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敬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外語系,云南芒市678400)
隨著建構主義理論的提出,把學生作為知識灌輸對象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已經(jīng)讓位于把學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體的認知學習理論。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和進行認知活動的重要途徑。了解閱讀理解過程,把握閱讀實質(zhì),掌握一定閱讀策略對我們的學習具有至關重要作用。在閱讀過程中,有一部分信息處理不需要進行過多認知活動,可以直接從表面文字及其表層信息獲得。另外一部分信息則需要根據(jù)已有知識,如背景知識等進行推理而獲得。在英語閱讀過程中,除了要克服生單詞的干擾,還要在語篇層面進行一定認知推理。因此,掌握和熟悉一定推理方法對提高閱讀效率有不可忽視作用。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時獲取知識過程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由此而成立的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diào):
(一)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
(二)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外部信息本身沒有什么意義,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jīng)驗間反復、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而建構成的。因此,學習,不像行為主義所描述的“刺激—反應”那樣。
(三)學習意義的獲得,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因為新知識經(jīng)驗的進入而發(fā)生調(diào)整和改變。
(四)同化和順應,是學習者認知結(jié)構發(fā)生變化的兩種途徑或方式。同化是認知結(jié)構的量變,而順應則是認知結(jié)構的質(zhì)變。同化-順應-同化-順應……循環(huán)往復,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認知水平的發(fā)展,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舊知識經(jīng)驗的沖突,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認知結(jié)構重組。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是新舊知識經(jīng)驗之間雙向相互作用過程,也就是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互動過程。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jié)構獲得重組、更新和發(fā)展。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而自行獲得。由此我們得知建構主義理論強調(diào)讀者的背景知識或已知信息在學習和推理中的作用,認為閱讀是一個主動進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文章內(nèi)容不斷與讀者的背景知識和已有知識相結(jié)合,讀者不斷進行策略性推理,從而不斷形成新的文章情景模式,最終完成理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例子來更好地理解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推理。
例1:It is really interesting to turn over a big rock on the beach.Make sure you turn the rock back to the position it was in after you moved it.If you don’t turn it back over,all the sea animals under it or clinging to the underside will die.
You can tell that rocks________.
A.hurt sea animals B.protect sea animal
C.won’t be found on beaches
D.can’t be found on beaches
當我們讀到第二句時,腦海中自然而然會進行一系列假設(為什么一定要將石頭放回原處?),我們會帶著這些假設繼續(xù)閱讀,通過更多信息來驗證哪一種假設是正確的。當讀到最后一句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果不將石頭放回原處,石頭下面的動物就會死去。此時,意義已經(jīng)很明顯,石頭保護著依附于它的海洋動物。因此答案為B選項。再如:
“I can play upon the stage like a child,make the crowd laugh and laugh with them,sometimes helplessly like a child,and then,even though I am a sixty-one-year-old,I can almost catch the colors and sounds and silliness of those bigger years when I was little.”
From the passage it can probably be inferred that the speaker is_________
A.a sick old man B.a theatergoer
C.an actor entertaining the audience
D.a man helpless among the crowd.
此句話中我們可以獲取的表面信息是:“我”像小孩子一樣在舞臺上表演(從此句話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常識進行第一步推理,即“我”是一個演員;I make the crowd laugh and laugh with them.(從此句中我們可以推測出“我”是一位喜劇演員。綜合以上兩點表面文字信息,我們就可以根據(jù)一般常識判斷出C為正確答案。
例2:
For those who prefer reading the evening newspaper offers the reader the possibility of reading the news others see and hear on TV.
