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偉,任香愛,劉向東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河北 三河065201)
我國的實物地質資料保管按照其重要性、典型性等原則實行分類、分級、分散保管在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省(區(qū)、市)級館、委托保管單位、行業(yè)地勘單位、礦山企業(yè),尤其是基層行業(yè)地勘單位保存著大量的實物資料,達到90%以上。
開展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組織與發(fā)布工作以面向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公眾對不同層次、不同形式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的需求為目的,圍繞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和共享服務這條主線,充分利用已有基礎,統(tǒng)籌規(guī)劃、集成整合、建立制度、探索機制,構建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的框架體系和共享服務平臺,逐步推進信息服務的產業(yè)化,讓公眾了解國家地質工作項目產生有哪些實物資料、存放在哪里,快捷高效地利用實物地質資料[1-10],實現我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與動態(tài)更新目標。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主要由資料目錄和信息內容兩大部分組成(圖1)。為有效地保障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采集、提取的規(guī)范可操作性,編制“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目錄編制要求”。給出了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目錄編制的基本原則、信息組織結構方式、信息組成基本內容、信息項的設置原則、信息項的基本要求、數據質量檢查等,并給出了有關的表述樣式。
資料目錄包括實物產生信息、實物檔案信息、實物實體信息、實物關聯成果、原始資料信息、實物保管單位信息,信息內容包括鉆孔巖芯巖屑信息、標本信息、光薄片信息、樣品(副樣)信息、其他實物信息以及與實物信息相關的三圖一表(工程布置圖、勘探線剖面圖、鉆孔柱狀圖、樣品分析結果表)、巖芯掃描圖片、典型標本圖片、光薄片鏡下照相等[1,4,10-13]。
圖1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組織結構
1.1.1 檔案信息
檔案信息包括檔號、題名、入庫時間、移交清單編號、密級、密級代碼、涉密事項、保護期、保護期限,以及說明實物地質資料特性與保管利用價值的信息,主要包括關鍵詞、內容提要、備注。實物地質資料資料目錄見表1。
1.1.2 產生信息
產生信息包括形成單位、匯交人、項目名稱、項目來源、項目編號、工作性質、資料類別、資料類別代碼、行政區(qū)、行政區(qū)代碼、礦區(qū)名稱、圖幅名稱、圖幅號、比例尺、工作程度、工作程度代碼、起始時間、起始經緯度、主要礦種、礦種代碼。
1.1.3 實體信息
實體信息主要指實物地質資料類型、數量及相關資料信息。包括鉆孔數量、鉆孔箱數、鉆孔米數、標本箱數、標本塊數、光片盒數、光片件數、薄片盒數、薄片件數、樣品箱數、樣品袋數、其他實物箱數、其他實物件數、剖面條數、文本件數、圖件件數、電子文件件數。
1.1.4 關聯信息
關聯信息是指與實物地質資料密切相關的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的信息。包括成果資料保存單位、成果資料檔號、原始資料保存單位、原始資料檔號。
表1 實物地質資料資料目錄
1.1.5 保管單位信息
組織機構代碼、保管單位名稱、上級單位名稱、所屬行業(yè)部門、行政區(qū)劃代碼、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人姓名、聯系電話、傳真、電子郵箱、備注。
信息內容即綜合信息主要按照實物地質資料類型分為巖芯巖屑、標本、光薄片、樣品、其他實物、文圖表等(表2~8)。
表2 巖芯巖屑信息表
表3 標本信息表
表4 薄片信息表
表5 光片信息表
表6 樣品信息表
表7 相關資料信息表
表8 剖面名稱及剖面號信息表
1.2.1 巖芯巖屑
巖芯巖屑信息可以在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基礎上,進行數據項提取直接應用,主要包括:鉆孔基礎信息、鉆孔屬性信息、鉆孔巖芯信息三大內容。鉆孔名稱、鉆孔編號、勘探線號、鉆孔類型、工作區(qū)名稱、鉆孔位置、構造位置、坐標系、孔口經緯度、孔口坐標X、Y、H、終孔深度、見礦深度范圍、鉆取巖芯長度、館藏巖芯箱數及長度、鉆取巖屑數量、館藏巖屑箱數及數量、保管現狀、保管地、開終孔日期、施工單位、鉆孔柱狀圖、測井報告、備注。
1.2.2 標本
標本名稱、標本類型、標本編號、光薄片編號、采樣方法、采樣層位、采樣位置、采集經度、采集緯度、標本描述、保管現狀、保管地、標本影像、采集人、采集日期、備注。
1.2.3 光薄片
鑒定名稱、光薄片編號、標本名稱、結構構造、鏡下描述、保管現狀、保管地、顯微影像、鑒定人、鑒定日期、備注。
1.2.4 樣品(副樣)
樣品名稱、樣品類型、樣品編號、采樣方法、采樣層位、采樣位置、采集經度、采集緯度、樣品描述、保管現狀、保管地、樣品影像、采集人、采集日期、備注。
1.2.5 相關資料
相關資料名稱、相關資料類別、載體形式、計量單位、數量、備注。
1.2.6 剖面信息
剖面名稱及剖面號、標本數量、光片數量、樣品數量、薄片數量、剖面類型、比例尺、起始經緯度、終止經緯度、剖面小結、剖面分層描述、剖面測制人員、測制起止日期、剖面圖、備注。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組織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作,任務量巨大。研究認為信息組織應考慮不同階段的數據特點,盡量利用已有數據信息成果,補充新形勢下對信息內容數據的需求,各級館藏機構通過整理、收集、分析、整合以往工作成果數據(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情況摸底調查數據、全國鉆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jiān)管平臺實物目錄清單數據、地質資料匯交系統(tǒng)實物數據信息(ED-Maker)以及目前正在開展的全國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數據),可有效促進開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組織一盤棋的工作局面,同時可保障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管理與服務的數據動態(tài)更新。
數字化是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應重視地質資料信息化過程中的標準化建設[2],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組織工作同樣面臨大數據資料的開發(fā)與利用服務新挑戰(zhàn),挖掘資料數據信息之間的關聯,開發(fā)資料信息中蘊藏的知識。
對外共享發(fā)布的數據信息可以基于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管理數據,提供基礎性的服務數據信息。實物地質資料項目基本信息見表9。巖芯巖屑信息表見表10。標本、樣品、光薄片信息表見表11。
