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復雜巖溶場地下的高層建筑地基處理

2015-03-03 09:07楊光華黃忠銘喬有梁張玉成
巖土力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筏板沖孔溶洞

姜 燕 ,楊光華 , ,黃忠銘,喬有梁 ,張玉成

(1.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610;2. 廣東省巖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640;3. 華南理工大學 土木與交通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1)

1 引 言

巖溶地區(qū)上高層建筑的基礎處理是建筑工程中地基處理的難點。巖溶地區(qū)具有其特有的水文地質(zhì)環(huán)境,如存在土洞和溶洞、巖面起伏大、地下水多等特點,導致巖溶地區(qū)的工程地質(zhì)問題除地基沉陷及不均勻沉降外,尚存在嚴重的滲透失穩(wěn)問題,且由于巖溶問題在某種程度上的不可預見性,使得巖溶地基高層建筑基礎設計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針對巖溶地基問題進行地基處理是一個綜合而復雜的課題,若僅采用筏板基礎處理,對于場地條件較差的高層建筑,地基承載力及沉降有可能不滿足要求;若采用樁基處理,樁端需穿透溶洞入巖,工程造價高,且施工困難;若采用復合地基,對于巖面起伏大、溶洞埋藏深的地區(qū),樁太短則不夠安全,樁太長則不夠經(jīng)濟,尚且存在溶洞坍塌的風險及沉降不均的問題,因此巖溶地區(qū)高層建筑地基處理一直是一個尚未很好解決的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地基處理技術發(fā)展的一個典型趨勢就是在既有處理方法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新的地基處理方法,特別是將多種地基處理方法綜合使用、復合地基的多元化、非復合地基和復合地基加固手段的聯(lián)合使用等,形成了極富特色的復合加固技術,鄭剛等[1]對此進行了歸納總結。這些新技術新方法能更好地適應上部結構的選型以及基礎變形,但使用時不僅要滿足穩(wěn)定及沉降的要求,還需滿足各種加固型式之間的變形協(xié)調(diào),其中有些方法尚在不斷的驗證與發(fā)展中,還未經(jīng)過足夠的工程實踐檢驗,尤其是缺乏長期的工程觀測。本次對一個卵石土巖溶地基高層建筑進行基礎設計,進行了現(xiàn)場土的載荷板試驗、夯擴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沖孔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等現(xiàn)場原位試驗資料,結合場地覆蓋層厚度、巖溶發(fā)育情況等特殊地質(zhì)條件,進行科學的計算分析,最后采用筏板下多樁型復合地基處理方案,通過實際觀測結果驗證地基處理方案的合理性,為高層建筑復雜巖溶地基處理提供借鑒。

2 場地及主要工程地質(zhì)問題

2.1 工程概況

某建筑場地周邊較為空曠,建筑安全等級為一級,主要由多棟高層住宅(32層)及其附屬設施組成,以其中一棟建筑物(3#)為例進行說明,該建筑物由3#A、3#B、3#C三棟高層組成,最大高度為98.4 m,設計±0.00對應高程為161.5 m,建筑物底板高程為157.1 m,建筑結構平面見圖1。上部結構設計荷載為500 kPa。

圖1 建筑結構平面圖(單位: m)Fig.1 Plan of building structure(unit: m)

據(jù)勘察資料,場地范圍內(nèi)地基巖土層自上而下為:層①耕植土;層②第四系沖洪積粉質(zhì)黏土;層④1第四系沖洪積淤泥質(zhì)黏土;層④2軟塑狀粉質(zhì)黏土夾層;層③1第四系沖洪積中密狀卵石土、層③2稍密狀卵石土、石炭系壺天群灰?guī)r;層④1淤泥質(zhì)黏土及層④2軟塑狀粉質(zhì)黏土,均呈透鏡體,厚度不均勻,一般1~5 m不等。物理力學性質(zhì)較差,其中粉質(zhì)黏土④2局部地段基巖面接觸帶上有發(fā)育,稍密狀卵石土;③-2厚度不均勻,重型動力觸探擊數(shù)較低,局部呈松散狀。建筑結構底板高層為157.1 m,位于卵石土③1地層上。

2.2 不均勻大跨度充填型溶洞

場地內(nèi)巖溶極為發(fā)育,淺部主要表現(xiàn)為溶溝溶槽發(fā)育,深部多表現(xiàn)為溶洞和地下暗河,占場地內(nèi)所鉆鉆孔的82%,其中最大單個洞腔高約18.2 m,局部呈串珠狀,多為全填充,少量半填充,充填物主要以細砂及黏性土組成,呈軟塑狀。地質(zhì)鉆孔平面圖見圖2,典型剖面圖見圖3。溶洞分布范圍主要集中在圖2中標注區(qū)域。

