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部穩(wěn)健扎實、厚重精警的力作——評徐禮節(jié)教授新著《張籍王建詩歌研究》

2015-03-19 06:49:15吳振華
巢湖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王建張籍樂府

吳振華

(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安徽 蕪湖 241000)

唐詩研究歷來成為顯學,可以說唐代詩人中稍有成就者都早已被發(fā)掘完畢,很難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對象。只有一些曾經(jīng)被廣泛研究而不夠深入或不夠系統(tǒng)的作家像中唐時期的張籍、王建等,尚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但是要將前人或時賢的研究向前推進一步,如果沒有沉潛數(shù)年或十幾年品味細繹作品的功夫,那么想要在唐代文學研究領域有所創(chuàng)獲,是絕對不可能的。當通讀完徐禮節(jié)教授五十萬字的新著《張籍王建詩歌研究》(以下簡稱徐著)(黃山書社,2015年1月版)后,我感到非常震撼。這是一部穩(wěn)健扎實、厚重精警的力作,對推進中唐文學研究乃至整個唐代文學研究都有一定的貢獻,對推進中唐樂府詩的研究也有重要參考價值。我認為這部專著有下面幾個鮮明的特點。

1 注重文獻發(fā)掘,考辨精審

古代文學研究首先要重視對文獻的校讎和整理,要重視新發(fā)現(xiàn)的材料或對已有材料進行新的闡釋,因為對文獻的??焙驼黼m然看起來細碎瑣屑,但卻具備“通大義、有系統(tǒng)”的意義①臺灣著名學者王叔岷先生認為??惫艜兴姆N作用:“(1)是一種小學問,可以幫助研究大問題;(2)是一種支離破碎的小工作,可以幫助通大義、有系統(tǒng)的工作;(3)是一種繡花針的工作,可以幫助大刀闊斧的工作;(4)是一種枯燥無味的工作,卻有一種無味之味。 ”王叔岷.慕廬論學集(一)·校書的甘苦[M].北京:中華書局,2007:52.。徐教授在追隨安徽師范大學著名的已故唐詩研究大家余恕誠先生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及此后教書的十多年時間里,一直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的先后對中唐著名詩人張籍、王建的詩歌文本進行了細致的??焙驼?,已有九十萬字的《張籍集系年校注》(上、中、下)(中華書局,2011年 6月版)問世。正是他長期焚膏繼晷的悉心研讀與爬梳,鉤玄提要的歸納和概括,才有現(xiàn)在的這部宏著。

