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固盛,王鳳英
(華中師范大學 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9)
《老子節(jié)解》是道教人士完全站在道教的立場,以道教的養(yǎng)生修煉思想注解《老子》的一個代表性作品,該書在南北朝隋唐時期一直受到道教界的重視。盡管此書早已散佚,但借助相關道書的征引,仍可窺見其解《老》的大致情況。王卡教授指出:“漢魏六朝時期,道教首領及學者為了教化信徒和發(fā)展教義,對《老子》經文不斷加以改造,或作出新的解釋。由他們所改造的《道德經》文本及其注解,是研究早期道教歷史和教義的重要資料?!雹偻蹩ā兜澜探浭氛搮病?,巴蜀書社2007年,第291頁?!独献庸?jié)解》即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但罕有人研究,王卡教授所撰《敦煌本〈老子節(jié)解〉殘頁考釋》②該文收入《道教經史論叢》,巴蜀書社2007年。一文提出了不少富有啟發(fā)性的觀點。本文則從老學的角度,側重對《老子節(jié)解》的養(yǎng)生思想進行一些分析。
《老子節(jié)解》,《隋志·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陸德明《經典釋文》、《道藏》中《三洞奉道科誡營始》、《云笈七簽》均有提及,應該是一部早期的道教老學著作。
關于此書的成書時間,王卡認為“約出于漢末魏晉間”①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171頁。,具體時間可能是“晉代約公元3—4世紀”②《道教經史論叢》,巴蜀書社2007年,第320頁。,這是很有見地的。據他的考證,在葛洪《抱樸子內篇·遐覽》所錄道經中,即有《節(jié)解經》一書,疑即《老子節(jié)解》?!豆?jié)解經》已佚,但《云笈七簽》引錄了其中兩條材料,其一見于卷九十九《靈響詞五首·序》,該序所引“尹真人《節(jié)解經》”云:“內觀者睹神光,不可謂之不明;返聽者聞神聲,不可謂之無音;握固者精神備體,不可謂之無形。凡在道中之民,當須視不見之形,聽不聞之聲,搏不得之名,三者皆得,謂之道民矣?!憋@然,這是對《老子》第14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的解釋③王卡《敦煌本〈老子節(jié)解〉殘頁考釋》,載《道教經史論叢》,巴蜀書社2007年。。此條材料可證葛洪《抱樸子內篇》所錄《節(jié)解經》,就是《老子節(jié)解》?!对企牌吆灐匪独献庸?jié)解》另一條材料見于該書卷五十六《元氣論》,引文較長,略引一段如下:“唾者溢為醴泉,聚流為華池府④此句有脫文,應為“聚為玉漿,流為華池府”。(見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297頁。),散為津液,降為甘露,漱而咽之,溉藏潤身,通宣百脈,化養(yǎng)萬神,支節(jié)毛發(fā),堅固長春,此所謂內金漿也。可以養(yǎng)神明,補元氣矣。若乃清玉為醴,煉金為漿,化其本體,柔而不剛,色瑩冰雪,氣奪馨香,飲之一杯,壽與天長,此所謂外金漿也?!?/p>
《正統(tǒng)道藏》中原題顧歡《道德真經注疏》引述了《節(jié)解》佚文百余條,另外,王卡有一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敦煌文書中存有《老子節(jié)解》殘片,其編號為S.6228V,共存經及注文19行,從《老子》第33章末句“死而不亡者壽”之注文起,至第35章經文“視之不足”止,經注文連書,字體大小不分,注文古拙簡練,每條以“胃(謂)”字開始。首行注文見合顧歡《道德真經注疏》所引《節(jié)解》佚文,由此可確證此件為《老子節(jié)解》之殘片⑤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171頁。。敦煌文書《老子節(jié)解》殘片的發(fā)現(xiàn),也讓我們斷定《老子節(jié)解》是一部早期道教人士的解《老》之作。
