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紅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方法,是黨永葆先進性、不斷煥發(fā)活力的力量源泉?!耙磺袨榱巳罕?,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些內(nèi)容作為我們黨的傳家寶,長期以來是我們黨政治優(yōu)勢的集中體現(xiàn)。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思考處理黨建問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表達出真摯的愛民情懷。他在省域?qū)用鎸θ罕娐肪€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與其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相互輝映,是一個融會貫通的整體,深刻領會這一時期形成的寶貴經(jīng)驗,有助于推進黨的建設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群眾工作。無論是在省委專題學習和日常調(diào)研工作的講話中,還是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的專題文章中,習近平同志就服務群眾的觀念、本領和方法闡述了大量的觀點,這些觀點真切、透徹,無一不彰顯出他親民愛民的政治思想。
“代表誰”、“為了誰”是政黨工作的核心主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堅實基礎,中國共產(chǎn)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黨,群眾路線一直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習近平同志指出,作為領導干部,不能辜負人民的信任,應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心無百姓莫為官”[1]26,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時時刻刻為百姓謀,而不是為個人謀私利。他告誡各級領導,“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1]25,領導干部要想真正在群眾心中留下一點印象,不能靠作秀和討巧來博取一些廉價的掌聲,而必須精心謀事,努力為人民多作貢獻。在他看來,當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于心,堅持群眾路線不是老生常談,各級領導干部要在思想上弄清“入黨為什么,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問題[1]3,從而明確工作的定位和方向,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是我們黨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的要求,習近平同志在不同場合,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這種多為群眾著想、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思想。他多次強調(diào),“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計辦好”,老百姓的每一樁小事,是國家大事的重要組成“細胞”,只有每一個小“細胞”健康,大“肌體”才會充滿生機。2004年6月習近平同志在湖州調(diào)研時,對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作了集中闡述。為民辦實事,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必須落實到解決具體問題的實際工作中,讓廣大群眾真正享受到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的成果。為民辦實事,應從群眾最關心的具體事項入手,關鍵是辦好一些與群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事項,使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為民辦實事,各級領導干部要發(fā)揚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擺脫繁雜的應酬,擺脫文山會海,多作調(diào)查研究,同當?shù)氐母刹亢腿罕娨黄?,把關心群眾的工作做深做細。為民辦實事,還要建立健全工作運行機制,加強民情反映、民主決策、責任落實、投入保障、督查考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制度建設,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運行機制[2]528-529。
第一,強調(diào)多向群眾學習。毛澤東同志曾精辟地指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政治,一切政治的關鍵在民眾,不解決要不要民眾的問題,什么都無從談起。”[3]202只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在具體工作中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避免脫離群眾,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習近平同志結合浙江的實踐進一步強調(diào),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浙江經(jīng)濟是“老百姓經(jīng)濟”,“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2]530,好措施、好辦法從群眾中來,應相信和依靠群眾。遇到矛盾和問題,應深入基層,進行調(diào)查研究,拜人民群眾為師,多問問群眾的真實想法,多聽聽群眾的批評意見,以此作為開展工作的可靠依據(jù),多干群眾急需和受益的事情,不斷增進與群眾之間的感情。在向群眾學習時,應有虛懷若谷的胸懷,以甘當小學生的決心向能者和智者多請教,善于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尤其應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讓廣大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并及時總結推廣群眾的新創(chuàng)造、新經(jīng)驗,博采眾長,克服自身的本領恐慌。
第二,強調(diào)跟著群眾跳火坑。理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zhì)力量”[4],一項方針政策即使再正確,如果群眾不能理解和接受,也很難貫徹執(zhí)行下去。習近平同志有多年地方工作經(jīng)驗,深諳搞好黨群關系的極端重要性。他在浙江工作時提出,黨的干部要有“跟著群眾跳火坑”的勇氣,干部要教育和引導群眾,“如果群眾不聽,你就先跟著群眾走,群眾跳火坑,你也跟著跳下去。群眾覺悟了,從火坑里爬出來,最終還是要跟你走?!保?]532與人民群眾一起跳火坑,拉近了與群眾的關系,工作就好做了;反之,不與群眾一起跳,干群關系疏遠,就有可能站到群眾的對立面。在領導與群眾的矛盾中,領導始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因為群眾犯了錯誤,就把人民內(nèi)部矛盾當作敵我矛盾來對待,站到群眾的對立面。