圖2 地質(zhì)鉆孔平面圖Fig.2 Plan of geological drilling

根據(jù)地質(zhì)鉆孔詳勘,場地地質(zhì)條件復雜,主要表現(xiàn)為:(1)溶洞分布不均勻,地質(zhì)差異大,埋藏深度變化大。溶洞從西北方向至東南方向有貫通趨勢,單個鉆孔多為串珠狀,其中3#B棟溶洞分布范圍最廣,且埋藏淺,洞腔大;3#A、3#C棟溶洞較少,埋藏深,洞腔小。(2)基巖面起伏大,完整基巖面標高在115.0~145.0 m之間,最大高差達30 m;溶洞上覆巖層厚度變化大,最小僅0.8 m,最大約12 m。(3)卵石土上部中密,下部松散-稍密狀,下部承載力較低,層厚不均勻,局部含有軟塑狀淤泥層黏土、粉質(zhì)黏土等軟弱夾層,場地不均勻。

以上的特殊場地地質(zhì)條件,給地基處理帶來了難度,若采用天然地基,地質(zhì)的不均可能導致嚴重的沉降不均;若采用樁基礎,樁端需穿過溶洞進入中風化,較厚的卵石土以及大范圍的串珠狀溶洞將導致高昂的工程造價,且軟弱夾層的存在也可能導致成樁塌孔,施工困難;若采用復合地基,樁太長則不夠經(jīng)濟,樁太短則承載力及沉降不能滿足要求,尚且存在溶洞坍塌的風險及沉降不均的問題。因此,采用何種地基處理型式更為可靠經(jīng)濟,需要充分考慮場地及地質(zhì)條件的特殊性,綜合判定。

圖3 地質(zhì)剖面圖Fig.3 Geological profiles

2.3 室內(nèi)及原位試驗

(1)原位試驗參數(shù)統(tǒng)計

本工程進行了大量的現(xiàn)場原位試驗及室內(nèi)試驗,試驗指標統(tǒng)計見表1。

表1 試驗結果統(tǒng)計Table 1 Statistic of test results

(2)室內(nèi)試驗參數(shù)統(tǒng)計

室內(nèi)試驗指標統(tǒng)計見表 2,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指標見表3。

表2 粉質(zhì)黏土④2物理力學性質(zhì)Table 2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lty clay④2

表3 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指標Table 3 Strength indices of rock in saturated uniaxial compressive

(3)天然地基平板載荷試驗

為進一步確定天然地基的承載能力,對場地進行了淺層平板載荷試驗,共選取了12個試驗點,其平面布置見圖4,壓板試驗面積為0.5 m2,壓板試驗結果見表4,試驗取s/ b=0.015所對應的荷載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圖4 天然地基壓板試驗點布置圖(單位: mm)Fig.4 Layout of testing points of plate loading test of natural foundation(unit: mm)

由表4可以看出,除塔2#及01#試驗點曲線為緩變形,其他試驗點均為陡降形,且試驗點承載力較低,大部分未達到350 kPa。

表4 天然地基壓板試驗結果Table 4 Results of plate loading test in natural foundation

3 地基處理方案選型

針對工程特殊場地及地質(zhì)條件,本文對不同地基處理型式進行比較分析,以探索最安全經(jīng)濟的處理方法。對于巖溶地區(qū),筏板基礎是一種較經(jīng)濟且便于施工的方案,且基礎持力層為中密狀卵石土,因此,首先考慮是否能夠采用筏板基礎。

3.1 筏板基礎處理方案

(1)計算參數(shù)

根據(jù)勘察資料并結合地區(qū)相關工程經(jīng)驗,土層參數(shù)取值見表5。由于筏板基礎放置在卵石土層上,且具有大量的載荷試驗資料,故該層的 c、φ及變形模量E0根據(jù)壓板試驗數(shù)據(jù)反算得到。

表5 筏板基礎參數(shù)Table 5 Parameters of raft foundation

(2)計算方法

圖5 筏板基礎計算流程圖Fig.5 Calculation flow chart of raft foundation

本次計算卵石土的初始切線模量取各個壓板反算的平均值,約150 MPa(反算方法參照文獻[4-5],不再贅述),其他土層的初始切線模量根據(jù)地區(qū)經(jīng)驗取2倍的變形模量。