大多數(shù)閱讀者在看到這句話時會很自然的將reading the evening newspaper作為一個意群進行分析理解。當我們按照這個思路繼續(xù)閱讀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這種意群的劃分方法根本行不通。此時,我們就需要重新對句子信息進行建構。通過進一步假設和驗證,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將prefer reading,the evening newspaper作為一個意群就可以符合邏輯地進行正確理解。再如:“My mother was the one who whipped me…she favored the ones who were darker…let the sun shine on you so you can get some color…”對上面幾句的理解事實上就是一個不斷出現(xiàn)假設和驗證過程。當我們讀到第一句時,必然會提出疑問(為什么母親打我?),然后會根據(jù)常識進行一系列假設(我淘氣?我犯錯誤?等),最后再根據(jù)下文信息進行驗證。第二句告訴我們母親喜歡膚色深的人,最后一句告訴我們母親總是讓我去曬太陽,這樣會變得黑一點。第二句會推翻我們之前根據(jù)常識進行的假設,而最后一句更進一步驗證了我們的假設。
建構主義同時也強調(diào)了會話的重要性,即根據(jù)具體情境來建構知識。語言交際的最終目的是讓聽話者能夠理解說話者所傳達的意義。然而對于什么是意義,語言學家、修辭學家、社會學家等有不同理解和闡述。語言學家們一直認為在語言交際中,語言文字至少可以表達語義學和語用學兩個層面意思,兩個層面相輔相成,互為一體。語義學層面指的是文字本身意義,也就是文字所聯(lián)結(jié)而成的句子的意思,是獨立于任何特定交際語境的抽象的字面意義;語用學層面指的是語用意義或稱話語意義,是放在一定交際語境中的句子含義,它反映說話人交際意圖,與特定環(huán)境和具體狀況緊密相連。何兆熊(2002)指出話語理解過程就是確立關聯(lián)性并且尋找最佳關聯(lián)過程。在語用推理中,作者自然地省略了那部分他們認為明顯的、讀者能夠推斷出的信息,而聽者則以話語連貫為目的而對省去的信息做出判斷,從而使交際話語內(nèi)在結(jié)構和意義連貫起來。語境是語用推理基礎。胡壯麟認為語境可分為上下文,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上下文指的是語篇內(nèi)部環(huán)境;情景語境指語篇產(chǎn)生時的周圍情況等;文化語境指說話人所在的言語社團歷史文化和風俗人情。我們可以從以下例子來更好地理解語用推理:
例1:A person beyond comparison,a model of excellence,is known as a paragon.
You must be punctual when you are going to school.Never be late.
Some ships carried cargo such as coal,oil and military supplies,while others carried only passengers.
以上三句中,如果讀者詞匯量有限,不能理解paragon,punctual,cargo,那么讀者完全可以根據(jù)上下文進行一定推測。如paragon,我們可以根據(jù)上文推測出它的意思接近于a model of excellence;punctual的意思接近于 never be late;cargo指的是coal,oil等。
例2:Why aren’t your articles reporting any good things?All I read about is theft,fight and death.Frankly,I’m sick of all the bad reports.
This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ose articles is to_____.
A.complain B.apologize C.amuse D.inform
當我們看到第一句時,會很自然的想到這是作者提出的一個問題。而當我們繼續(xù)閱讀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并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作者表達自己語氣的一個問句。此時,就可以根據(jù)sick of推斷出第一句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態(tài)度。
例3:Last year we visited Stratford,the place where Shakespeare was born in the 23rd of April,1564.Stratford is a very interesting town,right in the center of England.The countryside around Stratford is pleasant,with its beautiful woods,green fields and quiet rivers.The first place we visited was the house in the center of Stratford where Shakespeare was born…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
A.Shakespeare B.a visit to Stratford
C.a house D.England