《老子節(jié)解》之作者為道士,這是無疑的,但具體為何人,則難以確定。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錄》在《老子節(jié)解》條下注云:“不詳作者,或云老子所作,一云河上公作?!碧仆鯌液铀帯度粗槟摇芬觥独献庸?jié)解序》云:“老子以無極靈道元年七月甲子,授關令尹喜《五千文節(jié)解圖》。”杜光庭《道德真經廣圣義序》著錄有《節(jié)解》上下,并云:“老君與尹喜解?!崩暇⒁?、河上公之類,明顯是出于假托,我們不能認為是《老子節(jié)解》的實際作者。王重民《老子考》云:“張君相《集解》所引有‘《節(jié)解》曰’,當即此書。又張氏所集二十九家,二十八家皆著姓氏,獨此書引作‘《節(jié)解》曰’,則著者姓氏佚失久矣?!睆埦酁槌跆漆荷降朗浚敃r已不知《節(jié)解》之作者了。值得注意的是,嚴靈峰提出了《老子節(jié)解》作者為葛玄之說,故他輯錄的《節(jié)解》全稱為《輯葛玄老子節(jié)解》。嚴氏之說,理由有二:其一,《宋史·藝文志》著錄有“葛玄《老子道德經節(jié)解》二卷”;其二,葛玄所學,不外道家、方士、神仙、導引、服氣、養(yǎng)生之法,與張君相《集解》所引《節(jié)解》之內容、旨趣若合符節(jié)⑥《輯葛玄老子節(jié)解·序》,《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本,臺灣藝文印書館,1965年。。嚴說不足置信。關于《宋史·藝文志》的著錄,十分突兀,因初唐人士已不知《節(jié)解》之作者,且宋代以前之書目所著錄,均未言《節(jié)解》之作者為葛玄,那么,《宋史·藝文志》“葛玄《老子道德經節(jié)解》二卷”之說,已大有可疑,所以王明先生直言此乃《宋史·藝文志》之誤錄:“《宋史》編修,蕪陋踳駁,久為世所詬病。其志載道書,多見紕繆?!独献庸?jié)解》一書,自陸氏《釋文》、《隋志》、兩《唐志》、《通志》等俱不詳作者,而《宋史》忽以屬諸葛玄,恐其未必有確據也。”因此,“《節(jié)解》與《河上公章句》各自為書,顯與葛仙公無緣?!雹咄趺鳌兜兰液偷澜趟枷胙芯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321頁。至于從內容上進行推測的局限性,尹志華亦已指出,因“神仙、導引、服氣、養(yǎng)生之法”乃魏晉六朝道教之時代風尚,非葛玄所獨倡,故從思想上的一致性作推理,理由不充分⑧尹志華《讀〈老子〉注疏札記》,《中國道教》2008年第5期。。由此可見,《節(jié)解》確非葛玄所作。又吳承仕《經典釋文序錄疏證》云:“成玄英《疏》、張君相《集解》所引《節(jié)解》,不下百六七十事,殆即此書。大抵以守一、行氣、還精、補腦為說,誠米賊之遺法;其語近誕,而其來則甚古?!眳浅惺酥赋觥独献庸?jié)解》乃“米賊之遺法”,這是有得之見,我們也認為,盡管《老子節(jié)解》之確切作者已不得而知,但該書乃出于漢末魏晉之際天師道士之手,則是可以肯定的。
