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市西山鎮(zhèn)城南小學(537200) 李 敏
2012年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弊鳛橐幻卸嗄暾Z文教學經驗的教師,我深深知道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談談我在精讀課文、習作訓練與語文實踐活動三種類型教材內容中進行心理教育滲透的做法。
精讀課文在教材內容中所占比例最大,因而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作用,其在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方法是多樣化的,也是富有“語文味”的。
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情感。在精讀課文的學習中,學生需要認真品讀、感悟人物的形象、性格、心理。在課堂教學實際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情感。抓住了文章的重點詞句,就找到了教學的“眼”,積極的心理輔導也就有了展開的“線”,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將會收獲一個“完滿”的教學效果。
比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的童話故事“巨人的花園”時,我就以巨人的四句話為主線,讓學生在朗讀時體會巨人的情感變化過程,使“與大家一起分享才會更快樂”的主題思想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心中。
2.感受人物形象,潛移默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眼里都是熠熠生輝的,一個人物形象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
比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時,我播放了汶川地震的相關圖片。畫面中出現一個個生命奇跡般生還時,他們歡呼雀躍;畫面定格在阿曼達和父親緊緊擁抱在一起時,我輕輕地說:“面對這對了不起的父子,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請把你內心的想法寫在課文的插圖旁?!背吮磉_自己的敬佩之情外,更多學生表示遇到困境要從中學會冷靜,并且要努力堅持。
3.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教材體系,深入挖掘其中心思想。
比如,五年級下冊課文“白楊”將白楊與它的生長環(huán)境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到白楊頑強的生命力。教師可以借此對學生進行如何適應環(huán)境的教育,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自立、與人相處的能力。
4.跳出文本,演課本劇。課本劇取材于語文教材,它可以幫助學生把書面文字轉換成適合于舞臺的口頭語言、形體動作,變死的課本為活的實踐演出,可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品格的養(yǎng)成來說,讀、悟是學生對課文的表層理解,由讀到演是一個內化性的模仿,生動形象的課本劇的教育效果是空洞的說教所無法達到的。
1.練筆訓練。練筆訓練需結合課文教學進行,常用的練筆訓練有兩種。一種是介入式體驗,把自己化身為文中的人物形象,基本模式為“:如果你就是文中的 ,你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另一種是歸結拓展式,對文章的內容、情感作一個總結,基本模式為:“學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寫日記。低年級的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情緒很不穩(wěn)定,容易激動。他們遇到高興的事就喜形于色,連蹦帶跳;碰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甚至哭泣。為了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把心事記錄下來,而寫日記則是小學生都愿意做的事。
3.專題作文。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隨時記錄自己的真實感受,使其在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和干擾時,及時地宣泄出來。我在作文教學中,經常會設計一些有利于學生表達內心情感活動的作文題目,如“老師,我想對您說”“媽媽,您聽我說”“今天我真高興”等。同時,教師應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適時加以疏導。
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一些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制作、設計、組織、表演、辯論等環(huán)節(jié)中,或品嘗成功、分享喜悅,或經歷挫折、體驗失敗。如“我能行”系列活動:“上課大膽發(fā)言,我能行”“待人寬容謙讓,我能行”“幫助他人,我能行”“克服困難,我能行”……教師用行動去感染、影響和暗示學生,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讓學生真實地體驗活動的樂趣,在合作與交流中養(yǎng)成樂觀自信、互助合作的心理品質。
總之,挖掘語文教材的有利因素,適時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