徐著最顯功夫之處就在文獻整理和生平考證方面,文獻整理方面的成就已經(jīng)在《張籍集系年校注》(獲2011年度全國優(yōu)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中有全面體現(xiàn),本書則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概括提升,生平考證是徐著最重要的成就,除了張、王生卒年的考辨能夠給人撥開迷霧見青天的豁然開朗之感外,最精彩的是對張籍生平中“兩次南游”的發(fā)掘和考辨,徐著在潘競翰《張籍系年考證》(載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和李一飛《張籍行跡仕履考證拾零》(載《中國韻文學刊》1995年第2期)的基礎上,通過對張籍詩歌的細致辨析梳理,得出結論說:“張籍南游應有兩次。第一次始于貞元九年(793),歷今鄂、湘、贛、嶺南一帶;第二次在貞元十二年(796)夏秋間,歷湖州、杭州、剡溪一帶?!保ǖ?6頁)并結合張籍的具體作品,將這兩次南游的具體細節(jié)及南游目的清晰地描述出來,令人信服,厘正了張籍行跡中模糊不清且相互矛盾的作品系年錯誤,可以說是一個突出的貢獻。又如對張籍兩次入幕的考辨,除了考明張籍在貞元十八年至十九年入涇原節(jié)度使劉昌幕外,還利用很少為人們所注意的李賢等《明一統(tǒng)志·安慶府》的材料,考出張籍約貞元六年(790)秋或冬在舒州幕這一為前人不曾了解的經(jīng)歷,復按徐著所引用材料及其考證經(jīng)過,結論可信,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這一成就也是徐著的亮點。再如對張籍患眼病時間的考辨,也頗顯功力,徐著針對自古至今的一些說法,聯(lián)系張籍的交往和作品內(nèi)證,交互發(fā)明,得出結論說:“張籍眼疾當始于元和六年(811)春夏間,十三年(818)春以后才痊愈,歷時七年多?!保ǖ?3頁)這看起來是對傳統(tǒng)說法的更進一步細致化的矯正,實則不然,因為張籍很多詩歌的系年于此緊密相關,由此可見著者在前人和時賢成果基礎上,追求精益求精的求實精神。王建的生平相對于張籍來說要簡單一些,但是仍有很多令人疑惑之處,像李一飛 《張籍王建交游考述》(載 《文學遺產(chǎn)》1993年第2期)、遲乃鵬《<張籍王建交游考述>商榷》(載 《文學遺產(chǎn)》1998年第3期)等重要成果,均認為王建有出使淮南的經(jīng)歷,徐著在細讀王建作品基礎上,認為“王建當另有一次吳越之行,即由運河經(jīng)汴州、揚州、蘇州(或常州、杭州),南至臺州,……其時間,據(jù)有關歷史背景及以上詩歌推斷,當在貞元十六年(800)秋和冬。”(第55頁)還有對王建出使江陵的辯正,徐著在細辨作品基礎上,又考出王建除元和六年(811)或七年出使江陵外,“另有一次鄂、湘、嶺南之游”,并認為“王建游嶺南在(張)籍過訪之后,或緣于籍之激勵,故時應在貞元十三年前后”。(第58-59頁)再如對王建任“侍御”一職的考辨也很精彩,在細辨?zhèn)鹘y(tǒng)說法無法解釋的矛盾之后,認為“(王)建任‘侍御’在離陜州司馬后,即大和三年(829)四月至四年春之間”。(第69頁)結論可信。此外,徐著對張王二人的交游與唱和,從 “十年同窗”到“別后重逢”,再由“相聚京城”、“同朝為官”到“暮年重聚”,將張籍、王建一生的交友歷程描述得清晰可信;對張籍王建與于鵠、孟郊、韓愈、白居易等著名詩人之間的交游與唱和,也考辨得有理有據(jù),從某種意義上說還原了歷史的真相,讓人們對張王的人生與創(chuàng)作有一個立體網(wǎng)絡的印象。因為所有的考辨都建立在翔實可靠的材料和對作品細致辨析的基礎上,故征實可信。像著者這種憑幾分材料說幾分話的求實精神,當下是非常難得的。通觀全書,總共有1420條注釋,我仔細檢閱,未發(fā)現(xiàn)任何錯誤,而且?guī)缀跞孔⑨尵x用原書,很少轉引的材料,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著者深厚的文獻功底,也正是這樣的苦功夫保證了徐著內(nèi)涵的精審,所以能給人厚重信實之感。

2 注重比較研究,多有創(chuàng)獲

比較研究是徐著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其重要特點。將張籍、王建作為研究對象,本身就是采取比較研究的視角。像緒論部分,開宗明義就從文學史上作家“并稱”的內(nèi)涵和意義談起,認為二人均以樂府詩著稱,并且有共同的審美傾向,然后引用歷代詩話中的評論予以證實,在此基礎上著者認為“不唯樂府、律詩,張、王的思想、品格、審美趣味、創(chuàng)作作風等,同樣有很多相似之處,且二人平生交往密切,唱和頻繁。這些都不免把二人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筆者認為,皆可視作‘張王’并稱內(nèi)涵的補充?!保ǖ?頁)并認為“立足現(xiàn)存作品,結合有關文史資料,將張、王聯(lián)系起來,在唐詩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對二人的生平,思想,審美理想,詩歌藝術的特征、成就與影響,作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考察和分析,非常必要,也是學界的期待?!保ǖ?頁)清晰地從比較研究的視角,確定了全書的內(nèi)容框架和邏輯結構。

