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童
《河豚子》教學簡案
◎蔡雪童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讀準字音,掌握字詞。
2.分析小說的經(jīng)過、結果,體會文章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設置。
3.了解本文“底層人民生活極度痛苦”的文章主題。
教學重、難點
1.分析小說的經(jīng)過、結果,體會文章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設置。
2.了解本文“底層人民生活極度痛苦”的文章主題。
學習方法
小組討論法、問答法、啟發(fā)法
課時設計
一課時
導入:
同學們,我國有句古話叫做“拼死吃河豚”,意思是河豚魚極其鮮美,但又有毒性,所以品嘗河豚的人常常要冒著死亡的危險。然而,河豚魚肉雖然有毒,卻不如河豚魚子的毒性來得更猛烈,那么在這劇毒的河豚魚子身上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個關于河豚子的故事。通讀課文,標注注釋中的字音與生字詞,并思考以下問題:
(一)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概括一下。
本問題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概括故事大意,最后教師提煉和整理學生發(fā)言得到答案。
明確:本文講述了一個家庭的男主人試圖用河豚子毒死妻兒來逃避饑餓,卻陰差陽錯地未能達成這一目的的故事。(大意對即可)
(二)小說的男主人為什么要給家人吃有劇毒的河豚子?
學生通過第三自然段可以得到答案。
明確:饑荒和租子讓這個家庭難以支撐,所以主人公決定用河豚子結束全家的生命,來結束饑餓的痛苦。
(三)主人公在讓家人吃下河豚子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哪些波折?
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明確小說的發(fā)展過程,重點在于男主人決定讓妻兒進食河豚子到全家一起吃下河豚子這一過程的劃分和概括,在小組討論后,學生發(fā)言,教師引導并歸納,最終得出結論。
明確:男主人并沒能夠讓家人在一開始就順利地吃下河豚子。面對孩子,他毅然決定讓妻兒煮食河豚子;因不忍面對妻兒慘死的景象,他借故躲了出去,然而出于對他的敬愛,妻兒并沒有吃掉河豚子;他最終決定與妻兒一起吃下河豚子,共同面對死亡。
追問:
1.在面對孩子“爸爸,爸爸!什么東西啊!讓我們吃喲”的渴望時,男主人低低地答一聲“吃”,此時他的心情如何?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明確:是“恐怖”的,是“怒潮般壓上心頭,喘不過氣來”的。
本題意在讓學生體會小說發(fā)展時所體現(xiàn)的緊張感和壓抑感,學生較有可能回答緊張、壓抑、恐怖等答案。
2.然而妻兒卻沒有吃河豚子,而是等主人公歸來,一起食用,此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在明確妻兒的生命暫時得以保全后,此時的故事情節(jié)帶給人短暫的輕松。
學生也有可能回答更加緊張,因為妻兒期待的是全家一起食用食物,這就意味著全家將會一起吃下帶有劇毒的河豚子。
3.妻兒沒有吃河豚子,而是等主人公歸來后一起食用,說明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明確:這是一個充滿著溫情、敬重,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的家庭。
4.男主人吃了河豚子,卻表現(xiàn)得“安安穩(wěn)穩(wěn)”的,他在做什么?
明確:作為唯一一個知道真相的人,男主人在“靜待這黑衣死神之降臨”。
5.在讀到全家一起吃下河豚子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在短暫的輕松之后,小說人物的生死問題再一次出現(xiàn),學生可能會回答更加緊張、壓抑、恐怖。
(四)男主人得償所愿了嗎?為什么?
明確:男主人的愿望是讓全家人死去,但是全家人依然活著,男主人并沒有得償所愿。因為“畢竟因煮燒多時,把河豚子的毒性消失了”,全家人并沒有死。
(五)閱讀到此處,你的心情如何?
因為全家人死里逃生,所以此時的心情應該會輕松。
(六)但是男主人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xiàn)?
男主人“淚綻出在他的眼上了”,并沒有死里逃生的欣慰,而是意識到更加嚴重的問題:全家人要繼續(xù)忍饑挨餓的日子。
補充問題:讀到此處,你還覺得輕松嗎?此時父親的一句嘆息揭示了更為嚴峻的問題,只會讓人覺得更加沉重。
(一)男主人想毒死家人,是因為恨家人嗎?
在完成第二環(huán)節(jié)后,學生已經(jīng)確定這個家庭是一個充滿著溫情、敬重、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的家庭,主人公希望家人死去的原因是“一連三年的災荒,所得的谷只夠作租,憑他獨手支撐的一家五口,從去冬支撐到今歲二三月間,已算是困難極了?,F(xiàn)在也只好挨饑了!但是——怎樣挨得下去呢?”由此學生可以歸納出此題答案。
明確:男主人因不忍看家人因饑餓而慘死所以想毒死家人。這并非出于憎恨,反而是出于愛和對現(xiàn)實的無奈、痛苦。
(二)男主人在死里逃生后說“真是求死也不得嗎?”說明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
明確:男主人一心求死,因為他知道在活下來之后,饑餓會繼續(xù)折磨這個家庭,此時死亡對這個家庭而言是一種解脫,然而現(xiàn)在解脫不得,主人公此時痛苦不堪。
(三)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在明確以上兩個問題之后,學生可以較為容易地得出結論。本題采用小組討論法,學生分組討論后概括作答,教師進行引導和歸納。
明確:底層人民即使家庭和睦溫馨,卻依然被租子和饑餓折磨,過著欲生無路、求死無門的痛苦生活,說明了社會的黑暗和底層人民的艱辛。
揣測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用第一人稱寫一篇400字的小作文。
(蔡雪童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