習近平同志不僅以簡單樸實的話語闡釋了堅持走群眾路線、筑牢執(zhí)政根基的深刻道理,展現(xiàn)出精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他還在繼承過去有效工作方法的同時,大膽探索新的群眾工作方法,用自己的行為履行著“執(zhí)政為民”的莊嚴承諾,為各級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作出了表率。
基層民主是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的最廣泛途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著力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發(fā)揚民主的工作方法,動員群眾民主參與選舉、決策、管理、監(jiān)督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不同層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鄉(xiāng)鎮(zhèn),“基層民主懇談會”是基層政府聯(lián)系當?shù)厝罕姷男滦问?。通過這種形式,群眾可以就重大政策和建設規(guī)劃等問題與相關部門負責人開展平等交流,并要求基層政府建有相應的交辦和反饋機制,在每期懇談會后,及時公布聯(lián)系單,促進決策的科學化。在村組,召集民主聽證會,村民有權在聽證會上聽取村兩委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也可以自由地就關系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提出意見和建議,村兩委必須在一定時間內(nèi)予以反饋,這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基層的干群關系。在企業(yè),大力倡導企業(yè)黨組織與職工之間的平等對話,職工和企業(yè)雙方坦誠交換意見,雙方的距離拉近后,職工的積極性增強,提高了企業(yè)的生產(chǎn)效率。
習近平同志要求,各級領導干部須把群眾路線自覺落實到為群眾辦實事的各項具體行動中。經(jīng)他提議,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構建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文件,每年年初在省“兩會”上,在為民辦實事方面,政府都會事先確定該年度的十大任務,到年底時再向群眾公布辦理的情況。地方各級黨組織每年也都要辦幾件群眾歡迎的實事,主要集中在住房、就業(yè)、公共衛(wèi)生、權益保障等民生領域,要求他們多搞一些民心工程,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事。尤其是基層黨組織應加強群眾工作職能,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qū)文化活動,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各類活動中心在服務群眾中的功能,并要求基層黨組織的群眾工作覆蓋到流動人口、失地農(nóng)民、下崗工人等特殊群體,建立面向困難群體的長效幫扶機制,多做“雪中送炭”的實事。此外,還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便民服務窗口,實現(xiàn)各類行政審批“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理,鄉(xiāng)鎮(zhèn)則實行為民辦事全程代理制,這些舉措使政府管理更加規(guī)范化和人性化,極大地便利了群眾的辦事需求。
當前基層存在的很多矛盾和問題,很多都是群眾工作沒做好造成的。一些領導干部不僅不去做群眾工作,也不會做群眾工作,不會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教育工作,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人,群眾不能接受,自然難以取得群眾的信任和認同。習近平同志認為,做群眾工作,要善于同群眾交流,針對不同情況,宣傳、教育和引導群眾,避免簡單粗暴,增強與群眾的溝通和聯(lián)系。習近平自己就很重視同群眾的交流,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短短幾年時間里,他曾在《浙江日報》的專欄,以“哲欣”為筆名發(fā)表了短論232篇,以樸實、平等、深入淺出的語言,對群眾所關心的一系列現(xiàn)實生活問題,及時予以回應,創(chuàng)造了一些富有個性的群眾語言,很受廣大群眾的歡迎。比如他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來闡明人與自然應和諧發(fā)展的道理;用“人生本平等,職業(yè)無貴賤”來呼吁對農(nóng)民工的尊重和關懷;用“成才必須先學會做人”引導家長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品德教育,等等,這些接地氣的群眾語言富有生活氣息,又通俗易懂,易于為群眾所接受。
到浙江后,習近平同志推廣其在福州的工作經(jīng)驗,要求“領導干部下訪接待群眾”,主張變民眾上訪為領導下訪,動員領導干部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他常說:“下訪接待群眾是考驗領導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場,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群眾滿意是答案?!保?]2003年9月,他帶領省市縣三級主要領導,深入到矛盾比較突出的浦江縣接待來訪群眾,面對面與老百姓互動,并要求提前告知群眾,不搞形式主義,如果當場能解決的問題,就當場解決;當場解決不了的問題,就交代先記下來再解決。以“浦江接訪”為序幕,浙江全省普遍開展了領導干部下訪活動。在深化實施階段,習近平同志再次指出,領導下訪必須注重實效,提高接訪的質(zhì)量。要把領導下訪,與定期約訪、常年接訪相結合,把敞開式下訪與實地調(diào)研或?qū)n}約訪相結合,靈活采取下訪方式,加大下訪案件的交辦督辦、協(xié)調(diào)、包案化解力度,在切實解決問題上做文章[1]79-80。通過領導干部下訪制度的貫徹實施,浙江各地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踐行群眾路線取得的重大成果,與其十八大以來有關群眾路線的重要講話在思想淵源和內(nèi)涵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系統(tǒng)掌握這些思想的精髓,能為我們?nèi)嫣岣唿h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的正能量。
黨的群眾路線理論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線和方法。中國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誕生之日起就堅持走群眾路線的方針,并不斷地在實踐中對它予以豐富和發(fā)展。毛澤東同志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創(chuàng)立者,他非常重視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第一次完整而系統(tǒng)地闡述了黨的群眾路線思想:“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保?]899在1981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群眾路線被確立為毛澤東思想的一大“活的靈魂”。改革開放以來,幾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又對群眾路線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繼承和發(fā)展。鄧小平同志把“三個有利于”作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其中,以人民“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擁護不擁護”作為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同志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都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繼承和發(fā)展。
