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石敏(1988—),女,漢族,山西省五寨縣人,歷史學碩士,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歷史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專門史。
摘 要: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儒家的立場上,批判地繼承了當時諸子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成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圣王之治”思想主要闡述了政治思想、經濟思想和軍事思想這三大內容,其最終目的是實現社會的有效治理。
關鍵詞:荀子;政治思想;經濟思想;軍事思想;圣王之治
荀子繼承了孔孟“內圣外王”的思想,并且在前人思想的基礎上他更注重“外王”,即實現圣王之治,圣王之治是荀子思想的終極歸宿。為達到圣王之治的終極目標,荀子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給出了具體指導。
一、政治思想
(一)君主應遵循“為君之道”
首先,要讓具備圣賢品質的人充當君主,因為《荀子·君道篇》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即君主是百姓的源泉,源清那么支流也清,源渾濁那么支流也渾濁。其次,君主要公開實情,把各種政令措施都明白公開,這樣才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盾髯印ふ撈吩唬骸肮手鞯烂鲃t下安,主道幽則下危?!?,即君主的治國之道明朗那么臣下就安定,君主的治國之道隱蔽那么臣民就不安。再次,法制是治理好國家的開端,君子是施行法制的根本,英明的君主應當積極尋找能治理好國家的人才。即《荀子·君道篇》所說的:“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拭髦骷钡闷淙?,……急得其人,則身佚而國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如果得到好的人才,那么君主自身就安逸而且國家也能治理好,這樣才可以稱王稱霸。最后,君主要以禮義治國?!盾髯印ぞ榔吩唬骸罢垎枮槿司??曰:以禮分施,均遍而不偏?!?,即用禮義治理國家,均勻普遍地推行禮義。
(二)為臣之道
《荀子·君道篇》曰:“請問為人臣?曰:以禮待君,忠順而不懈?!保f明作為臣子,一定要用禮義對待君主,而且要忠心順服、不懈怠。臣子有善惡之別,君主一定要謹慎地記住并慎重的親自選擇任用臣子。勸諫、苦諍、輔助、匡正的人,是維護國家政權的大臣,是國君的寶貴財富,是英明的君主所尊敬優(yōu)待的,即《荀子·臣道篇》所說的:“故諫爭輔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國君之寶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而闇主惑君以為己賊也?!薄4送?,《荀子·臣道篇》還提出:“事圣君者,有聽從無諫爭;事中君者,有諫爭無諂諛;事暴君者,有補削無撟拂?!奔磳τ诿骶蟪贾灰槒钠湟饧纯?;不得已而事奉暴君,大臣則應言君主之所長,不言其所短,做到柔而不屈,有機會則曉以為君之道。
(三)“法后王”而達“一天下”
《荀子·王制篇》曰:“王者之制:道不過三代,法不二后王;道過三代謂之蕩,法二后王謂之不雅。”即王者的制度是治理國家的方法使用不能超過三個朝代,治國用的法度不能違背當代帝王。這句話標明了荀子的“法后王”,尊近世帝王的思想,他認為先王時代久遠,事跡簡略,難以考訂,不如近世的后王之跡粲然可鑒。那些脫離現實、穿鑿附會地談論先王而舍棄后王的人,猶如背己之君而事人之君,即《荀子·非相篇》所說的:“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猶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p>
二、經濟思想
經濟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經濟活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欲達到民富國強的目的,就要大力發(fā)展經濟。荀子高度重視經濟活動,亦即農業(yè)生產以及工商活動,他關于經濟的大量論述,成為《荀子》一書中的重要內容。
(一)節(jié)用裕民、減田賦
《荀子·富國篇》曰:“足國之道:節(jié)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即荀子提倡要節(jié)省用度,把多余的物資妥善地儲藏起來,這才是使國家富足的途徑。此外,《荀子·富國篇》又提到:“輕田野之賦,平關市之征,省商賈之數,罕興力役,無奪農時,如是則國富矣。”,意思是要使人民富裕還需減輕賦稅、勿奪農時,這也是安撫民心、使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好辦法。
(二)民富才能國富
《荀子·王制篇》曰:“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篋,實府庫”,以王道治國的人能使百姓富足,實行武力稱霸的人只能讓武士富有,只能保存自己的人只能使士大夫們富有,將要滅亡的國家只能裝滿國君的筐子和箱子,使國庫充實。所以人民富裕,統(tǒng)治者才能得民心,國家才會長久地富裕、強盛。
(三)分工合理
要按照人的能力授予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荀子·富國篇》說:“量地而立國,計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勝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時臧余,謂之稱數?!保匆紤]一個人的能力來安排所做的事情,讓老百姓勝任自己的工作,這樣才能產生效益,從而滿足百姓的生存需求。
三、軍事思想
荀子生當戰(zhàn)國末期,以民富國強、一統(tǒng)天下為志向,“兵”這一對內可保家衛(wèi)國、對外可攻城掠地的利器,便自然進入荀子的視野。他對當時齊楚秦趙諸國的軍事,進行過詳細的考察和認真的研究總結,從《荀子·議兵篇》可以看出他的軍事思想。
(一)善附民
《荀子·議兵篇》曰:“臣所聞古之道,凡用兵攻戰(zhàn)之本,在乎壹民。弓矢不調,則羿不能以中微;六馬不和,則造父不能以致遠;士民不親附,則湯武不能以必勝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保@句話說明用兵作戰(zhàn)的根本是統(tǒng)一人民的思想,讓人們誠心歸附自己才是善于用兵之人。
(二)行“禮義之道”
《荀子·議兵篇》道:“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禮義之道既是治國的大政方針,也是軍隊的政治和軍事路線,仁人之兵的根本在于禮義之道。推行禮義于天下,才會贏得民眾的擁護、歸附,從而穩(wěn)操勝券、稱王稱霸。
(三)強弱之常
《荀子·議兵篇》曰:“賞重者強,賞輕者弱;刑威者強,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強,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權出一者強,權出二者弱,是強弱之常也?!保促p罰得當、刑罰嚴酷、兵器完備精良、重視兵事、權力統(tǒng)一,這些都是強者的必備要素。
總之,荀子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思想都是為實現“圣王之治”服務的,荀子思想雖然沒有被當時的統(tǒng)治者所接受,但是他的思想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值得我們后人一代代的去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先謙.《荀子集解》[M].中華書局,198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