓志銘、碑文、墓表、墓碣中最為廣泛運用,更顯駢散結合高度自由,由于此類文章大多篇幅較長,不便引用,這里只摘引些駢驪句子。李俊民 《重修王屋山神霄宮陽臺宮碑》寫及道觀陽臺宮重修之狀有駢句:“不募而役集,不鳩而材具。變污以潔,易故而新,宏大殿堂,修直廊廡,復靈官之位,引齋廚之次。接遇則有賓館,招納則有道院。其用簡,其功速,旋天關,回地軸?!盵15]句式對偶豐富多樣,三字對,四字對,五字對,六字對,整齊而又參差,錯落而又嚴整,對之則嚴,變之則松,運用自如而屬對工整。又如秦志安 《創(chuàng)建元都清虛觀記》云:“起三清之邃宇,建五祖之華堂。香廚密甃于瑤瑯,云室馨含于芝術。藥灶隱靜廬之脅,丹爐連方丈之陰。竹隱軒風,松篩徑月。煥丹青于列圣之像,燦金碧于群仙之容。雖陶隱居之華陽洞天,潘師正之逍遙道院,何以加此?!盵16]長句之對,在遼金道教駢文中,實為罕見,而此文非常專精??歼|金道教宮觀記與墓志,著名文人元好問所作最多,其中駢驪句亦精煉超群,文章宗法歐蘇,“落落大方,殊有風氣”。[17]如 《紫微觀記》中有句:“始欲為高而終為高所卑,始欲為怪而卒為怪所溺”,“本于淵靜之說,而無黃冠禳祛之妄;參以禪定之習,而無頭陀縛律之苦?!盵18]又《紫虛大師于公墓碑》中有句:“悠然而風鳴,泛然而谷應”,“按天籟以宮商,責混沌之丹青”。[19]

三是篇末為駢體加散體的結尾式,如李俊民 《重修王屋山陽臺宮碑》之結尾為:

有竹林高致,不嘯傲升平;有盤谷雅尚,不輕期富貴。味老子五千言,不讀非圣書;悟廣成長生說,不作矯俗事。龍伯釣后,長愁海上之鰲;子晉歸時,難駐云間之鶴。大朝巳亥歲三月二十二日壬辰,登真于云岳觀,春秋八十有八。其徒曰定、曰忠、曰祥、曰玄、曰溫,索余文其碑,故欣然書之以示來者。[20]

駢驪之句清新可讀,風格自然天成,用典同樣為道教內神仙人物、事件。

終遼金兩代之道教文章,駢驪之文雖不能抗衡散體,但在上述三個方面亦努力與散文爭一席之地,作家們試圖將駢體的優(yōu)秀元素滲透到整個文章創(chuàng)作領域中去,其努力豐富了文章創(chuàng)作的實績,放寬了駢文理論的界定范圍。尤其是對于駢文特質的再認識,使這種特質的內涵與外延更具有伸縮性和包容性,不過也因此讓一些作家乘機對駢文持反對甚至否定態(tài)度。如著名道教文章家范圓曦在給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之文集 《太古集》所作序言就提出:“至人達觀,物無不可,故詞旨所發(fā),務以明理為宗,非必駢四驪六,抽青配白,如世之業(yè)文者以聲律意度相夸耳?!边@種全盤否定之態(tài)當然是不足取的。

[1]脫脫等:《遼史》卷103,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445頁。

[2]張金吾編纂:《金文最·自序》,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9頁。

[3][5][6][7][8][9][10][11][13][14][15][16][18][19][20]閻鳳梧主編:《全遼金文》,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718、1324、1274、1274、2820、2820-2821、1392、3628-3629、3000、1601、2549、2817、3217、3123、2550頁。

[4]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3卷,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2頁。

[12]張金吾編纂:《金文最·英和序》,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2頁。

[17]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遺山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921頁。

責任編輯:陶原珂

I207.609

A

1000-7326(2015)03-0143-05

*本文系作者主持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近古道教文學理論概論”(14BZW014)、2013年度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 “元明清道教文學思想研究”(13YJA751019)的階段性成果。

蔣振華,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 (湖南 長沙,410081)。

猜你喜歡
遼金駢文道教
北魏新貴族的形成與駢文的新變
畢沅幕府與清中葉駢文復興
《遼金歷史與考古》征稿啟事
遼金之際高永昌起義若干問題淺談
論明清之際駢文的經典化
北京房山云居寺遼金刻經考述
西夏道教補議
中國園林中道教文化的應用與影響
啟事一則
茅山道教楹聯意蘊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