習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的實踐中,一以貫之走群眾路線,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對黨的群眾路線理論進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領導干部要增強責任和使命意識,提高解民憂、惠民生的能力,多向群眾學習,“跟著群眾跳火坑”等,從服務群眾的觀念、本領,再到服務群眾的方法,都有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fā)展。此外,他還躬身實踐,致力于為群眾辦實事,大力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和“領導干部下訪制度”,連續(xù)發(fā)表專欄短論與群眾溝通交流等等,進一步推動了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大抓黨的作風建設,出臺“八項規(guī)定”,著力改進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并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增強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這與他在浙江工作時所倡導的工作作風是完全一致的。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diào)要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把是否心系人民,是否履行為民之職,作為衡量領導干部作風是否端正的試金石。他還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多想想“領導干部是干什么的”、“共產(chǎn)黨是怎么執(zhí)政的”等問題,加大對黨內(nèi)貪污腐敗分子的查處懲辦力度。習近平同志作為黨的核心領導之一,一直以來把群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其言行無疑將對各級領導干部起到警示的作用。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6]。必須尊重群眾,對群眾常懷敬畏和戒懼,切實做好群眾工作。
新時期,在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變化的同時,我們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這突出地表現(xiàn)在少部分群眾對黨的信仰危機上。目前,我們的群眾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人群。他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晚年,但由于我國的養(yǎng)老機制還不是很健全,社會保障還不完善,其中部分人的生活面臨困難,再加上改革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黨風社會風氣也存在一些問題,使一部分老同志對黨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出生的人群。他們是改革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一部分人享受改革的成果較多,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深化改革中成了下崗工人,現(xiàn)實生活比較貧困,他們往往有不同的意見。第三部分是在新時期出生的人群。這個群體的公民意識較強,追求民主、法治、自由、公正等價值,更加關注個體價值的實現(xiàn),他們對社會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清除腐敗現(xiàn)象,要求一般比較明確。在群眾基礎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如何提高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增進群眾對黨的性質(zhì)和宗旨的認同,是一個現(xiàn)實難題。習近平同志強調(diào)愛民、靠民、親民、利民,有助于改善黨群關系,強化黨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群眾對黨執(zhí)政的信心。
理論的巨大生命力,在于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對群眾路線理論的豐富發(fā)展,是將國家方針政策與浙江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成果,凝聚著其智慧和心血,折射出他對浙江人民的深切關愛和對浙江發(fā)展的深刻憂思。繼續(xù)堅持走群眾路線,在改善民生上出實招,在干在實處上下工夫,必將是浙江在未來的發(fā)展中仍然需要長期堅持的理論指南。不僅如此,習近平同志對群眾路線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也是引領全國和諧發(fā)展的強大思想武器。隨著改革的深化,新的社會矛盾和更深層次的社會風險正逐漸暴露出來,一些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和問題日益凸顯,如分配不公問題、干部作風問題、干群關系問題、恐怖主義問題等等。解決這些問題,僅靠制度、法律等“硬件”的完善遠不夠,還需要先進理論、思想等“軟件”與時俱進地發(fā)展,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武裝下,問題才能迎刃而解。習近平同志對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的發(fā)展,無疑是我們今天用以指導解決實際問題的利器。
[1]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3]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六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311.
[5]本刊評論員.進一步深化領導下訪接待群眾工作[J].今日浙江,2005(18):1.
[6]習近平.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 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EB/OL].2013-01-2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123/c1024-20291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