很明顯,Stratford為本段中高頻詞,由此,我們可以快速推斷出短文大意。這對我們進一步理解短文,推斷其主題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如:“Not much is important in our family.Marty’s mother wants him to look okay all the time and my friend Nathan has to do well in school and Andy has so many rules he must go crazy just trying to remember them.My parents do not bother making a lot of rules.But we do have to tell the truth-even it is bad,which it usually is.You can imagine how I didn’t really enjoy the special.對于上面一段話,如果我們需要快速總結(jié)出其主題,就需要知道很可能but后面會陳述主題。然后進行進一步確認。
建構主義中的同化和順應強調(diào)的是新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沖突和融合。如果新知識和已有知識能夠相匹配,就會自動產(chǎn)生平衡,如果不能相匹配,就需要經(jīng)過重新融合以達到平衡。這一過程在英語閱讀推理中表現(xiàn)為最小假設模型即自動推理(automatic inference)和策略推理(strategic inference)。對閱讀中自動推理的研究是最小假設模型核心。自動推理構建的是語篇最小表征,即局部連貫(local coherence)表征。Mckoon和Ratcliff(1992)提出的最小假設模式認為在缺乏特定目標策略機制時,閱讀過程中只有最低限度的自動推理,讀者不會自動建構語篇所描述的整體情景推理。范琳(2005)認為根據(jù)最小假設模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即時產(chǎn)生精加工推理或目標推理。因此,在最小假設模式下,文章的情景模式不是隨著閱讀不斷建構的,而是在閱讀后才形成的。自動推理是最小假設模式的核心。自動推理可能會出現(xiàn)在我們漫不經(jīng)心地閱讀報紙時,或是心不在焉地看文章時等沒有特定閱讀目的或特定目標情形下。根據(jù)最小假設模型(鄔爭艷,2006),閱讀中自動推理產(chǎn)生基于兩個條件,一是推理對建立語篇的局部連貫是必須的。語篇的局部連貫是我們在閱讀時保證邏輯通暢的最低要求。如果局部出現(xiàn)不連貫,那么我們大腦中的信息就無法拼湊在一起,更不可能進行推理;二是推理所依靠的信息必須是很容易為語篇的明示命題或一般性知識所激活。自動推理的產(chǎn)的,不需要過多深層次分析和理解。因此,自動推理所依賴的信息必須要基于明顯的一般性知識。最小假設模式下推理不需要我們運用特定推理方法,而只是為了完成語篇連貫,為了完成最基礎的理解而進行的最簡單,最基礎的思維活動。如我們在讀下面一篇新聞時會很自然地,甚至是無意識地聯(lián)想到一些明顯的背景知識,如中國經(jīng)濟近年的高速增長,今年經(jīng)濟形勢不容樂觀等一系列信息。這些背景信息在大腦中一閃而過,不需要我們進行深層次處理和理解。它們只是我們在閱讀時為了保持語篇連貫而自動呈現(xiàn)的信息。
It will not be easy for China to grow its economy by 7 percent this year,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was quoted on Thursday as saying,but he ruled out currency devaluation to promote growth through exports…
毫無疑問,最小假設模型,特別是自動推理和策略推理的建構對我國現(xiàn)階段外語閱讀教學有重要作用。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文化背景知識和自我知識積累對語篇理解的重要作用。讀者對語篇背景知識了解越多,相關知識積累越多,閱讀理解成功率就越高。讀者的一般性知識或者背景知識一旦被激活,在閱讀中會產(chǎn)生比語言文字本身更大的作用。如果讀者缺失相關語篇文化背景知識,那么激活就比較困難。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獲取信息,而獲取信息的基礎是一定程度的理解。英語閱讀除了要在語篇層面上進行信息處理外,還要受到生詞,長難句或是語法方面干擾。因此,掌握一定推理方法對我們繞過干擾具有重要作用。當文章表面信息不能滿足理解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根據(jù)背景知識,重要的連詞,上下文等信息進行合理推理,以幫助我們理解。閱讀推理是閱讀理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至今我們對閱讀推理的內(nèi)部機制以及哪些因素會制約閱讀推理的產(chǎn)出仍不太清楚。因此,進一步深入地探究閱讀中推理內(nèi)部機制是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
[1] 張艷.第二語言語篇閱讀推理的認知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3(5).
[2] 范琳.語篇閱讀推理模式研究綜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5).
[3] 周榮.閱讀理解的認知過程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1(4).
[4] 鄔爭艷.試論最小假設模型運用于外語閱讀教學[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6(9).
[5] 周紅.語篇理解中的預期推理[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