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九十二小學(830000) 樊叢輝
慢讀,是對古詩文最好的致敬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九十二小學(830000) 樊叢輝
古詩是一種語言最凝練、感情最深厚、旋律最優(yōu)美的文學樣式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它對人一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慢讀,既是對古詩最好的致敬,也是進入古詩的最佳路徑。在慢讀中,感受古詩的生活色彩和氣息,體會它對情感的浸潤和升華,享受它美的意境和芬芳。
古詩 慢讀 意境
有個家長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背《大學》《中庸》有什么用?都是老古董了。”我當時語塞了很久,看著他不知道怎么應答,最后說了一句:“那你要是覺得沒用,就不用讓你家孩子背了?!比缓筠D身離去。
很遺憾自己在讀小學的時候沒有經典誦讀的課程,也沒有教師要求我們背誦古詩文,否則我會更早地走進那些詩以及詩人的世界。我喜歡唐詩宋詞,也喜歡《詩經》,但大都是在大學之后的專業(yè)課上才接觸得更多且更深一些。每當遇見什么事情如果能用一句詩來表達的時候,就突然覺得中學時背誦過的那些經典還在散發(fā)著光華。尤其是在工作之后的幾年里,每當回憶起那些已經扎根在心里的詩句,覺得它們一直用我看不見的香氣芬芳著我的內心,伴著我成長。
我努力把自己拉回到很久很久以前,拉回到已經記不清的那些自由又慵懶的假日里,拉回到那些不用叫出每一朵花的名字卻可以輕松走過的午后,甚至是那些丟棄了睡眠的一個又一個夜晚。我一如此刻的姿態(tài),靜坐于窗前,等著一抹風,等著一隙月光,能夠徘徊著打量我這些漫無目的的思考……
相同的是,這樣的時光都安靜,都緩慢,都傻;不一樣的,卻是安靜的流淌里,緩慢的生長中,我的傻在一點一點發(fā)出新芽……
多么慶幸,在這時間的差里,心中竟然會泛起相同的詩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在李白眾多詩篇里,這是最能在深夜喚醒我的自我陶醉意識的一首。撇開旁枝末節(jié),只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能讓我的胸口瞬間進入一種憋悶的狀態(tài)。如果能幸而遇見一縷婆娑的月光,并慢慢地徜徉在舒緩的冷色里,任那些憋悶輕輕地流走,又回來,再流走,又回來。如此往復,即便沒有酒,也足以令人陶醉;最后便是“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以前的我,拿捏不住李白的腔調,只是簡單地吟哦,單調地附和。而被歲月這把鈍刀絞割了數年之后,卻能從他的嘆息里嗅到自己的孤獨。
我絕不可能成為他,但能在千年之后這個平淡的夜里,在同一個月亮下,吟唱著同樣飽含著我的情緒的他的一首詩歌。
望著這輪明月,我靜靜的待著,油然地送去一絲敬意!
“你能用自己的話簡單地形容一下童年嗎?”
“無拘無束”“快樂”“愛幻想”……在這樣的回答中,我看到一群閃爍著向往眼神的孩子。
“那你覺得什么是神仙?”“你想成為神仙嗎?”那向往的眼神更加透徹了,像一道光,直射過來,似乎要灼破這空間的壁壘,穿越到另一個世界。
這段對話是我在同區(qū)一所學校上交流課——《牧童》一文的開篇。說起《牧童》的作者呂巖,學生很陌生;但說起呂洞賓,他們卻耳熟能詳。在傳說中,他們是一個人,這也是我將“童年”和“神仙”二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原因。其實,孩子們對童年與神仙的認識在很多時候是相通甚至相等的。
牧童
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這不正是兒童黃昏后的神仙般的生活寫照嗎?臺灣著名的音樂人羅大佑寫有一首歌《牧童》:
牛背上的牧童
敞開你的胸扉
三月的蒼茫
掩不住你樹影下菊色的夢
風在林梢嘆息
云在碧空飄逸
你冷漠的笛聲
掠過青草帶來泥土的芳香
九月的詩
早已埋藏在風雪之中
為何我聽到
你胸口里熱血洶涌
這首歌詞在意境的營造上,與呂巖詩中所傳遞的那種閑散之情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情致上卻是一樣的。
很多教師在公開課上很怕教古詩,我之前也膽怯過,按照老一套,讀一讀,解一解,說一說,最后背一背,的確無聊之極。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古詩就存有戒心。在了無生趣的課堂中,不僅學生覺得味同嚼蠟,連教師自己也會恍如走進荒漠,尋不到一點水一般。
多年來,我一直認為古詩給我更多的是吟誦時的輕松快樂,對生活更加深入的思考。在吟誦時,只有音律的節(jié)奏和簡單的美,再無其他。如此看來,在小學階段,古詩教學只是一次播種,一次啟蒙,但如何播種、如何啟蒙顯得尤為重要。讓我們一起來看范成大的《夏日》: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這樣一首唯美的詩,在成人看來就是一幅畫,在讀的時候,畫面感撲面而來??墒牵瑢Χ昙壍膶W生來說,除了能看到詩中金黃的肥杏子,雪白的油菜花,調皮的蝴蝶蜻蜓,再多半分的意味也體會不到,那該如何是好呢?不如讓孩子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下面這段描述——
“樹上結著金黃的梅子,杏子又肥又大。麥花穗是那么的雪白,因為春姑娘已經悄悄地離開了,油菜花開始凋落,顯得稀稀疏疏。初夏的白天是那么的悠長,籬笆獨自安靜地站著,身邊沒有一個人經過,只有那調皮的蜻蜓和穿著黃黑色條紋衣裳的蝴蝶在這里翩翩起舞。”
相信在冥想狀態(tài)下聽著這樣一段描述,如畫的風景會立刻呈現(xiàn)在孩子的腦海中。況且,低段學生愛幻想,喜歡唯美畫面。將這段文字與原詩進行對比,然后進行淺吟低誦,就會更容易進入古詩所描繪的畫面中去。
這是我在二年級上冊教學《小池》時的一段引入,課的結尾仍舊用同樣的方式去感受《小池》所描繪的靜美場景。我想這樣的美會更長久地存留于孩子的心底,不知道會在哪天,什么地方,生出一些連他自己都道不出的感嘆來。
(責編 韋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