(3)計算結果

根據(jù)地質(zhì)鉆孔平面圖,將筏板基礎劃分為若干小筏板網(wǎng)格,網(wǎng)格劃分及每個網(wǎng)格計算選取的鉆孔如圖6所示。

圖6 筏板網(wǎng)格劃分及選取鉆孔圖(單位: mm)Fig.6 Plan of raft meshing and chosen drilling(unit: mm)

筏板基礎厚1.6 m,采用C30混凝土,首次計算,假設基底應力平均分布,筏板網(wǎng)格基底應力P均取500 kPa,計算得到每塊筏板下土體的初始彈簧剛度,然后不斷進行迭代,達到收斂條件后得到筏板基礎的網(wǎng)格反力圖及沉降等值線圖,見圖7、 8。

圖7 筏板網(wǎng)格反力圖(單位: kPa)Fig.7 Reaction force diagram of raft grid(unit: kPa)

圖8 迭代后筏板基礎沉降等值線(單位: m)Fig.8 Isogram of settlement of raft foundation after iteration(unit: m)

從圖7、8中可以看出,基礎3#A及3#B棟沉降較大,約在61~94 mm左右,3#C棟沉降較小,約為27~61 mm,上述的計算結果均在不考慮溶洞作用的前提下,但由于地質(zhì)條件復雜,尤其是底板以下土層厚度變化大,巖面高程差異較大,局部有淤泥質(zhì)土層及粉質(zhì)黏土層,基礎沉降差異較大,特別是中部3#B棟大多分布有溶洞,且上部覆蓋層較淺,溶洞上部灰?guī)r較薄,局部僅有幾十公分,溶洞對基礎的穩(wěn)定不利,溶洞上部巖層是否能夠滿足受力要求猶未可知,因此采用筏板基礎是否安全,還需對溶洞進行穩(wěn)定性計算。

(4)溶洞頂板穩(wěn)定性驗算

根據(jù)工程地質(zhì)手冊[6],采用經(jīng)驗公式對溶洞頂板的穩(wěn)定性進行驗算。當頂板具有一定厚度,巖體抗彎強度大于彎矩、抗剪強度大于其所受的剪力時,洞室頂板穩(wěn)定。根據(jù)以上計算原則,按最不利情況考慮,滿足這些條件的巖層最小厚度計算公式為

抗彎驗算:

抗剪驗算:

選取較差鉆孔BZK48、BZK49進行計算,結果見表6。

表6 溶洞頂板穩(wěn)定性驗算結果Table 6 Checking results of stability of karst cave roof

由表6頂板厚度計算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的地質(zhì)情況,溶洞上部灰?guī)r較薄,局部僅有 0.6 m,而在溶洞深度處仍有較大附加應力,巖層不能滿足抗彎及抗剪驗算,因此完全靠筏板基礎來解決地質(zhì)的不均勻性,有較大風險,需對溶洞及存在軟弱下臥層等不良地質(zhì)進行地基處理,控制不均勻沉降,避免溶洞坍塌對上部結構造成安全隱患。

3.2 多樁型復合地基處理方案

根據(jù)筏板基礎計算結果,采用純筏板基礎風險性較高,建議地基處理采用復合地基方案,地基處理型式如圖 9所示。經(jīng)過補勘后發(fā)現(xiàn),3#B與3#A棟相接地帶以及3#B下部存在連通的溶洞區(qū),考慮基礎及上部結構的安全性,3#A與3#B相接地帶以及3#B溶洞連通區(qū)域采用沖孔樁復合地基,沖孔樁樁徑為800 mm,樁間距為2 500 mm,平均樁長22.4 m,基本穿透溶洞入巖;3#A與3#C溶洞分布較少,埋藏深,且卵石土層較厚,綜合以上特點,采用夯擴樁復合地基,夯擴樁樁徑為 400 mm,樁間距為1 500 mm,樁端擴大頭直徑為600 mm,平均樁長13 m。

圖9 地基處理方案Fig.9 Plan of ground treatment scheme

(1)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

由于同時使用了夯擴樁及沖孔樁復合地基,布置型式以及對應的地質(zhì)情況均不相同,可能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為了解沉降差異的大小以及復合地基方案的可靠性,進行了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試驗點布置見圖10,其中37#、187#、474#為夯擴樁復合地基試驗點,承壓板面積分別為2.25 m2,22#、47#、65#為沖孔樁復合地基試驗點,承壓板面積分別為6.25 m2,樁頭與樁間土頂部用中粗砂填平,最小厚度不小于10 cm,試驗結果見表7。

表7 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結果Table 7 Plate loading test results of singl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2)夯擴樁復合地基計算

