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我是喜歡吃飯的人,從不挑食,因為我知道我不只是在吃食物,更是吃著自己能夠感知到的快樂與美好。
張小嫻在《友情的豬油》里寫道:“深夜兩點鐘來到豬油撈飯吃夜宵,本來沒什么心機,但是一邊吃一邊聽蔡瀾說笑話,忽然覺得,有朋友真好。只要受一點苦,就有很多朋友關(guān)心,甚至愿意熬夜陪你吃夜宵,說笑話給你聽,本來怕胖,可為了感恩圖報,也吃了小半碗豬油撈飯,吃的是友情?!?/p>
我知道,在每天忙忙碌碌連一頓完整的茶飯也吃不暢快的時候,你一定很煩惱。雖然你的口里一再說著“還好,還好”。
日子匆忙,雖然你說快不快樂自己無所謂,但是我知道你有所謂。我們其實都是有所謂的。
所以,在我們不出任何事故、平淡卻平安的生活里,我們也應當吃好一頓又一頓的平安茶飯。只有這樣,才對得起上天賜予的平靜和日子施予的快樂。
幼年讀《資治通鑒》,讀到李斯生前說的最后一句話時,我有種要落淚的嘆惋之感。他在生命的最后對兒子說:“我想與你再牽著黃狗,到上蔡東門外打獵,卻不可能做得到了!”什么才是最快樂的事情,直到最后才領悟,那已是最遺憾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要遺憾,我們要抓住就在你身邊的每一頓平安茶飯。
不論親情友情,一切感情的真諦,是有那么多人能夠陪伴著你吃飯。這短暫又漫長的生命,有時因一個小細節(jié)沒有抓住,也就悄悄溜走了。
如果你在吃著一碗糊湯粉或者豬油撈飯的時候,也能夠感覺到幸福與美好,那一定是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