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寶應縣安宜小學(225800) 祁華梅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誦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jié)合不同課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情趣,積極調(diào)動學生誦讀的興致。
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弊寣W生誦讀即是要讓學生長期于語言中“摸爬滾打”。這樣,學生就會不斷受到語言的熏染,長此以往,學生語言必能規(guī)范。因教材的課文都是經(jīng)過編者再三斟酌而遴選的,語言上自是上上之選,不但規(guī)范,而且優(yōu)美,易于吟誦。借助誦讀,讓學生不斷去感受,他們才會在心中留有印象,并不斷沉淀,使自己的語言逐步趨于規(guī)范。
《蠶姑娘》一文本身的語言就很有特點。“吃了”就“睡”,然后是“不吃也不動”,接著是“脫下”“醒了”“換上”“醒了,醒了,從此一天天……”。語言比較單純,重復中有所變化,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課堂中,教師有意識地引領(lǐng)學生去感受這種重復,在反復誦讀中強化學生的認知,這樣,語言自身的組合規(guī)律就必然會暗暗滲透進學生的心中。
低年級學生雖然聽話,但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會長期集中,易于忘事,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很重要。引導,一方面是要不斷地提醒,讓學生對所學課文能夠達到熟讀成誦;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適當?shù)貙φZ言的特點進行點撥,對內(nèi)容有所提示。
《蠶姑娘》的語言除了重復之外,還是有一些變化的。一開始,蠶姑娘是“又黑又小”“吃了幾天桑葉”之后“脫下黑衣裳”“變成黃姑娘”;這“又黃又瘦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脫下黃衣裳”之后,變成的是“白姑娘”;這“白姑娘”“又白又嫩”“吃了幾天桑葉”“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從此是“一天天發(fā)胖”,而后是“一天天發(fā)亮”,她一共“睡了四回”“吃了幾天的桑葉”“就爬到蠶山上,吐出絲兒來”“蓋新的房”——繭子。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語言的變化進行比較,在對比中,學生自然會對課文內(nèi)容有所認識,對課文語言產(chǎn)生印象。這將有助于學生的背誦,進而達到過目不忘,過目難忘。
小學生雖然生活經(jīng)驗缺乏,但想象力卻很豐富,在對比的基礎上若是能加上想象的成分,必可獲得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
師:我們可以看到“蠶姑娘”一開始的顏色是?
生:黑的。
師:形體上呢?
生:小的。
師:是的,“又黑又小”“吃了幾天桑葉”之后就睡了,這時的它是?
生:不吃也不動。
師:這時候蠶姑娘身體的顏色也發(fā)生了變化。
生:變成了黃姑娘。
師:不過這時的黃姑娘形體還是瘦的……后來變白了,也變胖了,直到發(fā)“亮”,顏色變了,形體也變了。讓我們一起想一想這每一個變化的過程,好嗎?
低年級的學生就是要靠教師的引導,一步步有所認識,一步步逐漸熟悉,然后再一步步深入。如此循環(huán)往復,學生才可以逐步地提升,想要“一口吃成一個胖子”,想要輕松地跨越讀的門檻,那是不可能的。
誦讀不可以按一個固定的模式來進行,應該借助靈活多變的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來促使學生提升水平。
誦讀是離不開聲音的,或是自言自語的默默沉醉,或是你一節(jié)我一節(jié)的接力,或是男女同學的相互呼應,乃至于全班同學的集體朗讀……這些不同的形式交相變換,學生就能對誦讀保持足夠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碑斘覀冋{(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后,他們的情緒就會高漲,他們就會積極地參與其中,他們對課文文字的感知,對內(nèi)容的把握,對語言的感受也都將更進一步。
誦讀自古就是一種受人們推崇的學習語文的好方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感悟發(fā)之于心,誦之于口,心口相應,相得益彰?!边@些都說明了誦讀的重要性。當然,除了方式方法的引導之外,教師潛移默化的榜樣帶動作用也不可忽視,有條件的還可以請求家長予以配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相信如此一來,學生誦讀的情緒必然高漲,興趣盎然。這對學生積累語言,提升語文表達能力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