《老子節(jié)解》今已不存,但有部分佚文保留下來,《道藏》所收題為顧歡述《道德真經注疏》、強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李霖《道德真經取善集》諸書都有所引,嚴靈峰據上述諸書編成《輯葛玄老子節(jié)解》①本文所引《節(jié)解》,主要據嚴輯本。,收入《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中。蒙文通所編《晉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輯存》②該篇收入《蒙文通文集》第六卷《道書輯校十種》,巴蜀書社2001年。,首列《老子節(jié)解》。日本藤原高男《輯佚老子古注篇》亦輯有《老子節(jié)解》,日本楠山春樹所著《老子傳說研究》,又從《太上混元真錄》和釋法琳《辯正論》中找出《老子節(jié)解》佚文數條。王卡《敦煌本〈老子節(jié)解〉殘頁考釋》也有《老子節(jié)解輯佚》,對《節(jié)解》遺文有所補正。王卡論文還發(fā)現(xiàn)了《云笈七簽》卷五十六《元氣論》和卷九十九《靈響詞五首·序》各引有一條《老子節(jié)解》遺文。
關于《老子節(jié)解》的詮釋特色,蒙文通曾指出:“《節(jié)解》遺文皆屬仙法長生之道,河上《章句》亦主行氣、愛精、養(yǎng)神以求長生,與《節(jié)解》頗為相近?!雹邸睹晌耐ㄎ募返诹怼兜罆嬓JN》,巴蜀書社2001年,第243頁?!独献雍由瞎戮洹?、《節(jié)解》與另外兩書《老子想爾注》、《老子內解》都屬早期道教老學的代表作,這些著作有著比較一致的解釋風格,共同體現(xiàn)出早期道教發(fā)展的思想軌跡。就《河上注》與《節(jié)解》比較而言,《河上注》釋《老》之主旨,以養(yǎng)生為要,但尚旁及哲理、治國諸方面,而《老子節(jié)解》,則更加突出養(yǎng)生修煉思想,充分體現(xiàn)出了當時道教的特色。
與《河上注》、《想爾注》一樣,《老子節(jié)解》同樣體現(xiàn)出道教對長生不死的理想追求。如第28章“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之注云:“溪者,口也。謂行一閉氣,湛然無為,子則不老,復還嬰兒也?!庇秩绲?9章“無不克則莫知其極”之注:“謂一行身中,除邪愈病,莫知盡極,則其命長存。”強調生命不老、生命長存,這是《老子節(jié)解》的特色之一。又如第26章“而以身輕天下”之注:
雖貴為天子,當守一長生。見而不學,故為輕身,然后沒命,雖有玉柙金縷,何益于身。
以天子為尊,當面對生命與天下之間的抉擇,同樣應以生命為重。這是《節(jié)解》的回答,也是道教對生命價值的肯定?!豆?jié)解》在這里指出了一個淺顯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一個人如果連命都沒有了,身外之物又有何用呢?
為了突出貴生的主題,《節(jié)解》對老子思想進行了有意的改造。如《老子》第28章有“復歸于無極”一語,《節(jié)解》釋云:“謂常守生行一,無極也?!标P于“無極”的含義,王弼注云:“不可窮也。”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意蘊的解釋,但《節(jié)解》認為“無極”乃指生命之不可窮盡,即長生不死,這一解釋與《河上注》一致:“德不差忒,則久壽長生,歸身于無窮極?!痹倏丛撜隆盀樘煜率健币徽Z之注:“謂道行一,以仙為天下式?!彼^“以仙為天下式”,乃指以成仙為修道的最高要求,這是道教的根本宗旨。
《節(jié)解》不僅突出了神仙信仰,而且將老子思想解釋成了一套具體的修煉養(yǎng)生之術。例如《老子》第七章“天長地久……故能長生”之注曰:
天長者,謂泥丸也;地久者,謂丹田也。泥丸至絳宮,丹田上升,行一上下,元炁流離,百節(jié)浸潤,和氣自生,大道畢矣,故曰長生也。
將“天長地久”解釋為“泥丸”、“丹田”,老子的哲學思想也相應變成了道教的內修之術。典型的例子還有第8章,《老子》此章以水喻道,闡述其“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思想,但《節(jié)解》則將此章完全發(fā)揮為養(yǎng)生之道,如“上善若水”之注文:
善者謂口中津液也,以口漱之則甘泉出,含而咽之,下利萬神。子欲行之,常以晨朝漱華池令津液滿口,即昂頭咽之,以利萬神而益精炁。