服務數據要分層次推進信息內容共享,首先是基礎信息,其次是綜合信息,層層深入。根據目前全國實物地質資料工作開展情況,首先應將實物地質資料的基礎信息和實物數量信息優(yōu)先進行提取發(fā)布,隨后展開綜合信息以及相關測試數據、影像、圖件報告的發(fā)布。
表9 實物地質資料項目基本信息表
表10 巖芯巖屑信息表
表11 標本、樣品、光薄片信息表
基礎信息主要包含項目基本信息(項目名稱、來源、工作區(qū)位置、完成時間、主要礦種等)、項目產生實物類型及數量信息、成果原始資料保存信息、項目成果簡述等。巖芯巖屑信息可直接調用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數據,對于見礦深度范圍、保管現狀等數據項進行補錄。標本、光薄片、樣品信息主要提供項目產生的實物數量信息、保管現狀信息以及重大發(fā)現等。保管單位信息主要提供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地信息以及聯絡人信息,方便直接業(yè)務對接。
信息共享內容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信息無限度的參與共享,需要建立統(tǒng)一的信息共享內容標準體系。從而實現快速服務、多層次服務的原則[3]。
通過整合實物地質資料各業(yè)務系統(tǒng)功能,形成綜合性的實物地質資料集群管理服務系統(tǒng),輻射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除臺灣省外31個?。▍^(qū)、市)館藏機構、35家委托保管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6大區(qū)中心、數以千家的地勘(行業(yè))單位等地質資料部門各節(jié)點,即形成1+31+35+6+N業(yè)務覆蓋模式,統(tǒng)一向社會提供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撐。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數據:編制規(guī)范、整合新建、提供共享;集群系統(tǒng)采用“誰建設,誰負責,誰管理,誰維護”的更新維護機制。
實物地質資料目錄信息采集由匯交人將目錄數據著錄、采集并通過存盤、報盤后匯交到省館,再由省館進行匯總后分類,并根據關鍵信息補充后提交實物中心(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實物中心負責對全國目錄數據進行匯總、管理、維護和分析,并將目錄數據原始庫按照規(guī)則進行加工提取成為目錄數據服務庫,最終形成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共享總庫并對外提供服務,形成了地勘單位-省級館-國家館逐級報送的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匯聚模式(圖2)。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服務應按照“數據物理分布,服務邏輯集成”的分布式服務模式開展,根據資料信息公開程度,進行內外網結合服務,同時開展分層次的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3,9]。
省館、地勘單位將ED-Maker采集數據、處理數據通過轉換工具形成實物地質清單表單和XML格式的數據;采集的鉆孔數據同樣經過格式轉換匯交到實物地質資料目錄信息集群系統(tǒng)。同時,將實物中心的歷史數據、全國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數據、巖芯掃描數據、薄片顯微圖像、標本照片等資料轉換格式后入庫,由實物地質資料集群系統(tǒng)整理后統(tǒng)一對外提供服務(圖3)。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組織與共享發(fā)布建設機制總體應遵循:政策扶持、統(tǒng)籌規(guī)劃、制定標準、分步實施、業(yè)務協作、穩(wěn)步推進、全面鋪開,讓共識成為共舉。
統(tǒng)籌國家館、省館、委托保管單位、行業(yè)地勘單位等各級館藏機構開展實物地質資料目錄信息匯聚工作,本著“誰建設,誰負責,誰管理,誰維護”的原則,以期實現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動態(tài)管理與服務的數據更新機制,將數據信息共享作為一種制度貫徹執(zhí)行,逐步消除“信息孤島”。
圖2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匯聚模式
圖3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數據關系圖
實物地質資料數據信息產生、采集、管理、對外發(fā)布服務利用,需要著重考慮數據信息共享過程中匯交人的權利義務平衡問題,應規(guī)范相應數據信息共享利用、保密、保護等相關機制問題。
[1]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全國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工作技術要求(試行)[R].2013.
[2] 黃少芳,劉曉鴻.大數據時代地質資料信息化發(fā)展探討[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10):67-69.
[3] 賈文玨,申世亮,周舟.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臺架構設計[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1(6):3-7.
[4] 李卉,耿海,高立.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現狀調查數據采集系統(tǒng)功能及應用[J].地質學刊,2011(1):57-63.
[5] 李玉龍,王新春.國家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框架初探[C]//第五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2007:90-92.
[6] 連健,王黔駒,顏世強.全國地質資料目錄服務中心總體設計研究[J].中國地質,2013,40(5):1675-1682.
[7] 連健,王黔駒,許百泉,等.我國地質資料目錄管理現狀分析及建議[J].中國礦業(yè),2013,22(9):53-57.
[8] 全國地質資料館.國家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方案(征求意見稿)[R].2012.
[9] 王成錫,張明華.國家地質信息元數據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1(2):12-15,24.
[10] 吳初國.國家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數據庫系統(tǒng)建設[J].國土資源信息化,2002(2):24-28.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行業(yè)標準[DA/T41-2008].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guī)則[S].2008.
[12]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技術標準[DD2010-05].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管理技術要求[S].2010.
[13]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技術標準[DD2010-06].成果地質資料管理技術要求[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