根據(jù)已有的天然地基土載荷試驗及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可得到同樣墊層厚度下樁的p-s曲線,再根據(jù)原狀土的切線模量法[4]計算得到實際基礎下復合地基的p-s曲線,則可得到在上部結構荷載作用下復合地基的沉降。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對夯擴樁及沖孔樁復合地基進行復核計算。

由圖10及表7可知,夯擴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點474#試驗沉降最大,為33.95 mm,試驗曲線如圖11(a)所示。相應位置處的天然地基載荷試驗點為1#,試驗曲線如圖11(b)所示。

根據(jù)載荷試驗曲線反算土體參數(shù)及墊層參數(shù),選用距離試驗點最近的ZKB-77鉆孔(補勘,地層劃分與初勘略有出入),剖面見圖 12,計算參數(shù)見表8,Et0為初始切線模量。

為驗證所取參數(shù)的合理性,根據(jù)表8中參數(shù)采用切線模量法[4]對1#天然地基載荷試驗點以及474#夯擴樁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點進行計算,并將其與試驗結果相比較,分別如圖1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說明計算所取參數(shù)是合適的。

仍采用原狀土切線模量法[4]計算實際基礎下3#A區(qū)域夯擴樁復合地基的沉降,如圖14所示。

圖11 不同地基載荷試驗曲線Fig.11 Plate loading test curves of different foundations

圖12 計算選取的地質(zhì)鉆孔剖面圖Fig.12 Geological map of drilling cross section for calculation

表8 474#壓板對應鉆孔土層參數(shù)Table 8 Soil parameters of drilling corresponding to plate #474

根據(jù)圖14計算結果,當墊層厚度為30 cm,基底壓力達到500 kPa時,3#A區(qū)域的夯擴樁復合地基的沉降約為47 mm。

圖13 試驗結果驗證Fig.13 Checking results of plate loading test of different foundations

圖14 3#A夯擴樁復合地基p-s曲線Fig.14 p-s curve of ramming-reame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3A

(3)沖孔樁復合地基計算

假設沖孔樁區(qū)域可形成復合地基,選取沖孔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點 47#進行復核計算,其沉降為10.39 mm,試驗曲線如圖15所示。相應位置處的天然地基載荷試驗點為3#,試驗曲線如圖16所示。

圖15 47#沖孔樁復合地基壓板試驗曲線Fig.15 Plate loading test curve of punch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47

圖16 3#天然地基載荷試驗曲線Fig.16 Plate loading test curve of natural foundation #3

同樣選用距離試驗點最近的BZK-49鉆孔,剖面如圖12所示。計算參數(shù)見表9,Et0為初始切線模量。

為驗證所取參數(shù)的合理性,根據(jù)表9中參數(shù)采用切線模量法[4]對 47#沖孔樁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點進行計算,并將其與試驗結果相比較,見圖17,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驗證了計算參數(shù)的合理性。

圖17 47#單樁復合地基試驗結果驗證Fig.17 Checking results of plate loading test of punch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47

表9 47#壓板對應鉆孔土層參數(shù)Table 9 Soil parameters of drilling of plate #47

計算得到3#B實際沖孔樁復合地基的沉降,結果如圖18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基底壓力達到500 kPa, 3#B沖孔樁復合地基的沉降約為25 mm,是基于 47#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得出,計算時假設該區(qū)域符合復合地基受力特性,若根據(jù)3#天然地基壓板試驗反算得到的參數(shù)計算單樁復合地基沉降,計算得到的沉降值比試驗值大,可見沖孔樁區(qū)域不一定形成復合地基,實際上很可能主要由樁承受荷載,土體發(fā)揮較小,沉降主要由沖孔樁控制。若按樁基考慮,不考慮地基土的受力及變形,仍選用相同樁徑、樁長及樁間距的樁,需要樁數(shù)為 51根,實際配樁為75根,仍可滿足要求。

圖18 3#B沖孔樁復合地基p-s曲線Fig.18 p-s curve of punch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3B

根據(jù)本節(jié)計算結果可見,選用夯擴樁與沖孔樁相結合的復合地基處理方案可很好的控制沉降,沉降可控制在50 mm以內(nèi),該方案與僅采用夯擴樁復合地基方案相比,考慮了溶洞對工程安全的影響,更為安全可靠;與完全采用沖孔樁復合地基方案相比更為經(jīng)濟,方便施工。

4 監(jiān)測結果

工程最終采用的本文建議的多樁型復合地基處理方案,并進行了沉降觀測,共設置了25個沉降觀測點,具體布置如圖19所示。目前工程3#A上部結構已施工至13層,3#B及3#C上部結構施工至7層,每層荷載按設計為15 kPa,建筑物沉降觀測結果見表10。