“言善信”之注文:
謂神炁既行形中,萬神合會,故口中甘泉自出,漱咽無已,人既不知,安能行也。故圣人淡泊行一,則何華不先也。
“動善時”之注文:
謂圣人事道以治身,去卻邪偽,特為后賢而作軌范。夫此七善者,皆因一行形中,萬神自善也。
這樣的解釋,從學理的層面上看是缺乏根據的,但從道教的角度看則是有價值的。在道教徒眼里,也許這是一種恰當的理解,因為“事道以治身”的思想正是道教的重要教義。由此看來,我們研究道教老學著作,必須立足于道教信仰、道教理論發(fā)展的角度,才有可能比較準確地把握之。
把治國比喻為治身,身國一體,這是道教的思想特色之一。宋曾慥編撰的《道樞·虛白問篇》云:“《老子內丹經》曰:一身之設,一國之象也。圣人以身為國,以心為君,以精氣為民。民安則國斯泰矣,民散則國斯虛也。夫能惜精愛氣,則所以長生者也。”《老子內丹經》約出于唐宋之際,作者不詳,但其身國同治的思想在道教老學中是有淵源的,最早《河上公章句》已提出“國身同也”①《老子河上公章句》第59章。、修身為先的思想。但《河上注》還是講治國之道的,而《老子節(jié)解》則不僅繼承了《河上注》身國同治的思想,而且有了進一步的強化,完全把《老子》中的治國思想解釋成了修身之術,《老子》成了一本純粹只講道教煉養(yǎng)之道的經典。
《老子節(jié)解》對老子思想的改造是直接的,如第57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之注:“謂治身者正于心,不以口兵自傷也。國,身也?!奔热粐褪巧恚浴豆?jié)解》進一步把《老子》中的一些概念比附為人體之具體器官:
百姓謂百脈也,所以盈縮不和平,由口不含一,唇干液竭,故脈失精泄也。
小國謂形中,什伯謂五藏,心與腎為什,肝與肺為伯,閉口行氣,則什伯氣盛而無不用。
鄰國者,兩耳也,兩耳相望,保其安也。使神氣各有所守,不來往相干,故至老常能聰明也。②嚴靈峰輯《老子節(jié)解》,下引《老子節(jié)解》皆同一版本,不另作注。
這確實是典型的道教解《老》。另外,在《老子》書中多處提到用兵之道,《節(jié)解》則將兵解釋“口”,如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于天下”之注:“謂口為兵也。口言失則兵革至,精神踴躍,魂魄相加,神明恍惚,則去其身矣?!钡?6章“是以兵強則不勝”之注:“兵謂口也,口強為人所窮,陰強為女所侵也?!边@樣,老子的用兵之道也變成了修身方法。
至于老子的治國之道,《節(jié)解》當然將其解釋為煉養(yǎng)之術了。如第61章“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之注:
謂泥丸居上為大國,丹田處下為小國,行一之道,閉氣咽液,下流丹田。液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氣,胎息引之,還補其腦,推而行之,云布四海,故上取下聚也。小國自知卑下,守分雌柔,聚于大國之中,欽風慕義也。
這里講具體的修煉方法,把泥丸比喻為大國,強調了泥丸在道教修煉術中的特殊地位。道教認為,人體周身百節(jié)都有神,而泥丸乃百神總會之所,故《節(jié)解》在此對泥丸在修身中的統(tǒng)領作用進行了重點闡述?!兜罉小て蕉计吩疲骸暗ぬ镏希俜揭淮?,是為玄丹之宮,腦精泥丸之魂宮也。夫腦者,一身之靈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腦中圓虛以灌真,萬穴直立,千孔生煙,德備天地,混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彼耘c《節(jié)解》是一致的。
