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高漢小學(225219) 徐小麗
面對教材中的文本,以兒童現(xiàn)有的閱讀能力尚難以準確深入地領悟其核心價值,需要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有效的認知通道。而最佳的通道是教師富有智慧的高效提問。高效提問可以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文本的核心價值中,使閱讀教學達到“刪繁就簡三秋樹”的境界,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應該依循班級學生的整體能力,難易程度要適當。一旦難度較大,勢必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制約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而難度偏低,則容易扼殺學生積極的認知思維,導致學生思維的膚淺。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應該滿足學生認知需求,避免教師一廂情愿的偽問題。
很多時候,教師的問題具有較高的價值,但由于語言表述過于繁瑣,學生難以理解教師的問題本質(zhì),結(jié)果造成了學生茫然不知所措,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對問題的闡述要簡潔明了,讓學生一聽就懂,力求避免繞彎子、兜圈子。
為了便于深入思考與探究,教師的問題要從較小的切入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防止假大空的問題導致學生領悟不到位,造成閱讀價值的偏失。教師要以文本的特質(zhì)進行核心問題的提煉,讓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圍繞著主問題進行,使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促進學生思維的有效提升。
文本的核心處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同樣也是學生體驗感悟的難點所在。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閱讀理解狀況,及時調(diào)整課堂教學的方向和節(jié)奏,通過有效提問的方式進行引領,讓學生潛入文本的內(nèi)核之中,并以問題為抓手突破重難點。例如,《二泉映月》一文的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和高潮。在教學時,教師提出問題:“用心品味這段文字,看看描寫樂曲的文字哪些與阿炳的人生遭遇息息相關。請圈畫出來,并透過文字感受阿炳的內(nèi)心世界?!边@一問題有效地將文字與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進行對接,逼迫著學生探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語用”能力的訓練勢在必行。教師的提問不僅要著眼于文本的信息內(nèi)容,更要關注文本的言語形式,大到謀篇布局的藝術,小到關鍵字詞的運用都要讓學生理解掌握。例如,《船長》一文中哈爾威船長與大副之間的一段對話在言語形式上就非常特別:整個對話言語簡短急促、沒有任何的提示語。為了讓學生感受這種言語表達方式對營造緊張危急氛圍的效果,教師提問:“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這段對話?請同學嘗試著自我閱讀,看看你有怎樣的體會?!苯處熯@一問題完全將學生的關注點聚焦到文本的言語形式上,悉心體悟這種表達方式的效果。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個性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潮流,但這一切并不意味著教師主導地位的喪失。如果教師任憑學生自主發(fā)揮不加點撥,學生則停留于原有的水平上。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梳理出他們的思維流程,從而在關鍵處進行理答。例如,在執(zhí)教《牛郎織女》一文時,學生對王母娘娘這一人物的認知有著較大差異。有人認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也有人則認為其秉公執(zhí)法。教師依照學生的認知思路順勢而導:“王母娘娘秉公執(zhí)的是怎樣的‘法’?”這樣將學生的思路引到對“天庭制度”的反思上來,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認知高度。學生在教師的理答過程中思緒得到再度提升。
課堂教學的預設與意外生成總存在著一定的誤差。面對出現(xiàn)的各種意外,很多教師要么不聞不問,要么慌不擇路直接告知答案。這些都是對學生思維的嚴重干擾,同時也成為學生思維惰性滋長的溫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問題的外部入手,逐漸縮小問題的包圍圈,從而直逼文本的核心點。例如,《半截蠟燭》有這樣一句話:“伯納德夫人說:‘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边@句話中究竟蘊含伯納德夫人怎樣的性格,學生一時難以把握,問題也是不著邊際。教師則依據(jù)課堂生成及時調(diào)整策略,縮小認知包圍圈:我們可以從人物語言的內(nèi)容入手,也可以從說話時的語氣進行體驗。這樣,學生真正體驗到伯納德夫人臨危不亂的可貴品質(zhì)。
閱讀教學中,教師富有質(zhì)量的提問是開啟學生思維的動力源泉,也是學生逼近文本核心的一把金鑰匙,更是提升兒童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從提問的要點、時機以及對理答等維度入手,提升兒童閱讀的能力,促進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