圖19 建筑物觀測點布置圖Fig.19 Layout of observation spots for buildings

從表10可以看出,3#A在上部荷載達到195 kPa時沉降約為5 mm(F1~F8觀測點),3#C在上部荷載達到105 kPa時沉降約為5.6~7.1 mm(F13~F20觀測點),圖14計算得到的夯擴樁復合地基沉降曲線,荷載105 kPa下基礎沉降約為8 mm,195 kPa下沉降約為15 mm;3#B在上部荷載達到105 kPa時,沉降為1.2~3.8 mm(F8~F12觀測點),而圖18中計算得到的沖孔樁復合地基沉降曲線中荷載105 kPa下基礎沉降約為5 mm。比較實測值與計算值可以發(fā)現(xiàn),夯擴樁及沖孔樁復合地基沉降計算值與實測值較為接近、比實測值略大,可能是因為計算選取鉆孔為最差鉆孔,故偏于保守,但二者總的沉降值均不大。由此可見,選用夯擴樁與沖孔樁相結合的復合地基處理方案是合適的,該方案很好的控制了沉降,且3#B棟沖孔樁嵌巖,解決了溶洞坍塌威脅工程安全的隱患;夯擴樁樁長適中,便于施工,節(jié)省造價,兩種復合地基加固型式之間的沉降差也較小,可通過設置后澆帶、沉降縫等方法處理。可見,多樁復合地基加固型式可以較好地處理這種地質(zhì)差異較大的巖溶地區(qū)高層建筑地基。

表10 建筑物沉降觀測結果Table 10 Settlement results of building

5 結 語

巖溶地基存在土洞溶洞多,巖面起伏大、地下水不可預見等特點,使得巖溶地基高層建筑基礎設計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單一的采用筏基、樁基、復合地基等處理型式均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采用何種地基處理型式更為安全經(jīng)濟,需要充分考慮場地及地質(zhì)條件的特殊性,綜合判定。

本次對一個卵石土巖溶地基高層建筑進行基礎設計,通過現(xiàn)場土的載荷板試驗、夯擴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沖孔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等現(xiàn)場原位試驗,獲得了豐富可靠的資料,根據(jù)試驗結果和場地覆蓋層厚度、巖溶發(fā)育情況進行科學的計算分析,最后采用筏板下多樁型復合地基處理方案,并將計算沉降與實際觀測結果進行了比較,說明地基處理方案的合理性,為高層建筑復雜巖溶地基處理提供了較好的借鑒。

[1] 鄭剛, 龔曉南, 謝永利, 等. 地基處理技術發(fā)展綜述[J].土木工程學報, 2012, 45(2): 127-146.ZHENG Gang, GONG Xiao-nan, XIE Yong-li, et al.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for ground improvement in China[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2, 45(2):127-146.

[2] 王鵬華. 采用割線模量法修正的有限壓縮層地基模型[J]. 廣東水利水電, 2012, 41(5): 18-20.WANG Peng-hua. A base model of limited compressible layer modified by the undisturbed-soil secant modulus method[J].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2012, 41(5): 18-20.

[3] 楊光華, 王鵬華, 喬有梁. 地基非線性沉降計算的原狀土割線模量法[J]. 土木工程學報, 2007, 40(5): 49-52.YANG Guang-hua, WANG Peng-hua, QIAO You-liang.An undisturbed-soil secant modulus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nonlinear settlement of soil foundations[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7, 40(5): 49-52.

[4] 楊光華. 地基非線性沉降計算的原狀土切線模量法[J].巖土工程學報, 2006, 28(1): 1927-1931.YANG Guang-hua. Nonlinea settlement computation of the soil foundation with the undisturbed soil tangent modulus method[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6, 28(11): 1927-1931.

[5] 楊光華. 地基沉降計算的新方法及其應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

[6] 常士驃, 張?zhí)K民, 項勃, 等. 工程地質(zhì)手冊(第四版)[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7: 528-532.

猜你喜歡
筏板沖孔溶洞
沖孔灌注樁在深基坑支護中的應用及施工質(zhì)量控制
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的質(zhì)量控制
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水中棧橋搭設及平臺沖孔灌注技術探討
開陽縣三口河水庫(巖溶地區(qū))溶洞處理
高速鐵路樁筏結構的筏板合理設計研究
出發(fā)吧,去溶洞
超高層筏板鋼筋采用型鋼支撐施工技術探究
妙夢巴王國歷險記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汽車鋁合金防撞梁復合沖孔工藝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