老子治國之道的核心是無為而治,《節(jié)解》亦將其歸結到修身上來。老子無為而治思想的典型表述如第57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贝怂木浣浳模豆?jié)解》按先后順序解釋為:“守自然則元氣流行也”,“人無事則形氣精神血脈充溢也”,“人虛心不邪念,則氣存形中也”,“人無情欲,守一堅固,則精氣淳厚不衰耗也”。將無為而治解釋為人體內精、氣、神的調理,同樣體現(xiàn)出《節(jié)解》身國一體的詮釋特色。
以術解《老》是漢魏兩晉時期道教老學發(fā)展的特色之一,這點在《老子想爾注》中體現(xiàn)得十分明顯。又有強調“以內修之旨解注”的《老子內解》,同樣是重術的,而《節(jié)解》則更加典型地體現(xiàn)出了這一特色?!独献庸?jié)解》曰:“夫養(yǎng)生之要,先誡其外,后慎其內,內外寂靜,此謂善入無為也?!帜芡ㄌ煳模ǖ乩?,通人事,通鬼神,通時機,通術數。是則與圣齊功,與天通德矣!夫術數者,莫過修神,淘煉真氣,使年延疾愈;外禳邪惡,清凈心身,使禍害不干?!雹邸对企牌吆灐肪砦迨对獨庹摗芬?。王卡認為,“《老子節(jié)解》所講的內修養(yǎng)生術,是漢末魏晉以來在神仙道教(尤其是江東地區(qū)葛氏道、上清派等主流道派)中盛行的法術?!雹芡蹩ā兜澜探浭氛搮病?,巴蜀書社2007年,第318頁。這是有道理的。
《節(jié)解》與河上、想爾等注一樣,強調固精在養(yǎng)生修煉中的重要性。如第56章“塞其兌,閉其門”之注:“謂閉塞九竅,固守精氣也?!钡?9章“高必以下為基”之注:“謂道人養(yǎng)精補腦,當用丹田為主,故為基也?!薄梆B(yǎng)精補腦”,這是道教養(yǎng)生術之通則。又如第21章“其精甚真”之注:“精不化,血不藏,則為真人?!薄熬换奔垂叹@里的精乃指先天之精,修煉者如能固守此先天之精,則可成仙久壽了。這一思想為后來的內丹學家所吸收,如元代陳致虛《金丹大要》云:“先天之精,卻為人之至寶。老子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者,此也。修煉之大,若明此精,即可仙矣?!钡澜虄鹊W把先天之精譽為“金液還丹”,究其淵源,則在《老子節(jié)解》等早期道教老學著作之中。
服氣也是道教修煉術的重要法門,“夫長生之術,莫過乎服元氣胎息,內固靈液,金丹之上藥?!雹佟对企牌吆灐肪砦迨对獨庹摗芬??!豆?jié)解》對此亦有闡述。如第81章“甘其食”之注:“謂甘食其氣?!倍?5章“民之饑”之注則為:“饑謂氣不足也。氣所以不足者,坐口嗜美味也?!薄豆?jié)解》認為,服氣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人有道,氣自流行”,故當“抱行元氣不勞也”。
除了固精、服氣,《節(jié)解》還強調養(yǎng)神,《節(jié)解》指出,精、氣、神乃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人形中有精、氣、神等,寶而藏之,可以持生也”。如果喪失了精、氣、神,則性命難保,如第9章之注:“上揣者,謂言語放散;下揣者,謂精神放散。言語放散者則致兵革,精神放散者則頭白齒落。謂炁血為金,精為玉。子能行一,上下開通,腹中雷鳴,支節(jié)相扶,目光踴躍與一相應也?!币虼耍起B(yǎng)生者一定知道如何惜精養(yǎng)神。關于養(yǎng)神方面的內容,《節(jié)解》論述云:
行一養(yǎng)神,神和形柔,邪去正存,骨堅髓真,故曰德善矣。
知道行氣,以神為心,則流布百節(jié)。百節(jié)、百神、百名,共于形中,故曰以百姓心為心也。
《節(jié)解》指出,人體百節(jié)皆有神,“神出入在身”,修煉者應“忘身而養(yǎng)神”。當然,養(yǎng)神應與精氣的修煉結合起來,從而使得精氣神合為一體,生命長存,以至為仙,這就是第70章“是以圣人被褐懷玉”之注所闡發(fā)的內容:“圣人貴道德而賤其形,衣皮帶毛,含一抱元,不貪官爵,內養(yǎng)神明,以精為玉,以氣為金,故能變化,升入紫宮。”
