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華陽鎮(zhèn)華陽中學 古國裕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舵手,是學生成才的導師,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那班主任又該如何開展好德育工作才能構建出一個良好的和諧班級呢?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關心愛護學生?!薄皭邸笔墙逃兄匾囊蛩?,她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情,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前提,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藝術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最基礎的美德,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則說的更為直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不就是最為直接、明顯的愛心教育么?教育者最可貴的品德之一就是對孩子深深的愛,它兼有父母的親昵、溫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這種愛是世上最崇高、最無私、最理智的愛。教師用心去愛學生,多給學生一份關愛,學生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反饋并喚起相應的情感,這樣,教師和學生思想感情達到了和諧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的各項任務。
教育者的基本要求需要養(yǎng)成關愛的品質(zhì)。無論是教育經(jīng)典的闡釋,還是莘莘學子的褒揚,都無不以關愛的品質(zhì)來評價教師的良好素質(zhì),稱道教師的人格魅力。對于班主任來說,關愛更是第一位的品質(zhì),因為只有學生感受到,“無論他們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驕人成績,乃至是否遵守群體規(guī)則,自己都會和其他同學一樣,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關注,得到班主任的關心”時,他們的“向師之心”才會與班主任進行“真實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種要求或建議,并用以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所以班主任要想對每位學生的成長確實有所啟發(fā)、有所引導,就必須做到尊重、關愛他們;理解、體諒他們;信任、接納他們;以關愛之情去感染、感化他們,逐漸建立起一種體現(xiàn)關愛的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
我們關愛學生,把愛灑向每個學生心田,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愛的溫暖,它需要真正落實到教師的言行中,真切地體現(xiàn)在師生之間的交往中。這種愛的前提是首先要理解、信任與尊重學生。一個教師只有理解、信任并尊重自己的學生,才會被學生尊重、信任與愛戴。他們才能從心底喜歡自己的老師,才能對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興趣。
教育其實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有廣博的愛心和極大的寬容心。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封閉性和開放性,他們的心扉總是對大多數(shù)人關閉,只對少數(shù)摯友開放。但他們都渴求真誠的友誼,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了解與關心、尊重。尤其是師生之間的交流,他們更是期望能得到平和、毫無保留的訴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用真誠與理解去溫暖學生的心,要努力去做學生所信賴的摯友,這樣學生才會對你敞開心扉。這樣才能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課堂上的抵觸情緒,才能使學生和我們老師自己在上課的時候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態(tài),才能精神飽滿,老師有感染力,學生能集中注意力。
另外,增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主體互動,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這也是教師關愛的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發(fā)展,有賴于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和發(fā)揮;而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和發(fā)揮,則有賴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主體互動,即雙方通過真實的交往(與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對應)過程而產(chǎn)生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這種真實的交往固然需要雙方的默契,惟其在班級組織中,更需要作為組織內(nèi)外人際溝通橋梁的班主任發(fā)揮重大作用。一方面,班主任通過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營造人際氛圍,可以實現(xiàn)師生之間在教育交往中的主體對話;另一方面,班主任經(jīng)由與班級學生一起,確立組織目標、擬定活動計劃、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體驗活動樂趣,可以達到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交融。正是在這種主體對話的情境和主體交融的氛圍中,班主任就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其指導才能真正切合具體的人、具體的事、具體的教育情境。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班主任的路標指引下不斷增強解決問題的勇氣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發(fā)展的具體路徑。
教書育人任重道遠,需要的是耐心與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心,并且要求我們用這種心態(tài)公平去面對每一位學生。如果我們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不冷靜、沖動粗暴地批評學生,表面上可能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卻留下了更大的隱患,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學生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從此走下坡路。每一位學生的家庭條件、生活環(huán)境、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狀況的不同,造成學生之間的差異。他們不可能“齊步走”或是“齊頭并進”的,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情況。這就好比在一群遠涉的孩子中,有些孩子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或行走時東張西望而落后于其他人。行進中的某個時候,孩子有前與后之分,于是在隊伍后面的,通常會被稱為“差生”或是“后進生”,現(xiàn)在被稱為“學困生” ,我們先姑且這樣稱呼他們。但要記住,在漫長的人生路途中,后進只不過是暫時的,誰能保證到終點的時候,在隊伍前面的孩子仍然在前頭,在隊伍后面的孩子依舊在最后呢?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高尚純潔的、是公平的,它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有了這份無私的愛,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教育是一項用心來經(jīng)營的事業(yè),握在我們手中的是一塊塊稀世璞玉,想要他們發(fā)出耀眼、恒久的光芒,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用真情去關愛學生,把愛灑向每個學生的心田,用真誠與理解去溫暖學生,爭取做學生所信賴的知心朋友。我想,只要我們教師能多奉獻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