全書的所有章節(jié)都采取了比較研究的視角。不僅考證張王的生平如此,而且研究各自的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前者如考證張王之間的交游,對張王十年同窗的時間地點、地域、同游洛陽、分別的時間和地點等進行考辨,就是運用張籍王建詩歌提供的內(nèi)證與各種史料的旁證來加以比較分析,得出一些重要的結論,認為“張王等求學‘鵲山漳水’,與河北地區(qū)崇尚儒學、詩賦之風,‘漢化’程度較高有很大關系,”(第88頁)“河北藩鎮(zhèn)延辟人才,不僅使得中唐初登科第和落第者競趨河朔,而且吸引了‘四方’青年學子,”(第89頁)“中唐的人才選拔制度亦或是重要原因”。(第89頁)并認為“張、王‘眾體’皆善,尤長于樂府和律詩;早期皆大量創(chuàng)作樂府,且詩風相近;這與他們十年同窗均有很大關系。二人在‘鵲山漳水’的廣大地區(qū),廣泛而深入地了解藩鎮(zhèn)統(tǒng)治之下的廣大平民生活,切身地感受到下層百姓的痛苦,這對于他們早期樂府反映民生疾苦、積極干預現(xiàn)實,無疑有重要影響?!保ǖ?0頁)這不僅跳出了專門考證作家生平的狹隘視野,而是通過考辨把作家創(chuàng)作的內(nèi)在驅動力發(fā)掘出來,顯示出一定的深度。

后者如對張、王唱和的研究,不僅細分前期同學與后期為官的題材、詩體等方面的區(qū)別,而且將唱和的特點分為“由‘和意’到‘和韻’”的不同,還細化到“主旨和藝術表現(xiàn)皆相似”、“立意相同,但藝術表現(xiàn)不同”、“立意相近,各有側重”、“立意互補,彼此關聯(lián)”、“組詩式地展示同一社會事件”、“立意不同,各呈姿彩”等方面,可謂精細如發(fā),令人嘆服。又如對張、王思想品性與詩歌創(chuàng)作的異同也區(qū)分精細,最精彩的當數(shù)“審美理想”的論述,抓住“崇古”和“提倡‘大雅’、‘正聲’”兩個核心,結合張王詩歌與時代風尚內(nèi)外兩個方面,認為“張、王的文藝主張無疑受到‘復古’思潮的影響,且與其后的元、白比較接近。張、王樂府有古題,有新題;有古體,有律體;既呈現(xiàn)古樂府民歌的藝術風貌,又有‘新’、‘奇’的特征,同時具有現(xiàn)實諷喻性。這表明二人主張復古而不泥古,強調(diào)的是繼承《詩經(jīng)》漢樂府民歌的‘樂府精神’,‘復’而能‘變’。 ”(第 146 頁)

徐著對張、王樂府的比較研究,可以說是對中唐樂府詩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用第四、第五兩章的篇幅,不僅從張王樂府的界定與創(chuàng)作年代、張王樂府的諷喻性和平民性、張王樂府的“本色”特征、張王樂府的新變等內(nèi)容作了廣泛深刻的論述,而且對張王樂府的審美特征、張王樂府的審美差異與局限、張王樂府的藝術淵源與藝術地位、張王與元白新樂府創(chuàng)作的關系作了前所未有的廣泛論述,可以說達到了這一論題的最新高度。如認為張王樂府的新變表現(xiàn)為“大量創(chuàng)作‘新題’、鮮明的現(xiàn)實性寫實性、向平民內(nèi)心世界開拓、詠史諷今、吸納文人抒情詩之長,富于情韻、卒章多樣化、眾體兼?zhèn)?、組詩創(chuàng)作”等八個方面;又如張王樂府與元白新樂府創(chuàng)作的關系,通過細密的辨正得出一些令人佩服的結論:“張、王創(chuàng)作新樂府在‘元白’之前,認為張、王受‘元白’影響顯然不合事實,”(第262頁)“‘元白’在創(chuàng)作新樂府之前,與張、王缺少詩藝上的交流切磋,也未深入研讀張、王作品,······雙方的創(chuàng)作大體是各自獨立的?!保ǖ?68頁)“張、王與‘元白’的新樂府,不僅創(chuàng)作年代、動機、路線、方式不同,而且詩體概念、藝術淵源、藝術風貌都有差異,其間關聯(lián)并不大,各成體系。說‘元白’曾影響張、王,明顯與事實不符;說張、王曾影響‘元白’,也沒有足夠的依據(jù)。”(第276頁)這顯然是辯證通達的有說服力的結論,可以說是對中唐樂府詩歌研究的重大推進。值得指出的是,徐著得出這些很有分量的論斷都是建立在強大的文獻考辨和詩歌文本細讀基礎上的,也是運用比較研究的成功范例。