《節(jié)解》煉養(yǎng)術之內容,除以上所述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即行一。對此,《節(jié)解》論述甚多:
炁血為金,精為玉。子能行一,上下開通,腹中雷鳴,支節(jié)相扶,目光踴躍與一相應也。
圣人行一于身,周流四支百節(jié)九竅百脈之中,故曰周行不殆也。
行一,也即守一,這是道教長生成仙的重要方法。老子的養(yǎng)生思想中講“抱一”,莊子則明確為“守一”,如《莊子·在宥》篇記載黃帝向廣成子詢問長生之道,廣成子回答說:“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钡兰摇笆匾弧钡男薜婪椒ǎ坏澜涛詹⑦M一步加以強調,這在道教老學中得以體現(xiàn)。如《老子想爾注》即重視守一:“今布道誡,教人守誡不違,即為守一;不行其誡,即為失一也?!薄独献庸?jié)解》的守一思想似更加突出了?!耙恢钸h,乃在太清,降下絳宮,人子形中,物皆枯死,子獨長生?!薄耙恍猩碇校坝?,莫知盡極,則其命長存?!笨梢姡耙弧敝苯雨P系到人的生死存亡,故修道者如果不能守一,后果是十分嚴重的:
泥丸不得一,則腦枯、頭白、齒落。丹田不得一,則精氣發(fā)泄。心亂不守一,則身空、早老??谑湟唬瑒t華池不津液。
人不修其一,朝夕自飾而生病;不守固其一,則五藏空乏;好其甘肥以養(yǎng)其容,一去其中,百病并生,乃以資貨備于死喪也;人不行一,但念好服美食,可以為盜賊,不能止病卻死,故非道也。
指出失一之不利,當然是為了強調守一的重要。
《老子節(jié)解》不僅與《老子河上注》、《老子想爾注》、《老子內解》等書關系密切,而且與另一部早期道教經典《老子中經》也有關聯(lián)。
《老子中經》是一部成書很早的道經,見于《云笈七簽》卷18、19,共55章?!墩y(tǒng)道藏》改名為《太上老君中經》,收入太清部,內容與《老子中經》一致,可見明代《道藏》應該是沿用了《云笈七簽》本。較早稱引《老子中經》者有成書于劉宋時期的道經《三天內解經》,其曰:“老子知周祚當衰……辭周而去。至關乘青牛車,與尹喜相遇。授喜上、下、中經:《中經》一卷、五千文二卷,合三卷。喜受此書,其道得成?!薄吨薪洝芳础独献又薪洝罚斎?,該書肯定不是老子所著,而是出于道士之借托。修道有諸多方法,而道士得道,則作《中經》。
《云笈七簽》所收《老子中經》下有一注解:“一名《珠宮玉歷》”??梢姟独献又薪洝酚置吨閷m玉歷》,陳國符《道藏源流考》指出,《抱撲子》第十九《遐覽篇》著錄的《老君玉歷真經》應該就是《老子中經》,那么《老子中經》的成書年代便早于《抱撲子》②陳國符《道藏源流考》,中華書局1963年,第80頁。。又據法國道教學者施舟人的考證,《老子中經》即《玉歷經》,而《太上靈寶五符序》引用過《老子中經》,《五符序》第一卷有一段《食日月精之道》,完全是從《老子中經》第34、35章抄過來的。由于《五符序》是早于《抱撲子》的書,在三國時代大概就已出現(xiàn)③陳國符《道藏源流考》,中華書局1963年,第64頁。,因此,至少可以將《老子中經》的年代推到三國以前,故《老子中經》應為東漢時代的作品①施舟人《〈老子中經〉初探》,《道家文化研究》第16輯,三聯(lián)書店1999年。。劉永明進一步申述了施舟人的觀點,確認其為東漢時期的作品,是東漢道書《玉歷經》的一個傳本②劉永明《〈老子中經〉形成于漢代考》,《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本文贊同施舟人、劉永明兩位學者的意見,并認為《老子中經》是東漢道教人士依托《老子》創(chuàng)制出來的一部道經。
《老子中經》一個重要特點是將日月星辰的人格神與道教修煉結合起來,這是早期道教的煉養(yǎng)方法。丁培仁教授指出,黃老道的基本教理是通過外守內煉,特別是存想太一,令精神或者精氣通于紫宮北極,從而與太一精氣或者元氣融為一體,使身體隱化而得道成仙③參見丁培仁《太一信仰與張角的中黃太一道》,《宗教學研究》1984年第5期。?!独献又薪洝酚写罅看嫠既赵滦浅街竦男逕挿椒?,可視為對黃老道太一信仰以及相應修煉方式的延續(xù)。如“第三神仙”講述日月之神云:
東王父者,青陽之元氣也,萬神之先也。衣五色珠衣,冠三縫之冠。上有太清,云曜五色,治于東方,下在蓬萊山。姓無為,字君鮮,一云君解。人亦有之,在頭上頂巔,左有王子喬,右有赤松子,治在左目中,戲在頭上。其精氣上為日,名曰伏羲。太清鄉(xiāng)東明里西王母字偃昌,在目為日月,左目為日,右目為月。目中童子,字英明。王父在左目,王母在右目,童子在中央,兩目等也。兆欲修真,當念東王父、西王母正在頭上,有三人并立,乃合日月精光,下念紫房、太一、絳宮、黃庭、太淵、丹田,行其真氣五周,施于腹中。復行氣十二周,施于一身中。
這里提到日月的名字分別為東王父和西王母,其神對應著左右雙目,存思的時候,想著日月之神,體驗日月精氣在身內周行,“人須得王父王母護之兩目,乃能行步,瞻視聰明,別知好丑,下流諸神,如母念子,子亦念母也。精氣相得,萬世長存?!雹堋独献又薪洝贰暗谒纳裣伞??!独献又薪洝酚种赋觯骸叭赵轮?,故天晝日照于地下,萬神皆得其明。人亦法之,晝日下在臍中,照于丹田,臍中萬神皆得其明也。夜日在胃中,上照于胸中,萬神行游嬉戲,相與言語,故令人有夢也。天不掩人不備,故召其神問善惡吉兇之事,令賢者自慎也。夜月在臍中,下照于萬神;晝月在胃中,上照胸中萬神。更相上下,無有休息?!雹荨独献又薪洝贰暗诙裣伞?。人離不開日月之神的保護,修煉也須借助于日月之明,日月在丹田與胃中晝夜交替運行,照耀著臍中萬神和胸中萬神。
《老子中經》“第五神仙”描述北極星在九天之上,萬丈之巔,其神為皇天上帝,亦稱道君?!独献又薪洝方又f:
人亦有之,在紫房宮中華蓋之下,元貴鄉(xiāng),平樂里,姓陵陽,字子明。身黃色,長九分,衣五色珠衣,冠九德之冠。思之長三寸,正在紫房宮中華蓋之下。其妻太陰玄光玉女,衣玄黃五色珠衣,長九分。思之亦長三寸,在太素宮中,養(yǎng)真人子丹,稍稍盛大,自與己身等也。子能存之,與之語言,即呼子上謁道君。道君者,一也。乘云氣珠玉之車,驂駕九極之馬,時乘六龍以御天下。子常思之,以八節(jié)之日及晦朔日,日暮夜半時祝曰:天靈節(jié)榮,真人王甲愿得長生,太玄之一,守某甲身形,五藏君侯,愿長安寧。
道君為《老子中經》之第二神仙,又稱為一,亦即太一,所以存思道君即為守一,也就是存想太一,此點體現(xiàn)出對黃老道修煉方法的繼承。
《老子中經》這種存神的修煉方法,在《老子節(jié)解》也有反映,特點是“直接以經文篇章附屬于人身中的神靈宮府,講述相關的存神內修法術”⑥王卡《道教經史論叢》,巴蜀書社2007年,第318頁。。如《老子中經》講“臍中萬神”和“胸中萬神”,《節(jié)解》也講“萬神”,如第8章注里的“以利萬神”、“萬神合會”、“萬神自善”等?!独献又薪洝烦蓵跂|漢,比《老子節(jié)解》更早一些,那么《老子節(jié)解》中存神內修的修煉之術可以看做是《老子中經》存神方法的延續(xù)。又如《節(jié)解》解釋《老子》第60章“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之注云:
人行治道,與神明合,內無陰過,故鬼神不能傷也,外無陽罪,故圣人不能刑也。人之行一,天神在外衛(wèi)身,在里護形,元氣混沌,皆共治身。己之所行,上法于天,頭戴日月光明,星辰列宿皆在身中,精神呼吸,食玉英也。
從這段注文可看出,《節(jié)解》主張在意念中專注于日月星辰列宿之神,而類似的方法在《老子中經》里反復出現(xiàn),考慮到《老子節(jié)解》與《老子中經》成書時間相近,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守一存神之法在早期道教中是十分流行的,并且在道教老學中體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