3 注重接受史視角,定位精準

由于徐著非常重視文獻資料的搜集,特別是在箋釋具體作品的過程中,往往采取窮盡資料的集注方式,所以掌握了歷朝歷代對張籍王建作品的評點箋釋材料,針對具體作品或作品群都能處處采取接受史視角,因此徐著的所有結論或論斷都是在詳細分辨歷代各種分歧意見的基礎上,采取融通的態(tài)度,作出通達的解說,故對張、王的詩史定位非常精準。

如第六章研討張籍的七律,這是學界一直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徐著概括出張籍七律具有“稍步趨大歷”的特點,先列舉南唐張洎《張司業(yè)集序》、明代許學夷 《詩源辨體》認為張籍律詩表現(xiàn)為“變”而清人喬億《劍溪說詩》則認為張籍“步趨大歷”兩種相互矛盾的看法,然后評論說二論“看似矛盾,實則相通。張洎等主要著眼于藝術,立足于‘變’;喬氏則主要著眼于題材與氣格,立足于‘通’。二者是張籍律詩藝術風貌的不同方面”。(第278頁)接著追根溯源,指出張籍律詩步趨大歷與其少年時代在蘇州生活受劉長卿、韋應物等大歷詩人影響有關,并引用胡應麟、李懷民等人的說法予以證實。然后將大歷詩歌所具有的“內(nèi)容收縮內(nèi)斂”、“氣骨頓衰”、“追求高逸的情韻”、“語言省凈”等四大特征與張籍律詩一一對應,既引用作品,也引用歷代的評論,完全從接受史的視角,將張籍律詩的特點發(fā)掘出來。這樣的方法在論述張籍五律的藝術特征與藝術淵源、張籍五律對中晚唐詩壇的影響時,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如張籍對朱慶馀、姚合、賈島的影響,就是完全在排比歷代詩話著作評點的基礎上,印證相關詩作得出結論。特別是對姚、賈的影響還與考證相結合,通過張籍與姚、賈的交往的考辨,再結合姚、賈在審美理想上“崇尚大歷”、追求“平易新奇”、“淡遠”的特征,聯(lián)系歷代評點,加上具體作品印證,使結論堅實可靠,徐著引用了豐富的詩話材料,構成一條文學史的接受鏈。最后得出結論說:“不過,作為過度者,其風格特征沒有其上——‘王孟’、大歷詩人鮮明,也沒有其下——姚合、賈島凸顯。因此,其詩史地位并不引人注意,在宋以后的影響也不夠顯著?!趺稀圆豢杀?,賈島澤被‘晚唐體’、宋末‘江湖詩派’、明末‘竟陵派’乃至晚清‘同光體’,張籍也是無法企及的?!保ǖ?08頁)這是站在辯證的立場上對張籍律詩的文學史地位作了精準的定位。對王建的律詩論述也是如此。此外,像對張籍王建的絕句的研究、對王建宮詞的文化藝術考察都是從接受史視角進行考辨和分析的。由于掌握的材料豐富翔實,分析論述又辯證通脫,所以徐著處處給人允當恰切的感受。

4 注重藝術分析,細致入微

徐著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注重對文本細讀,重視藝術分析,因為張籍、王建詩歌之所以在唐詩史上有較為重要的位置,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們的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著者的業(yè)師余恕誠先生最重視細讀作品,余師的唐詩史研究,可以簡單概括為“以作品細讀為基點作通觀的文學史概括”,其經(jīng)典作品《唐詩風貌》、《唐詩與其他文體關系研究》等,都是這一研究方法的結晶。著者追隨余先生二十多年,加上平時教學又開設唐詩史和唐詩賞析的課程,所以徐著在進行作品藝術分析時,具有乃師的風范。

如對王建百首《宮詞》的解讀,就體現(xiàn)了徐著細致品讀的功夫,對于這樣一組規(guī)模龐大的絕句,徐著除了考證其創(chuàng)作時間外,還從組詩中表現(xiàn)的人物、地點、內(nèi)容三個方面展現(xiàn)出中唐時代紛繁絢麗的宮廷圖畫,指出其運用直賦其事的寫實手法,并且通過敘寫典型小事、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宮女的細節(jié)動作等方面的細致入微的品讀,概括出組詩具有含蓄蘊藉的藝術特征,再進一步探討其中包含的諷喻意義,體現(xiàn)在對宮女悲劇命運的描繪和對帝王荒淫腐朽的揭露和批判上。著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繼續(xù)展開對組詩形式與歌唱關系、宮詞興起的文化因素的深入探究,得出結論說:“相對寬松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宮禁逸事外傳渠道的增多、民眾對宮禁的好奇心、宮怨的前導,以及求新求變的時代風尚等,是中唐宮詞興起的主要原因?!保ǖ?86頁)還有像對張籍名作《秋思》的品讀(第347頁)、對王建《朝天詞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包含的史料的辨析(第351-353頁)、對張籍王建絕句具有含蓄蘊藉共同特征的論述(第356-357頁)等,都體現(xiàn)出細細品讀作品的功力,正是由于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內(nèi)涵,所以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絕句題材的開拓上,如果說王維的貢獻在于表現(xiàn)自然美和哲理,王昌齡在于揭示士卒的內(nèi)心世界和婦女的命運,李白在于抒發(fā)政治情懷和描寫日常生活,杜甫在于反映社會政治內(nèi)容和以絕句論詩,那么王建的貢獻則在于關注宮廷,尤其是廣大宮女的生活和命運。這也是王建絕句的成就之一?!保ǖ?53-354頁)這是在更廣闊的范圍內(nèi)運用比較研究對王建絕句的成就及其詩史價值作出精準的定位。

以上便是對徐著反復閱讀之后的一些粗淺看法,當然,徐著也存在一些小的問題,提出來以供參考。從總體上看,徐著考辨內(nèi)容幾乎占了一半,相對而言對藝術的研究顯得薄弱,其中像對張籍五律的藝術概括:“字清”、“意遠”、“工于匠物”、妙于章法等,似乎只是對前人看法的一種證實,自己個性的闡釋還不夠鮮明。有些章節(jié)特別短,給人未能盡興之感。另外,校對方面,第242頁順六行“妾身雖存如晝”的“晝”字后缺一“燭”字。

總之,徐著是一部視野宏闊、考辨精審、敘述清晰、見解深刻的力作,不僅是唐代文學研究的重要收獲,也必將成為著者學術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猜你喜歡
王建張籍樂府
韓愈與張籍的金石之交
十幾歲(2023年7期)2023-04-15 16:26:53
《樂府考略》作者非來集之考辨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7:58
Market Values
KALEIDOSCOPE
漢語世界(2020年5期)2020-10-23 07:20:10
品讀樂府
學生天地(2020年13期)2020-08-25 09:19:42
秋思
秋思
活干好了不吃虧
三月三(2017年8期)2017-09-02 12:13:51
活干好了不吃虧
三月三(2017年8期)2017-09-02 05:14:54
《樂府三首》
中華詩詞(2017年12期)2017-04-18 09:03:24
延长县| 邵阳县| 宁乡县| 阳春市| 界首市| 潼南县| 泰州市| 兴业县| 客服| 调兵山市| 新干县| 雷州市| 中卫市| 黑龙江省| 绥化市| 曲阜市| 苍溪县| 贵南县| 亚东县| 百色市| 金寨县| 安庆市| 肥乡县| 台中市| 榕江县| 道孚县| 兰考县| 拜城县| 龙南县| 广南县| 永丰县| 保亭| 蓬安县| 宁阳县| 沐川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安新县| 桦南县| 靖宇县| 衡水市| 兴安盟|